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

色色柴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色色柴柴”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共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

关于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

摘要:在分析白洋淀生态环境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白洋淀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强调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规划>是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必需条件.确定了规划编制的目标,探讨了规划编制中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实施措施和建议.作 者:龙丽民    LONG Li-min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期 刊:安徽农业科学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12) 分类号:X321 关键词:生态环境规划    安全格局    白洋淀   

篇2:《生态环境规划》实验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二0一二年五月

二、实验内容及目的与要求

实验1、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环境预测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与利用相关软件做一元回归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灰色预测的方法。 【课时安排】4课时 【实验内容】

1、1995~ 年某地区污水排放量和人均GDP 统计见下表。

年 份

人均GDP(元)

污水排放总量(万t)

1995 3069.5 8304.64 3525.7 7538.45 3878.1 6943.76 4122.5 7736.61 4283.3 8752.51 4687.4 8964.60 5006.8 9119.61 5496.9 9334.68 6216.7 9621.92 2004 7430.0 10051.54

(1)绘制散点图,试通过构建模型对该地区污水排放总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试分别用平均增长率、回归分析和GM(1,1)模型等三种不同的方法估计该地区、的污水排放总量,并据此制定高、中、低三种不同的排放方案。

2、某市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水平反映该市的水环境污染情况,该市水质总体水平的取值和经济增长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见下表:

时 间

经济增长值(元)

水环境污染水平

0.082 0.321 0.834 0.657

1999 1625 2000 1889 2001 2249 2002 2780

2003 3981 2004 4758 7482 2006 8953 10118 11392 12451 2010 13837 1.285 0.513 0.428 -0.223 -0.045 -1.532 -0.858 -1.235

(1)绘制散点图,试通过构建模型对该市水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或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试分别用平均增长率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估计该市、的经济增长值。

3、某水库作为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表1列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该水库的丰水期的3次水质监测结果(表2),请问:

(1)该水库应执行几类地表水标准? (2)用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评价该水质。 (3)该水库符合几类地面水标准?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别 pH CODMn(mg/L) BOD5(mg/L) Ⅰ 6-9

Ⅱ 6-9 Ⅲ 6-9 Ⅳ 6-9 Ⅴ 6-9

15 15 20 30 40

表2 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

类别 pH CODMn(mg/L) BOD5(mg/L) 1 7.2 12.3 2 7.4 13.1 3 8.2 18.1

2.8 3.0 4.3

氨氮(mg/L)

0.62 0.73 1.21

3 3 4 6 10

氨氮(mg/L)

0.15 0.5 1.0 1.5 2.0

4、某河流流域共有三家乡镇企业,其中糖厂位于上游,造纸厂位于中游,酒厂位于下游。按照功能区划分结果,上游为饮用水水源地,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游为工业用水,执行Ⅳ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游为农灌水系,执行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请问:

(1)三家企业分别执行几级排放标准?

(2)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该流域CODCr的等标污染负荷。 (3)哪个企业是该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为什么?

表1中的CODCr排放标准(GB8978-1996)

排放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CODCr(mg/L) 100 150 500

表2 企业污水排放监测结果

企业

糖厂

造纸厂

酒厂

污水量(t/d) 3200 3500 3200 CODCr(mg/L) 820 1040 980

5、某城市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为230kg/人,人均产生垃圾量的年增长率为0.02,假设和20的人口分别为80万人和100万人,试用理论预测模型法计算这两年的垃圾产生量。

6、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50m,SO2排放量120kg/h,烟囱排放口风速4.0m/s。 (1)试求SO2最大落地浓度(P1= 40)。

(2)若要使最大落地浓度下降至0.010mg/m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有效源高应为多少?

