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200字

单纯黑白girl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单纯黑白girl”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清明随笔200字(共20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清明随笔

雨后。

空气清新得让人感觉到重生的欣悦。

湖心的岛上,一片一片的,深浅不一的绿色,轻轻地渲染开来。没有层次,也不显得纷乱。合欢树忍过一冬的秃枝开始继续生长,仿佛,目标就是要够到湖面。

淡咖啡色的泥土小径,像蹒跚前行的细长河流,从岛的四周向中心汇聚。尽头,很自然地纠结在一起。

印象里有一棵很大的樟树,一半叶子,是经冬的红色;一半叶子,是新生的绿色。

清明的雨,把空气洗刷出一种无以言喻的掺着凉丝丝的春泥味道和草叶上的露水气息的清新。那种透明的清新,是无法用人类愚钝的感官去丈量的。

这样的清新,使得一切的思绪和情感都变得清晰起来。

清晰,但是不会尖锐。

就像这眼前的景致,明亮,但是不会刺痛我的眼睛。

我,阅历尚浅,涉世未深。

我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痛。

脚下,遍地深深浅浅的水洼,映出有淡绿色的风轻笼的美丽风景。

我们这里,是一个世界;

我们的眼睛里所折射出来的,又是另一个世界。

干净的带着雨露潮香的风,淡淡地吹起来。

湖面,宛若系一方透明纱巾的女子,温柔地蹙起了秀眉。

草坪,绿茸茸的。

树木,端凝地站立。

密密的叶子,不分新旧,不分色泽,一齐微微地颤动。

风景,很清寂。

是一种超脱的清寂,清寂中,让人忘却了孤独。

心境,随着思绪的沉淀,一点一点变得淡定,变得泰然。

所有凌乱纷繁的记忆和梦靥仿佛都被纯澈的雨的气息掏空,只留下,陪我一路走来而瞬间都不曾被遗忘的,信仰。

信仰还没有学会绽放。

信仰也从不惧怕彷徨。

信仰是四月梢头的新绿消息,信仰是五月湖畔的温柔花香。

信仰是九月泛黄阳光里的雏菊。

信仰是十一月孤独而且骄傲的苍空。

信仰看过了云踩过雪地的痕迹,信仰听过了雨沾湿花香的啜泣。

信仰做过雾里掌灯的使者,信仰当过雨中暂歇的港湾。

信仰,是最真最深的纯白色,澄澈,而且明亮。

篇2:清明随笔

清明随笔

总是试想,介子推坟前那颗柳,是不是依旧婀娜多姿坚强的站立着。但是脑海总是抹不去他与母亲紧紧相抱那凄惨悲壮的情景。景文帝的那一把火烧出“忠、孝、情”--

父亲总在清明这天买回一瓶酒,其实我家没有人喝酒,桌子上放满平时看不到的菜肴,都是母亲忙了一个上午,三双筷子三个酒杯,还点燃一根蜡烛。父亲一边烧纸一边虔诚的叫着三代亡人回来用餐拿钱,我们都静静的呆在旁边,都相信那几个旋窝卷起的纸灰就是祖先们回来了。母亲没有文化,不以为然祖宗回来没有,也不管到底纸钱有没有到了祖先手中,但是希望我也永远的做下去,她说那是“纪念”。烧完纸钱,一家子恭恭敬敬的叩头三个,算是仪式完毕。在父母心里这是鬼节,必须的去孝敬祖先,否则那是让祖先心寒的事情。我母亲说:如果不做,别人的祖先都开开心心的回家吃饭喝酒,自己的祖先孤魂野鬼似的在家门口转悠,让人不心酸吗?生儿育女图的就是这个。

小雨或者雷雨总喜欢光临在清明的日子里,把新绿洗得青翠欲滴。那个寄托思念的柳树已经开花,不过没有人欣赏,除非飘絮如雪的时候,却带去让人的讨厌,也许诗人却写出是:“柳絮尚飘庭下雪”另一种情怀。

风也喜欢摇曳初绿,把思念的泪水从一片片绿叶上摇下来洒在广陌田野,也潮湿了一座座冷冷的坟茔,似乎那阴冷世界的灵魂在提醒孝子贤孙们,都在期待这次“篝火”聚会或者阴阳相隔后“重逢”的酒宴。

村里村外一片金黄的菜花掺杂一些粉红的'桃花与如雪的梨花,前期还消寂死气的小村转眼充满着生气与浪漫。你们走过的小路早已成了水泥路,但坚硬的水泥下面依旧有着你们千万次留下的足印,带着花粉与露水、载着收获与辛酸、怀着牵挂与责任-----

那个世界不知道是否有朝霞与夕阳、是否有老牛与羊群、更不知道悠扬的乡歌谁在高声的唱谁在兴致的和?或许很多人期望听到却永远的悄无声息----

清明也是缅怀英烈的日子,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身影,高大、魁伟,却无法仰视到冷峻的脸庞。瞻仰的是很多遗骸,很多骨灰。很多灵魂却与大地永恒的交融在一起。昨天枪林弹雨的洗礼、血肉横飞中杀敌御寇呐喊都随硝烟逝去。但这一切都镌刻在心田成为永恒的怀念。

历史给清明无情的作色,残酷的让你无法忘记脚下的大地曾经的苦难:甲午战争的悲壮、卢沟桥的枪声、东北的沦陷、南京城里血流成河---

清明是回顾的日子,过去的一切无法回放,就算有时光隧道,也不忍目睹那一幕幕惨烈悲壮的场景。只能心在祭奠,祭奠那护国捐躯的却定格在年轻生命的英雄们!

就算策马南山,也不能悠闲归隐,雄狮虽醒群狼尚未死心,虎视眈眈的在一旁准备施虐。清明传承礼仪却无法感化贼子野心。借清明的雨磨砺宝剑,随时恭候来敌;借清明的风飘扬旌旗,时刻守护疆土。也借清明的鲜花告慰先烈,我们早已准备着,和平是我们的--

篇3:清明随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那些古人时代的清明感伤,源于他们对祖宗的由衷思念;我们的清明纪念,或是来自于我们内心边缘的寂寞。杨柳虽未成荫,清明的凄渺浓郁却不觉已是突然。

有时常想,若没有我们爷爷那些祖辈,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吧?

