花开就是禅,多情即佛心[散文欣赏]

一天又一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天又一天”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开就是禅,多情即佛心[散文欣赏](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花开就是禅,多情即佛心经典散文

花开就是禅,多情即佛心经典散文

用一生的时间静待一朵花开,用一生的痴恋唱一首情歌,虽然残酷,但很唯美。放了一生,也无法放下的爱,如古老庭院里石缝间寂寞的花草,羞羞怯怯,却拚了命地顽强生长,夜深人静时,在满月的清辉下,静静绽放。

花雨纷飞,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花,如风絮般张着翅膀,雪白的,没有一点杂色。所有的花,都是心花;所有的花,也是非花。往事随风,漫如花雨。

路还是平常的路,只是不常走,青苔布满了石头小径。从未来到过去,只有一念的时间,但刹那就是永恒,我却要用一生来遗忘。在散落一地的花瓣中,伸手拈起一个极小的骨朵,多么清新娇媚,可惜就落了。我那迷蒙在烟雨红尘中的爱,早已是漫天飞花了。

雨,在空中迷?。我知道,天空并没有雨,落的只是心雨。

常常在一棵开花的树前驻足,感叹它的繁华,也感叹那些花朵拼却一生,前赴后继的精神。通常一朵未谢,另一朵也已经开了。花骨朵青涩,初绽的羞怯,盛开的热烈,半老的带着风韵的温婉,萎谢的或义无反顾,或凄凄惨惨。落的充满落寞,开的充满希望,这多么像人生——为情而生,为爱而来,今生就是为了赶着一场情爱的盛宴,拼尽所有的力量开得热烈,开得曼妙,不求惊天动地,只求展现自己最真的美。

路边石缝里的小花,举着白、兰、粉、红各色笑脸,虽然弱小,但不卑微,她们是那么自信,那么从容。原来生命,就是用来绽放的;原来青春,就是用来盛开的。

打开岁月的扉页,席慕容的诗珠圆玉润般从发黄的薄页里滑落,这些曾陪伴我整个青春的文字,美丽了我年少的梦境。梦想写出跟她一样唯美的诗句,梦想拥有诗中那样浪漫纯净的爱情。我用一生的时间去追随,去梦想,去品味。其实这都是她美丽的心,梦一样迷人的心,我是迷在她的心里了。

抱着她的诗集,度过了我的青春。诗是什么?是心境,是梦境,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混沌。诗与禅相通,都是一种只可悟、不可言的微妙与幽玄。

品味旧时光,留连在青春的小城,那辆飞驰的自行车,载着浪漫与欢笑,行走在过去的光影里。忧伤缓缓流淌,时光温柔透明的十指,轻轻把我抚摸,漫长的街道,落寞的青春拉着长长的身影,冷酷而孤独。

芬芳从诗集里飘出来,那是十六岁那年从?洲采摘的几缕黄色花蕊的桂花,当时还是湿的。随手夹在泰戈尔的'的诗集《寂园心曲》里。没想到,隔着几十年的烟尘,依然芳香如故。

若你忽然问我/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 不去做些/别的有用的事/那么/ 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我如金匠 /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不知道这样努力地/

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光泽细柔的词句/是不是 /也有一种/美丽的价值

重读席慕容这首《诗的价值》,我也从中找到了美丽人生的答案:花开就是禅,多情即佛心。

对生命的感悟,往往是“悲欣交集”。喜欢在那极致的温柔里寂然欢喜,潸然泪下,最令我们感动的,常常是心底的那份柔软。只有柔软的心,才是真我的佛性。那朵心中绽放的莲花,就是尘世的万紫千红。

在有人无人处,傻傻微笑。在有雨无雨时,对花絮语。若问禅在何处?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篇2:禅静时光,佛心后补散文

禅静时光,佛心后补散文

清理钱夹时,无意中从钱夹中掉出一张观世音菩萨的像,看着慈眉善目的菩萨,一如三年前刚拥有时的样子,俯首含笑,那眼神,仿佛真得能洞察世间人的疾苦。唯一不同的是,如今再看到菩萨时的心境,竟与三年前,有了迈不过的距离。

三年前的春天,我在办公室里接待一位48岁,被自己的老公抛弃了后,又被那位负心人告上法庭追索财产,而渴求法律保护的人时,进来一位穿着一身长长的浅咖色僧衣,貌似游方僧人,自称是佛家弟子的人。我让座后问她:“你需要帮助吗?请少等。”

她打个稽首说:“你先忙,我走到这儿累了,进来歇歇脚,顺便讨杯水喝。”我沏给她一杯水后,又指给她一张椅子让她坐下来。

我继续竭力给那位女士解释她所处的境况,及不利于她的证据时,这位佛家弟子发话了,她说:“前世有因,今生有果,你有这样的结果,也许是前世的因,佛法无边,让我来替你解脱,一卸人生的沉重,可好?”

我听了,暗自庆幸。从人性的角度看,那位女士是委屈的,也是达理的,但她遇到的,是不通情达理的人;从法律的角度看,她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她现在所拥有的财产是属于她的,再委屈,没有一定把握的诉讼,注定是要败诉的。人生的无奈大抵如此,法不容情,法律的天平,永远只倾向证据。

于是,我不加思索地就对那女士说:“你还是来让这位师傅给你点拨点拨吧!”

或许是她真的迷惘,也或许是她感觉到真的无助与无望,无奈地点头后,我与她,虔诚地听着那个佛家弟子讲着似懂非懂的佛家梵语。半个小时后,那位佛家弟子说:“一切放下,一心向佛,你会后福无量......”

