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悠悠散文

IKK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IKK”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江水悠悠散文(共12篇),希望您能喜欢!

篇1:江水悠悠散文

江水悠悠散文

她总是那么温婉,像一个处子般娴静,不急不燥、悠然的在岁月里徐徐流淌着。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光影如何交替,世间风云如何变幻,她始终一如既往,淡淡的透着一种诗词般的优雅韵味,像一个美丽清秀的江南女子,有着她特有的风情万种——这是我家门前那条江给我最初的印象。

这条江水从蒙山发源,称为蒙江流域,它一路蜿蜒而下,弯弯曲曲最终汇流于浔江。两岸是青山秀岭 ,村落和乡镇,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条流域两旁开垦耕种,安居乐业。

这条江的两岸种满了竹子、荔枝树和龙眼树,江边的山峰上长满了松树和常绿的灌木,所以这里一年四季看起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满眼绿意。晴天,江面上波光潋滟,清风徐徐,秀岭和翠竹倒映在水面上,鱼儿穿梭在水中,偶尔会有小船或竹排划过,弄碎了一汪清幽!雨天,山色空濛,云烟氤氲,江面浩浩淼淼,水雾缭绕!

每次雨后,江面都会笼罩着一层轻绡薄纱般的雾 ,袅袅绕绕。若撑一艘小船或一个竹排置身其中,你会觉得清风拂面,流水鸣琴,如梦似幻,心旷神怡!此时仰望江边的山峰,含烟蓄霞,云烟袅娜,我总幻想着是不是天上的素女青娥腾云驾雾到此来觅人间有情郎。

春天,江畔的龙眼树和荔枝树开满了一簇簇黄色的小花,花的香气引来了蜜蜂和蝴蝶,小鸟也忙着在花间穿梭斗嘴,不时,落花会跌落在水面上,花虽然不引人注目,但也有着落花流水的意境。那时的江面,是四季中最为灵动且有诗意的,黄花绿树翠竹互相陪衬,与江水山色互相掩映,若恰好有一两只白鹭或沙鸥在水面上掠过,一幅绝妙的清旷飘逸的山水画就呈现在眼前。

在春天的清晨,我总爱在江边的村路上漫步,那时村中的人们不会起太早,我便可以独享各种鸟语婉转和晨露从竹稍嘀嗒而坠的声音,这种幽静时常使我产生一种幻觉,仿佛天地之间的灵气全在我的左右,任我天马行空的畅想一番。但有时也会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的看着,看着……

偶尔,在春雨绵绵的时候,我会撑着一把小伞,沿着码头的石阶拾级而下,任雨点在我的伞上谱写动人的`乐章。

雨中的码头是静寂的,几个竹排静静的横卧在水面上,它的不远处停着一艘专职横渡的船,用来方便人们到对面的村子里去。两岸的翠竹在雨中低垂着竹稍,一阵风吹过,发出一阵哗啦啦的响声,无数水珠便跌落在江面上,溅起点点晶莹的水花。春天的江畔总是开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远远看去,也是姹紫嫣红的一片。而码头斜对面的沙滩上长着绿油油的嫩草,总有马或水牛在贪婪的享受着美食。沙滩上不远处是碧绿的水田,田里长着茁壮茂盛的庄稼。

但若是在晴朗的早晨,你会看到许多村中的妇女在码头的石阶上搓洗衣服,谈笑风生,东家长李家短的讨论着,时常笑声响彻两岸。在夏天晴朗的傍晚,这个码头则会成为人 们游泳戏水的好去处。

站在码头上,顺着江水的水流望去,一个陡峭的石壁从水面升起,高约二十多米,形成了一个悬崖。从悬崖上顺着水流向下望,是一个平坦的水中沙滩,如练如绸的碧水被沙滩分隔成两股水流,在沙滩的尽头又合成一股。说起这个悬崖和沙滩,其中还有一段流传已久的故事:

也不知是在那个朝代,传说有一个富有的财主,有众多的妻妾,但子嗣寥寥无几,眼看年近六十,膝下还只是有一个年方十八的女儿。他暗暗着急,找来一风水先生,行山走岭,想觅得一方宝地以葬祖先的骨殖来助自己发丁致富。

一日,风水先生指着一块地说:“你把祖先的骨殖葬在这儿,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下葬,葬后不用两刻钟你会遇到你命中的贵人。那个贵人会助你丁财两发的。”

财主依言而行,按照风水先生的嘱咐,把他祖先的骨殖下葬后便静静等待着风水先生所说的贵人出现。但六月的太阳热辣辣的烤着大地,那儿有半个人影。财主才一会儿便觉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暑热难耐。正在不耐烦之间,忽闻一阵歌声从林中传来,一会儿便看见一个年岁约二十岁模样的年轻樵夫,挑着一担柴从林中一边唱着山歌一边走来。

“小伙子,等等!等等……“财主急忙叫住樵夫。

“嗯,有事吗?”樵夫放下柴问。

“你能把你的水给我喝吗?我口渴极了!”

“行,给你。“樵夫把装水的葫芦递给了他。财主”咕嘟咕嘟“的把水喝了个底朝天,他可从来没有这样口渴过。

樵夫把空了的葫芦拿了过来正准备挑着柴回去,财主却又把他叫住了。财主想起了风水先生的话,心中好生疑惑,面前的人明明是个樵夫,哪儿有半点贵气,怎么先生说我会遇到贵人呢,莫不是先生为了骗财故意胡诌的。但他又不想放过发丁致富的机会,且让他试探一番才行。

“小伙子,今年多大了,家中娶妻了没?”

“二十二,尚未娶妻。怎么了?”樵夫回答。

“也没什么,问问而已,你每天都上山砍柴,会不会碰到老虎什么的,要是碰上了你怕不怕?“

“怕什么,我有一身力气,老虎不敢伤害我!有一次我碰到一只金睛白额的大老虎,三下五除二的把它打跑了。”

“谁信,呵呵,小伙子,你真会吹牛啊。老虎来了怕会把你吓尿了。”财主嘿笑着说。

“你不信?我……”耿直的小伙子急了,笨拙的口才让他半天说不出话来,不知如何使财主相信他的话。

“呵呵,若你敢从这个悬崖上跳下去,我就相信老虎来了你不会吓得尿裤子。”

“跳就跳,若我敢跳下去,你总得有点表示。”小伙子也不傻。

“谅你不敢跳,若你敢跳的话,我把我的女儿嫁给你为妻。”

“你说的,可别后悔!”小伙子因为父亲早逝,家中贫穷,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方圆十里八里的姑娘没有一个愿意嫁给一个穷小子,这从上天跌下来一个娶媳妇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他探身查看悬崖的高度,好家伙,悬崖深测测的起码有二十多米深,下面一汪清澈的江水汩汩而流。他不禁有点后悔跟财主打赌。他思索良久,左踱右看,就是下不了决心。

这时财主的声音又响起:“哈,我就说你不敢跳吧,你倒是跳给我看看,胆小鬼!”