有人说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好的。然我们大家其实都是一家人,千万年的脉里一向流淌着祖宗的血液,以此继承着他们的存在!许许多多的姓氏家族结合,繁衍,一直到现在。如果追溯到上古,那就是盘古,女娲,尧舜禹,黄帝,炎帝,蚩尤,甚是是释迦摩尼,耶稣等。我想,如果非要给我们大家起一个名字的话,那就叫百家姓,再大一点就是中华民族!

清明节缅怀先人,更好地生活在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想这就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去和列祖列宗们“聊聊天”和“喷喷阔”,或许也可以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

清明节即至,请予以所有人最真诚的祝福!

篇4:清明随笔

清明随笔200字

清明随笔2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那些古人时代的清明感伤,源于他们对祖宗的由衷思念;我们的清明纪念,或是来自于我们内心边缘的寂寞。杨柳虽未成荫,清明的凄渺浓郁却不觉已是突然。

有时常想,若没有我们爷爷那些祖辈,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吧?

有人说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好的。然我们大家其实都是一家人,千万年的脉里一向流淌着祖宗的血液,以此继承着他们的存在!许许多多的姓氏家族结合,繁衍,一直到现在。如果追溯到上古,那就是盘古,女娲,尧舜禹,黄帝,炎帝,蚩尤,甚是是释迦摩尼,耶稣等。我想,如果非要给我们大家起一个名字的话,那就叫百家姓,再大一点就是中华民族!

清明节缅怀先人,更好地生活在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想这就是清明节的意义所在。去和列祖列宗们“聊聊天”和“喷喷阔”,或许也可以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

清明节即至,请予以所有人最真诚的祝福!

篇5:清明随笔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扫墓节日,爸爸开车带奶奶、妈妈、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县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们经过1个时的环山公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梦中熟悉。

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四周青山环绕,整个乡村显得那样祥和。我们步行几分钟就看见一座泥巴盖得老房子,这是爷爷、奶奶、爸爸以前住过的地方,现在只有曾奶奶、曾爷爷住在那里。一进门就看见曾爷爷和曾奶奶,他们都是上年纪的老人,看见我们到来,那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问候完曾爷爷和曾奶奶,我们要去扫爷爷的墓,我们爬上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阳光灿烂,路两旁都开始热闹。有嫩绿的草展露着脑袋,忙碌的蚂蚁在春运,春笋也悄悄地探出脑袋,山间的路上真有趣,一会儿鸡、鸭和我们嬉戏,一会儿羊、狗与我们赛跑。远处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为家乡的春天添加亮丽的色彩。不一会功夫,我们来到爷爷墓前,爸爸带着妈妈和我认认真真地向爷爷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爷爷还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篇6:清明随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说完我跪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篇7:清明随笔

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题记

清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美好约定。清明,是一场对于先辈们的庄重祭奠。清明,是一次对于自己心灵轰轰烈烈洗礼。古老的清明,我们唯有用心品味。

曾几何时,祭奠时脚步已经不再轻松如往昔,一路上再也没有欢声笑语,嬉戏打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袭向全身,使得心情不由自主的沉重,就如同掂了一块石头,沉闷的气氛,让人几近窒息。我不免揣测,这些人,心情都是什么样的呢?是哀怨?是惆怅?是悲痛?亦或者是悔恨?还是更有其他?也许各种感情都有吧。他们一个个都缄口不言,一个个都面色似纸,静静地哀悼着。陵园里,那个八九岁的孩子,在几个大人的簇拥之下,站在一座青冢前。双手不住地颤抖着,握成一个拳头,泪水已经不听使唤了,却仍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自己发泄出来,明明是痛彻心扉的,却默默地用心中的坚强,去激励自己的未来。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惹得一阵心酸。

我不由得为他,也为所有的人祈祷起来。天国那边的人儿啊,你们听见自己最亲爱的人的声音了吗?他们在为你们祈祷,祝福呢。快快来领了这份心意,给他们一个亲切温柔的吻,好让他们安心吧!一年只有这一次难得的机会,快快抓紧时间,与他们相聚吧。别再有泪水了,将你最美的笑颜留给他们!

陵园里,到处是白色的纸灰飞舞,就像一只只忧伤的白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到处有屡屡青烟升起,此时此刻却也有种哀怨的意味。泪水没有节奏地奔涌而出,将路旁的野花洗濯得如此清新亮丽。我的思绪,在之间不停地游离。

忽然想起苏轼《江城子》中的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现在的感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一座座墓碑,掩盖了多少曲折的故事,掩盖了多少动人的传说,掩盖了多少光华的时光啊!他们也曾如我们一般大,也曾青春,也曾无忧无虑。可现世岁月静好,他们再也无权体会。只能在墓碑之下,做着自己冰冷孤独的梦,夜里只有独自取暖,怀揣着漫漫的恐惧过夜。

生命将要结束之际,曾经的荣华富贵,都如过眼云烟,什么也带不走。曾经的贫穷低贱,也如清晨薄雾,不留下一丝痕迹。往昔如泛黄的旧照片,一点点被撕碎,一点点被后人所遗忘,能够留下的,唯有墓碑上难以辨认的依稀字迹。一切拥有的,一切在乎的,一切贪恋的,都显得那么苍白,终究是不会实现。从此以后,与最爱的亲人们阴阳两别,留得一番苦楚思念。

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吧,让自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种绚丽色彩吧!让我们留有让后代们永久记住的资本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的命运,并非是自己可以决定。别让自己来无影去无踪。让子孙后代们,在每个清明时节,多一份留念,多一份追忆!