送走那个还没从律法中解脱,又被佛法迷的一头雾水的失意人,心有微微的痛,既为自己不能帮她而惭愧,更为那个女子的遭遇而感到怜惜。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能进入人的精神领域,望穿人世的佛的存在,或许这个装扮的像游方僧人的人,会给她的心灵带来少许的安慰与平静。

正想间,就听到佛家弟子对我说:“你眉宇中深藏着一种解不开的心结,浮躁时,你可以试着去庙里听听经,参悟一点禅意,你生来就是我佛门中人。”然后给了我这个观世音菩萨的像,让我好好保存,说这个菩萨能让我度过我所遇到的所有难关。我迷惘地看着她离去,若有所思。

一年半前,我真的应了那位游方僧人的话,经历了一场人生最大的浩劫,劫后余生的我,滋生了对这个社会及一些人的冷漠及怨恨,也对众生崇拜的佛,有了另类的看法。一直以来,我都这样认为,佛生来就该是放在寺庙中,受人烟火的,不应在我这小小的钱夹里缺了烟火的供奉。所以,固执地认为,我末能免却这场浩劫,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佛的不恭敬所造成的。至于那个佛家弟子是真是假,我无从得知,也不想去追究,而对佛的心结,放在心间,终究是个无法解开的结。于是,决定找一个香客不多且春阳正好的下午,步入古刹净地“海藏寺”,去一解心中的惑。

“海藏寺”与我的居住地不远,漫步在这个时节的路上,本没有多少景致可以赏,只因我所处的地理位置,处在大漠边缘,层云万里的豪情,并不能取代江南水岸、冷月梅花的清越。无景可赏的路,心无旁骛,步行不到半小时就能到,以前心情不好时,我是这座禅院的常客。

“海藏寺”坐落于武威西北2.5公里处,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海藏寺”藏语称香嘉措岱,萨班曾在此寺讲经说法。明、清时再次扩建翻修,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寺院。

寺前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木构牌楼,古朴玲珑,巧夺天工。走马板上刻有“海藏禅林”四个大字,看上去恣意而辉煌。据说,每至日出时分,牌楼东侧一缕青烟袅袅直上,盘旋缭绕于白杨、垂柳之间,缥缥缈缈,给海藏寺增添了一种神奇绝妙的气氛,人称“海藏烟柳”、“日出寒烟”,为“海藏寺”一大奇景。

也许正是这个传说与这座古刹悠久的历史,每每踏入其中,人就会莫名地平静,心如无物,既也无求。也许每个人来这儿的人的愿望都不同,有祝愿逝者永离苦海,求得解脱者;有为生者消灾增福,全家吉祥者;有祈未来者往生西方,九品莲生者;世相的迷离,宿命的玄机,在平凡人的`眼里,或许只有这不敢冒犯且无缘亲近的佛才可解得。只是,禅意佛理太高深,如一笔云水泼墨的草书,缺了一颗慧心,任你如何来求悲悯的佛,佛或许也无法弥补那么多渴望救助的心灵吧!

这里除了每月的初一,十五,往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香客,整座禅院里就只有僧者和古佛。而今天,或许是下午的缘故,一般的香客,如果不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来,也会是早上来奉香。若大的古刹里,梵音缭绕,独我品尝这一剪清净时光,想来,也真是难得。

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一尊释迦牟尼汉白玉坐像,据查高1.8米,重2吨,颔首低眉,俯视含笑,看芸芸众生在他的脚下,求渡迷梦,那笑,虽是慈悲的,但在我认为,他确实给不起众生繁华世相,修行在个人,他能给世人的,或许只有心灵的宁静。

漫步在禅院的小经上,初绿的松针与松树下经历了一个冬季的小榆树,也露出了小小的芽尖,在春寒料峭中渐次拔节。它们中间,偶有长达三百年或五百年不等的古槐与古柏,树身的沧桑与树冠的稀疏,与这千余年的古刹相得益彰,寂然相伴一生,在一起一灭间,共同看过了凡尘荣辱,便定会知晓世情风霜。

走过小径,在禅院的最后方,有一段石砌的台阶,台阶的石头大小不一,陡而古老。拾阶而上,就是这座禅院里保存最完好的灵钧台。据查,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海藏寺重修,立《重修古刹海藏禅寺劝缘信官檀越记》载:“相传灵均台,原为水中小岛,寺建于台上,故名海藏。”明宪宗曾赐名为“清应禅寺”。清初,住持际善和尚拄杖募化,步行到京,求见皇上,请赐《大藏经》,重修藏经阁。既无量殿,无量殿内立两块字迹清晰保存完整的石碑,其中东面一块《海藏寺藏经阁记》,为清乾隆元年(1736)郭朝祚所立,文笔生动,书法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台上还有一块清光绪三十四年(19)刻《晋筑灵均台》碑记,上书“东晋明帝太宁中凉王张茂立古台”。

说起凉王张茂,有史记载,(320年)凉州刺史、前凉王张轨被杀,州人推其弟张茂摄政(320-324年在位)。他登上宝座不久,便垒土筑台,“周轮八十余堵,基高九仞”。灵钧台上有一水井亦称海心,现称“药泉井”,传说与西藏布达拉宫的龙王潭相通,游客信众入寺拜佛转经,饮此井水,方了心愿。

我缓步无量殿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前门描金大柱上的一幅立粉对联“阙影身池塘,足下龟蛇低戏水;台灵高坎位,座旁旗剑上凌云”笔力浑茁雄健,生动的描绘了灵钓台的壮丽景色。据查,无量殿是海藏寺最早的主体建筑,不仅建筑本身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同时也因殿内藏有六千八百二十卷明版藏经(现存于武威博物馆),无量殿又名藏经阁而闻名遐迩。

步入无量殿,一樽睡佛横陈眼前,微闭双目,悠闲淡定,仿佛世间的冷暖与他无干,又好像这世间万象尽收他的眼底。睡佛的左边就是藏经阁,老旧的桌案上,几卷崭新的《大藏经》仿佛在诉说着佛陀往生的从前,还有几盏摇曳的清油灯,或许也在为那些迷失在尘网中的世人“招魂”吧!