“谁说的,我只是看一下从哪儿跳下比较合适。“

当樵夫试图蹲下身子再次察看,别在腰带后面的砍柴刀一下碰到了地面,使他重心不稳,一个趔趄的向前,身子径直的朝江里跌下去。好在他水性谙熟,没等沉入水底便一个翻身向岸边游去。

却说财主看见小伙子跳下了悬崖,他后悔了,实在不应该啊,这么草率的把自己唯一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一个樵夫,但说出的话又不好收回,只好另生计谋了。他思来想去,好几天夜不能寐,辗转反侧,终于想出一条绝佳妙计。

一日,他把小伙子叫到跟前,说:“年轻人,本来我应该实现诺言,让你和我的女儿完婚,但昨夜天上的月老托梦给我,说你和我的女儿必须再经历一次考验。”

“什么考验?“小伙子也知道财主有意刁难,但女儿是人家的,自己也是没办法的啊。

“明天你就知道了。“财主说。

第二天一早,江边两岸的高处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想知道这场考验的结果,因为财主为了表示公证,早就放话让村民来做证人,一时之间两岸的山头上人头攒动,人声哗然。

只见财主命令村中两个年轻人把一根大竹子用刀劈开,然后抬至江边。分别委派两组人,每组两人,各撑一个竹排,拿着分开的半边竹子,至江中静静的等待着财主的一声令下。财主说“放!“两人同时把竹子放进了相距十米的江水中,两根竹子便顺流而下。随后财主大声宣布:”若这两根竹子到下面的沙滩中可以合在一起还原成一根竹子,我二话不说,让小女嫁给这个年轻人。“财主说完拍了拍身旁那个樵夫的肩膀。

人群里一片哗然,这怎么可能,分隔那么远的两根分开的竹子怎么可能合在一起,这小伙子没有希望娶财主的女儿了。那樵夫自己也觉得没希望了,却做声不得。财主以为稳操胜券,渐渐笑逐颜开,喜上眉稍。

时间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守在沙滩上的人来报:“竹子合在一起了呀,在一起了。“人群里又一阵哗然,财主不相信,急急的乘着竹排去查看,只见刚刚那两根分开的竹子贴贴实实,天衣无缝的合在一起,静静的躺在在沙滩前的水面上,若不细看中间那条细缝,还以为这根竹子从没有分开过呢。财主无奈,望着沙滩两边缓缓流向远方的江水,长叹了一声:”天意呀!“

从此以后,这个沙滩被人们称为“合竹滩“,那个耸立在江边的悬崖被称为“赌妇崖“。

“咔嚓,咔嚓,轰隆,哗啦……“一阵响声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江中的私人采沙船正在作业。顿时,清清的江水中间夹杂了一条混黄的水带。我不禁气恼。近十年来,那些贪婪的不法分子,疯狂的对这条江底进行毁灭式的采挖。每每到秋天的枯水期,江面便会露出一堆堆采沙船留下的鹅卵石,江水浩淼不再,而是被分成许多股细流绕着石堆百转迂回,弯弯曲曲的向前淌远。石堆上的杂草丛生且枯黄,在瑟瑟的秋风中颤抖,使整条江看起来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让人触目惊心,不自禁生出悲凉的感觉。

曾听别人说,这条江以前鱼虾蟹鳖和石螺特别多,特别是石螺,随便在江边的石头缝隙下一摸一大把,但自从采沙船把这条江底翻了一遍,要找一个石螺是难如登天,鱼虾蟹鳖也是少之有少。

我在采沙船轰隆隆作业的声响中,怀着惆怅的心情,看浊水分隔着的江水悠悠的淌远,心里有一种忧虑——或许若干年后,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使我们再难看得到清澈和波光潋滟的江水,合竹滩到时也仅仅只是一个传说了,美丽的江景也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篇2:江水悠悠初中作文

“穿一身青衣,等千年等一万年,等恋城开满倾城的春天……”

这首由著名音乐人张超创作,乐坛新星苏夏演唱的《青衣恋城》,一首唯美的歌曲,描绘出的缠绵古韵画面正是我的家乡――青神!

东坡初恋地

青神有着“东坡初恋地”之称。岷江东岸,创于东晋的中岩古寺屹立在岸边,俯观岷江水向东流去。

千古中岩,钟灵毓秀,人文精粹。苏东坡年轻时曾经在此读书,现存有东坡读书楼。中岩也被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被陆游赞为“川南第一山”。“唤鱼池、牛头洞、仙人床与长廊千佛”等都是古中岩的著名景点。

传说“唤鱼池”是苏东坡和王弗心有灵犀的见证。当年,为这个普通的池命名,苏、王二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个名字“唤鱼池”,一个“唤”字,唤出了一段才子佳人动人美好的爱情故事。临池的峭壁上,苏东坡手书的“唤鱼池”三个斗字,虽历经风霜,仍流畅生动,尤如游鱼嬉戏追逐。唤鱼池旁边是苏东坡与王弗的塑像,苏东坡潇洒大方,伟岸挺立,王弗温柔贤惠,执扇而坐,二人目光同视池中游鱼。

唤鱼池中的游鱼、苏王雕像的眼神、峭壁上的手迹和石碑上的诗词,无不阐释着苏东坡与王弗的恩爱姻亲,这里自然成了很多热恋男女情定终身的'佳地。

国际竹艺城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是青神竹编文化的标志,也是国际竹藤组织指定的青神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国家AA景区,是一个美丽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来到竹艺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仿古城门,“中国竹艺城”五个遒劲的金色大字,横嵌在门楣上,显得古朴庄重;进门迎面是巨大的“九龙壁”,造型生动,气势磅礴。九龙壁背面是“百寿图”。城内青子湖上架设了两座不同风格的拱桥,古朴、宏大。湖边铸造了一艘庞大的古代龙舟,舟上有雅座、情侣间,是情侣们幽会的好地方。小竹山后还修建了一座供游人祈祷平安吉祥的观音亭。

青神竹艺天下奇,主要奇在竹艺城博物馆,馆里陈列着的那些古今竹编艺术品,大多为精品,共分两大类,7个系列,3000多种,琳琅满目,令人惊叹。其中,编织精细,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中国百帝图》、竹编巨著《清明上河图》、《隐形观音》、《百子花瓶》、《竹编巨龙》等一批精品,先后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奇葩,享誉世界。

家乡青神,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竹林幽幽,携手慢慢走,你在唤鱼池,宛如云一朵娇羞;江水悠悠,荡一叶轻舟,一行真情字,留心口……”

篇3:江水悠悠初中作文

雨后的竹林,空气中弥漫着土和叶的清香,那是大地母亲温暖怀抱的味道,竹叶被雨水滋润后,显得格外清绿,茎络分明,沿着石板走去,穿过竹林,迎面而来的是浩浩荡荡的江水,一场烟雨过后,大地晴朗,江面平静。

自古以来,“竹”都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有人爱它的清幽又雅致的意境,有人爱它清新又自在的悠闲,有人有爱它清丽又脱俗的风致。它是苏轼笔下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朱熹笔下的“生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笔下的“依依以君子,无地不相宜”。