7、设某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区总面积为 1369.9km2,全部为二级功能区。其中一区、二区和整个控制区的面积,各区二氧化硫实际年排放量,低架源、中架源、高架源 的实际年排放量等数据见表1(教材p.234),点源高度(作为有效高度处理)及个数见表2(教材p.235)。 试求各区二氧化硫总量控制限值及 P 的实施值(该例中以 H

实验2、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与利用相关软件做AHP决策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分析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实验内容】

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A、B两水库在自然环境子系统中的相对评分,并在此子系统中评判两水库对环境影响的优劣(要求写出各层次评分计算过程,将结果填写在表内)。

层次1 子系统

层次2 环境组成 气候

(0.2)

层次3 环境因子

环境度量值 A库

库容(亿m3) (0.55) 调节径流(亿m3/年)

(0.45)

B库

环境评价值 A库

B库

子系统评分 A库

B库

5.93.1

水量调节

(0.35)

自然系统

环境地质 (0.15)

水库泥

沙问题(0.3)

出库沙量(万吨)

(0.25) 淤积库容(万m3)

(0.75)

90110

2028

实验3、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线性规划与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与利用相关软件做线性规划与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实验内容】

1、靠近某河流有三个化工厂,流经第一化工厂的河流流量为 600万m3/天,在第一和第二个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 150 万m3/天 的支流,在第二和第三个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 300 万m3/天 的支流。第一化工厂每天排放含有某种有害污染物的工业污水 2 万m3,第二化工厂每天排放某种污染物的工业污水 2.6 万m3,第三化工厂每天排放某种污染物的工业污水 3.5 万m3。从第一化工厂排出的污染物流到第二化工厂以前,有 20% 可自然净化;从第一、二化工厂排出的污染物流到第三化工厂以前,有 30% 可自然净化。根据环保要求,河流中污染物的含量应不大于 0.2%。这三个工厂都需各自处理一部分工业污水。第一化工厂处理工业污水的成本是 4500元/万m3,第二化工厂处理工业污水的成本是5500元/万m3,第三化工厂处理工业污水的成本是 5000元/万m3。现在要问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每厂各应处理多少含有污染物的工业污水,使这三个工厂总的处理工业污水费用最小。

2、有三个化工厂① ② ③ 每天分别排放氰化物760kg、110kg、250kg到河流,要求进入湖泊的氰化物不超过315kg/d。已知三个化工厂排放的氰化物到入湖口时的降解率分别为45%、30%、40%;三个化工厂氰化物处理费用分别为1.25万元/kg、2.0万元/kg、1.75万元/kg。求解三个化工厂分别处理多少氰化物,使总处理费用最小(最小费用是多少)?(要求写出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详细过程,化为标准型,并利用相关软件求解得到结果)

3、某河段上三个污染源向河水中排放污染物苯,上游河水苯的浓度为0.2mg/L,已知苯在河水中降解速度常数k = 0.03km-1, ρ=ρ0 e-kL;污水中处理苯的费用每1000m3为50x元(x为去除率)。要使得整个河段苯的浓度不超标(≤1mg/L),并且最省钱。请列出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型(写出建模计算过程)。

河水流量本底浓度ρ0污染源流量m3/d 100000 50000 200000

排放浓度 mg/L 10 20 8

4、A、B两城市联合建设固废处理系统,拟在三地分别采用(1)卫生填埋、(2)焚化和(3)投海。三个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分别为1000吨/周、500吨/周和1300吨/周;A城到三个处理场距离分别为15Km、5Km和30Km;B城到三个处理场的距离分别为10Km、15Km和25Km;三个处理场的固定费用分别为200000元/年、60000元/年和100000元/年;三个处理场的可变费用分别为12元/吨、16元/吨和6元/吨;两城市的固废产生量分别为700吨/周和1200吨/周。

z 已知运输费用为0.5元/t.km。

z 试建立规划模型,确定处理场形式和个数,使两城市固废全部得到处理,并且

处理运行总费用最小化。

篇3: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社 科 论 坛

醐 勰 一一一 一 一一~ 一鲜 绷一 一 删一 ~~ 黼联 一 镍氛

一一~一 一一滟 一一一 ~一一一 ~ 一一 一~

应” 。

出让的农 民提供 最低生活保 障, 低生活保障 最 的标准应根据 各地经 济发展 的程度 和地方政 府 的财政 承受能力而确定 。积极探索 以“ 社保 换土地” 的做法 ,将 征地款 与被征地村 民的社 会保 险和社会福 利挂钩, 确保农 民“ 非” 转 后最 低 的生活来源 。加强 农村合 作医疗 的建设, 健全村 民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 b .建立针对进城 务工农 民的工伤保险制 度。 c .建立针对 进城农 民的医疗和 大病保障