抚摸着《大藏经》,我忽然就想起了《大敦煌》中为保护佛经而相继逝去的生命,仿佛听到那些在金戈铁马中先驱们的呐喊声,如今《大藏经》完好地安睡在这大殿内,接受世人的烟火。

历史的天空风云浩荡,那些为这部巨作付出生命、弹冠而起的各路英雄,当年逐鹿中原的故事,或载入史册或隐入山林,已成历史的春秋大梦,而后再成为后世酒后的闲谈。

如今山河依旧,更改的不过是一个朝代,或下一个朝代的人和事,遗留下的,却是一种文化与精神。在这片原始荒蛮的土地上,遍植佛音的种子,滋长出璀璨的梵花!

站在灵钧台上,放眼望去,风摇碧水,弯曲的小河清可见底,沿河两岸的钻天白杨,如岗哨的士兵,肃穆威严,与婆婆垂柳,构成一幅刚柔相济的动人画面。此时,我的心也随着这一湖景色,犹如那一盏盏青灯,在明明灭灭中思绪万千。

人的一生,本该是平淡的,不平凡的只是风雨人生的慢慢历程,是一个人骨子里的气度与涵养。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矛盾的,如我,一个自愈丢了前世又找不到今生的人,既留恋五味杂陈的烟火,冥冥中却渴望菩提明镜的清宁。如此,也便明了,为什么在每一个初一、十五,有这许多的香客,怀着不同的意念,带着同样虔诚的心,匍匐在佛的脚下,以求保佑其点亮万家灯火里冷暖不一的人生,而眼前这座古刹,也只不过是香客们生命里的一间苍凉客栈,暂时栖居或飘零或充实的灵魂。

我取下随身携带的观音佛像,正看间,一位小沙弥漫步迎面走来,看到我手中的佛像,单手作稽,念一声阿弥陀佛,看着前方,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我无法理解他的用意,便也不去理,但这佛像,终究是我的一个心结,于是,我拿着它去找正在禅房里打坐的师傅。

我说,这个观音佛像是一位貌似游方的僧人给的,我或许供奉不起,你能收回吗?

那个师傅看了看观音佛像,对我说:“施主不必为难,只要心中有佛,红尘处处都可是菩提道场,你可以在一花一物间,感受禅意,修炼今生,做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忘记仇恨,记住恩泽,佛渡有缘人,供与不供,明心见性,阿弥陀佛。”

我一时怔住,禅韵悠长,或许我懂了,也或许,我一时不能深刻领悟,但在此时,却可以让我这颗薄凉的心,漂泊的灵,感受到一丝无言的美和暖。

我拜别禅师,离开的瞬间,忽然记起曾看到过的几句话“从古人中来,到古人中去,就是结局”。我的根,或许就埋在这悟不透的佛理中吧!

由来舟不系,因果总相关。

想来,我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漫路风烟里,我仿佛看到的还是那个熟悉的自己,而那个自己一定是孤独的,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深邃的孤独,或许会与今生,相约共老!

“佛渡有缘人。”我轻声对着将要离开的山门和手中的佛像说:“此生,我只是人间萍客,做不了归人,若时光没有一双饮恨苍天的眼睛,禅静岁月,来日方长,佛心后补。”

篇3: 天柱山:禅悦花开散文

天柱山:禅悦花开散文

大自然的存在,时时仿佛是一种召唤,激发人们的智慧。禅宗追求的就是由观照自然而复归自然的禅悦境界,因而有“何处青山不道场,哪方水波无禅机”之说。

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唐宋时代的禅师们特别青睐舒州(即今安庆前身,州治在皖城,即今潜山县城)的皖山皖水。笔者梳理发现民国版《安徽佛门龙象传》遴选入传的唐宋最著名禅师35人,其中冠以“舒州”者10人,另有2人明属舒州却被漏冠或错冠;历代《僧传》《语录》《灯录》及各种禅宗典籍,常常可见冠以“舒州”的禅师难计其数。这个现象早为桐城派大师姚鼐所关注,他曾经指出:在舒州与黄州之间,千余年来,独禅僧俊雄肩背交而声相应和,其门徒遍天下,莫非是这里的山川奇杰之气,蕴育所致吗?!

应该说,姚师之言说到了关键,皖山天柱屹然一方,涵盖八县,古岳胜境既具北山之雄,又兼南岭之秀,峰奇,崖险,石怪,洞幽,无不显现出一种禅的空灵与恬静、悠远与超然、最宜禅家从外在的自然中返观人心内的本然,从而达到一种直观觉悟。加之这里曾受楚文化的影响,楚文化富于哲理思辨与自由玄想的滋养,使天柱山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条件与土壤,极益于禅宗落地生长。

追溯禅宗传播过程,显然与佛教自北向南的发展路径相契,而天柱山所在地舒州正处于中国南北过渡的正中位置与交通要冲,在唐宋朝属上等州,一度还成为淮南西路(相似于今天的省级建制)宪司(即最高司法机关)衙门驻地,是这一带重要的行政与文化中心,包括舒州长官在内的许多士大夫都有向禅崇佛的倾向,因而许多禅宗大师往来之间,纷纷看中这一风水宝地,开辟道场,习禅弘法,故而舒州不仅成为禅宗早年开基发源地,而且还成为禅宗鼎盛期出现的最大宗派―――临济宗培养人才的核心基地,藉此向全国输出大量人才,传递出“舒州禅”的整体形象。