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竹杆很高,直冲云霄,竹叶茂盛,极尽幽深,不见尽头。我对竹林深处充满无尽幻想,却无暇探索。我便想到,若是古代,或是陶渊明,或是李白,若看到这番景象,肯定会欣然前往,那便是柳暗花明的所在。

在竹林深处,一块幽静闲适的地方,建一茅草屋,在初春时,万物复苏。在雨后摘一片竹叶,放于唇边吹奏出悦耳的竹叶歌,和着鸟叫声组成独特的交响曲。炎炎夏日,在竹林中泡一壶茶,下一盘棋,享受着归隐后悠闲自在的生活。闲暇时漫步来到江边,乘一叶扁舟,在泛江之上,任风吹,任鸟飞,任渺茫之目舒展来回。在酣美的斜阳的照耀下,江面清明灵动,如同幼童那明亮的双眸。

终于有一天,我踏入那片幽深青碧,沿着竹林幽径暇行数百步,眼界豁然开朗,原来这竹径所通处乃是江边。淡淡的余辉披在远方的山头,似一层红色的面纱,轻轻地盖在美丽的新娘头上,娇羞而又温柔。面纱下,传来丝丝呓语,好似淡淡的倾诉,又好似清风、流水的合唱,恬淡而又清爽。凉爽的清风又如同母亲温暖的双手,静静地抚摸这一片绿江,那高耸丛生的灌梗衬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水中画,我便沉醉于此……

当天空渐渐由深蓝色变为深灰色再变为深黑色时,一轮皎洁的月儿挂于天空,散发出的月光如同一层轻纱。暖一壶小酒,坐在舟中,一边喝着美酒,一边欣赏美景,再吟诗一首,好似惬意,不必去理会世俗的牵绊,薄薄的水雾浮在江面上,舟中的我,脚下是一层淡淡的白雾,身上好似披了一件浅浅的纱衣。船儿随风飘荡,轻轻柔柔,如同美人纤细的手在拨动琴弦,轻缓而引人陶醉,遥想着太公在江边钓鱼时的悠闲,想你也同我此时一样吧!

在这片幽静里,心仿佛被这现实的景象所沉浮,沉醉于这竹,这水,一个人在这幽静的环境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平常一定要说的话,一定要做的事,现在都可以不说、不理。这就是独处适时之地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美妙好了。

竹,不为尘世所干扰;不为世俗所颠覆;不为名利所诱惑。江,洗濯尘世的污垢;洗涤世俗的嘈杂;洗礼人心的贪婪。我愿以竹为友,以江为伴,尽享这造物主赋予我们的无尽宝藏!

篇4:江水悠悠初中作文

历史如烟似雾,弥漫在岁月的江面上,伴着江水荡漾,烟雨迷蒙中,一叶扁舟若隐若现,随江水划过,载着你的潇洒,你的豪放和你的诗流向后世。

从此,懂诗和不懂诗的人都明白了那滔滔奔流的长江水与你离别的愁绪,到底孰长孰短。一凤凰台前的估赣衿觯你在时已化作尘土,现在你与它一同化作尘土,埋没在这荒凉幽僻的小径中,身后的长江水拍击着两岸的黄土,叙说着当年的往事……一身白衣,孤身一人来到长安,怀着你的理想与抱负,来到天下人都向往的长安。你梦想着“扶摇直上九万里”你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你终归是失望了。尽管曲江边上丽人如云,五陵酒肆高朋满座。却只是一个坟墓,埋葬了你的梦想。你思忠君,君却是犹逸享乐,不理朝政;你望报国,国却是权臣当道,民不聊生。

这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重重的压在你的身上,让你难以承受,此时的你才明白,丽人如云无非是过眼云烟,高朋满座也只是一时喧嚣。于是你选择了放弃,你潇洒的走了,一壶清酒,一叶扁舟顺着悠悠江水,纵情在山水之间,像一阵风,在属于你的天空下飘荡着。二秋天的风吹落了树叶,你的诗乘着落叶而来,轻轻的落在我的身上,唤起我无尽的思念。“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每念至此,心中便是激情澎湃,我不禁为你的万丈豪情所染。生不逢时也好,怀才不遇也罢,什么也无法拘束你的豪放,你的豁达。纵是失意不得志,却还依旧故我。在绿水之湄,你时时纵酒,在青山之颠,你处处放歌,饮得一世英明,留下一路潇洒。在花间月下,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冰冷的酒与这皎洁的月光被你一同饮下,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诗句,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三本该是处于山水之巅放歌,于绿水之湄纵酒,继续着你潇洒的一生。但安史之乱的战火打破了你平静的生活。虽然隐居深山却无时不忧心天下百姓。其实在你的心中,那个年轻时的梦从没有因现实的压迫而消失。于是你再度出山去圆你年轻时的梦,这青山绿水终究没能留住你的步伐,你毅然卷入这历史的大潮当中,你渴望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无奈世事难料,你的梦就像你年轻时的梦一样破碎。年迈的你带着遗憾飘然远去,从此世上再难寻你,你的人生划上了一个不算句号的句号。

但生之有限,死之无限。你的躯体虽死,精神却永恒,你是一颗划过中国历史夜幕的流星,用短暂的时光照亮了千载的中国。悠悠江水流淌依旧,你的灵魂融入这奔流不尽的长江水中,随着江水流过华夏大地,千百年后,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处处响起你的声音……

篇5:富春江水写景散文

富春江水写景散文

到富阳,而且我是常去的客,算不上陌生的了。

人人都说天下美在苏杭,我却不觉——这两城市如今都是沾了浓浓的铜臭气,早已寻不得丁点儿的灵秀气,而那些诗词里的美景亦只能在背诵时怀想了。我走过西湖边,想静静地坐湖里的船上,把脚伸到湖水里,回思古人的诗句,可是怎么也连不上,甚至疑心古人们写的本不是这儿的景,今人牵强附会罢了。

而我到富阳,爱上富阳的却首先是在小吃店里吃的面条。早上从上海的虹桥乘高铁出发,到了杭州再转坐巴士,两个小时就到了富阳县城。此时往往已中午了,找一间面食店,点一份笋干肉丝面,边吃边看店门前的人来人往,慢慢嚼着梅干菜和笋丝,喝着略带甜味的囱汁,吴越诗意风情已在唇齿间不经意留香了。

我到富阳去春江,这一段路我每每只喜好徒步,不想错过从车站到大桥的这一段。倒不是没车,因为我总想看这里的人们就在大街上等着从山体里引出的水和徒步走过春江的大桥。从山里引水吃,对于一个北方平原上来的人看来,这真是足够奇妙了。一座城里有山、山里有城的城市,是我这个北方人真想象不出的该有多美呀。

这就在闹市口不远有一座山,半面山体用水泥封住,而这封起来的面离地不高有很多管子伸出来。我每次走过时,总看见有很多人排着等山泉水,并且每个人总在悠闲地等着那一股股流向桶里的幽幽香泉。“山泉,烧开泡茶。”听着软软绵绵的吴音越语普通话,我羡慕不已。

从这放眼,城里有青山的城美极了。早富起来的富阳人已不为生活而愁了,他们把楼建在山里,在山里建成了城,就连喝的水都是山泉,生活还有什么奢求呢?

