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乘以高等于什么

lupeiyu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upeiyu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长乘以高等于什么(共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周长乘以高等于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侧面积,要依据长方体、正方体的摆放而定.通常把长方体、正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们的侧面积。长方体的四个侧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正方体的四个侧面都是正方形。沿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条侧棱将它的侧面剪开并展开,把各侧面平放在一个平面上,就得到它的侧面展开图。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直柱体是一种立体几何图形,指的是柱体上、下两个端面平行,且柱体素线垂直这两个端面。比如圆柱、正棱柱体。计算直柱体侧面积的.通用公式为:S=Ch(C为底面周长)。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圆柱曲面的面积,也就是将网柱去掉上、下两个底后,剩下的圆筒展开的图形面积叫圆柱的侧面积。把直圆柱的侧面沿它的一条高剪开后展开放在平面上,就得到它的侧面展开图。这是一个矩形,矩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圆柱的侧面积S=2πrh或S=Ch(C为底面周长)。

篇2:奇函数乘以奇函数等于什么函数

奇偶函数的加法规则

(1)奇函数加奇函数所得函数为奇函数。

(2)偶函数加偶函数所得函数是偶函数。

(3)偶函数加奇函数所得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篇3:角速度乘以半径等于什么

线速度

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度量。若物体由M向N运动,某时刻t经过A点。为了描述经过A点附近时运动的快慢,可以从此刻开始,取一段很短的时间△t,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由A运动到B,通过的弧长为△L。比值△L/△t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线速度,用v表示,即v=△L/△t。

线速度也有平均值和瞬时值之分。如果所取的时间间隔很小很小,这样得到的就是瞬时线速度。

注意,当△t足够小时,圆弧AB几乎成了直线,AB弧的长度与AB线段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别,此时,△l也就是物体由A到B的位移。因此,这里的v其实就是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不过如今用来描述圆周运动而已。

线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并始终指向该点的切线方向。

篇4:《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说课稿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2节第1课时单项式的乘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在前面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是以后学习多项式乘法的关键,单项式的乘法综合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而后续的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因此单项式的乘法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式乘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

为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会利用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进行相关运算;

②通过对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探索应用,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探索。

(这是因为要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就必须探索和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的越好。)

难点:计算时注意积的系数、字母及其指数。

(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将重点放在系数符号的确定与同底数幂的法则的准确应用。)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自主学习阶段,以学生预习为主,可适时进行交流,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2、在小组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课堂认真倾听、自主发言、积极讨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展示交流中,调动学生积极展示的热情,充分利用小组组长的作用,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核查、点评,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热爱数学。

三、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本节课的学法指导为:

本节课以观察、发现、归纳、运算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教学的情景创设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从而得出新的结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归纳,总结,练习,使他们不仅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迈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自主学习。2、小组学习。3、展示练习。4、达标训练。

(1)自主学习

本节采用结合课本、导学方案中教材导读部分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后进行预习检查,做到有布置、有落实。

(2)小组学习

结合预习中学到的内容、存在的疑惑进行小组交流,首先通过小组进行组内交流释疑,教师在巡查中参与交流。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知识小结及强调。

(3)展示练习

在进行小组学习后,抽生进行板块展演。小组组长负责检查本组学员的练习并帮助错误纠正。同时就错误的练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达标训练

全课结尾,对本节课进行达标测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结合练习再次强调本节知识应用。

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练习和反馈手段。

1、练习设计采用分层设计。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扫清后续学习障碍。

2、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如口答、板演等,以增加反馈层面。通过练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做到对教学情况心中有数。

3、采取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进行小组交流,展示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过程,具体过程将体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之中,谢谢大家!

篇5: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的计算方法,并理解“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计算方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先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再口算:

17×2 5×16 4×30 126×1

56×10 28×100 15×4 65×0

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并观察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观察思考:

(1)从左往右看,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从右往左看,积有什么变化?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小结:积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3.填空:

(1)1.5扩大10倍是();(2)2.25扩大( )倍是225;

(3)1.2扩大()倍是12;(4)38缩小10倍是();

(5)85缩小()倍是0.85;(6)270缩小()倍是27。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经常为家里买东西吗?你会算帐吗?请举例。

一天,妈妈要小芳去买5米花布,小芳来到商店,选中了一种带有弯弯的月亮和星空的图案的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谁来帮小芳算算?(教师口述,同时板书例1。)

2.引导发现

(1)通过列式,理解的意义。

学生根据题意列式:6.5+6.5+6.5+6.5+6.5。

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

6.5×5。

6.5×5表示什么?(6.5×5表示5个6.5的和或6.5的5倍。)

你能说出下列算式表示什么?

2.7×5 5.8×4 3.54×2 1.63×11

小结:

的意义是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的意义与什么算式的意义相同?(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说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适用于。

(2)计算:

思考、讨论:6.5×5应如何计算呢?

提示:能不能把6.5转比成整数呢?转化后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试做。

用投影打出学生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解:

①6.5×5=6.5+6.5+6.5+6.5+6.5=32.5(元);

讨论以上几种算法,哪种对,哪种不对,为什么?(①结果正确,方法不简便;②不对,因为325是65×5的积,不是6.5×5的积;③对,把6.5扩大10倍是65,用135×5=325,积325也扩大了10倍;要使积不变,325必须要缩小10倍,才是6.5×5的积。)

学生重点讲解法③的道理,教师板书:

(先把6.5扩大10倍成65,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65×5=325,再把乘出来的积325缩小10倍是32.5。)

答:5米要用32.5元。

小结:

计算的思路是什么?(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转化的方法是怎样的?(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去计算,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就要缩小多少倍。)

(3)填空,并讲出道理。

(4)小结,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①观察以上各题,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有关,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因为要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被乘数扩大了多少倍,乘数不变,积也随着扩大了多少倍。因此必须再把积缩小多少倍。)

②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计算,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36 2.37×125 0.15×3

1.032×24 3.506×1 0.017×2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为什么?(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零省略不写,被划去了,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4=18×5=2.5×4=1.8×5=

0.25×4=0.18×5=0.025×4=0.018×5=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末尾的零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14个9.76是多少?(2)6个3.25是多少?

(3)5.24的5倍是多少?(4)1.6的8倍是多少?

5.课后作业 :P4:l,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的引入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关专题 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