篇8:清明的随笔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篇9:清明的随笔

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市化生活越来越浓厚,许多乡村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能够流传的应该称得上精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除了祭祖还愿,少数地方还会把老祖宗遗留下的一些生活习俗保留下来。清明节吃清明粑在少数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华之一吧。

小时候,我从父辈那里听说过清明粑,却一直没吃过这种东西,因此想品尝清明粑的这个夙愿就一直藏在心里。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贤良的人,我到新家后,不管什么节日,婆婆都特别重视,因此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记得次年清明节,婆婆说这个节气有清明粑可吃。我听得有些兴奋,惊讶于我们这些地方向来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识,怎会知道得那么多?后来先生告诉我说,婆婆以为吃了清明粑眼睛会清亮。我对婆婆的这种看法有些将信将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健康,她执意要去坡上采清明草。

清明草我认识。它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过三四寸。清明草长着长而椭圆的叶子,叶及杆子都密密地长着一层灰白的绒毛,看起来不怎么招人喜欢。等到成熟时期,草的顶端还会开出密匝匝黄色的小花蕊来。

虽然清明草看起来极不显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边……漫山遍野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节气,就到了采摘清明草的最佳时期。

婆婆采来清明草,洗干净后把水沥干,然后切碎,和上糯米面、小麦面,再加上适量水、盐或糖等,揉捏均匀分成拳头大小的饼状,放入蒸锅里蒸熟,或直接用热锅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里,其香甜软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来;细细品尝,你不得不赞叹人类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别好吃,我由衷的赞叹。或许因我无意间流露的喜爱缘故吧,那年以后,每逢清明时节,婆婆都会亲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给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陆续离家在外工作,少有时间回来,只有作为儿媳的我与先生还呆在婆婆身边。

前段时间,我忽然想起清明粑来,又恰逢快到清明节了,于是跟先生唠叨着,说想吃清明粑。先生说现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没怎么学会做清明粑,况且婆婆年事已高,这事就闲聊于此。

昨天下班回家,当我又提起清明粑时,先生说婆婆已悄悄背着他特意去市场买了清明草准备做清明粑。婆婆说她一直记得我喜欢吃清明粑。

没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记住了,我听得心里暖烘烘的。我那慈爱的婆婆,虽然她身体不如十年前,但她记忆力仍旧这么好,待人依然宽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长命百岁呢!

篇10:清明的随笔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 杜牧《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

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又是一年清明节,其实在我看来,清明,就是一场忧伤的葬礼。法国作家(司汤达)精炼的墓志铭:“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生命就像是一朵花开的时间。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面对甜酸苦辣的生活,面对锅碗瓢盆的精彩,其实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一场忧伤的葬礼,就是为自己写下人生精彩浪漫的墓志铭。

长庭外,落英缤纷,姹紫嫣红;深闺里,泪眼迷蒙,凉了春夏,冷了秋冬。或许,一个天涯,一个海角,才有了心的错位。清明时节,垂柳依依,糜雨绵绵,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漫山遍野的怀念与追思,缀满青柳的枝头。阴冷的春风,萧萧瑟瑟,凄凄摇落灰濛而久远的记忆;薄凉的扉雨,淅淅沥沥,裹挟着厚重而不老的情丝,迷乱了行人的脚步,荒郊野外,但闻幽怨的艾香,不见桃红杏白的繁华。

擎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先人,顶礼膜拜;燃一卷诗语,划过红月亮的唇边,寥寥青烟缠绵了一树的温柔,忧伤蒙上美丽的面纱,当期盼熬成泪水划过脸颊的时候,醉了的身影布满梦的每一个角落。

掊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束一屡不眠的月光,搁置心房,临窗而望,让墨染的心事,在经年等待中,开成朵朵洁白的莲,逾越的零点,体温,在无垠的月色下盛开一季繁华。

栽一丛新枝,植一腔缅怀;划一叶轻舟,徜徉在融融月色里,在心海深处漾起圈圈涟漪。低眉浅笑之际,静候这一场千念爱恋,粉墨登场。细碎的日子附上凌乱的发梢,旖旎成伤。

一堆青冢一部书,一块墓碑一绝唱。萋萋芳草,掩盖了多少凄楚的故事;堆堆黄土,埋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曾经的拥有和离弃,翩然远遁;曾经的贵胄与卑微,烟消云散,发黄变脆的往昔,寸寸抽离,徒留若干斑驳难辨的字迹。

滴滴泪珠向青冢,点点旧事萦脑海,月绕空楼,泪撒断旋无曲,深情浅唱,每一句都是红尘中的无奈,来去匆匆的时间里,只有年华在遇见一场又一场忧伤的葬礼,等待土崩瓦解的美丽的嫁衣。直面人生的尽头,此时此刻,新愁与旧爱,陡显几分苍白,红尘中的欲望和贪恋,瞬间被击成碎片。

天下苍生,终究为情所困,自是躲不开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阴阳的界线,如此清晰可辨,自然的准则,无法逃避,流光婉转,岁月轻拂,身边总有一些人,不经意间悄然香消玉殒。

或空难,或地震,或房屋倒塌,或犯罪枪毙;或老死,或病死,或死于自杀,或死于战争。死法有千万种,殊遇同归,从此阴阳相隔,徒留后人空悲切。只是,死的意义千差万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名垂青史,或,臭名昭著。

清明,是一场忧伤的葬礼。吊唁,有风的日子,裙舞飞扬;吊唁,一旦萌芽,就势必夭折的爱恋,将相思的只言片语、相恋的残章断句燃成一片灰烬,沉长的记忆,把隔案的影子越拉越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终将驾鹤西去!花开有时,花落无形。人,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死。

滴一碗晶莹的泪,浇灌干涸许久的绕指柔情,而如野草般疯长的藤蔓,缠绕着一桩桩莫名的心事。手,紧握着一张没有目的的车票,行走在时间的地铁里,流浪的不只是目光,还有不知所谓的心,醉在悠远绵长的疼痛里,倒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任凭那流淌着的一地凄凉,开出火红的玫瑰,在风雨中的哭泣,掩藏不住悲哀和颓废。

逝者已已,可以安息。生者,仍将负重前行,为自己,也为别人。掸落红尘,拨开浮华的虚幻,看清这个复杂而多彩的世界,静守岁月的美好,且行且惜。

清明,几人能清?几人能明?也许清明自在人心!或许只是新月残缺了思念,或许只是风卷残帘扰了幽梦,或许是时候掩埋悲伤,夜幕里,鸟儿进入甜蜜的梦,醉人的是那甜甜的微笑,还有那弯曲的月亮。

一缕月光安睡在我身边,可我卧在床榻不敢翻身、不敢动弹、甚至不敢有抽泣,不敢有一点妄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扰了这一片安然。如果明天能够张开眼睛,只能看见深不可测的落寞在我的空间千回百转,我宁愿,为自己写上辉煌的墓志铭,把忧伤埋葬,闭上眼一辈子不要醒来。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88”。