再向前走,就是富春江大桥了。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南北朝文学大家吴均先生留下的美文,我早已熟诵于心。也是这篇美文,使我萌生过多次想从富阳到桐庐游走一回。站在春江大桥上,极目远眺,山与水相依,水与山相伴。江水不急不湍,有如我眼里的富阳人;江里有捕鱼的船,也许我离得远了,看不清船上的人在做些什么;岸边有垂钓者,一溜儿排着很多,似乎每个人都很安静地等待着江里的'鱼儿上钩。

真要是坐一回船,从富阳到桐庐,那该是怎样的享受呢?泡一壶山泉茶水,坐船头听猿声鸟鸣,观夹岸寒树,在山间千转百回,一定美不胜收。

每次,我来了富阳就不想走,就想吃富阳的笋干肉丝面,因为这美食都是用那山泉水烹调的,每吃一口都是香的。

啊,我来了还想再来这美丽的地方!

因为,富阳的山茂盛翠绿,这是由于山水的滋润,而这座小城的多情,更是山水滋润的缘故。

篇6:江水明月伊人散文

江水明月伊人散文

江水明月伊人散文

都市的夜是寂静的。每当华灯初放的时候,在黄昏落日的余晖中,我都希望能够到长江边走一走,去吹一吹那江风,看一看夜景,感受一下都市的夜给我们带来的那一份独特的宁静与安详。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带上一卷凉席,独自踏上了去江边码头的征途。约莫十来分钟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中华路码头。

码头也失去了白天的喧嚣,但水泥地上余温仍在,我只好将凉席铺在水泥地上,席地而坐。

隔江相望,对面就是繁华的汉口。这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之后,仍旧是那么繁华。想来也无愧于逸仙先生要把武汉建成“东方的芝加哥”的夙愿了。这时,江面上驶过一艘豪华的游轮,那低沉的汽笛声如一位年迈的老者在缓缓地讲述武汉百年来的兴衰史。我眼前不禁浮现出1931年武汉的特大洪水及武汉保卫战时的情景。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一切,但是这江堤、这江水却见证了这一切,我似乎从它们身上找到了答案。

这时,江面上刮起一阵江风,江面上立刻变成波光粼粼的了。我顺着江边的铁锁去感受江水的气息。我触摸到这冰凉的铁锁,心里不禁一颤,正是这铁锁,把炎黄二帝的子孙紧紧地锁在了一起。顿时,我对这铁锁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浩瀚的长江水啊,讲述了中华民族近五千年的文明史,又见证了多少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的`爱情故事……

江风渐渐大了,我真后悔没能把自己的长发留住,在此时不禁少了几分诗意。有人说剪短了自己的长发就剪断了一生的牵挂。我想,那源于内心的牵挂岂能如头发一般说剪断就能剪断的。

这时,那月亮也缓缓爬上了夜空,那银盘似的月亮也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跌宕起伏,我抬头仰望天空的那一轮皓月,想起今天是月圆之夜,不禁想起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东坡先生把酒问青天,而我又能问谁呢?

古往今来,大凡文人墨客都喜欢咏月,仿佛月就是一种寄托,或寄托心愿,或寄托爱情,或寄托不幸,或寄托理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东坡先生的寄托;“旧时淮水东边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是刘禹锡的寄托;“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王维的寄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孟浩然的寄托。那一轮轮各不相同的月啊,你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一代代文人墨客为你而动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那所谓的伊人啊,你究竟在水的哪一方呢?

篇7:散文:悠悠书香

散文:悠悠书香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就是营养品,如果没有书籍,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古语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读一本好书,就好比是与大师在对话;读一本好书,精神会得到升华;读一本好书,灵魂会得到洗礼。没有书籍的滋润,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比较空虚,生活就缺乏色彩。读书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改变气质……。

让我们漫步书海,细细品味书香,品味人生的哲理。走进书中与圣贤对话;与先哲谈心。用心灵去感受老子的深邃;庄子的大气蓬勃。去领略“四大名著”的波澜壮阔,体味欣赏唐诗宋词的豪迈或者婉约……,是多么的.惬意潇洒。

朋友们,请走进书中,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去汲取知识的甘泉,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一本好书,你会领略到美妙的音乐;战马的奔腾;铿锵的诤言;淡泊的心境。只要你带着心灵的耳朵,去认真的聆听,定会让你感悟到书中,那独特的让你无限痴迷的风景。

朋友们,让我们心田书香飘飘,让知识的力量武装我们的心灵,让文化的气息浸染我们的灵魂,让智慧装点我们的人生,让书卷伴随我们的生活,让书香妆点我们的人生,成为一道永恒而靓丽的风景!

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与书为友,快乐一生。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捧起书本,亲近书本,走进书中,与书为伴。悠悠书香,让我们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我们民族因读书而强盛。

篇8:悠悠故乡情散文

悠悠故乡情散文

有一种情随风飘,无论你到哪儿,她都会萦绕在你的胸怀,那就是故乡情。

我的故乡山峦起伏,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是一座座山,叠交在一起。到了远处,大有烟锁重楼之势,模糊之中,如梦似幻。故乡位于武夷山,属于丘陵地带。这儿是我生命的开始,我希望这儿也是我生命的终结。

童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纯真无邪,懵懂无知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却多了几许情深与无奈。在故乡的日子,有过许多欢乐。儿时的我对于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我堂兄高我三个年级,他教会了很多东西。故乡有很多竹子,我和堂兄就拿着刀上山砍竹子,把砍来的竹子劈开,然后做成刀与剑、水枪等。当然这些事都是我们小孩参与。削成的刀与剑有长有短,都追求与电视上武侠手上的.武器相似,梦想着自己也拥有绝世武功,拿着长剑来笑傲江湖。

然而快乐之中,却伴着伤痛,爷爷奶奶在我那时候相继去世。那时候父母奔波于生活,他们曾带过我一段日子,在他们的呵护下,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后来我上了小学,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减少了。在我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去世的噩耗相继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爷爷是一个篾匠,他那因为竹子而割破的双手是我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奶奶脾气不好,然而我知道她并不是她表面上那样不近人情。她恼火我的晚归,不许我在门前的小河里玩水。记得又一次我回来得有点晚,她饭都没做,找了我很久,当我回来后,她一边替我洗澡一边打我,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教训。在我的记忆深处是他们清晰的音容笑貌,轻轻拨动我的心弦,望不掉那些逝去情,忧伤漫星星夜。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踏上了求学之路。世事无常,人事变迁,命运总是捉弄人,我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她的怀抱,很多年都没回去过。人在旅途,心路弯弯,我们是人海过客,在流年的细碎里疾掠而过。高考过后,我带着那些眷恋回到了故乡,可是等待我的却是另一番光景。到乡翻似烂柯人,很多人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很多人。我不禁感慨:往矣,石板桥!熟悉的只是那些风景,故乡的老屋依旧,故乡的山水依然。临风听竹韵,别是一番惬意在心头,轻风吹拂着竹叶沙沙作响,陶醉其中,仿佛睡着在醒着的时光。第一天下午,烟雨斜阳,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情却有情。傍晚,一道残阳铺水中。随着水纹而荡漾,空岚寂静,清风无尘。曾经似水盼何年,今天心愿已了。