一、山谷卓锡,解缚第一圣境

由皖城入天柱山的第一个景区就是三祖寺,山麓一峰独秀,翠黛苍郁,人称凤形山,三祖寺即坐落其间;东西两侧岗峦逶迤伸展,形成合抱之势,惟留山前一天然谷口,山左深谷中有一清泉,潺潺流出,即潜阳十景之一者山谷流泉,泉入潜河,河水如带,塔影横江,梵音阵阵,一派禅林气象。

三祖寺的前身为山谷寺,寺名当与地形相关,更与南朝神僧宝志有关。宝志曾被视为“异端”而入狱,至梁武帝即位,方获下诏解禁,天监四年,受到尊崇的宝志师几乎与白鹤道人同时提出前往天柱山建立道场的请求,皇帝不好偏向任何一方,即让二人去斗法,“得者居之”。道人驱白鹤先行一步,正准备在山麓之间停止下来,忽然听到空中有锡杖飞舞的声音,受惊吓而飞走,然志公的.锡杖正好就落下立于山麓之上,即今山谷寺所在山头,梁武帝即赐名“山谷寺”。后志公被武帝立为国师,97岁圆寂,葬于钟山,即今南京灵谷寺。

山谷寺在岁月的淘洗中,更以“三祖寺”之名垂播于世,到了宋朝竟获得“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的称誉。

三祖者,乃北朝人,俗姓姬,40多岁时参见二祖慧可,在洛阳光福寺受戒,并获赐法号僧璨,二年后受师暗示,南下避法难,后与南下的师傅会合,往来于司空山与皖公山之间,住山林,吃野菜,餐风露宿,隐行穴居,十多年无人知晓。这期间受衣钵印行得道,至隋文帝开皇十年,即公元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公开传经布法;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于寺前法会大树下为四众说法时合掌立化,门人建“立化塔”以为纪念。

千年古刹三祖寺如今尚存三大镇寺之宝,即《信心铭》、觉寂塔、解缚石。《信心铭》的问世是三祖打破“不立文字”传统的创新之举,全文共144句,576字,全篇的总论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意思就是求得真理并不难,最大的困难在于观念之累,人们总是妄想分别,挑挑拣拣,取舍寻觅,其中心思想在于传授“心法”,旨在教人明心见性,不可执滞两边,“二见不住,慎勿追寻”“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其所宣传的“放之自然,任性合道”的修行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三祖寂灭一百多年后,有一位被贬到舒州的唐代官员李常,取出三祖遗骨火化,得五色舍利三百多粒,并捐自己俸禄为三祖建造舍利塔一座。后唐肃宗敕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唐代宗赐名三祖舍利塔为“觉寂塔”,谥僧璨号“鉴智禅师”。

史载,年仅13岁的道信于隋开皇(公元592年)来礼拜三祖,师徒间在达摩崖下的巨石上有一段精妙对话:

道信说:“愿和尚慈悲,传我解脱法门”,

三祖说:“谁捆了你呀?”

道信说:“无人捆绑”!

三祖说:“那你还求什么解脱呢?”

听了这一反问,道信豁然大悟,三祖即收其为徒,后来还把衣钵传予道信,信即为禅宗四祖。为纪念这一禅门盛举,后人特在石上刻下“解缚”两个摩窠大字。这段公案寓意深远,说明凡人苦恼乃庸人自扰,只要放下,达到“无我之境”,自可获得解脱,由此三祖寺便成为中国第一解缚圣境。

二、天柱家风,牛头禅缘舒州

禅宗二祖、三祖、四祖一脉相承地在舒州天柱禅修弘法,以其独特的方式,培养禅法种子,改头陀行向丛林化发展。其中以金陵(南京)牛头山立宗定名的“牛头宗”,就是四祖道信门下旁出一支的法脉。该宗以“本无事为悟,忘情为修”,极具老庄玄学化特点,其禅法对六祖慧能禅最终集大成是有影响的。

牛头禅似乎对祖庭天柱山崇拜有加,不少牛头宗大师相继来天柱山。唐武德年间,一位华姓的曲阿(今江苏丹阳)人,放弃郎将武官之职,毅然入舒州山谷寺从宝月禅师出家,法号智岩,他在山谷中打坐入定,山水暴涨仍怡然不动,曾经与智岩为伍的官员闻讯赶来劝他还俗,可他说:“我形虽似癫,但精神上是清醒的,你们追名逐利,痴迷荣位虚华,一旦死至,慌忙都来不及,这才是真正的不觉悟啊!”贞观(643年)这位出家人离开皖公山,还归金陵入牛头山拜法融为师,受其化道付法,成为牛头宗的第二世。

无独有偶,若干年后,牛头六祖慧忠门下又出了一位冠以“舒州天柱山崇慧”之名的大师,以独创“天柱家风”而闻名于世。史载,崇慧于唐乾元初(公元758年)往舒州天柱山创寺,永泰元年(765年)代宗敕赐号“天柱寺”。寺位于天柱山东,屡遭灾毁,如今正在复建中。

崇慧大师在天柱山演道22年,大历(779年)7月22日归寂,起塔于寺北,即今天柱山东的玉镜峰下。

牛头禅法与四祖道信乃至三祖僧璨思想有诸多相通之处,在佛性论上,不仅同样主张众生本来是佛,“有情有佛性”,而且还提出“无情也有佛性”,牛头一祖法融就说:“道无所不遍,草木之类也本来合道”。崇慧弘扬这一思想,专以咏唱天柱风光为喻来开示弟子,进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天柱家风”。就在天柱寺侧的讲经石旁,大师曾经这样开导弟子:

僧问:如何是天柱境?

师曰:主簿山高难见日,玉镜峰前易晓人。

问:如何是天柱家风?