制度 。 d .根据进城务 工农民 的不 同情 况将其纳

入有差别 的社会养 老保 险制度 。 e 严格规 范用工制度 。要求企 业在雇用 . 农 民工时必须 依法签订 劳动合 同。必须 按照 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 障基金。 4 、义务教育制度 a 建立流 动人 口子 女义务教育 经费预算 .

单列制度 。 按照 十七大报 告提 出的 “ 化预算制 度 深

改革 ,强化预算 管理和 监督 ”精神 ,为切 实 保障 流动人 口子女义务 教育经 费投 入 ,要 建 立 流动 人 口子 女义 务 教 育经 费预 算单 列 制 度。 首先 ,要建 立流动 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 经 费预 算制度 。将 流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各 项 经费全面纳入预算 ,从 当年新增 财力中安排, 不 占用 教育经 费的正常 增量 ,防止 “ 出效 挤

其次 ,政府财政 预算 中将流动 人 口子 女 义务教育 经费预 算单列 。只要在教 育经 费中 将流动人 口子女 义务教 育经费独立 出来 ,就 能够形成 独立 的流动人 口子女义务 教育经 费 预算,避免 “ 经费真空 ” 。 b 建立流动 人 口子女 义务教育政府 间财 . 政责任分担制度 。 为确 保流 动 人 口子 女义 务 教 育 财 政 供 给 ,解决 因户籍 制度 造成 的流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经 费拨款 的固定性 与人 口流 动性 的矛 盾 ,需要 明确各 级政 府 的财 政责任 。为此 , 要构建流入 地与流 出地政府 之间 、流入地各 级政府之 间对流动人 口子 女义务教 育经费 的

b .放宽城 市对 农民户 口迁入 的管制 ,允 许具备 一定条 件的农 民 自由选择 进城市 就业 与生活 。凡在 市区有 固定住所 、购买成 套住 宅 、有 大专 以上学历 、稳定职业 或生活 来源 的人 员及其共 同居住 生活 的直系 亲属 ,均可 根据本 人意愿 申请办理 市区常住 户 口。对 有 技术 、资金 、专长 的各 类人 员

进 城发展 ,可 优先办 理城镇 户 口,建 立促进城 乡人 口合理 流动的有效机制 。 3 、社会保障制度 a .为进入 城镇落户 并将承包土地 一次性

具体而 言,第一 ,合理 划分流 入地各 级 政府之 间的财政责任 ,按照 “ 就近入学 ”的 原则 ,流 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 育经费 由学生居 住所在地政 府解 决。第二 ,明确划 分流入地 和 流 出地政 府之 间的财政 责任,实 行流动人 口子女义 务教育经 费分担制 度,使 两地政府 所拥 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 。 c 建立流 动人 口子 女 民办学校 “ . 政府财 政 资助制度 ” 。 流动人 口子女 民办学校 包含两种类 型 , 种是专 门接收流动 人 口子 女的学校 ,俗称 “ 工子 弟学校 ” 打 ;另一 种是 既招 收流 动儿 童 ,也招 收本地儿童 的 民办 学校 。在 公立学 校 无 法满 足 流 动 人 口子 女 义务 教 育 的情 况 下 ,流动人 口子女学校解决 了流动人 口子女 、 尤 其是低 收入流动人 口子女 上学难 的问题 , 在 过去 、现 在乃至将 来 的一 段时间 内,对现 行 教育体 制都能够起到 “ 补充 ”的作用 。 5 就 业 制 度 、a .建立 以促进就 业为 中心 的就业服务 制 度。 即建立政府 主导 的贴合 失业失地农 民特 殊 需求的 以就 业技能培 训为 重心的就业 促进

合 理 分担 机 制 。

1 董光器 , 城 市总体规划 》 《 ,南京 :东 南大学 出版社 ,20 09年 ) 2 高文杰 、刑天河 、王 海乾、龙丽 民、

王宁 、赵春梅 《 市规划学 》 城 、北京 :中国城

市 出版社 ,2 1 年 00

制度 。

篇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11 城 市规 划 概况 .