故乡呀,你在我山野之中,给人以云水禅心。悠悠岁月情,竹叶飞舞如梦来。在春天,映山红应时而绽放,漫山遍野。想想在过去日子里,杜鹃几度红,已经有多少个日月了。以前不能与你相守,之后可能还要分离,但在我的心中,你是不变的港湾,等待我这个游子。有人说,人老后童年的记忆会越发清晰。我想到老后,能坐在故乡的门前,看那雨后飞舞的蜻蜓,欣赏那风牵云动,然后再在这片土地上长眠。

篇9:悠悠年事散文

悠悠年事散文

打米面

一进腊月,就嗅得到年的气息了。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有霜冻。“霜后暖”,这样的天气是绝佳了。母亲在晚饭后发话:“把米面磨出来,明早打米面。”这要磨的米面,是前几天洗净米,再用清水浸泡几天,磨成面糊,以备用。

第二天,起一个大早。天色微明,呵气成霜。锅洞里,架着木柴段,生起熊熊的火。母亲在一只铁盒(打米面的工具。铝铁制成,一尺见方,半寸高的边沿。一般是两只,便于交替使用。)里,抹一点香油,再舀上一勺搅匀的面糊,拿在手里四下晃一晃,面糊就在铁盒里摊匀。掀开锅盖,锅里热水沸腾,把摊了米糊的铁盒下锅蒸。三五分钟后,面糊就成了一张面皮。起锅,拿一根筷子四围一划拉,揭起面皮(先前,铁盒里抹上香油,就为了揭面皮的时候不粘连。),放在我早已伸过去的一张米筛上。面皮一半摊在米筛里,一半挂在米筛外。我端走米筛,把面皮挂在竹篙上晾。晾至稍干,取下来叠放在一起。等到太阳出来,母亲也蒸完了面,坐在阳光下,把一张张面皮卷成圈,切成面,晒干。这晒干的面,好吃,有韧劲,香味也足,算是奢侈品。

让我感到快乐的时光,其实就是帮母亲晾面皮。跺着冻得麻木的脚,跑来跑去。有时,蹭到锅洞口,把脚放在那里烤一会儿。但心里还是快乐,因为,刚起锅的面皮,洒上糖,卷成圈儿,趁热吃,味道也绝佳。吃饱了,跑跑腿当然不在话下。

炸年货

腊月里,准备过年的食物,还有一件事情是炸制年货。

面粉,加水、糖精、发酵粉,和成面,软硬度适中,揉成面团,拿擀面杖擀成一张面饼,再用刀子划成食指宽度的一条条面块,面块再分成筷子粗细的一根根面条,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捞起来,它的.名字就换了,桃酥。它是年中待客的一碟食物,搁在瓜子、花生之间,它多了一层亮丽的色泽,格外引人注目。

糯米饭,加山芋粉,肉末,生姜,蒜泥,盐,搓成一个个饭团。炸制成的圆子,是年后饭桌上火锅里的一道必备菜肴。也有富裕人家,用纯肉末炸制的肉团。

豆腐压成较硬的块状,切成拇指宽度、食指长度的块,炸成的食物,也换了名字,生腐。字典里找不着“生腐”这个词,但它在我们的生活里是寻常物象。人是最勤奋的,也是最赋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所以,生活才如此新鲜。

炸制年货的事情,小孩子们多半是插不上手的。但,孩子们在厨房与堂屋之间来来去去,拿一些东西,做一些可以做的活儿,嗅着飘散的香油气味,写一会儿作业,翻一会儿闲书,间或听见村庄里偶尔传过来一两声爆竹的声响。那是哪个顽皮的孩子,捡了哪家婚事放的爆竹捻子。闲着没事了,擦一根火柴,点一根,扔老远,“啪”。又点一根,“啪”。年的脚步,就在这样的气息与声响里近了,更近了。

幼年时光,最快乐的,莫过于年了。

“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这句谚语里,包含了“年”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那些与年有关的往事,点点滴滴都是温馨。

篇10:秋千悠悠散文

秋千悠悠散文

说不清楚怎样的感觉能让姐姐的孙女心心这么痴迷秋千,许是觉得自己可以飘离地面有征服的快感?许是耳边的风声让她觉得那是对她的赞叹?亦许是可以在荡来荡去间感受小憩的幸福与舒坦?反正,小家伙一坐上去,不荡个十几二十分钟是绝对舍不得下来的,像极了小时候的我。

孩童时的我是极其喜欢荡秋千的。夏天来了,前后院子被妈妈种满了菜,我玩的地儿越来越少,于是,找出条绳子,搭在街门道的横梁上,每天去上面悠会儿,地方太小,只能坐着慢悠悠低低地那么过过瘾;秋收之后,院子里的菜全都下了架,前院堆满了玉茭、谷子、豆子,后院的菜园子又被妈妈整理的平平整整,院子中间的那两棵老榆树就派上了用场,央求哥哥利用两棵树给我搭个秋千,终于可以站着荡秋千了,虽然只能一个人或站着或坐着荡,又无法荡的很高,可要比街门道的秋千惬意多了;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一进腊月,大人们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则掰着指头盼十五。农村的闹元宵其实从正月初九“老鼠娶媳妇”开始,天天晚上有个小节目,正月十五达到最高潮,那可是大人小孩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挂花灯、搭秋千、跑马、舞狮子、扭秧歌、耍大头、高跷、彩车和晃杠,只要你有精力,你完全可以从午饭后玩到大半夜。

也是,忙了一年的农民们,平日里脸朝黄土背朝天,为生计忙碌,疲惫的哪有开心逗乐的心事?只有在享受一年收获的春节里,可着劲儿备年货、做新衣、扫屋子,熨熨贴贴吃顿饭,清清爽爽过大年。那时,农村是分一个个生产队的,每个队都要闹红火。初五一送完“五穷”,就三五成群进入热火朝天的“闹红火”准备状态。这些日子里,人们可以搁置所有的农活,可以忘却所有的不快,可以容忍孩子所有的淘气,可以让孩子们在村子里玩个昏天黑地。

走街串巷,浏览过一个队一个队的红火,比较过一家一家的花灯,我便等在自己队里的秋千旁,看着大人们抬来五棵大树杆,这树干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要够高够笔直,然后两两交叉,把近顶端的交叉处扎紧扎好,末端深深地埋入地下固定,再把最后一根横搭在两边的交叉处,最后把绳子反方向搭在上面并固定在斜杆的中央,秋千就算做好了。此时,等不及的我们会一哄而上,抢着去荡。