师曰:时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

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

师曰:潜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辉。

禅不说破,意在言外。崇慧所比所兴者,无不是天柱山中日常所见风物,言语平实,却不乏弦外音,既通俗又优雅,不失为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

三、太平境出,杨歧风靡天下

天柱向东南分脉,形成一系列的低山丘陵,其中有一支延伸至舒州城即今潜山县城,古称彰法山,亦称太平山,唐宋时这里松林茂盛,梵宫数处,尤以太平寺、兴化寺、彰法寺闻名于世,而今遗存只有一座太平塔,塔高43米,四方八角,重檐楼阁,蔚为壮观。

太平寺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在北宋末,其时太平寺成了培养杨歧派人才的大本营之一,以致于有“太平家业在,千古袭杨歧”之誉。

中国佛教在唐末五代迅速兴起,其主要标志就是禅宗崛起壮大,进入宋代以后,禅宗迎来鼎盛期,发展成为中国佛教中的主流派别,儒家宋明理学及道家之性命双修,也无不受它的酝酿而成就。

在禅宗五家中,临济宗成立较早,影响最大,队伍最庞大。该宗的杨歧派在北宋末所以能迅速推向各地,成长为临济宗的主流,就与舒州有关,杨歧派下一世的白云守端来舒州培养出了法演这样一位“天下第一等宗师”,通过法演又带出了佛眼清远、佛果克勤、佛鉴慧勤等号称“南堂三佛”的大师,进而又带出一系列成百上千的大师,以致到南宋后期,临济宗几乎全属杨歧派。

据清康熙《安庆府志》载,杨歧派创始人方会的嗣法弟子白云守端从江西渡江来舒州,守令慕道,请他主持太平寺及法华寺,后住州内白云山海会寺。法演和尚来守端门下参究省悟,终得印可,然后依次在舒州的四面、太平、海会三处住院27年,晚年才赴湖北黄梅五祖山。

法演在舒州城郊的太平山太平寺的重要禅话被门人整理为《次住太平语录》传世,他常以“太平”自称,吸纳禅宗各家之长而为已用,将尽“本分事”的修行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结合本地风光景物,唱诗作偈,开示学人:

僧问:“如何是太平境?”

师云:“数层宝塔侵天起,万本乔松匝地寒。”

僧问:“如何是白云境?”

师云:“七重山锁潺水。”

上堂:“此个物,上拄天,下拄地,皖口作眼,皖山作鼻,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

法演所举皆舒州皖山景物风光,以此证见禅之于自然万象之诗情画意般感受,说明禅本来就不是神秘的,而是平易的、生动的,他取譬身边景,说身边事,贴近生活,使人“收视听,塞邪僻,忘利害”,于潜移默化中得道。如此宗风自然传播广远,无怪乎法演成为让杨歧派超越黄龙派的核心人物,化用其祖师的话来说,法演犹如一颗明珠,一旦尘尽光生,便能照破山河万朵。

注:作者系安庆师范学院研究员,安庆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庆禅宗研究会副会长

篇4:棠梨花开散文欣赏

棠梨花开散文欣赏

比之桃花的妖艳,我更喜欢梨花的素洁和高雅。早年服役的那座军营里有一处梨园,每到清明前后,梨花盛开,宛若一片洁白的海洋,那一树树梨花簇成束,滚成团,一簇簇、一层层像云锦似得漫天铺地,在温和的春光下,如花似玉、洁白无瑕、溢光流彩,璀璨晶莹。我常在闲暇时流连其间,不忍相别。

时隔经年,一直怀念军营里的那片梨园,以及曾经与梨花相伴的那些日子。之后,我再也没见过那样美好的景色。在《农村兵》一书中,我多次用笔墨描写了那片梨园,可见梨花留给我的印象是那样的深刻。前些日子在单位食堂就餐,当同事小裘邀我去金牛山看棠梨花的时候,心情竟然有些迫不及待。以后的日子里,因为心中充满了一份期待,每每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们晒出各式各样的花朵,我都会悄悄地关注着梨花的讯息,唯恐错过了赏花的时节。

在等待的那些时日,上网查看梨花的图片,同时也查询了关于棠梨的资料。原来棠梨也称甘棠,野生于荒郊、山脚、路边或道旁。在江苏江都邵伯,相传西周姬],封地在召( shao ),史称召公或召伯(古召同邵),巡行南国时,曾于甘棠树下休息议政,民思其德,爱其树,不忍伐,作甘棠诗,后人遂以甘棠作为颂扬官员政德之词。诗经里有首《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早些年虽曾读过,但只记其事,对棠梨花倒没怎么留意,或许,那时与她的缘分没到?

小裘的家就在金牛山脚下,自幼漫山遍野地玩耍,我笑称她是当地的“土著”,她做我们的向导,省去了诸多的麻烦。此时节山间草木复苏,春意盎然,行走在盘山小道上,松涛阵阵,鸟语花香,放眼远眺,山下的金牛湖一碧万顷,水天一色,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丛林中,散落着几株桃花,恰如涂在山水画上的一抹云霞,缭绕在山间,虚幻缥缈。景色虽美,但因没见到棠梨,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几个人顺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到山南,在一片向阳山坡上,几株棠梨花在暖暖的春风中,花枝招展,随风摇曳。围着棠梨,静静地用手机拍照,感觉一出声,人立马就会变得俗气起来似的,棠梨似乎并不习惯群聚,仿佛一位隐士,尚存古风,安静地兀自绽放,我等又何忍打扰她的清静无争呢?

遥想邵伯当年在棠梨树下听讼的情景,不由怀疑他是否是在作一场秀,借公务之名,履赏花之实。不过,喜欢梨花之人,想必也是心地高洁,一片公心,也倒值得为他点个赞。

由于大家下午手上各自都还有事情,见时光不早,便匆匆迈开步伐返回,当我转过山角,蓦然转首的`瞬间,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山腰上一株高大的棠梨一片雪白,开的自是别有一番风情,她的安静和从容,让我仰望。小裘说,如果有来生,自己愿意化身成一棵棠梨树,在山间与世无争,悠闲自得,岂不是好?

