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公众号文章素材

稳住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稳住”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夕公众号文章素材(共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除夕公众号文章素材

1、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3、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4、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5、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篇2:除夕公众号文章素材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除夕微信推送文章素材

2.关于除夕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3.关于除夕的微信文章

4.除夕微信公众号软文

5.除夕微信公众号文章精选

6.除夕微信推送文章

7.除夕微信文章素材

8.除夕微信公众号文章

9.有关除夕的微信文章素材

10.除夕微信文章精选

篇3:除夕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篇4:除夕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尔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知道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知道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做“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篇5:关于除夕的公众号文章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6:关于除夕的公众号文章

一、不可说不敬之语

旧时,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也最为热闹,天还没黑,孩子们就拿着香火,放起鞭炮来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直持续。相传,除夕之夜,诸神要下凡领受人间的香火,为此民间形成了诸多的习俗禁忌。接下来大家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除夕禁忌之不可说不敬之语吧。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避免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说“童言无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

二、忌打碎器物

除夕,又叫除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时间到了一个单位的终极,往往会有同样的祸祟的,所以禁忌繁多。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接下来大家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除夕禁忌之忌打碎器物吧。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篇7:关于除夕的公众号文章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除夕吃什么呢?除夕的的食宿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除夕食俗盘点,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花生(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当然,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按照民间的传统习惯,中国各地的年夜饭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才吃饺子。

年糕

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升之意。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所以春节吃鱼是老北京人的一项习俗。

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除夕微信推送文章素材

2.关于除夕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3.关于除夕的微信文章

4.除夕微信公众号软文

5.除夕微信公众号文章精选

6.除夕微信推送文章

7.除夕微信文章素材

8.除夕微信公众号文章

9.有关除夕的微信文章素材

10.除夕微信文章精选

篇8:国庆节公众号文章素材

“走过的,路过的,不要错过了,百脑汇国庆大酬宾,凡是参加领券的朋友,都有机会抽取笔记本、平板电脑和……”

今天是国庆节放假第一天,我们带着女儿来到新东风购物广场看看有没有需要的用品。因为爱人临时有点事,领着孩子到单位去了,我便独自来到毗邻商场的百脑汇,刚到门口就被这样的宣传声给吸引住了,循着声音我看见许多人在一个台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台子,在商场门前临时搭建的。一位商场的促销人员正拿着话筒极力地向路过的和驻足观看的人群进行着促销宣传。为了碰碰运气,我迅速地扒开人群,挤到台前,排在了队伍后面。排队时我与前面一位大哥攀谈起来,问起了这里在举办什么活动,这位大哥热情地给我进行了介绍,这才使我弄明白这里的抽奖活动。

原来,这是百脑汇商场在双节期间开展的一次回馈社会和商品促销活动。共安排了两项抽奖内容,一个是刮刮乐,赢现金活动。这种活动每人每次只能领取一张刮刮乐小票,凭借着这张小票到商场服务台前领取一张刮刮乐奖券,由商场工作人员现场刮券对奖,如果幸运的话就能中上2元至30元数额不等的现金。另一个是参加“IT产品折上折”抽奖活动,也是每人每次只能领取一张抽奖券,在指定的服务台前登记,并把副券放在抽奖箱内,然后等着开奖。这种“折上折”抽奖活动,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一天四次,一直持续到10月3号。这项抽奖活动不是白送给你的,即使你抽中了奖品,你也要按商品的总价一折付上现金才能拿走。

在商场门前,我看到许多人前来参加这里举办的抽奖活动,有老人、年轻人,还有学生,不过在这里排队参加的老年人占多数,他们有秩序地排着长长队伍,在得到一张奖券后,又跑到队伍的后面接着排队领券,就这样一遍遍地领着奖券,往返穿梭于商场对奖,大多是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即使这样,他们依然乐此不彼。

为了检验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份运气,我也加入到参加刮刮乐队伍中,来来回回领了两张奖券,结果一个都没有抽中,我很扫兴。最后,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抽取“IT产品折上折”的廉价商品上。

终于熬到了开奖时间,只见主持人不紧不忙地走上台,拿起放在台上的一款联想乐平板电脑准备开奖。为了证明抽奖的公正性,主持人当场在参加抽奖的人群中邀请三位朋友上台帮忙抽奖。结果三次抽出的奖品真的就被幸运的人抽中了,不过这回又没有我的事。

我知道,即使我再坚持抽一下,估计中奖的希望也是渺茫,因为参加类似的活动不在少数,几乎没有一次得到过奖品。我悻悻地望着奖台,摇着头正准备独自走开。

这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走过的,路过的,不要错过了,百脑汇国庆大酬宾,凡是参加领券的朋友,都有机会抽取笔记本、平板电脑和……”的声音。

只见又一群人围了过去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着抽奖。

相关专题 除夕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