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励志诗句

Empt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Empty”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励志诗句(共16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唐朝诗人励志诗句

唐朝诗人励志诗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唐·白居易·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唐·白居易·长恨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唐·王翰·凉州词)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悯农)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2:唐朝诗人李白经典诗句

唐朝诗人李白经典诗句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天生我才必有用。

【3】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4】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5】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6】 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7】 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8】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瞑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11】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12】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13】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6】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18】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19】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于处,正恁凝愁。

【20】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21】 如削肌肤红玉莹。举措有、许多端正。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

【22】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2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4】 骐骥筋力成,志在万里外。

【25】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

【2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7】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8】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9】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30】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篇3:唐朝诗人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唐代诗人还有很多在这里爱装网的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位比较有名的诗人。

唐代诗人的雅号

诗佛——王维

五维参禅拜佛,在他的山水诗中,常融入佛教的思想观念。他常布置一个有情有景的“境”,但又不写明这个“境”究竟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所绘情景去领略、去体味其中的奥秘,这也是佛教禅理“无我、无住、无著”之体现。所以后人誉之“诗佛”。

诗仙——李白

李白喜欢道家,其诗潇洒飘逸,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同时代人贺知章见其诗,叹道:“子谪仙人也!” 后人便以“诗仙“尊称李白。

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五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所有计篇几乎无不洋益着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的崇高精神,因此历代人都敬他为“诗圣”。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洗净铅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老妪都解。他做诗常常是“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故世人送他“诗魔”的美称。

诗鬼——李贺

李贺的诗,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是以描写鬼神怪异为题的神怪诗。故后世诗评家称李贺为“鬼才”,称李贺诗为“鬼仙之辞”。李贺本人也得了“鬼诗”的称号。

诗囚——孟郊、贾岛 孟郊、贾岛二人做诗,同以“苦吟”著名,都强调诗歌的精神事业,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后人以“郊寒岛瘦”并称。金代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景,郊岛两诗囚。”便成了孟贾二人的别称。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性情豪迈,善于写带有政治色彩的讽刺诗。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称道:彭城刘梦得,(刘禹锡的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篇4:唐朝诗人李绅的诗句

1.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李绅《闻里谣效古歌》

2.三月曲江春草绿,九霄天乐下云端。——李绅《悲善才》

3.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李绅《若耶溪》

4.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李绅《若耶溪》

5.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

6.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

7.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菂重。——李绅《新楼诗二十首·重台莲》

8.惆怅桂枝零落促,莫思方朔种仙桃。——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新楼》

9.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李绅《忆汉月》

10.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李绅《长门怨》

篇5:唐朝诗人李绅的诗句

1.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

2.岩树桂花开月殿,石楼风铎绕金仙。——李绅《新楼诗二十首·寒林寺》

3.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李绅《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4.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李绅《宿瓜州》

5.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李绅《悲善才》

6.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李绅《江南暮春寄家》

7.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宿扬州》

8.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李绅《宿扬州》

9.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李绅《移九江》

10.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满桂楼》

扩展阅读:李绅的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篇6:唐朝诗人李绅的诗句

1.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2.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3.月。光辉,皎洁。耀乾坤,静空阔。圆满中秋,玩争诗哲。——李绅《赋月》

4.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李绅《柳二首》

5.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李绅《朱槿花》

6.烟惹翠梢含玉露,粉开春箨耸琅玕。——李绅《新楼诗二十首·南庭竹》

7.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8.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李绅《

9.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李绅《悲善才》

10.独有西庭鹤,孤鸣白露天。——李绅《移九江》

篇7: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句

精选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句

1、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答李瀚——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3、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4、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寺居独夜寄崔主簿——韦应物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6、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7、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8、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9、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0、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1、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2、东郊——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13、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

14、送杨氏女——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篇8: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句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句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太原)人,一说蓟门(今北京市)人。唐代诗人,曾任文安县尉之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凉州词》和《登鹳雀楼》等六首。

王之涣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钻研学问,精益求精;写作诗文,落笔惊人。他死后,靳能为他所作的墓志铭说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年少时,喜欢游历,结交当时一些著名诗人。尤其与王昌龄、高适来往密切,视之为知己。

