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和中国文化

李太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李太黑”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神分析和中国文化(共7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精神分析和中国文化

精神分析和中国文化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同中国文化的`关系,理论界谈得较多的一面是这一理论对中国文学及其批评断断续续发生的影响。如鲁迅交代他创作《补天》是取弗洛伊德学说来释人和文学的缘起。郭沫若早年《〈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一文中对王实甫《西厢记》的阅读,更明显带有弗洛伊德读《哈姆雷特》的痕迹。……

作 者:陆扬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刊 名: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年,卷(期): “”(4) 分类号:G0 关键词: 

篇2:什么是精神分析

问题:什么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什么意思?

精神分析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开创的一种特殊心理治疗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分析来了解患者潜意识的欲望与动机、认识与挫折、冲突与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并经指示与解释,让患者获得对问题之领悟;经过长期的治疗,善用患者与治疗者之间产生的转移关系,来改善患者对人的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之情感症结,以促进人格的成熟及适应能力。

HacK50.com-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精神分析治疗的原理是:由于治疗者的“解释”使患者能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与了解,特别是压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结等,通过由“自知力”的获得,了解自己的内心,洞察自己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

间接的解除精神症状,并促进自己的人格成熟。 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当然,在精神分析过程中由于要体会自己内心隐藏的动机,面对潜意识境界的情结,或者去了解自己心理与行为的缺点,并非容易,往往会遭遇到心理上的阻抗,阻碍对自知力的形成,称之为“阻抗现象”。“阻抗现象”通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正面的反驳、拒绝说明、不愿听取,甚至停止治疗等等。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宣泄等具体方法来实施的。其适应证是神经症和部分心身疾病。同样也适合于个人心理困惑、人际关系不良者等。但是,由于精神分析需要许多时间,牵涉到治疗者和患者的很多精力。因此。很少能开展“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现在.有些精神分析学家不采取其传统的方法,而是采用面对面的普通谈话方式.每周一次,在数月内短期完成治疗工作,使得精神分析变得更加实用和简洁。

www.HacK50.com-找入门资料就到

篇3:什么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一个比较新而且具有革命性的心理学分支。弗洛伊德发现它的基本原理还不到70年。它的理论核心是: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是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

比方说,一般人大都相信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样想,那样感觉和那样做,精神分析却认为个体实际并不知道。它认为我们所想的、所感觉的和所做的事情,都受心理某一部分的指挥,而这一部分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精神分析称这个控制的机构为潜意识。尽管它对我们生活影响很大,但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和力量。

以潜意识的理论做基点,精神分析想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他这样子的真正原因。应用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陆续发展的特殊技巧和理论,它设法让个人意识地知道他曾经有过什么属于潜意识的心理。然后个人的自我认识才能获得充分发展。通过这种自我认识,心理分析家相信一个人有摆脱各种广泛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的可能。

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提出下列6个问题作为了解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基础。

1.性是决定我们思想、感觉与行动的唯一具有威力的力量。不仅个人如此。我们生活的社会也是这样。

2.性的感觉可以追溯到摇篮时代,即使最幼小的婴儿也有。任何人看着婴儿玩的时候,都可以注意到他从身体得到快乐。婴儿对于从自己口腔、眼睛、双手、皮肤以及身上每一个部分得到的感觉表示非常地好奇。

3.情绪问题仍是由于潜意识抑制的影响引起的。这些抑制是个人和团体的禁忌造成的。它成为性感觉的负担。这些禁忌通常还在我们必须接受照顾时,便由父母实施于我们身上了――象不要做那件事!不要那样做!

4.即使在一般人身上,也有些不正常的因素以及性道德堕落的倾向。

5.在每个人身上,所有被潜意识压抑的性欲、性记忆和性偏爱都被保留和隐藏在潜意识里。

6.潜意识压抑的性感觉以社会允许的伪装形式反抗着、并想要挣到生活的表面来。它们借助许多方式进行;梦、神话、艺术、文学、语误、穿着,甚至玩笑和俏皮话都是例子。

篇4:精神分析书籍

1、督导关系——一种当代心理动力学方法

(美)M. G. F-O'Dea等 著

李芃等 译

本书为精神分析的督导提供了一种明确的关系取向的方法。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一种不带任何成见的、颇具启发性的精神分析的观点。她们强调了所有督导者都曾感到过的缺憾或遭遇过的困境,包括督导关系中的移情与反移情、权力共享与权力不对等或依赖关系之间的冲突,以及督导者应忠诚于所在机构、被督导者还是病人的困扰。