清明,是一场忧伤的葬礼,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

篇11:清明的随笔

我居住的小区不大,不大的小区进出只有一个大门,把守大门的是一个老头。

刚搬到小区时,我便发现守大门的老头着装有些怪异。只见他光着个脑壳,上身穿了件灰色保安服,下身穿了条迷彩裤,穿得保安不像保安兵不像兵的。有些纳闷,莫非是个精神病人?过了些天才弄明白,原来老头是物业公司从乡下请来的,不是精神病人,也不是正规保安人员,那半件保安服罩在身上不过是虚张声势。

大门旁紧挨着一栋两层小楼,底层是老头虚长声势的大本营,也是他吃喝拉撒睡的地方。老头算得上是以小区为家了。每天早晨七点半,老头照例要走出小屋干一件事,那就是像警卫似的直挺挺站大门边目送大家上班去。如此做派,让小区男同胞多少找到一点当上帝的感觉,一个个从老头眼前走过去的神态很享受。但女同胞的感觉就有所不同了,本来挺胸昂首自信地往大门口走,走着走着便被老头直直的目光盯得不自信起来,到了老头跟前步伐已乱得一塌糊涂。日日如此,成为小区一景。

虽然女同胞每天被老头盯得挺难为情,但时间一长大家不得不承认老头并没有歹意,那直直的目光其实是敬业的一种具体体现。有例为证,有一次一只流浪狗埋头要往小区大门里窜,冷不防前面某个人物断了去路,抬头便见有道直直的目光逼视过来,吓得调转头跑了。那人物,是门卫老头;还有一次,一位捡破烂的妇人提着破袋子往大门里走,有人物直直的目光毫不客气贴了过来,妇人顿时失去了向大门进一步的勇气,只得心有不甘地离去。那人物,还是门卫老头。事实上,如此生动的场面在小区大门口经常上演,只是大家亲眼目睹的机会不是很多。不管怎么说,这对小区住户不是坏事而是好事。由此推断,女同胞要是计较每天被老头多盯了几眼,就有些不合情理了。

小区大门每天晚上十二点半钟注定要锁上的。照说,十二点半过后不该有门外之人,门卫老头也完全可以安稳睡大觉。事实上,到点仍被锁在门外的人从来不缺乏。偏偏老头心善,深更半夜只要有人叫门,绝对是毫不犹豫起床开门,常常一晚上要起好几次,令夜归人感动不已。记得有个周末,朋友约我到餐馆小聚,一不小心就喝高了,晃晃悠悠回到小区已是后半夜了。正待敲门,忽然一个黑影凑了过来:“你总算回来啦。”定眼一看,居然是守门的老头。我不免奇怪:“怎么还没睡?”“你忘啦?你的摩托车还停在院内没入车库呢,我怕被人偷,起来看好几遍了。”老头说。原来如此,难得的好人啊!

回头想想,守门的老头与我挺投缘。当初,老头见我每天拎着个破公文包进进出出,料想是个人物,每次会面少不了香烟直往手上递,搞得我屡屡生出假冒之愧疚来。后来,我如实相告了真实的草民身份,老头递烟的频率并不见减少,可见这老头不完全是冲着那破公文包。孔老二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偶有闲暇,我定然要到老头的大本营小坐,香烟换着抽,牛皮轮流吹,常常忘了时间,也常常把公文包忘在了老头的大本营,往往夜里写稿找材料方才记起了包,不得不连夜突击光临老头的大本营,每每这时老头尤其高兴,我也高兴。典型的贫民快乐,呵呵!

有道是世事无常。一天晚上,门卫老头在小区巡视楼栋时一脚踩空,竟然造成右脚骨折,住进了医院。很有几个住户念及老头的种种好处,相约到医院探望。当然,其中少不了我。那天,我们出现在老头的病床前时,老头多少有点意外,满眼里都是感激。没想到,老头紧接着说的一句话令大家差点掉眼泪,老头说:“都怨自己不小心,怕是再也不能为大家守门了啊。”

守门的老头,你让我说啥好呢?啥也别说了,就一句:祝早日康复!

篇12:清明的随笔

春天,是让人,多情,温柔,思念的季节;

烟雨霏霏的 三月,沥沥的春雨,生命被唤醒着,幽静又喧嚣,走在春天里,欣赏春天的美丽画卷,桃红柳绿,百般红紫斗芳芬,一片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夹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娇媚的绽放,蝶舞,梦飞扬,

花儿艳艳,时光缓缓,思绵绵

乌啼鹊燥昏乔木,清明寒时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特别的日子想念特别的人,曾经的沧桑,曾经的过往,曾经那一抹无法抹去的伤,又在心湖里荡起,卷起阵阵的苦楚,蔓延,蔓延,忍凝眸。无语泪先流,问风问雨问苍天,这美丽的季节谁愿意甘心惆怅,忧伤,

姐姐,想起你心就好痛好痛,你懦弱的离开,让我能足以恨你,爸妈又在念叨你,你在天堂好吗,是否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说,你累了,想休息,你说,以厌倦这个世界,要到另一个世界里去解脱,去安睡,你是解脱了,可你知道爱你的亲人是要如何忧伤的去面对没有你的世界,每一次聚会,每一次看到你的女儿,每一次祭祀,每一年清明,每一次每一次都令我深深想起你,总想把对你所有的记忆都删除掉不要去想你,丢掉你给予的伤痛,终究只是徒劳,你的影子还是盘聚在心里,你的魂魄还在梦里。想要抚平这份染红的伤,心却失落在遥远的太平洋,曾经那些熟悉的画面,快乐的过往,风掩散在千里之外,孤城绝唱,残风晓月墙,徒留我深深的念!迷失在这纤纤烟雨中,久久的忧伤,在这清明时节!独在人间徘徊,寻不到有您的天堂!

月圆缺,离聚散,几回魂梦泪眼帘,彼岸花开开彼岸。 有些花,奢望它不谢,有些缘,奢望它不灭,可花开花必落,缘尽人必散,转瞬即逝的流星。刻骨铭心的伤,明了,把它化做一缕轻烟,静静的的偏安在心灵之处!