一日,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这个地方饮酒论诗。当时,有几名歌女也被叫来歌诗助兴。王昌龄首先提议:我们几人在诗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了,但没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听歌女都唱谁的诗,谁的诗被唱得多,谁就是第一。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都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

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宛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王之涣开玩笑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几位歌女知道原因后,连连拜谢道:肉眼不识诸位诗仙。

王之涣不仅蜚声诗坛,而且也是一位清官。他在河北文安县当官期间,秉公办案,为民除害;光明磊落,毫无媚骨;还动员县城财主,集资办学,兴教育人,兴建了一个四梁八柱,十间大瓦房的义学堂,至今传为佳话。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横吹曲辞·出塞(王之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篇9:唐朝诗人刘驾的励志诗句

唐·刘驾 字司南,江东人。登大中进士第,官国子博士。诗一卷。

白发岂有情,贵贱同日生。

二轮不暂驻,似趁长安程。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后园植木槿,月照无余英。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篇10:唐朝诗人王维

唐朝诗人王维

王维简介

王维(7-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的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翻译】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池上流过。浣女穿梭在林间,发出刷刷的响声。小鱼穿梭莲中,莲花摇摆着。渔夫放下船,满载而归。春天的芳菲虽已消散,但秋景亦佳,我自可留连山中。

篇11:唐朝诗人刘长卿

唐朝诗人刘长卿

刘长卿

(709~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朝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刘长卿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刘长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

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刘长卿的诗代表作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翻译】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如今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翻译】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翻译】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翻译】

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青枫经霜后叶子变得稀稀落落。孤零零的余干城楼,向着河水的城门已牢牢关闭,一只鸟儿背向人飞向远方。渡口那月亮刚升上来,邻居家出去打渔还没回来。思乡之心正让人伤痛,不知什么地方又传来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的'砧声。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翻译】

登上吴公台,观赏这零落的古迹,秋景秋意,勾起了我怀乡的心情。荒山野寺,来此旅游的人太少了,因为山太高水太深,隔断了路程。夕阳映着吴公台旧垒,依依不去,空荡的山林中,回响清冷的磬声。南朝旧事早成陈迹,真叫人惆怅,唯独这长江,自古至今奔流不停。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翻译】

四处流落的征南将,你曾统领十万雄师。罢职归来产业全无,到老还留恋如今的盛世。威镇边关,曾使四方的祸患平息;以身许国,只有常携的佩剑深知。面对着茫茫前路滔滔江水,黄昏伫立,却又将何从何去。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翻译】

望着你驶入浩渺的江水中,与你挥手告别泪水沾湿了手巾。飞鸟到哪里才是归宿?只有青山空对着我。长江上一叶孤帆远去,在落日的光辉中欣赏五湖的**。谁看见站在汀洲上面我对着白苹花,心中充满无限愁思。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翻译】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

【翻译】

平生那料还会承受优惠的诏书;世事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鸿雁飞过;淮南木叶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寄身沧洲我真喜欢离海滨较近;顾影自怜白发丛生也无可奈何。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愧对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翻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翻译】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翻译】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送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翻译】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谪仙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翻译】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篇12:唐朝诗人柳宗元

一句话点评:中唐文坛一颗熠熠发光的明星,少年平步青云却遭遇极大政治打击,在被贬地“死后成神”,“古文运动”发起者之一。

793年,又一届科举选拔完成。天子在曲江的紫云楼赐宴,嘉奖进士及第的青年才俊,达官贵人也纷纷列席,物色着自己的东床快婿……

这一年,柳宗元21岁。他充满自信地坐在席上,相信自己能一展宏图、报效朝廷,也告慰自己的祖先。柳家,是“河东三著姓”之一,著名大族。初唐时,柳家和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唐高宗时,柳家竟有22人同时居官尚书省,也就是现在的中央部委。但在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经衰落了。柳宗元出生于安史之乱,兵荒马乱之中,他的父亲柳镇经常薪米无着,他的母亲为了给孩子留一口吃的,常常忍饥挨饿。到他九岁时,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爆发了,他们一家再次饱尝战乱之苦。