抢上的,得意地上去,让同伴在背后送一下给点力,之后用力蹬着,越蹬越高,回落的风声在我们耳边呼呼作响,我们则站在两旁,目光随着他的起落扭过来转过去,单等他荡够了或者被下边等着的人叫停,回落刚显平稳,便一拥而上抢着拽住绳子,可是惯性过大,总会被拽着跑几个来回才能停下来。谁拽手里了就该谁上,这样的动作我们叫“叼秋”亦或是“钓秋”,需要合着勇气和力气。

这样抢来抢去,往往会引发大小不同的战争,吵嘴是算最平和的方式,男孩子说着说着便会拳脚相加,搁在平日里,小孩子的争吵常常会演变成大人之间的斗争。可正月里不一样,大人们心情舒爽,同时扎堆忙着准备元宵节红火,小孩子的事就由着小孩子闹腾。这样一番下来,我家姐妹几个仗着学习好“孩子王”的优势,在中间调停:先手心手背分组,再钉杠锤确定先后,然后轮流去荡,荡至最高处就必须往回落,而且不能荡第二次。完整的轮了一圈,个人能力和水平也显摆够了,我们开始琢磨玩的花样:个人荡的方式增加了坐、跪、躺;还自由组合玩起了“二人荡”“三人荡”“娃娃秋”等;渐渐地,又加入竞技的成分,同样的方式看谁荡的高。其间,有扯了裤子的,有掉了鞋的,有磕着脚的,也有从秋千上掉下来的,更有吓得闭着眼睛大叫的,一切的小意外一点都不影响我们玩的兴致,依旧吼着、叫着、笑着。

我喜欢荡“站秋”。直直的站在绳子上,让小伙伴轻轻一推,然后双腿屈膝,屁股后撅,双手撑绳,一屈一直一撑一收中,我越荡越高,越荡越轻松,不荡到和横梁平了我是不会罢休的,回落的时候,我要么逡巡捕捉伙伴们羡慕的眼神,要么闭眼静听呼呼的风声,还经常在这短暂的飞翔当中遐想一下自己的将来,每当这个时候,我是愉悦的我是陶醉的.――是啊,我的梦想在天上在远方,荡起来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看到可以抓住梦想的!这个时候,没有作业没有唠叨不用去斟酌爹娘的辛苦也不再羡慕队长家的“长明灯”,睁眼望天,天是蓝的,不用努力随性摇摆时心是静的;逐渐慢下来,能看清小伙伴的脸了,透着的尽是期盼和欢乐。

村里还在三官庙前搭了个“八挂秋”,一次可以坐八个人,在那时候,算是个新玩意儿,也算是个豪华玩意儿。记得最初是人推的,后来革新为马拉,排着长队体验过之后,那“八挂秋”成了外村人和小屁孩及中年妇女的专属,好动的我们实在不喜欢那慢慢悠悠的吱吱呀呀,我和伙伴们还是聚在队队都有的简易的秋千下面,重复着我们的挑战我们的游戏。

年,很快过去了。家家户户收起了花灯,街上的彩门、秋千很快就被拆除了,春联被春风夏雨一点点撕去,我又只能在家里过我的秋千瘾了,又在盼着下一年的春节了。

篇11: 心路悠悠散文

心路悠悠散文

人与人交流是正常的,而且是沟通的基本桥梁。但现实生活里,凡事都要沟通,感觉很多时间则白白的浪费了。有时这样的沟通属于多此一举,越沟通越疏离,适得其反。

人的相处,其实是一个投缘的问题。没有缘分,即使像电视上的广告吹得满天飞,还是没有任何价值。相反,假如有缘分,即使没有肺腑之言的传递,心路却早已疏通。仿佛是前世注定,今生修好那样美好。这也就可以理解“人海茫茫,知音无几”的内涵,从而在感慨人生遗憾的间隙,同时欣慰知音的客观存在。

一个人产生这份遗憾,往往是内心需求太多所导致的。如果你的身边能够做到人海般热闹,或门前人群络绎不绝,或家庭内高朋满座。惹得周围的人群投来羡慕的目光,听到赞叹的美言。这样的场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也许你是快乐的。可你深思了吗?那些笑脸或交流,大多处于重复的程序,正如玩麻将,高潮也仅仅是清一色大对子、龙扎背、杠上花的演绎,没有新的花样。新闻上的、小道消息上的、花边传闻等等,翻来覆去,添油加醋,供人哄堂大笑一阵而已。这种讨人欢心的乱侃,似乎挺有生活的乐趣,其实是无聊的嬉闹,让你失去内心真正的需要,且在昏昏庸庸中消磨掉本该珍惜的宝贵时光。

流俗,是一种千百年来的习性了,张家长、李家短,伴随很多人的一生。可你想到一个问题没有?在人走茶凉的时刻,你身边是否还有一位或寥寥几位的同性或异性,他们不需要娓娓道来的喉舌,也没有喜笑颜开的表情。但是,当你唇角蠕动的刹那儿,对方就知道你需要什么;当你回眸的`一个眼神,对方就知道你暗示的是什么;当你道出前言,对方就知道你要说的后语;当你翻个身,对方就知道你要做什么;当看到你瞬间的表情,对方就知道你的心情,随即引出调理的话题;当你翻阅某个资料,对方马上明白你要注意的主题……

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相互在一起,举手侧目之间是一种心路的嵌合。即使在一起吃饭,亦能知晓各自的爱好,不是一方迁就另一方,而是品味美食的共融。慢慢地品尝,虽不是山珍海味,可依然在细嚼慢咽中品出美食的特色。更妙之处在于聚集在小桌前,相视一笑、相互盛给对方饭菜。那种美滋滋的感受,远比听到奇谈怪论还舒心、还充实,正如微风临身那样柔和、那样温馨。

假如一道漫步,特别是逛街,围着缤纷斑斓的服装,不论是你还是对方,精心挑选着自己喜欢的服饰。当对方穿着得体的衣褶,展示在你眼前。猛然间,曾朴素的对方神采奕奕,如芙蓉出水,风姿卓越。或对方穿了新衣,仿佛有了朝气,不是邋遢懊糟的另类,而是意气风发的形象。就这样数着天上朦胧的星星,凝视窗前柔和的霓虹,在大街小巷上徜徉,那是最惬意的享受。假如有机会在酒吧里懒洋洋地斜靠沙发,品着殷红的酒液,慢慢地品咂,醉眼迷茫下依偎着你心仪的对方,那就是神仙下凡尘,超然洒脱的人生。当然,也可以品尝一杯纯正的绿茶,不需要什么复杂的茶具,也不要什么典雅的礼数,只要几个人开怀畅饮就足矣。