2、弗洛伊德与安娜·O——重温精神分析的第一个案例

(英)Richard A. Skues 著

孙铃等 译

安娜·O的案例一向被认为是精神分析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典范。但同时,从弗洛伊德生前直至现在,对弗洛伊德的批判和指责也从未停息过。本书作者将安娜的案例完整展示于世人面前,通过深入而透彻的评述和分析,有力地反击了弗洛伊德的反对派,真实地重现了这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案例应有的辉煌。

3、101个心理治疗难题

(美)Jerome S. Blackman 著

赵丞智 曹晓鸥 译

《101种心理防御》作者Blackman医生新著,他为浩瀚的精神分析治疗之海带来了清晰和次序。

Blackman医生的最特别之处在于,他能将非常复杂的情境问题用清晰和有条理的方式讲述出来,给接受他督导的治疗师以有效的回应,帮助其迅速理清和解决治疗中的疑惑和困难。本书凝结了作者40多年的心理治疗和督导经验,把最常见的棘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道呈现给了读者。

4、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装)

(美)N. McWilliams主编

钟慧等 译 李鸣 审校

南希博士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使此书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将精神分析理论的动力学诊断思想,通过不同的临床视角,融入咨询师的日常工作实践中。这一形式特别适合我国目前精神分析治疗案例督导培训的需求,能有效地帮助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小猪猪的故事——一个小女孩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记录

(英)唐纳德·温尼科特 著

赵丞智 译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的经典案例,为精神分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

小猪猪—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自从她的妹妹出生后,她陷入了情绪的困扰。从那时起,她开始了与温尼科特医生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一直到她五岁。本书记录了在这几年当中,小猪猪和温尼科特十六次治疗的详细过程、温尼科特对治疗过程的讨论,以及小猪猪父母和温尼科特间的通信。借由此书,读者可以看到儿童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逐渐展开的内心世界,以及成长和治疗过程带来的修通与变化。

6、精神分析与中国人的心理世界

(英)C. Bollas 著

李明 译

当代精神分析大师克里斯托弗·博拉斯力作,融合中国儒释道的思想和精神分析的见解。

克里斯托弗·博拉斯对诸多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家与东方的哲学家做了自由联想式的比较,阐明了东方人如何将诗歌演绎成为个体自我栖居的精神家园。一方面,他将这种传统和温尼科特与克汗的精神分析实践相比较,认为他们两位特别强调“虚静”与“默会”的做法可以追溯到道家。另一方面,他探讨了荣格、比昂、罗森菲尔德吸收儒家的伦理,将个人之心和众人之心融为一体的思想进程。他认为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为两种视角提供了一个潜意识的交会之处。

7、思想等待思想者-比昂的临床思想

(美)Joan等 著

苏晓波 译

了解精神分析领域最深奥理论的钥匙和起点!

比昂是精神分析领域自弗洛伊德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临床心理学家,是将“容器”概念创造性地引入心理治疗的第一人。在精神分析的文献史里,比昂的论点几乎会是未来至少二十年里最重要的论点之一。他的论点逐渐发酵后,将会引发更多的人从更多的角度来解读他的作品。

8、心理动力学疗法

(美)Deborah L. Cabaniss等 著

徐玥 译

哥伦比亚大学住院医师的教学大纲,心理动力学疗法之简明实操手册,从初始评估到治疗结束的手把手教学。

本书将整个心理动力学治疗过程抽丝剥茧,从初始评估到治疗终止,一步一步地将这一疗法的真实过程呈现出来。书中创造性地区分了以揭露和支持为目的的治疗技术,使治疗师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最优治疗策略。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更能帮助治疗师理解和掌握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核心技术。本书的作者都是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培训师,她们从实践中撷取了丰富的真实案例,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让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变得明白易懂。

9、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

(美)D. L. Cabaniss等 著

孙玲等 译

哥伦比亚大学住院医师的教学大纲,简明、轻松、实操性极强,个案概念化思路与技术将使各个流派的治疗师均获益良多。

■ 来访者如何成长为现在的自己?

■ 哪些力量塑造了来访者意识中和潜意识中的想法与情感?

■ 我们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给来访者提供最好的帮助?

对于心理健康从业者而言,进行心理动力学个案概念化是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帮助在健康领域工作的心理治疗师理解来访者、设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策略、建构有意义的干预计划,并进行治疗。

10、精神分析导论

(英)米尔顿(J. Milton)等 著

余萍 周娟等 译

施琪嘉、曾奇峰等推荐,中挪、中德精神分析项目指定阅读图书。

从本书初版发行以来,精神分析在中国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初版一直是精神分析学习者的必读书,是中挪、中德精神分析培训项目的指定阅读图书。本次第二版,作者增加了近十年国际精神分析领域的变化等新内容。

11、短程心理治疗——一种心理动力学视角

(英)A. Coren 著

张微等 译

本书对短程心理治疗提供了非常详细和精辟的概述,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这一重要实践模式的核心理念。