还好,柳家虽然败落,到底是书香门第,母亲卢氏更是出身望族。年幼的柳宗元获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年仅四岁,他就能背诵母亲教的古赋。十二岁,他随父宦游江西,就能与当地文人谈诗论道,被纷纷称为“神童”。而进士及第时,他年仅21岁。

进士及第后的第三年,他被选为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图书馆馆员或国家级出版社高级编辑)。同年,他娶了京兆尹,也就是长安市市长杨凭的女儿为妻。资料记载,这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两人感情甚笃。校书郎只是个小职位,主要负责校对,但到柳宗元31岁这一年,他已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国务院重要部委的高级公务员。

那时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在政治上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打击……

8,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是为顺宗。顺宗的身边围绕了一批积极的儒生,他们竭力割除弊政,发起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他们抑制藩镇势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王朝史证明,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图样图森破:热血有余,政治敏感不足。看看革新条例,你就会发现这个王朝从中央到地方、从宦官到军官都受到了全方位的打击。仅六个月后,顺宗被迫禅让,宦官们拥护的宪宗继位。宪宗一上台,便对这帮读书人开始了“大清洗”: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

柳宗元和他的好友刘禹锡都被流放了。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那里偏远而艰苦,到任后不久,母亲病逝了。杨氏夫人因难产而死后,柳宗元未再续弦,但与一出身低微的女子生有一女和娘。寂冷的茅棚前,小女儿的莺声呖呖,让柳宗元嘴角露出难得的一丝微笑。但仅仅五年,和娘也夭折了。亲人的离世、环境的艰苦,严重戕害了他的健康,“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最后竟然一走动就膝盖颤抖,一坐下大腿就发麻。

文章憎命达,苦难对于一般人仅仅是苦难,但对于文学家,却会升华成对世界、对人生的表达。到永州后,柳宗元文思井喷,他海量阅读,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以及著名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都是在永州完成。

被贬永州十年后,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回京。一个月后,他们再度被贬:柳宗元改为柳州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播州比柳州更艰苦,而刘禹锡还有八十老母要奉养,一身是病的柳宗元于是几次上书,强烈要求和刘禹锡互换。后来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柳州。

柳州在广西,比永州更落后更荒凉。居民多为少数民族。然而就在柳州,柳宗元开启了一段被人铭记千年的清明政治。他废除蓄奴(类似黑奴买卖)的残酷风习,让奴婢们按劳动算工钱,抵债完便回家与父母团聚;当地人一生病就请巫师做法,他就推广医学,严禁巫医骗钱;他挖掘了好几口井,解决了当地饮水问题,又组织民众垦荒,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反对杀牲祀鬼,又办学启发民智;他种柑植柳建亭,使得柳州风貌大变……

他治理柳州仅四年后病逝,时仅47岁。但他死后,柳州百姓说他成了神,为他立“柳侯祠”祭祀,香火延续至今。

官吏会死,文人会死,皇帝会死,而百姓不死。

临死前,柳宗元曾写信给好友刘禹锡,并将自己的遗稿留交给他。这位肝胆相照的好友没有辜负他,编成了《柳宗元集》。我们今日所看到的柳宗元诗,正出自这本遗稿集。

篇13:唐朝诗人王之涣

唐朝诗人王之涣

唐代诗人王之涣存诗不多,但其作为边塞诗人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凡上过小学的国人,必读过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及《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至于古典文学爱好者,也一定听说过被誉为盛唐文学界交游美谈的王之涣、王昌龄与高适的“旗亭画壁”的故事。然而细考之,却发现如此著名的诗人相关史料却极少,屈指可数的几条记录又皆为不确,真令人如坠迷雾。

两唐书无王之涣传,《新唐书·艺文志》中无其诗集记录,唐宋文献材料中鲜有记载,甚至连包罗万象的宋代公私书目中也未见其诗集记录。在作品几乎不传世的情况下,诗人之英名竟也一路飘荡下来。到了清代,曹寅主编的《全唐诗》中收录他的作品六首。此六首作品夯实了王之涣的文学史地位。