细想棠梨花开,或许也夹杂着几份寂寞的,人生岂不也若这般,大多的时候是寂寂无名。在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中,不断地提高和进步,不断地蓄积着力量,迎接属于自己人生的芳华,直至开到荼靡。

棠梨花,你的品格让我折服。

篇5:向日葵花开散文欣赏

向日葵花开散文欣赏

儿时的记忆里,村子西北的红旗农场长有大片的向日葵。每年向日葵花开放,那金色的向日葵花,仿佛一片花的海洋。这金色的回忆一直潜在心里,每每看电视画面,出现唯美的向日葵花镜头,就会想起儿时在向日葵花海中奔跑,玩耍的情景。

红旗农场是把乡里几个村子的几百亩地组合到一起成立的。隔壁本家的二爷在农场是个小头头,小的时候,几个小伙伴经常相跟着去农场看二爷。农场里的作物很多,瓜果梨桃,还有大大的连成片的几座大鱼塘。每次去农场,既能解馋,又有好多新奇有趣的地方玩儿,所以小伙伴们都喜欢去。农场还喂有十几匹马,二爷高兴的时候,总是把我们几个轮流放到马背上,让我和小伙伴体验骑马的乐趣。

向日葵耐盐碱,农场的`几百亩地好地不多,所以更适宜种向日葵。二爷还负责看护向日葵地,防止牲畜啃食和人为破坏。小伙伴们总是趁着二爷午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悄悄的潜入葵花地里,玩打仗的游戏。光着脚踩在松软的葵花田里,闻着向日葵花特有的香气,小伙伴们一起疯跑,打闹,真是快乐极了。

向日葵花开就像一个个小太阳,小时候第一次学画画,就是画向日葵花,大大的仔盘,长长的花瓣,像小喇叭样子的花蕊,画起来简单,却蛮像回事儿,因此还被老师称赞过。

盛夏7月,向日葵花就开了,小小的花盘,在翠碧的枝干,大大的叶子衬托下美极了。这时候的向日葵花,花瓣很大,仔盘还小,是最好看的时候。它们骄傲的仰着头,面向太阳,洋洋得意的笑着。为什么叫向日葵呢?顾命思义,就是因为它始终向着太阳,早上所有的向日葵花都面向朝阳,迎接第一缕阳光,晚上,所有的向日葵花都静看落日,直到晚霞褪去。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向日葵花总是能够确知太阳的位置,始终昂着头向着太阳盛开。记得有一次,为了不让向日葵面向太阳,我和小伙伴还趁二爷不注意,把几个向日葵花盘用草绑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到下次再去看,向日葵竟然把草给挣断了,可见向日葵热爱光明的力量。

“向日葵花最光明磊落,你们要做一个像向日葵花般的孩子。”有一次听二爷讲故事,这位上过几年私塾的老人给我们说。长大后,想起二爷这句话,觉得对极了。向日葵始终面向光明,它们高昂着花盘,风雨中如故,烈日中不屈,一生都在向着太阳生长。

曾经写过一首诗赞向日葵花:金香满天地,花容向骄阳。垂头避月影,仰头光万丈。乾坤万里路,风雨起晴光。君子品高洁,一世心明亮。

追求光明,是向日葵的品格。做一个像向日葵花般的孩子,在追求光明的路上长大。这些年,离开故乡,却从来没有忘记故乡亲人的殷殷嘱托。一颗心,始终连着那片热土,行走中,一直久存故乡人的忠厚和朴实。我想,一个人也要当盛开的向日葵花,始终向着心中的理想和光明盛开,仰望那热烈的光和热,让美好开遍心间,让未来与光明同在。

篇6:桂花开散文欣赏

桂花开散文欣赏

桂花开

一不经意,满眼的桂花跳入眼帘。

没有惊喜,没有花香;有的只是光阴的荏苒。

中秋节就在眼前。感觉中,去年的中秋刚刚过去。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时光的飞逝。

夏天火爆的热,似乎就在昨天;而金秋的凉意已经从午夜的盖被中显现出来。到郊区,稻菽飘香;在夜晚,吴刚的桂花酒酿在月亮之上。

在一个古人的故里,有一棵硕大的桂花树。树龄几百年,树冠好几丈,散发的香气,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曾经在那里读书,曾经在那里约会,曾经在那里憧憬;曾经的一切都成了曾经,而那棵桂花树是否依然在那里矗立飘香呢?我不得而知。

在我居住的'社区,房前屋后也种植了三三两两的桂花树。是不是桂花也开了?我没有注意,还因为天天躲在驾驶座上,而少了对周围景物的观察。不过,以前,都能闻到桂花的香气;而今,却没有。是嗅觉的减退,还是香气有限?我仍然不得而知。

反正,桂花开了。

桂花开在人们种植的桂花树上,桂花开在我的视野之内,桂花更是开在我的视野之外。八月桂花开,是自然规律,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我看到或者闻到与否,桂花此时已经开放了。

在桂花开放的季节,我的心情很平静,很散淡,很清幽。

平静无波澜,不好;散淡无激情,不行;清幽无想象,不爽。

心灵的死寂,情感的枯萎,是比瑟瑟深秋更为骇人的景象。

在桂花开放的时节,在桂花的香气中放飞心情,在桂花树丛里一见钟情,在桂花插上姑娘发梢的时刻,挥洒秋天的浪漫。

桂花开了――我敞开胸怀,揽你入怀,一同在桂花的氤氲中闭上双眼,感触、回味生活的美妙!