本书探讨了叙事、依恋模式以及个人习语等核心概念,正如弗洛伊德所希望的那样,本书试图以一种精神分析的方式,使心理治疗广泛地适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于任何希望在工作中融入心理动力学元素的治疗师而言,《短程心理治疗》都值得一读。

12、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在精神分析中找到自己

(美)David E.Scharf f著

张荣华等 译

作者大卫·沙夫在本书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呈现了他在与来访者心理治疗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共鸣,以及他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运用这些共鸣,形成了其对心理治疗独特的观点: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在帮助来访者重寻客体和重建自体的同时,自身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过程,而来访者的成长恰恰见证了治疗师自身的成长,反之亦然。可以说,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都是在关系中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 成为自己。

13、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自体运用

(美)J. Savege Scharff 著

闻锦玉等 译

来访者的情绪、感受、欲望会感染到治疗师,治疗师的情绪、感受、欲望也会感染回去给来访者。

作为治疗师,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愿意接受来访者心态的感染,愿意感染对方传递过来的抑郁、焦虑、愤怒、仇恨、绝望、痛苦、悲哀等等,然后在内心通过对这些情绪的投射认同与内摄认同进行正念观察,产生理解接纳,带着悲悯慈爱。

——李孟潮

14、病人与精神分析师

(英)J. Sandler等 著

施琪嘉等 译

移情、反移情、阻抗、见诸行动、领悟、修通……

这些术语构成了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框架。在本书中,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每个重要概念的提出和含义,向我们展示了用这些术语透视人类精神现象的精妙功用,让我们去更好地理解精神分析的精髓。

15、精神分析的伴侣治疗——一种客体关系的观点

(美)David E. Scharff, M. D.等 著

徐建琴等 译

客体关系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今最为重要的发展,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本书详细阐述了客体关系理论在伴侣治疗中的应用,融理论、案例于一体,非常适合此领域的治疗师们阅读。

16、自恋:一个新理论

(澳)Neville Symington 著

吴艳茹 译

多年来,人们都认为自恋的病人是那些在发育早期受到创伤的人们,而且这个本身就足以解释自恋状态。然而作者认为其原因并非创伤本身,而是个体对此的回应;个体有着与创伤的情感关系。本书将为读者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自恋的起源,以及如何在治疗中对其展开工作。

17、精神分析丛书(精装)

(美)N. McWilliams 主编

鲁小华等 译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推荐的权威教材精装典藏版,APA精分协会前主席南希·麦克威廉斯扛鼎之作,公认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的必备参考书。

18、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精装)

(美)N. McWilliams 主编

鲁小华等 译 李鸣 审校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

19、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精装)

(美)N. McWilliams 著

曹晓鸥等 译 张黎黎 审校

本书阐述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所应该学习和获得的能力——不是机械性地重复一些前辈用过的技术或僵化地执行所谓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原则,而是学习成为一名独一无二的、具有个人风格的治疗师。本书的视角独特而深刻,文字朴实又生动,在详尽地描述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相关重要议题中,作者透过温和的语言,向那些想成为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学习者们传递了希望并指引了有效的路径。

篇5:精神分析书籍

推存的第一本,也是能让入门者产生兴趣的一本书是《梦的释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本书,即使是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也会去看,因为里面的内容相当吸引人。全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梦是愿望的满足”,从各个角度和各种案例去论豆证,看完后,相信你也会解释自己的梦,研究的透彻一些的话,你就可以帮人解梦了。

第二本是《弗洛伊德自传》,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理论,起码得对那个人有一一定的了解。这本书从弗洛伊德出生写到他去逝,着重点在于他的成年时期,也讲到了他与荣格的恩恩怨怨。本书理论性的东西较少,要有一定认识。

第三本是《日常生活的心理奥秘》,本书分析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最具科学性与社会效应的人类行为,并解释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全书通俗易懂,能引导您去发觉身边的意义世界。主要围绕行为,然后解释背后的意义。

所以案例分析的理解依据都是精神分析理论,有案例加理论让更感兴趣看下去。如果纯看《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之类的书,肯定很多人坚持不下去。

《少女杜拉的故事》这又是一本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作品,杜拉是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患者,她的症状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

最后才是一个概括性较高的《精神分析入门》查尔斯;布伦纳 杨华渝等译。前面的书都是从案例,或理论的某一方面去介绍精神分析理论,而本书是一个概括性介绍精神分析理论的书。看完本书你基本上知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讲哪些,但还有能深入了解。