城市建设 不能再 重复单靠增 加资源投 入 来推动发 展的`老路 ,必须依靠科 技进步 ,以 生态环境 建设为重 点,建设 资源 节约型 、生 态型城 市,保持经济与资源 环境的协调发展 。 要进 一步 调整提高城 市建设节 约水 、能源 、 土地等 资源 和治污 、防灾减 灾的技术标准 , 纳入到工 程建设强制 性条文 中, 以法制 手段 保障和 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 1 . 2城市规划存在的 问题及措施 城市是人 类在几 千年的演变 过程 中改变 赖 以生存 的环境 ,创 造着 高度 的物质文 明的 集 中地 ,是一个 以人为 中心 的城市生命 有机 体与 自然 环境和社会 环境之 间的相互 作用、 制约和 依赖构成 的统一体 ,是一个庞 大复杂 的社会 、经济 复合 生态系 统。它包括 社会结 构 、人 工

结构 、资源结构 、生态环境 结构 四 个方面 的内容 。要 实现这 一多元 、多介质 、 多层 次的人工 复合生态系 统的可持续 发展是 个浩 大的系 统工程 。要 做好城市 规划就要 做到如 儿点 : ( )充 分 发 挥 市场 机 制 的作 用 ,推 进 节 1 约 用水和水污 染防治 。要认真落 实国务 院关 于 城 市 节 水 和 水 污 染 治 理 的 各 项 政 策 ,运 用 市 场规则 ,利 用价格杠 杆促进水 资源 的节约 和 优化配置 ,完善城市 各类用水 的区别水价 和 超额累进加 价收 费制 度 ,调整 污水处 理费 征收标准 。要加大节 水技术和设 施的普及推 广力囊 。 ( )加强城市 绿化建 设,大力改善人居 2 环 境。加强城 市绿化建 设 ,是城 市生态环境 建设的基础性 工作 。要 认真贯彻 落实 《 国务 院关于加强城 市绿化 建设 的通知 》 ,采取有 效措施 ,提 高城市绿化 水平。要制定城 市绿 地 系 统 规 划 , 严 格 划 定 绿 化 用 地 面 积 ,科 学 安排绿化布 局 ,加 强城市绿化 隔离带建 设, 形 成 乔 、灌 、花 、草 相 结 合 , 点 、线 、面 、 环相衔接 的绿地系 统。推进城 市绿化建 设,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从当地实际情况 出发 , 宜 树 则 树 , 宜 草 则 草 。 城 市绿 化 要 鼓 励 采 用 节水技 术和废水利 用,尽可 能减少绿 地养护 的水 消耗。要 结合城市产业 结构调整 和旧城 有机更新 , 增加城市 中心区 的绿地面积 。 ( )以供热收 费制度改革为重 点,积极 3 推进 城镇供热 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 和福利分 房 旧体制下形 成的福利供 热制度 , 已经不能 适 应市 场经 济体制 和住 房分 配 货 币化 新体 制 的需要 ,也 是造成采 暖能源浪 费严重的重 要经 济根源 。推进城镇 供热体制 改革的基本 思路 是 ,变暗 补为 明补 ,逐步停 j 由房屋产 J 二 权 单 位 或 职 工 所 在 单 位 统 包 的 传 统 用 热 制 度 ,改为 由居 民家庭 ( 用热户 )直 接 向供热 企业缴 费采暖 ,实行采 暖用热 商品化 ,采暖 补 贴货 币化 。采暖地 区的城镇新 建公共建筑 和居 民住宅 ,凡使用集 中供热设 施的 ,都 必 须设 计 安装 只 有 分户 计 量及 室温 调 控 功 能 的采暖系统 。现有 公共 建筑和腭 民住宅也要 按照分户 计量、室温可 控 的要求 逐步进行 改 造 。积 极推 行按用热 量分户计 量收费 办法 , 逐 步 取 消 按 面 积 计 收 热 费 , 更 好 地 保 证 消 费 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 城镇供 热体制改革 关系广大