然而,《登鹳鹊楼》作者的署名却一直有争议。现存的古籍中,此诗首次见于中唐时期芮挺章编辑的《国秀集》。据考证,《国秀集》是芮挺章应秘书监陈希烈、国子司业苏源明的建议而编。苏源明盛名于唐代,杜甫与苏源明相交三十余年,杜甫的《八哀诗》之一即为其所作。韩愈评价为“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国秀集》开编约在天宝十二载,芮挺章大约花了七到十年广泛搜集各家名诗,“探书禹穴,求珠赤水”,网罗官员、平民、隐士之作品,精选220首所成。其中收录了王之涣署名的《凉州词二首》(另一首是“单于北望拂云堆”)和《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而将“白日依山尽”这首诗以《登楼》之名归于布衣朱斌名下。以地位论,王之涣是官员,朱斌是平民;以诗名论,朱斌籍籍无名,不能与王之涣同日而语;且成书离王之涣去世不远,王之涣家人健在,高适、王昌龄等健在,苏源明、杜甫、为诗集作序的楼颖也在世,很难想象他们能允许芮挺章将此佳作张冠李戴。正因历来有署名争议,《全唐诗》收录此诗时兼顾两位作者,在卷203收入朱斌《登楼》,注明“一作王之涣诗”,在卷253王之涣名下收入《登鹳鹊楼》,注明“一作朱斌诗”。施蛰存亦指出这首诗是登近海的楼台,不适于鹳雀楼。

另一首佳作“黄河远上白云间”无署名争议,命运貌似平缓许多。传说慈禧太后看到书法家奉旨抄的扇面上少了一个“间”字,以为书法家欺负她没文化而大怒,书法家急中生智地断句为“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了危局。这个传说反映出句读的重要,以及本诗、特别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之深入人心。

然而,连这句妇孺皆知的话也有疑点。这句话在《国秀集》中为“黄河直上白云间”,《全唐诗话》、《全唐诗》中皆为“黄沙直上白云间”。玉门关在嘉峪关外,那里看不到黄河,自古就有人提出诗人如何能站在一个看不到黄河的地方想到黄河的疑问。“黄河”还是“黄沙”成了千古谜案,众说纷纭。物候学家竺可桢特意实地勘察,认为是错将黄沙传播成了黄河。王汝弼更是说,“‘黄沙直上白云间’有甚么不好?诗人只用一句话就把边塞风光的典型特征概况出来,而且上天下地,囊括包举,请问这是何等笔力!”慈禧若是读过《全唐诗》,肯定不会令书法家轻易过关。

两首力作之外,为人熟悉的王之涣轶事便是“旗亭画壁”,而该轶事细究亦伪。旗亭画壁出自薛用弱《集异集》,大意为:开元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被写作王涣之)在酒楼聚会,遇到梨园乐工和市井伎也来聚会。乐工、乐伎们喝酒唱歌,三位诗人以谁的诗被唱得多为赌,边听边在墙壁上以指甲划线来记录被唱的.诗数。乐伎唱了王昌龄两首、高适一首后,王之涣坐不住了,说乐人们都是乡巴佬、不懂阳春白雪,又指着最漂亮的那位市井伎说,如果她不唱我的诗,我就甘拜下风。佳丽开口,唱的果然是《凉州词》。酒楼又被称为旗亭,故此事被称为“旗亭画壁”。因其喜闻乐见,后被改编为传奇杂剧,如明清两代均有人创作《旗亭记传奇》。故事中提到“梨园乐工”,则必发生于长安或洛阳,因梨园是玄宗特设的私人乐坊,梨园弟子又称为“皇帝梨园弟子”,梨园乐人随玄宗往返于东西二都。开元二十四年后,玄宗再未去东都洛阳。所以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开元二十四年前的东西二都或者是其后的长安。而故事中,乐人唱的第一首是王昌龄诗歌《芙蓉楼送辛渐》,据考证,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春夏以后,则将故事限定为开元二十九年春夏之后的长安。而彼时王之涣刚赴任文安县尉,高适寓居淇上。次年二月,王之涣病故。三人应无机会聚首长安。