篇7: 花开流年散文欣赏

花开流年散文欣赏

又是人间四月天,花开正好,那一场场花开,开在流年的最深处,纪念着我们或忧伤或明媚的青春。是落花无意?还是流水无情?时光如水,终无言。流动是它的宿命,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留在了我们的心上。

一个缘字,包含了多少的偶然,其实那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是随随便便遇到的,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牵挂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牵挂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坚持,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

有些事情,我们愿不愿意都会发生;有些人,我们愿不愿意,总是要离开.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守候成最美丽的风景,不是所有的相知,都能相守一生.遇见,错过,一路上,学会珍惜,更要学会放手和坚强.

跳下去的,未必就情愿,爬上来的,未必就灿烂,那些景色,不是都好看,纷纷扰扰后,眨一眨眼。花开花落,缘聚缘散,不为我们所掌控。不必轻易去记恨,你恨的人未必会知道,痛苦的却是你自己,在乎你的人,不希望你痛苦,不在乎你的人,你痛苦,他不知道,也不在乎。

教会我们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很多时候,我们学会放下了,并不是因为我们,一念间,不想再拥有了,而是我们,任性够了,心知道累了,变得成熟了,才明白,那一页,是时候翻过去了。

从来也没有岁月可回头,从来也没有故事可重演,所以我们要淡然面对那些不完美。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成熟的人,能够担当,经过的,即使再美好,终究只是一种记忆;得到的,就该好好珍惜,不让生命留下太多遗憾。

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走过流年的那场花开,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留下伤痛,然而生活也赋予了我们坚强和丰盈。真正的强大莫过于一个人能坦然面对自己 的人生,拿得起是一个人的能力,但放得下最能显现一个人的智慧。岁月匆匆,我们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过客,用爱品我们的人生,聆听流年那一曲花开花落,聆听花开花落一样美丽的声音。

篇8: 栀子花开散文欣赏

栀子花开散文欣赏

很久不想写字,因为春天过了。阳光越来越耀武扬威,刺得眼晴生生的疼,红红绿绿的花也伤了心,纷纷落了个干净……――题记

岁月从来不在手心间停留,就像门前那涓涓小河。总是喜欢唱着自己的歌儿,头也不回,快乐的流走。

转眼就是五月了,端午节近在眼前。仲夏的山水,都是碧绿碧绿、郁郁葱葱的,让人望的舒心、看着清爽。人们总喜欢顺着自己意 愿看风景,总想在一片片的青绿中,寻觅出一抹红黄来。

记得小时侯,家里很穷,每逢端午节也吃不上粽子。看着别人家的小孩碗里甜甜的粽子,嘴里直吞口水,真是个馋啦!可又有什么办法哩。 惟一感到些安慰的是,栽在村边土岗上的栀子花开了。妈妈会指着那片青绿的栀子树,说:‘去看吧孩子们,别盯着别人的`饭碗,去看看栀子花开了。’

栀子花,我记忆中最美的花,绿油油的碧叶,四季长青,在一片青碧间探出了一个个尖尖的花骨朵。那早开的花瓣儿,透着清纯的白,圆润而丰盈的叶片,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当我渐渐懂事,就在村里的学校上了小学。每当五月,栀子花开时,就悄悄爬上那个开满花朵的土岗子,摘几朵开得正艳的栀子花,带到学校,偷偷放在老师的讲台上。当上课铃声敲响了,老师走上讲台,首先要拿一朵放在面前轻吻一下,原后会看见他(她)们会心的微笑。还有几句美在心里的表扬,此刻,我的心里比别家的粽子还甜……。

匆匆的岁月拉着孩子慢慢长大,等上大学的时侯已经走向城市。回到村里时,如果巧遇栀子花开了,也会带几朵给城里的同学们。往往是被他们争抢得满屋子馨香。

栀子花呀!一种普通的花,一种淡雅的花,一种清纯的花。我不懂得它能象征哪些情感?只知道郁郁清新的开在我的记忆里……。

今年,因为一个小项目在老家实施,我也有更好的机会回到村子里,这里大部分的乡亲都搬迁到城里居住了。留下一些断垣残院,在风雨中伫候,我的心、无名的泛起了忧伤。夏风慢慢吹过,我走到村边土岗上,栀子树还在,还是碧绿碧绿的一片,只是那幼小的花骨朵还在母体中孕育着。――“清香何自娇,皆为风雨过”。这一句,无形的让我想起曾经艰辛的岁月,曾经栀子的故事。

夏天又到了,栀子花要开了,我的老师,同学,朋友,你们在哪儿啊!我愿意再摘一朵栀子花送给你,让栀子花的馨香,带去我的思念与问侯……

――文/云

篇9: 彼岸花开散文欣赏

彼岸花开散文欣赏

记得你说如果喜欢就无需表白,这可不可以理解为一种高雅,注重心灵的融合而不在乎在外的形式,如果是这样,我愿意以一朵花的姿态把心嫁到你的江南。

我已记不清从何时起,我的心泛起了你的涟漪;也不知从何时起,总在诉说与沉默之间徘徊。想向你诉说我心情的风雨,才不辜负青春应有的疯狂,却又怕你从此对我冷漠,因为有句话叫“草色遥看近却无”,白白毁了一个美好,于是选择沉默,可又不甘心这望穿秋水的想念成为一个人的记忆。

昨晚坐在你身旁,近在咫尺,却也远在天涯。不知道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不知道情与情的交融是否有火花,想着想着,只觉得心好难受,眼泪不知不觉留了出来,便起身出去吹吹风,散散心,不想在你面前表现得那么脆弱,那么狼狈。

晚上一个刻意的说词,让我知道你也爱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最美好的事,就是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喜欢的人,并且他也喜欢你。我从没想过这样美好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谢谢你实现了我这个奢侈的梦想。