篇13:清明的随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此时故乡已是万物复苏,麦子吐穗,柳树吐芽,草长莺飞,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面对此情此景,我总会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也时常回忆起儿时的清明节……

儿时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期间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踏青游玩的爽朗欢笑声,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富有特色让人难忘的节日。

在故乡,清明节当天每家每户都有在大门两侧插柳枝的习俗,听娘讲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辟邪,让家家户户图个吉庆祥和而已。每逢清明的前一天,我们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因为家里安排采摘柳枝的任务,通常是由我与哥哥去完成的。柳树长在离家不远的西湾边,下午放学后,我们便急匆匆地放下书包,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不知名的歌儿来到了目的地。望着一排排舒展着嫩绿色枝条的杨柳,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荡去,像一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受此感染和启发,让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在哥哥的怂恿下,我如同灵巧的猴子,不出三下两下,便一溜烟窜到了柳树杈上,开始攀折柳枝,不一会便够了满满一抱,哥哥负责带回家中,由母亲在第二天清晨插在家中的大门两侧。此时,我依旧钻在树杈上去攀折柳枝,开始了我下一项做哨子的游戏。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能够做哨子的柳枝,需要粗壮的树枝,最好透着青色,没有一点疤痕,是柳树中长得最旺盛的枝条。因为只有这样的柳枝,做出来的哨子,声音才会响亮耐久。当我看中一根柳枝后,迅速攀爬过去,将枝条握在手中轻轻折断后,用灵巧的.双手不断扭动柳枝皮,让皮和干脱节后,然后从大头往下慢慢抽下……此时假若用嘴轻轻地吸一下洁白的枝干,有一种青青的、甜甜的、略带点苦涩的滋味。我从柳树上下来以后,把柳皮用刀子割齐,稍微一压,这样柳哨就做好了。把它放在嘴里,呜呜的吹着,走在大街上,被围观的人注视着,那份惬意,那份舒心,如同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一样,真是幸福极了!

清明节吃鸡蛋是我们那儿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习俗,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儿时,清明节早上的饭是最值得期待的,因为母亲要给我们煮鸡蛋吃了,这对于一年里难得吃上一次鸡蛋的我们来说,似乎从清明以前的很多日子就开始期盼这一天了。清明这天,母亲起个大早,把家中积攒多日老母鸡下的鸡蛋,从坛子里小心翼翼的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放在锅里给我们煮着吃。此时,我与姐姐哥哥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围拢着母亲……当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的水早已沸腾,鸡蛋散发出的香气也随处四溢。此时我们的口水几乎就要流出来了……这不,鸡蛋刚一出锅,我们便每人一个拿在手里,不停地上下翻动着,还没等到鸡蛋完全冷凉,便抢先在桌子上磕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早饭后,我留一只感觉皮特别硬的鸡蛋,用大红纸把鸡蛋皮染红,便拿着出去,在人群中开始炫耀,找同伴们开始参加碰鸡蛋的游戏。当然碰蛋也是有学问的,因为蛋的两头硬,特别是最尖的那头最硬,中间脆。所以要用最尖的那头来碰,再说一定要出手快,做到主动出击,这样才会把对方的蛋碰碎几率就大。胜利者,当然会得意洋洋,失败者,脸上面带沮丧,只能无奈的把碰破的鸡蛋由自己解决掉了……胜利者再去找更好的对手来“决斗”。当然,我也碰上过不厚道的小伙伴,他用家中的鹅蛋来碰我的鸡蛋,当然鹅蛋一定会胜出;还有慌乱中,故意用食指骨节碰鸡蛋的,当然是鸡蛋要破了。但“伎俩”被识破后,都是一致被谴责的。谴责归谴责,事情过后,我们依然还是好朋友。事后,我也曾带着疑问和困惑多次跟问母亲,询问清明节吃鸡蛋、撞鸡蛋的意义,母亲告诉我,这不仅是当地的一种民俗,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吧,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不解的摇了摇头……

清明是寄托哀思之日,是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对先祖的追思之时。在我们农村,扫墓的习俗都是赶在清明的前一天进行。小时候我依稀记得,父亲总爱带上我去上坟的场景。在母亲的嘱托下,我第一次极不情愿的尾随在父亲身后,带上祭品,慢腾腾地来到了两个土丘面前。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从远处看样子像是小土坡,但又不敢直问。此时我静静地注视着父亲,看着他仔细地把土包上的杂草拔干净以后,用铁锨漫上新土并逐一拍实,接着用砖块压好坟头纸。并将带来的水果和榨菜,放在那两个土包前面的石板上,神情专注地点燃了香火……伴随着燃烧的黄表纸,和升起的袅袅烟雾,父亲嘴里不知在小声嘀咕着些什么。但见他表情严肃,气氛凝重……看着父亲一本正经的动作,不懂事的我总觉得好玩,忍不住笑了一声。可是不知为什么,父亲生气地看了我一眼,还让我也跟着蹲下,并对着土包磕了两个响头,“为什么呀?”我当然不乐意,再说“这是什么东西呀,又为什么要我下跪呢?”我奇怪地问。只见父亲神情严肃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轻轻地对我说道:“星儿,这两个小土包里埋着你的爷爷和奶奶,他们为了咱们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我心里顿时觉得非常难过。却始终不明白爷爷奶奶去世后为什么会埋在这里呢?年幼的我,仿佛什么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后,我还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学着父亲的姿势对着坟墓拜了两下。因为我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他的心里非常难过,我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吧!