城 镇居 民的切 身 利益 ,既要积极 ,又要稳妥 。 (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积 4 极创造 条件 ,加 快 旧城有机 更新,熏 点解 决

( )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 5 强科技创 新 。城镇 是人 口和经 济活动 的集聚 地 ,也 是 类污 染集中 的地 区 。建 设科技工 作必 须围绕人居 环境质量 的改善 ,研 究气象 环境 与规 划布局 、基础 设施 建设与 生态环境 之 间的相 互影 响和相互 关系,努力控 制城乡 建设 活动可能造 成的污 染。在污水 资源化 、 建筑节能 、化学建材 、建筑用钢 、智能交通 、 住宅 产业现代化 等影响 和制约人居 环境质量 进一步改善 的几个关键领域 ,加 强科研攻关 , 加 强技术集成 ,加大技 术推广应用 力度 。全 面启 动污水 回用 示范工 程。南水北 调东 、中 线 受水区城镇 ,要率先 实现 污水回 用与污水 处 理能力 的同步增长 ;新建城镇污 水处理厂 要 直接瞄准 回用 目标 ,积极采用先 进适用 的 技 术工艺 ,力 争实现跨 越式发展 。完善配套 技 术经济政 策,推动建 筑节能 由局 部试点转 向大规模推 广应 用。 2 城市生态规划 . 城 要 的命 成 21城 市 生 态 系 统 . 市 为 经 子的 城市生态 系统是 以 为 目 济系 有 态系统为基 础 ,人 的需 中标 生 、心 的 态 统机 生 产和经济 再生产相交 织 时 又 是 以 人 为 主 体 的 生 白 系社 态 统 和 环 境 子 系 统 共 同 构 自然 ; 然 再 统会 巨 予系

它 是 城 市 系 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两 者 密 生生 同系 统 不可分 。城市 的各种活动都 受到生态环 境的 制约 ,相 反, 强度过大 的城 市活动 反过 来也 会对 生态系统造 成持续破坏 ,从而危及 整个 生态系统和人类 自身_。因此 ,城市生态规划 4 】 是促进 城市社会 、经济和环 境相协 调,实现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 。 22城市生态规划 的内涵 . 联合 国人与生物 圈计划 ( MAB,1 8 94) 报 告 指 出 :“ 态 城 ( )规 划 就 是 要 从 自然 生 乡 生 态 和 社 会 心 理 两 方 面 去创 造 一 种 能充 分 融 合技术和 自然人类活动 的最佳环境 ,诱发人 创造 精神和生 产力 ,提 供高得物质 文化 生活 水平” 。具体来讲 ,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 时期内城市生 态环境建 设的对策 、目标和措 施所作 的规 划 ,其 目的在 于提高环境质量 , 维 持生态平衡 ,实现城 市的可持续 发展 。它 遵 循生态学与 城市规划 学有关理论 与方法

, 应 用系统科学 、环境科 学等多学科 的手段 , 辩 识、模拟 、设 计人 工复合生态系 统 内的各 种生态关 系,掌握城 币生态系统 的演变规律 及其影 响因素 ,通过对 城市生态 系统中各子 系统 的综 合布局与 安排 ,提 出切 实可行 的生 态规划方 案,调整城 市人类与城 市环境 的关 系 ,以维 护城市 生态 系统 的平衡 ,实现城 市 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 规划是 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相适 应 的 一 种 规 划 方 法 , 它 将 生 态 学 的 原 理 和 城 市总体规 划、环境规 划相结合 ,从 自然要素 的规律 出发,分析其 发展演变规律 ,在此基 础 上确 定人 类 如 何进 行 社会 经 济 生产 和 生 活 ,有效 地开发 、利 用 、保护这 些 自然 资源 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 】 因此 ,城市 生态 规划不 同于传统 的环 境 规划和 经济规划 ,它是联 系城市总体规划 和 环境规 划及社会 经济规划 的桥梁,其科 学内 涵 强调规划 的能动性 、协调 性、整体性和 层 次性 ,其 目标 是追求社会 的文明、经济 的高 效 ,生 态 环 境 的和 谐 _。 6 J 23可持续 的城 市生态环境规划 _ 要 实现城 市生态环境规 划的可持续 性 ,