近一个世纪,陆续出土了王之涣及其妻李氏、祖父、祖母、叔父、堂弟、堂弟媳、堂侄、堂侄重孙共八人的墓志。经多方考证还原:王之涣,原名王奂,后以字之涣为名,另取字季凌(古籍中将王之涣写作王涣之者,也许与其曾更名有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郡望为太原晋阳,后迁籍至绛郡,又迁至邺,再迁至长安。到王之涣父辈时,迁至洛阳。王之涣出生于垂拱四年(688)洛阳私邸,卒于天宝元年(742)文安县县尉任上,次年葬于洛阳北原。王之涣排行第六,而非素来认为的排行第七。一直以来,学界认为高适的《和王七度玉门关吹笛》是高适唱和王之涣的,是高王交游及王之涣出关的力证之一,但当证实了王之涣是王六而非王七后,这些论断又成了疑点。

知识扩展:后世的纪念

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获悉,该馆先后征集到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据该馆有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洛阳曾经出土过王德表及其夫人、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王之涣等王氏家族的九方墓志,足以说明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家族的墓地就在洛阳。

王之咸的墓志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二日,五十七岁的王之咸因病死于淄川官舍。天宝十二年十月十七日,他和夫人李氏被合葬于洛阳北邙山。

王绾墓志记载,王绾一生曾做过十个官职,最后被授予左赞善大夫之职。公元七九三年,王绾死于京城长安。王绾的二哥当时在江南任御史中丞,听到消息后,让儿子赶到长安,护送王绾灵柩回洛阳,并于第二年四月七日葬于北邙山祖茔。

据千唐志斋博物馆研究员赵跟喜介绍,志文记载,王之涣家族原籍山西太原,死后最早葬在洛阳的为王之涣的祖父王德表。王德表晚年住在洛阳,共有五个儿子,其中一子名字不详,另外四子分别叫王昱、王洛客、王景和王昌,死后也都葬在洛阳。王之涣为王昱的儿子。千唐志斋博物馆共收藏有王氏家族七方墓志,王洛客的墓志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王之涣的墓志出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现藏南京博物院。

篇14:唐朝诗人王勃的诗句

1、春园作——诗人王勃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2、怀仙——诗人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3、别王长史——诗人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4、道观——诗人王勃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5、关晨度——诗人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6、薛华——诗人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7、迹寺——诗人王勃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8、晚眺赠王道士——诗人王勃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9、径——诗人王勃

10、主簿——诗人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1、兵曹——诗人王勃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12、驿饯唐少府——诗人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3、府之任蜀州——诗人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4、郊外——诗人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5、——诗人王勃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16、即事——诗人王勃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17、别薛华——诗人王勃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18、梵宇三觉寺——诗人王勃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19、平晚行——诗人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20、还郊——诗人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21、亭夜宴——诗人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22、风——诗人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23、泉宴——诗人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24、饯别——诗人王勃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25、早发——诗人王勃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26、早行——诗人王勃

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

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

27、夜宿——诗人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28、江亭夜月送别——诗人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篇15:唐朝诗人王勃的诗句

早年经历诗人王勃幼年时就非常聪慧,六岁时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株树”之一,表明了诗人王勃早年就显示出杰出的文学才能。九岁时,诗人王勃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表现了诗人王勃早年就博学多才。十岁时,诗人王勃便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时,诗人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未冠而仕龙朔三年(663年) 诗人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 诗人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麟德二年,诗人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乾封元年(666年),诗人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诗人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祸起《斗鸡赋》诗人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诗人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诗人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诗人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二次被贬诗人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诗人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诗人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诗人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诗人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魂归南海诗人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诗人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诗人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诗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诗人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诗人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诗人王勃已至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诗人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诗人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篇16:唐朝诗人卢纶的诗句

关于唐朝诗人卢纶的诗句

塞下曲——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晚次鄂州——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逢病军人——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题兴善寺后池——卢纶

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相关专题 诗句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