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会经常组织去烈士墓祭扫,这对我们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节一大早,我们以班为单位,列队从学校出发。班长打着少先队旗在前面带路,我们则雄赳赳气昂昂在后面跟着,大家一路高歌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队歌,此时路两边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正在开放,山上的松柏青青翠翠,我们的心情是既沉重又欢快,沉重的是想起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捐躯,欢快的是我们走出校园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期间向烈士墓献的花圈,是我们头几天用买来的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的,花以白色为主调,间隔置以黄色和蓝色的花,花的形状有菊花、玫瑰花和细条叶状花,这些做法至今我还记得清楚楚。每次祭扫活动都有介绍烈士的先进事迹及老师对我们的鼓励,接着是我们学生的宣誓仪式,每只高举过头顶的小手下是挺得笔直的胸膛,每颗小小的心灵满怀着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做“红色接班人”,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清明节期间,荡秋千也是我们那里的习俗之一。作为大人和小孩都能娱乐的活动,秋千受到人们的喜爱。我清楚记得村里的秋千高七米左右,大人们可以站在踏板上荡,也可以坐着荡,单人荡也可,双人荡也可以。对此我们只有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站在秋千上,腿一曲一直前后摆动,衣服随之舞动就像蝴蝶纷飞。那时因为我们个头小,力气也小,只能在家中让父母找两棵相邻的大树,绑上一根结实的木棍当横梁,横梁上放两个结实的大铁环,绳子中间穿上一块木板,两头连在铁环上,这样就构成了童年时我们简单而喜爱的秋千了。清明期间,我在姐姐的帮助下,一屁股坐好,两手揽住绳索,便晃了起来,并一边唱着“荡秋千,荡秋千,一荡荡过柳树梢,摘朵白云怀中抱,送给爷爷把背。秋千秋千高高,荡呀荡过树梢,树梢点头微笑,夸我是勇敢的宝宝。”的儿童歌谣。是啊,童年的乐趣随着秋千的荡漾而不断延伸……

清明又是踏青的大好时节,有明媚阳光相伴,鸟语花香作陪,在这充满生气的季节里,大都数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出游渴望,儿时的我们同样也是如此,平日里,我们利用放学的时间结伴去山里或者小溪边玩耍,那时候大自然是我们的亲密玩伴,虽然大家没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花样也挺多挺有趣。记得村子里有一条小溪淌过,我与小伙伴们放学后,挽起裤腿,常常一块去捉螃蟹、捞虾米。如果不去溪边玩耍,就是在大山里游逛,当自己置身于青山怀抱中,顿觉空气清新,鸟鸣山涧,每一处风景都那么赏心悦目。有时候,春雨过后,我与村里的小伙伴们拎着篮子,去山上找蘑菇或者春笋,偶尔也会摘一些野果子在路上解馋。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和山间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骑在牛背上,暖洋洋地晒太阳,就能打发掉春天里一整个下午的惬意时光。等太阳下山了,就带着晒得通红的脸蛋,赶着牛儿回家了。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三年级那年,我跟着老师参加的踏青活动。大家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一列队伍欢乐地走在春游的路上。队伍在路上行进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喊班上某个歌喉好的同学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欢乐无比。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分头坐下,全班围成一个圈,玩着丢红领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三五围城一个小团体,大家彼此交换着各自带的零食。现在想来那份欢乐、那份真情,那份友谊,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清明节已经上升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里面不仅融合着文化元素,同时更多地的包含了经济元素,缺少的却是儿时的那份温馨、纯真、和谐与快乐,看来这些美好的场景温馨的故事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罢了……

篇14:清明的随笔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的清明诗会今天如期进行。

在今天的清明诗会上,不乏准备充分的老师。他们用自己的或者铿锵,或者凄婉,或者豪放的语调,用饱满的激情,稳健的台风给了与会师生一场诵读的饕餮盛宴。

武老师朗诵的《春天,遂想起》,虽然跟我是同题,但是她以女性的细腻,以她灿烂的语调演绎了余光中经典名篇的魅力。一篇诗歌的朗诵,背后是武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武老师对朗诵的挚烈的爱和独特别致的朗诵艺术追求。我不能不说,武老师继续保持了她朗诵的高水准,不出意外地惊艳到我了。

可是真正让我震撼,让我感动,让我不能自已的还是于老师朗诵的《写给母亲》。每年于老师都是朗诵自己写作的作品,今年也不例外。她的母亲已经去世三年了,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一滴滴的相思泪,流洒到纸上,再通过她如泣如诉的的声调响彻全场。她没有煽情,却打动了会场。主持人拿着话筒仰着脸,正在照相的路校长,把相机放在凳子上,扭过身子,他也想到自己去年刚去世的母亲了。而我的眼泪也不禁流出眼眶,肆意地挂在脸颊。于老师已经泣不成声。朗诵不是表演,她成了对在场所有观众灵魂的洗礼,在于老师身上,朗诵的技巧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她读的稿子内容也不再重要。她已经跟自己所读的内容融为一体,再也难以分开,她没有用声嘶力竭的呐喊来表示自己感情的浓烈,情到深处,眼泪溢满了眼眶,感染得他人痛彻心扉。

我用手掌不断地擦着流下来的眼泪,我几乎不敢直视正在台上诵读的于老师,我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我怕自己会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哭得稀里哗啦。我偷偷地到卫生间用手里的手帕擦了擦红肿的眼睛。

这样的诵读,还考虑诵读者的神态吗,还考虑诵读者的诵读技巧吗,还考虑朗诵者的稿子是不是超时吗?所有的评价都是苍白的,都是多余的,听着这样的朗诵,除了叹为观止,只能保持沉默。

篇15:清明的随笔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每年的清明时节总会有春雨相伴,仿佛老天爷都通晓人意,春风带着一方乡土的气息,吹拂着每一个前来扫墓的人们。因为这一天,人们都会在这个日子里祭奠他们心里最亲的故人。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却远离故乡,身在海外的建设项目,心中的思念之情弥漫着全身每一个神经,仔细想想!29年的蹉跎岁月里,太多挚爱的亲人离我而去,如今我又该思念谁呢?

这些天看着亲友圈发来的清明扫墓踏青的相片,看着那青山绿水,花枝绽放的自然风光,那人头涌动的人群,布满在烟雾缭绕的大山陵园之中,满山遍野的墓碑像一块块告示的牌子竖立在青松树下,人们弯着腰、鞠着躬,那虔诚的景象让我热泪盈眶。

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与先逝者相聚的日子,只不过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地下,彼此无法相见。那种情景,让每一个逝去亲人的家人,深深的感受到那份永别后的凄凉。我们只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告慰他们,告诉他们我们依然记得他们!依然思念他们!依然爱着他们!就在今天,我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思念他们!缅怀他们!我们会送上一束鲜花,会点燃一对香烛,会焚烧一摞纸钱,会摆上一些瓜果,会用双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尘,会用金线笔重描墓碑上渐渐褪色的碑文,这些都是我们在寻求心灵的慰寄和寄托心中的哀思。

今年的清明节,我最思念的人,就是刚刚离我而去不久的舅舅,他享年90岁,满头银发,和蔼可亲,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用勤劳的双手带大了我的母亲,也培育出五个优秀的儿女,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电建人,他把这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电力事业。

茫茫红尘,阴阳相隔,呜咽的凄风中您可听到您最爱的外甥那深情的呼唤!舅舅,您在那边还好吗?那个世界可有春风煦暖?那个世界可有阳光灿烂?那个世界可有人为您遮风挡寒?那个世界可有人为您嘘寒问暖?