篇6:《精神分析》读后感

《精神分析》读后感

《精神分析》读后感

这是一本小书,握在手里手感很好,题目是《精神分析》。作者是伊凡。瓦德,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翻译到中国,20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首先感觉装帧朴实又不失精美,是我喜欢的类型;翻到里面非常有意思,图文并茂,叙述生动、流畅;跟以前读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书完全不一样,像《精神分析引论》刚读起来晕晕的,那种缜密细致的论证、叙述风格也和中国人的不太一样,需要安静地读。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读得气都透不过来。本书却不同,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里面的资料非常多,几乎把精神分析的起源到当代的发展囊括一空。所以我感觉这样的小册子一册在手,可以把精神分析的主要概念、整个发展理论以及治疗完全的有一个把握了。

试举几例:他讲到对梦的解释,可以有几种不同理解,可以用经历上来解释他,也可以用象征方法来解释他,或者对他的措辞来做出联想进行解释,还可以从反面的意思来解释,比如:梦中着火了,我们可以说他代表水,也可以解释为曾经经历过一场火灾,也可以联想到,想到性的渴望,联想到炒老板。

每一个理论或概念的'旁边还有配上生动的图画,看起来非常有意思,像绘本。

还讲到精神分析不是一种宗教的仪式。很多人误解精神分析可以是给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提供慰藉,或者是一种新的形式的保障,但是恰恰相反,精神分析并不是一种元心理学,精神分析是牢牢的把旗子根植于科学的领域中。还有讲到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是精神分析里面弗洛伊德当做一个主要的冲突区,这里的解释言简意赅。他说,奥迪普斯情节,就是各种情感共生共存却又彼此冲突,代表爱和嫉妒,竞争和依赖,这些东西混合到一起,并且指向父母或父母的代替者,他说这种矛盾情结每天都在发生。俄狄浦斯情结有两种,一种是正向的,就是对父母中异性者的性欲望,以及希望父母中同性者死欲望;负向的俄狄浦斯情结表现为对父母中同性者的爱,以及对父母中异性者的嫉妒和对立,这两种形式在不同形式上存在于俄狄浦斯情结的所谓的完人的形成中。

自体心理学,谈到健康的自恋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维护自己的一个主要的方法,如果没有的话,如果自己正常的自恋没有,健康的自恋没有,会导致自体的崩溃,这些情况,以后会形成一些异常的冲动,愤怒,性格,性的倒错,等等,这些都是自体崩溃的产物。导致自体奔溃的原因是病人儿时与父母形象连接的反复断裂。

这里还澄清了一个误区,外面的人不知道精神分析,认为精神分析是对一个人可以任何东西都可以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够完全的掌握他的,事实上不是这样。弗洛伊德很严肃的把精神分析称为“一个不可能的事业”,也就是说,他的分析经常会让人失望,这也是精神分析的一部分。()病人希望精神分析家扮演全能上帝的角色,但是实际上,分析家也是一个凡人,这种夸大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精神分析的诠释的方法,这里谈了几种:

1、把现在的症状和病人童年有关的经历进行联系。比如一个消防员爬上消防梯去救火,可能就是想你八岁时,你爬上那棵树,想引起父亲的注意。

2、与病人先前所谈论的内容有关的东西诠释。当你爬到梯子顶端的时候,你会感到精疲力竭,那么这种感觉是是不是就像你星期一的时候你所抱怨的那种乏力的感觉相似呢?

3、与分析家有关的诠释。当你感觉眩晕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就像你站在就感觉你站在梯子上,希望我能把你从躺椅上解救出来。

4、把你现在的症状跟病人的内在状态和冲突的东西联系诠释。你爬上消防梯,就是你一部分要把火去扑灭,自己的另一部分又看到大楼燃烧起来。

总的来说,这本小书,就是把整个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进行一个罗列和回顾,能读到这样的书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能把庞大的精神分析理论概括起来浓缩成这样一本小书,做到这样甚至比那种详密演绎和论证更难一些。

篇7:中国文化

在教育部的语言生活报告中,国人汉语能力退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报告中援引了一些媒体和社会的调查结果,如《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52.0%

看了这一段报告,我不禁感到羞愧和悔恨――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那一个个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浓缩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血,一笔一划都是我们中国人内在品质的象征。现在,竟有那么多中国人轻视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这怎不让人悲愤?

遥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光辉的古代文明,它们带给我无限的惊叹和自豪:商朝的甲骨卜辞,西周的青铜编钟,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皇的万里长城,汉武的丝绸之路,两晋时期的《洛神赋图》;贞观时的玄奘西行,开元时的鉴真东渡,唐朝初年的雕版印刷术……中国悠久的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拥有这些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拥有更加光明前程,我们中国人也会大展宏图,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在这个充满希望,生机勃发的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生发爱国情感,建议朋友、老师、父母多读文学典籍,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去迎接每一天,走好每一步!

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不断奋斗,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