想你,总在月泻树丛的时候。便爱上了登楼晒月的心境。虽然同在一所学校,同在一个班级,见面不是一件难事,但思念还是被月光撕扯得凌乱又凌乱,每每这个时候,脑海里全是你温暖的笑脸,潮湿的视线搁浅在天涯的尽头。那个温馨的'梦又浮现在眼前:我们牵着手在校园闲逛,没有手舞足蹈,没有滔滔不绝,只是那样静静的、淡淡的。而我知道只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因为你的民族,还因为你的阳光,你的帅气,你说你喜欢文静的女孩,我就告诉自己,你只是我可望而不可求的信仰。如果有一天,你抛开世俗的观念,我是不是变成了天鹅。

上天待我已不薄,在这蔷薇盛开的季节,让这么优秀的你来温暖我的年华。还奢求什么呢!就像你说的,远远的看着就可以了,不争,不抢。

与君邂逅,已解去半世忧伤,原来红尘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怪以往的心太过荒凉。以前觉得那些伤感情歌,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陈词滥调,现在看来那都是一份情的写真。而我们也许不需要,也不愿意要这样的旋律,因为我们都喜欢安静,于是选择在各自的天涯默默的种着彼此的幸福,虽然偶尔觉得这是一种高雅的伤感,但我知道,你有你不可言说的无奈,而我要做的,便是在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静静伴你度过春实秋华,即使有一天你选择离开。

此间岁月,与红尘有染,便不觉得孤独。你在,我在,时间在,就已经满足。彼岸花已开,何必惆怅满怀。

篇10: 牵牛花开散文欣赏

牵牛花开散文欣赏

晨光醒了的时候,隔着夜雨冲洗后的玻璃望出去,只见葱绿的院落里的牵牛花全开了,含羞带怯般写意的青春,浓浓的紫,粉粉的白、浅浅的红,一串串,一簇簇地怒放着,那样地执着。每一朵花都那么炫目,恰似一个个高挂的喇叭,正以一种无限张力激情颂扬着人们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我对牵牛花情有独钟,就像梦里故乡难忘的石碾弯曲的小巷,那平淡、朴实、和谐、无怨无悔的风情曾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向往。

那时,每当花开的季节,屋后的枣园也便成了我的乐园。一丛丛牵牛花挨挨挤挤爬满了栅栏和土墙,有的顺着枣树要窜上云天,那景观,似在举办一场天地人间盛会,一朵朵喇叭一样的花朵似跳跃的音符,舒展着人们的心境。于是,小手轻轻摘下一朵为小妹别在头上,无语欣赏花样般纯真的小妹甜甜醉人的微笑。那一刻,仿佛时光也停下脚步。更有几个顽皮伙伴儿扮作新郎新娘的样子,推推搡搡,将喇叭花放在嘴边“卓别林”样儿吹吹打打,然后,笑成一团。阳光般明净灿烂的笑声,瞬间淹没了枣园的每一个角落,“你也有那一天”我不禁想起隔壁的二妞出嫁的风光、热闹,让我幼小的心灵充满了憧憬和欢愉。

在邻里长辈的言谈间,牵牛花竟神奇地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家长里短。薄薄的牵牛花瓣,如少女的肌肤,水嫩水嫩。独立表达自己的心思,热热烈烈把握当下,从不气馁。风舞潇洒,夜醉梦酣。寂寞无助情依依,云卷云舒品贤淑。牵牛花不争宠,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扮靓自己的世界。不成想它还是一道美味菜肴呢,宋・梅尧臣《篱上牵牛花》有诗为证“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烂如珊瑚枝,恼翁牙齿柔。齿柔不能食,梁肉坐为雠。”牵牛花药用价值也较高,明代・吴宽写诗赞道:“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牵牛花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虽功效,主治肢体水肿、便秘、虽积腹痛等症。秋后,有籽,呈黑色颗粒,也可研末煎服,专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蛔虫,绦虫病。在那个缺医少药的物质匮乏年月,乡下人便采了去用乡下人的土法悬壶济世。牵牛花以自己特有的生命方式救助了另一类至高无上的生命。我为牵牛花的'默默奉献痴情依依。

在北方的家乡,牵牛花极易生长,哪怕是随风飘落的一粒种籽,都能成活。它像极了村落里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无论风吹雨打,无论艰险困厄,都那样顽强不倔,吃苦耐劳,随遇而安。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根扎到哪里,就将生命的花朵绽放在哪里。纵然没有泌人心脾的花香,也一样能平平淡淡与人、自然和谐相处。牵牛花形似喇叭,却学会了当哑叭,俏而不娇,媚而不俗,虽没有梅的暗香、桂的芳芳却是把握今天,阳光做人,真情一生。入夜,随着一阵轻风吹过,一朵朵凋谢的花朵悄无声息落下,就像工地上在绞手架上劳作一天的民工,一合眼便没了下文。

牵牛花守望季节的接力,一腔赤诚爱追梦。像极了北方黄土高原上的那些吹吹打打的汉子,有一天生命就要绽放一天的美丽,将单调的日子昂扬成多姿多彩的年景。不管牵牛花是不是文人笔下的爱物,也不管它是不是墨客风物情怀的借喻,它从始至终以自己朴实的情怀,独特的个性,向世人昭示着它的顽强生命力和向上的自信力。

秋深了,牵牛花恋恋不舍地与季节道声“再见”,将一季的花样心事晾在篱笆上。此后,我空落落的心里便不时有一种缠绵袭上心头,就像邻家一块儿长大的凤姐与季节一起出嫁后让人产生的剪不断理还乱一样。

呵,牵牛花,您是我今生的至爱!

相关专题 花开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