寂静的深夜,缅怀以故的亲人,内心的疼痛也瞬间袭来,霎时蔓延全身……

离去便意味着永别,品尝到了分离的疼痛,又怎能忍心再让深爱自己的亲人牵挂,担心?

只是,远去的记忆,逝去的灵魂,在我的心灵之中慢慢的远去。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我的生活依然会继续,与其沉浸在心酸的疼痛里,倒不如将这深深的情意珍藏在心底。

人生就像一只蜡烛,一但点燃就不停的燃烧,一直到最后,火苗渐渐的熄灭,然后一缕青烟冉冉升起。我知道舅舅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能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亲人的思念和他的骨灰,每逢清明时,都会有亲人来到他的坟头上一炷香,撒一杯老酒,说上一些思念的话语。

亲爱的舅舅;今年的清明节我不能来到您的坟前向你述说我的思念,但我会把心中的这份思念之情,化作一字一句的温馨话语,让它载着我这份崇敬的感情,随着互联网漂泊吧!愿您能感受到我心中这份深深的怀念之情!

我深爱的舅舅,希望您天堂的生活过的开心!快乐!

篇16:清明随笔作文

清明随笔作文

清明随笔

早在今天,天空就显得憔悴。不久,一场大雨洗刷着大地。末了,只剩下纷纷细雨在徘徊,不愿离去…… 清明节本应是4月5日,下个星期四,但提前的预兆使得整个街道笼罩在节气当中,偶有一辆出租车飞驰而来,又朝向前方在朦胧的雨帘中驶离。在路道上漫无目地走着,尽管身旁的大树还未长得很茂盛,就自己来说,心底里对祖宗的怀念早成了一片树荫繁多的森林。雨还在下着,我还在走着,整个城市的背景主题换成一幅清明雨帘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雨水模糊中,人们的脸庞变得不怎么清晰,只是在水淋淋的路边多了几把清晰的伞,颜色是那样肃穆。伴随着愈发愈浓重的气氛,消失在庄严的大地上。 第二天醒来,我觉得昨天的一切如梦境一般。好像我只是做了一场最高意境的梦。

清明随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个特别的节日,既有祭祖的悲伤,又有踏青的快乐。清明那天,我们全家到乡下给刚过世的老爷爷扫墓。拿着准备好的纸钱,我们缓缓地向墓地走去。来到墓碑前,爷爷点上了火,顿时,一团熊熊的火焰在我眼前燃起。我拿出心爱的竹笛,为老爷爷吹奏起他爱听的东方红。吹完后,我好奇地望着爸爸,问道:“老爷爷听得到吗?”爸爸说:“当然听得到,竹笛声会像我们烧的纸钱一样随着风传送给他。”听了这句话,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勤奋学习,以后把好成绩用类似的方法传送给他。

扫墓完毕,我们把那沉重脚步换成了轻盈的步伐,踏青去啦!其实下乡试很有趣的,可以欣赏到有别于城市的美景。你看,那儿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有银亮亮的萝卜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深吸一口气,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清明节,祭奠的悲酸,踏青的欢笑・・・・・・

清明随笔

三月初三,龙抬头。但今年龙一抬头,却撞上了一个忧伤的日子。日历上三个黑色的小字提醒我:清明节,这个充满忧伤的节日来临了。

对我们学生而言,清明意味着长假:从三号到七号,五天的假期,不算短了。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天气凉爽,天空布满乌云,看起来阴沉沉的。然而,阴沉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学们喜悦的'心情。最后一节课,老师在讲台上絮絮叨叨,千叮咛万嘱咐地讲注意事项。可惜同学们没一个认真听,都忙着收拾东西,心里盘算着下课铃响时,怎么以最快速度冲出教室,拥抱小小的几天自由。

下课铃声姗姗来迟。心急火燎的众人齐声欢呼,一个个动若脱兔,争先恐后地向教室门拥去。无论男生女生,都如同打了鸡血那么兴奋。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耳边也不断响着“再见!”“到我家来玩哦!”诸如此类。哪里有一点“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

回到家里,本来想和朋友们一起在林荫道上赛车。看着面前一堆作业,我断然放弃了这个念头。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都例行公事,我郁闷地写了一会儿,更郁闷的事儿来了下雨了。我黑着脸看着一根根水做的“绣花针”插入大地“老天也因为作业多郁闷哭了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近段时间一直在下雨,老天爷似乎受了大委屈,一直在不停地哭,哭得人心烦。放假第一天,老天爷由号啕大哭变成了林妹妹式的“微哭”。我们全家人被骗,以为雨快停了,于是举家出游。谁知道老天爷相当有耐心,一直到我们参观完毕回家时,它还在“微哭”。

在我朦胧的印象里,清明应该是这样一个画面:细密连绵的阴雨,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上坐着一个正在发呆的、忧伤的白衣少年,或是身着淡雅紫裙的少女。背景音乐是牧童悠扬的短笛声。

可真到了清明,我所有的幻想破灭:老天抽疯,在最该下雨的那天没下一滴雨,也不出太阳,就那么阴着;绿草地刚打了农药除虫害,“香气”扑鼻;更没什么忧伤的少年少女,只有几个小小孩一边怪叫一边跑来跑去,他们的母亲在身后大声吆喝。