就此,心路悠悠,知音难寻却身边始终有知音。你能感知吗?而人海茫茫的喧嚣,至多是电视广告,热闹一时,炒作一朝,没有必要影响你的心智,更不该影响你固有的举止。

篇12:悠悠烛光散文

悠悠烛光散文

虽然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我却依然记得,记得那个与烛光相伴的夜晚。

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孩子,我从小就没有过什么点着蜡烛,在烛光下看书的经历,因此,当那一年,学校里通知,由于某些原因,某天周六晚上要停电的时候,我便兴奋了起来,心想:这回可好了,终于可以体会一回在烛光之下夜读的感觉了。

我之所以会对烛光情有独钟,那全是因为我读了太多的古典诗词的关系,所以,受那烛光之美的诱惑太深,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在古诗词里头,有着太多的关于“烛光”的描写了,其中不乏有很多千古绝唱,一直流传到今。想想也是,这蜡烛,它们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渐渐地熄灭了自己,虽然到了最后,它们渐渐地成为了灰烬,然而,它们的灵魂却是不朽的,因为,它们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永生。

虽然我承认,吃牛排,喝红酒的烛光晚餐也是很美好的,但是,我却对此并不羡慕,因为,我总觉得那是西方人才玩的浪漫,不适合我这样一个地道的国产女孩。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的是像个侠者那样,豪迈地“醉里挑灯看剑”,或者是像个书生那般,在青灯黄卷之下,彻夜苦读。想来,古人的世界一定不像现在这般喧嚣、繁华,也不如现在这样车水马龙、夜夜笙歌,所以,那时候的夜,应该显得更为漫长吧。在那样宁静的夜晚,要是能够和家人坐在一起,说着闲话,看着那蜡烛悄无声息地燃烧,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正所谓“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说的,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番情景吧。

因此,在一看到学校的通知的时候,我和其他同学的表现都不一样,别的人都是急得跳起来,而我呢,却是乐得跳了起来。周末想回家的同学,都早就回家去了,而我呢,却早早地做好了准备,走了好几条小胡同,才在一家小小的杂品店,买到了一支蜡烛。不过,没有红色的,只有白色的,那也凑合吧,虽然看不见那点点滑落的“红泪”,至少还能看见那闪闪跳跃着的红色火焰吧。

除了蜡烛以外,一盒火柴,一本诗词精选集和一把剪刀,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要剪刀做什么?那是因为我也想学着古人的模样,用剪刀来剪个灯花什么的。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就剩下了漫长的等待了。那个时候,正值夏日里,天黑得特别晚,我左等右等,等得花儿也谢了,终于把天边那团红彤彤的火焰等得落下了海平面,天终于暗了下来,于是,感受烛光的夜晚,终于到了。

当我把蜡烛点亮了之后,整个屋子里,便亮堂堂的了。这蜡烛的光芒和日光灯完全两样,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红黄色的,而且,它只能照亮桌子附近的这一小片区域,而那房间的小角落里,却显得愈加黑黢黢的。虽然如此,我还是显得欣喜万分。那烛火,在芯上吐出了灿烂的花朵,而且,和普通的花儿不同的是,这火花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自己的形状,瞬息万变。黑夜,在瞬间被赶出了屋子,小房间里,被流光溢彩所覆盖。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啊。

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可是,这样些许的孤独,就是欣赏这烛光最好的佐料。于是,在摇曳的烛火间,我仿佛看见了,这屋子里的陈设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间现代化的宿舍了,而变成了一间古代的茅舍。烛光下,有那女子们,用灵巧的双手,穿针引线,绩麻织布,那不停穿梭的机杼,在烛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烛光下,还有那些男子们,正在敦促孩子们念书练字,那泛黄的书卷,在烛光下映射出神秘的幻彩。更有那些才子佳人,在晃动的烛影中觥筹交错,酒意阑珊之后,那穿着石榴红裙的女子研磨,掭笔,才子便挥毫纸上,一蹴而就,所谓红袖添香,大抵如是。喔,对了,这个时候,一定还有人在摇晃的烛影里,抚动古琴,于是,那幽怨的琴声,便穿透了疏桐高墙,在烛光的引领下,飞入那“独上西楼”的素衣秦娥耳中,引得她两行清泪,呜咽而下。

正想到这里的时候,我似乎听见,在我的耳畔,真的有琴声荡漾。这真是奇怪了,宿舍里没有人了啊,就只有我一个人在,于是我想,这琴声一定是从窗外传来的。这是谁啊,如此凑趣,知道我正好想到了琴声,于是,便用琴声来应和。想到这里,我有一丝兴奋,便急匆匆地打开了窗户,于是,那琴声便清晰地传进了我的耳朵里。不听则已,一听,原先那神秘感便顿时消失了。这一定是隔壁那位周杰伦的疯狂爱好者的杰作,今天停电,她没法打开电脑,一一播放她那些精心下载的流行歌曲,可是,又实在是想要过瘾,于是,便拿着吉他,自弹自唱起来了。虽然说,我必须得承认,她唱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我心目中那惹得伊人清泪裹着香粉的悠扬古琴曲,瞬间变成了“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还是让我的内心觉得颇受打击的。

回头看看屋子,我看见的依然是一张张写字台、钢架床,还有一台台的电脑,哪里还有想象中的那些古典情怀啊。那些织女不见了、才子也不见了,只有烛光,还在幽幽地晃动,我的脑海中,只残剩一些繁花倦鸟和逐渐走远的才子佳人的倩影。瞬时间,一切又被打回了原型,这个屋子里不再剩下一点古典情怀了,只有桌子上摇曳的烛火和那本诗词精选集,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我又在做梦了,虽然现在是在晚上,但是,我的的确确做的,那叫“白日梦”。

自嘲地笑了一下,我重新坐回到了椅子边。就在这时,第二重打击在我丝毫都没有防备的时候,向我袭来了。

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伴随着的,是宿舍管理员阿姨那粗大的嗓门:“开门!”我打开了房门,怯怯地问是怎么回事。阿姨毫不犹豫地就冲了进来,将我的蜡烛无情地吹灭了,然后,就是一通语重心长的说教:“你看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啊,在宿舍里头玩火,那是多危险的事情啊。今天停电,那就早点睡觉吧,点蜡烛看书,小心看坏了眼睛。好了,早点睡吧。”她在连珠炮似地说完了这一切之后,就像一阵风似的,匆匆离去了,临走,还留下一句话:“唉,真是不让我省心。”

送走了宿舍管理员阿姨之后,我回头再望望我那桌子上的半截蜡烛,那烛火已经不再摇曳,只剩下了残留的白烟,还在袅袅娜娜。屋子里弥漫着的,都是蜡烛的气味,我吸了一口气,还挺好闻的。只可惜,我这一次浪漫的烛光之夜,就这样在阿姨的一顿训斥中,虎头蛇尾地结束了。不过,我知道,阿姨说的是对的。在学校里,对于防止火灾之类的事情,向来是管得比较严格的,平常,就连那些“热得快”之类的电器,也都不允许使用,更何况是点燃这样的明火呢,难怪阿姨会如此紧张了。