为保 证城市生态 环境规 划的 可持续 性 , 应遵循 以下原则 : ( ) 阈 限物 质 法 则 I 任何 空间、资源规划均有 一个“ ,要考 度” 虑“ 最适” 阈限” 和“ 。在规划过程 巾,首先应该 树 立正确的城 市发展价值 观,保 证城 市对生 态系统 的索取 和废物 的排 放限制在 生态系统 的 承 载 力 范 围 以 内 ,使 城 市 的 发 展 强 度 与 城 市的发展能力 相适应 ,从而保障人 与 自然的 和谐关系。 ( 2)多 样性 共 生 原 则 任何一个 系统 中的子系统 间总存在着互 惠互利的共生关系。Ho g u h评论说 ,“ 如果健 康被描述 为抵抗力 的能力 ,那 么多样性 也意 味着健康” ] 。因此 ,在城 市生态规划过程 中, 要保持 生物 的多样性 ,将城市生态 系统置于 整个生物 圈范畴 内进 行规划 ,建立 市区和郊 区 的 复 合 生 态 系 统 , 保 护 城 区 及 周 边 的 符 种 生物。 ( )相生相克原则 3 在系统 中总存在着 子系统 问既共存又制 约 的关 系 , 一 种 组 成 要 素 的危 害 性 , 可 能在 另一生 态要素上 体现 出来 。在城 市的生态规 划过程 中一定要普遍 联系并识别 城市生态环 境 中各 组成要素 间密切的利害关 系

,找 出现 象 的本 质、根源 ,从而将这种 关系的负 面影 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 )资 源 的 回收 再 利 用 原 则 4 资源 的回收再利 用有两方 面的含义 :其 是 降 低 资 源 的 消 耗 率 ;其 二 是 推 行 清 洁 能 源 、材料加大回收力度。在城市生态规划 中, 要通 过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模 式 的演 变 , 尽 量 减 少 对 自然 资 源 的 消 耗 , 建 立 有 利 于 持 续 发 展 的 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 提高资源 的利用率 。 ( )预 防 和 保 护 齐 头 并 进 的原 则 5 对 于 已经 存 在 的 生 态 问题 , 我 们 一 定 要 采取合理 的措施 ,积极应 对;对于未 知还未 表 现 症 状 的 要 有所 预 见 。 目前 我 国 推 行 的 环 境影 响评价制度 ( I E A),从根本上讲就是可 持续性城市生 态规划的一 部分 。任何一 项工 程 实施前必须 经过环境影 响评 价 ,预见 其建 成后对社会 、经济、生态环 境的效益程 度, 从而 提 出一 些 合 理 化 的建 议 。 同时,在城 市生态环境规 划的过程 中 , 还应该建立高 水平的管理 队伍 ,制定切 实可 行、科学合理 的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规划 ,建 立高质量 的环 保系统 ;同时逐步完善 绿地生 态系统 ,提 高人 口素质 ,增强人们 的环保意