面对这一切,我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清明随笔

三月的风弥漫着春天的香味,从田野间飘过,从清泉边流过。绵长的细雨打湿了四月的大地。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迎来了今年的清明。《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清明节后雨水渐渐多了起来,是大地万物生长的好季节。田间地头那一片拔节的嫩绿;河岸水堤边那一树惹人的新绿。蒙蒙细雨洗净了大地。牧童的短笛吹响了乡间劳作的序曲。笛音悠悠从牛背上跃过飘入我的心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在这一天回到乡间轻轻拭去身上的尘垢,同时也拭去心灵的那些繁俗。心与乡村紧紧的贴在一起,饮着故乡的酒缅怀远去的故人。寄托那份酒醉方知情更浓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节,让我想起更多的人,更多的事。过去的一年伤痛曾打湿了记忆,过去的一年悲怆曾惹哭了岁月。

清明节到了,不知道天堂的他们是不是依旧注视着这片土地,这片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同时也送走了他们生命的土地。都说清明的雨是故人的眼泪。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或许我们的眼泪和着他们的眼泪早在去年的五月已经风干了。

川西平原的油菜花前断日子刚刚开过,一片一片的金黄迷人的眼,这几天下了几天的雨,花已经落空了。我常常为了去年看花的人而暗自神伤。谁曾知道去年灿烂的油菜花竟是他们看到的最后一次。也许故乡的菜花香会飘到天堂,让花香带去对他们的思念。

远处笛音又起,哀怨,朦胧又迷离。天国的那一串相思也在这一方土地搁浅。

每年清明,每年五月思念如陈酒般浓烈。

来源:m.159870.html

分享本站内容m.unjs.com,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篇17:初中清明随笔

清明,这是一段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的日子,是一段风和日丽、细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闷的日子。在这样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时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来到奶奶墓前,放上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表达我们对奶奶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祝福她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不禁会回忆起奶奶曾经和我共同度过的那些快乐时光,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热泪盈眶。

扫好墓,爸爸和妈妈从山上采了一大堆艾,说是清明节一定要吃一回正宗的艾饺。今天全家总动员一起亲自做一回艾饺。回到家,妈妈洗艾,爸爸烧水,我和姐姐准备面粉。等这三件事做好之后,就要把艾放入沸水中煮,直到锅里的水变成绿的才行。注意这煮出来的绿水千万不要扔,要把这水和艾倒一点在面粉中,这样才能让面粉团变成绿色的。之后要把黑芝麻和糖混在一起,放入锅里干炒一会儿,炒到有香味就行了。最重要的一步是包艾饺。

妈妈给我们示范了一下怎么包。满怀鬼点子的我问妈妈:“可不可以包成别的形状?”妈妈答应了。我和姐姐包出了小船形状、帽子形状、汤圆形状等。包好之后,妈妈上锅蒸艾饺。正好之后,打开盖子,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这个清明节过得有意义,因为我尝试了第一次包艾饺,而且包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篇18:初中清明随笔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篇19:清明随笔:清明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除了祭祖还愿,少数地方还会把老祖宗遗留下的一些生活习俗保留下来。清明节吃清明粑在少数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华之一吧。

小时候,我从父辈那里听说过清明粑,却一直没吃过这种东西,因此想品尝清明粑的这个夙愿就一直藏在心里。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贤良的人,我到新家后,不管什么节日,婆婆都特别重视,因此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记得次年清明节,婆婆说这个节气有清明粑可吃。我听得有些兴奋,惊讶于我们这些地方向来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识,怎会知道得那么多?后来先生告诉我说,婆婆以为吃了清明粑眼睛会清亮。我对婆婆的这种看法有些将信将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健康,她执意要去坡上采清明草。

清明草我认识。它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过三四寸。清明草长着长而椭圆的叶子,叶及杆子都密密地长着一层灰白的绒毛,看起来不怎么招人喜欢。等到成熟时期,草的顶端还会开出密匝匝黄色的小花蕊来。

虽然清明草看起来极不显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边……漫山遍野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节气,就到了采摘清明草的最佳时期。

婆婆采来清明草,洗干净后把水沥干,然后切碎,和上糯米面、小麦面,再加上适量水、盐或糖等,揉捏均匀分成拳头大小的饼状,放入蒸锅里蒸熟,或直接用热锅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里,其香甜软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来;细细品尝,你不得不赞叹人类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别好吃,我由衷的赞叹。或许因我无意间流露的喜爱缘故吧,那年以后,每逢清明时节,婆婆都会亲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给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陆续离家在外工作,少有时间回来,只有作为儿媳的我与先生还呆在婆婆身边。

前段时间,我忽然想起清明粑来,又恰逢快到清明节了,于是跟先生唠叨着,说想吃清明粑。先生说现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没怎么学会做清明粑,况且婆婆年事已高,这事就闲聊于此。

昨天下班回家,当我又提起清明粑时,先生说婆婆已悄悄背着他特意去市场买了清明草准备做清明粑。婆婆说她一直记得我喜欢吃清明粑。

没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记住了,我听得心里暖烘烘的。我那慈爱的婆婆,虽然她身体不如十年前,但她记忆力仍旧这么好,待人依然宽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长命百岁呢!

公众号:壹品小筑

篇20:清明随笔作文

星期四,是个令我难忘又感动的日子,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个平凡而并不特殊的星期四罢了!但我并不觉得,因为我们去扫墓了,在这一下午,天气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来到了烈士陵园,一开始,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可是渐渐的同学们的笑声、说话声越来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纪念碑”!老师说,接着同学们的兴致又高了起来,虽然不少人又想开始说话,但人人都知道,进了庄严的陵园不能说话,要肃静的。

进了陵园,我们看到的虽然还是以前的陵园,但这里的许多松树,经过了风吹雨打,没有人打理,依然长的这么直,这么高,这么绿,这就好像是烈士的精神!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是啊,多么强劲的8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是闪闪发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许多许多,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好,烈士们安息吧!走到无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热了,他们不知道是谁,也不曾有许多人来看望他们,想到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献给那些无名烈士,为国牺牲,你们死的光荣,死的壮烈。

后面是纪念堂,纪念堂门口有一副对联,御寇杀敌英雄事迹千秋颂,抛头撒血烈士芳名万古传。进了纪念堂,里面记载着那些日寇可恶的行为,竟然使用枪杀酷刑等行为,来严刑逼供,哼!真想把这些日寇从图片上拽下来,破口大骂一顿……

在返回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坚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难道你不感动吗?现在的社会,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真是处处都有。

相关专题 清明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