也罢,我只能放弃了这一次的浪漫,选择了钻进被窝里早早入睡,耳畔还回旋着阿姨那响亮的声音,喔,对了,还有隔壁同学那“哼哼哈嘿”的歌声。入睡前,我想起了桌子上被蜡烛油弄得斑斑驳驳的,看来,明天还得花一点功夫清理一下桌面啊。看来,这就是浪漫的代价。

自从那次之后,我便很少点蜡烛了,但是,在使用那些层出不穷的稀奇古怪的电器的时候,我还是时不时地会想起那一抹跳跃的烛光。

我原本以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再与烛光相逢了,可是,事有凑巧,前些日子的某一天,我却再次与它相逢。

那也是一天夜里,我在办公室加完班,匆匆地往家里赶。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有一条狭窄而幽深的小巷。平常夜间,那巷子里,总会在各家窗户中闪烁着灯光和电视机的光芒,所以,走在这样的巷子里,也不会觉得太过害怕。可是,那天晚上,却不一样了。还是那条同样幽深的巷子,可是,两边却都是黑洞洞的窗户,没有光亮照射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啊,我一下子便想起了一个词,那就是“停电”。想起了读书的时候,看见停电的告示,我还兴奋地跳了起来,认为可以享受烛光了,那个时候,可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可是,如今就不一样了,独自走在这个黑黢黢的小巷子里,我的心不禁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虽然这是一条走过了无数遍的小巷,可是,夜的黑还是让我情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我想早些冲出这个幽暗的角落。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前方有一盏忽明忽暗的红黄色光芒,那感觉,竟然是如此熟悉,我一下子想起了在大学里点蜡烛的事情了,于是便想,一定是蜡烛。这是哪户人家啊,别人家停电了就早早睡觉,可是他们家还点起了蜡烛。我的心中突然间充满了温暖,仿佛这蜡烛就是专门为我而点的一般,那烛光,在照亮我前路的同时,也照亮了我的心灵。

于是,我向着那光芒走去。那光芒虽不如电灯的明亮,而且晃来晃去,不甚平稳,但是,它的飘摇却是那样温暖,光彩照人。我快走了几步,想看看那究竟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终于到了那户人家的窗外,那是一户底楼的人家,而且开着窗,所以,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看见屋里的样子。在那充满诗意的烛光下,是一个简单而又整洁的屋子,一切都是那样静谧、柔和、和端庄,可是,于此同时,又有些许的朦胧和神秘。烛光之下,有一个中年妇女,正在伏案疾书,不过,被窗台遮住了,所以我看不见她究竟在写些什么。

也不知道是不是烛光的魔力,我竟然在这户人家的窗外停留了下来。这时候,我突然听见了一个男人的轻咳声,哎呀,是不是他发现了我正窥视他们,这可不好,我还是快些走吧。正当我想离开的时候,就听见那男人说话了,声音很轻,听不真切,但是,由于窗子是开着的,我还是勉强听清了。他说:“还是早点睡吧,别累着了。”

这时,就听见了那个中年女子说:“行了,你先睡吧,我改完这些作业就睡了。本来以为,晚些时候就会来电的,可是,等到了现在,都还没来。不能再脱了,这些作业,明天上课的时候要用的,所以啊,我得快些改完了才行。”

那话语虽然简单,可是,我却完完全全地听懂了他们说话的内容。原来,那中年妇女,是一位老师,不知道她教的是什么,只知道,更深露重,案牍劳形,她还在批改作业,预备着第二天的课程。

我的内心突然有了几分感动,我想走近一些,看清楚,那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究竟是长什么样子,可是,想了良久,我还是没有凑上去。一则是担心会吓着了人家,二则,这天下间的老师,一定都长得一样,有着一张温柔而善良的笑脸。想到这里,我似乎是看清了,那张映照在烛光中的,洋溢着微笑的脸。

走出小巷很久,我还忍不住回头看,那微弱的灯光,还在巷子里一闪一闪,就是因为那一点烛光,那巷子,便不再是漆黑的一片了。

回到家里,我特意没有开灯,点着一支久违了的备用蜡烛头,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变幻的影子,想起那烛光下的老师,心境也突然变得温婉,工作的劳累,也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了。那位老师都没有叫辛苦,而且还乐在其中,我这些辛劳,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想到这里,我便觉得,我一直以来,对于蜡烛的认识,那都是肤浅的。从小到大,想起蜡烛,给我的感觉,都是神秘而安宁,那是唐诗宋词中最常出现的。可是,原来,蜡烛绝不仅仅只是象征如此。

窗外有微风吹过,于是,那燃着的蜡烛头便发出了噗噗声,我似乎从这里头听见了轻声的吟诵。如果是在以前的`话,我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一位青衣的书生,捧着书卷摇头晃脑地吟哦的样子。可是现在,我却不再这么想了,我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位乡村的老师,他或者是她,在明灭不定的烛光中,撰写着教案,并且时不时地念念有词。在想到什么妙句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也像那烛火一般,顿时间锐利起来,于是,摇摇晃晃的烛光,也仿佛受到了感染,兀地绽放出了朵朵灯花。

这时我看见,那燃烧的蜡烛头,身子越来越委顿,它淌出了越来越多的烛泪。古代的诗人们看见了这样的蜡烛,恐怕会情不自禁地生出怜悯之心。然而,蜡烛本无心,它的泪,不是为任何人而流的。在不同的人眼中,这蜡烛会显示出不同的意味,而今,在我看来,这蜡烛,便是象征着那些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心。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是,那蜡烛流着的,真的是“泪”吗?在我看来,既然那蜡烛代表着“师”之心,那烛泪,就代表着老师们的心血。老师们,就像是一支蜡烛一般,为了学生,要耗尽他们全部的心血啊。

不知道为什么,我又突然想起了大学时候的那位宿舍管理员阿姨,虽然她不是老师,但是,在学校工作的人,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为了学生的安全,她不辞辛劳,一个个寝室地检查,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如此看来,她也是有着一颗如红烛般善良而乐于奉献的心啊。虽然她并不是老师,但是,为了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生活,她也一样,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啊。

窗外,梧桐树在夏风的吹拂下,飒飒作响,树叶也睡着了,它在做着一个素雅的梦。可是,或许,在那每一幢宿舍楼中,还有那些勤劳的人们巡逻查看的身影,在那每一间办公室中,还有那些老师们伏案疾书的背影。

这时候,蜡烛头终于燃尽了,屋子里又开始飘荡着那白色的烟,那是蜡烛烧到尽头后留下的残存的最后一丝光和热。我想:这就是蜡烛的精神吧,什么都没有给自己留下,全部的光明,都给了世人。

夜,是如此静谧,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切的不如意,都化作了一缕烟雾,流入了我的心田,然后,又化作一滴泪,从我的眼里溢出。我终于明白了,那悠悠的烛光,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内涵,“烛影摇红艳”,那摇动着的,是一颗真诚而乐于奉献的心啊。我愿在那宁静的黑夜中,永远,都有一支蜡烛在闪亮,燃出那绚烂的烛花来,用它那温暖的光环,照亮孤独夜行者的前路,也照亮所有人的心灵。

相关专题 江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