识。

参 考 文 献 [ ]《中国 2 1 1世 纪议 程 》

2 邹振扬.《 城市 生态与城市环境 》 重 庆 大 学 出版 社 2 5 2 8 2 - 2 3 刘贵利 .城 市生态规划编制 内容浅 析 规 划 师 论 坛 2 0 , 8 J. 0 1 6:1 4 黄肇义 ,杨东援 .未来城 市理论 比较 研 究 城 市 规 划 汇 刊 2 0 J. 0 1,() . 1 :4 阳志云,王如 松 .寻求 区域持续发 5欧 展 的途径 生态学和持续发展,l 9 3 9 建 国.城 市 设 计 生 态 理 念 初 探 规 6王 划 师论 坛 [ l20 _ 0 2。() ] 4:1 5

r ]o g . om d b au a rcs . 7 H u h M F r e Y N t r ]P o e s

A D f n to ft eGr e t .I . or o . e i ii n o h e nCiy n D G d n 1 9 ;l7 9 0

[ ] 样 荣 .城 市 生 态规 划 的概 念 、内涵 8王 与实证研 究 J .规划 师, 2 0 , () 02 4. 9邹德慈.《 市规 划导论 》 中国建筑 城 工 业 出版 社 2 0 02,1 6 8 ―1 0 1 [ ] 1 汤茂林 .城 市可持

续发 展 的生态原 0 则 城 市环境 与城市 生态 9 43 ― 1 J.1 9, , 4 9 8

3 6 v c . y l . r 商 品与质量 ? 0  ̄ ws z z o p z mn 学术刊

篇5: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杨 宇 飞

辽宁省阜新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 辽宁 阜新 130 00 2

摘 要t结合可持续发展 的内涵 ,通过分 析城 市生态环境现状 ,引出了城 市可持 续发展 的必要性;而后通过论述城市可持 续的生态系统,对城 市生态环境规划提 出了一些建 议。 关键词 :城 市规划 生态环境 城 市生态环境 规划

环 境 与 发 展是 当今 人类 面 临 的两 大 主 题 。2 0世纪 6 0年 代以来,世界经济复苏 ,城 市化 进程推进 ,这一方 面加速 了社 会经济 的

商品与质量

2 1年 5月刊 01

35 0

社 科 论 坛

发 展 , 同 时 也 带 来 了 系 列 城 市 能 源 和 生 态 环境 问题 。 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中,存 在 着 只 顾 短 期 经 济 效 益 而 忽 视 长 期 环 境 效 益 的行 为 , 造 成 了 环 境 污 染 , 资 源 浪 费 和 生 态 破 坏 。 因 而 有 效 利

用 能 源 , 保 护 和 改 善 人 类 环 境 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 。自 18 97 年 世 界 环 境 与发 展 委 员 会 ( CE W D)在 《 们 我 共 同的未来》 报告 中提出“ 持续发 展” 可 这一概 念后 ,在世界各 国各地 区 ,可持续发展 已普 遍达成 共识 ,逐步被 引入 到社会经 济发展的 各个领 域 。加 强城市基础 设施配套 建设 ,完 善城 市功能 ,优化城市社 会、经济 、生态环 境 ,不断 改善 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 ,建设可 持续发展 的生态 城市足 全人类 在 2 世纪努力 1 追 求 的一 个 重 要 目标 。

城 市建成区特 别是 中心 区开发强度 过大、人 口 密 度 过 高 、公 共 设 施 短 缺 、交 通 拥 挤 、环 境脏乱等 问题 , 决关 停或迁移城 区 内污染 严重的项 目,清除违法 违章建筑 。要促进建 筑节能技术 的普及推广 ,改善城市 民用燃料 结构,减少和 控制城市 大气污染 。 以通达 、 低污染、低 能耗 为目标 ,实行 公共 交通优先 的城市 交通政 策,推进现代通 讯技术 在城 市 公共交通调度 管理 中的应用 ,积极 促进城 市 交通组织和 管理 的现代 化 。城 市环 境综合 治 理 ,与每 ~个家庭 、每 一个人 直接 相关 ,必 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 与,密切合作,共同促

进。

就必须 革新观念 ,运 用生态 学和 可持续 发展 的基 本 原 理 , 以环 境 容 量 、自然 资 源 承 载 能 力和 生态适宜度 为依据 ,缓解 城市生态 环境 方 面存在的 问题 ,协调城市 社会、经济 的发 展 与城市生态环 境之间 的矛盾 ,防 止生态环 境 的破 坏与污染 ,从而达到 人与 自然 的和谐

发展 。

相关专题 白洋淀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