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育过度不足取

吞吞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吞吞”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教育过度不足取(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家庭教育教育过度不足取

中国教育报     -04-27     陈鲁峰

《新时期,我该怎样做母亲》一文中母亲所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可能是许多家长都曾经历过的。烦恼和困惑之一就是孩子极度厌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文章内容来看,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写作大量的文章,就阅读了包括《茶花女》、《红楼梦》等在内的大部头文学名著200多本。我们不禁要问:孩子除了上学外,还有没有时间玩耍?还有没有时间看电视?还有没有时间在父母面前撒娇?孩子长大后的极度厌学会不会是对做母亲的“教育过度”的一种逆反?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规律、“教育过度”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过重的压力、过高的期望值、过早的定向,往往使孩子们疲于应付,身心俱累,有时不但不能成就孩子,反而还会毁掉孩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5至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

报载,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小威廉的父亲相当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从威廉幼儿起便让他整天苦读。孩子也果然不负所望,3岁能用本国语自由阅读书写,4岁时发表3篇300字左右的文章,6岁生日晚会上宣读一篇解剖学论文,11岁进哈佛大学。但令人瞠目的成绩并没有把小威廉引上大学问家的道路。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出院后,他极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便在一家商店当店员,一生无所作为。

和小威廉相比,《新时期,我该怎样做母亲》一文中的孩子还算幸运,只是厌学而已。在此,我要告诉那位母亲:“把孩子当作孩子来看待吧,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吧,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吧!”

[家庭教育教育过度不足取]

篇2:家庭教育的“三个过度”

家庭教育的“三个过度”

1、过度关爱

主要表现为长辈们对孩子的物质娇宠和情感娇宠。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长辈们在物质、金钱上极其慷慨大方,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最佳的物质条件。孩子稍大一点后,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孩子高兴。这样,亲子关系就被下意识地物质化、金钱化了。孩子从小就养成在物质和金钱上对长辈的依赖,想要什么就径直向长辈提出来,而且越容易被满足的,这方面的依赖性就越强。

在情感上,除从小就过多地亲吻抚抱,过分地亲昵呼唤外,还生怕孩子不高兴,往往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就日渐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和放任性格,学会以哭闹、不吃饭等非理性方式来要挟父母、祖辈,最终变成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通情理、缺乏感恩心态的“小公主”、“小皇帝”。

2、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一个人睡,与宝贝从小就同房、同床睡觉,有的在孩子长到好几岁甚至十多岁乃至更大,还是如此。此外,他们对孩子的食物、饮料、衣服、玩具、日常用品等都百般挑剔,不但要知名品牌,有的还要求彻底无菌消毒。孩子稍有不适,动辄小病大治,无病猛补,往往造成营养过剩,致使肥胖儿童比例上升。有的家长甚至把家具的边边角角统统用海绵包起来,以免孩子磕伤碰伤;天气稍冷,便把孩子从头到脚密密实实地包裹起来;孩子大了,还常常搂着、摸着、陪着、跟着、照着、护着,如此等等。总之,就是一百个不放心。

以上这些不当做法,肯定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孩子越不适应,家长越去过度保护,这样长期恶性循环,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坚忍性、耐苦性和艰难意识。等孩子稍大后,毛病比较明显了,做家长的还时不时地指责道:“你看看你,这么大了,还这样娇气,还是不懂事,还要我操心,唉,真把我给急死了!”然后,还要去尽力而为地过度保护孩子。

3、过度期望

千百年的`科学文化不但使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弥漫神州,一心期望后代“光宗耀祖”、“给大人争气”的传统观念亦是普遍存在。因此,芸芸众家长们在对孩子过分溺爱关怀的同时,又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许,一心望其成“龙”成“凤”。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大资本,在孩子的学习上高标准、严要求。长辈们的这种心态写满脸上,时时明白地表露在语言和行动上,很容易使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而学,不是为自己学,因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原动力。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父母求胜心理也越来越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你长大了,该懂事了,应该更努力、更自觉地学习了。而且越接近中考、高考,父母心情越急迫,对孩子的要求越高。这种极高期望的压力与早期过分的关爱保护形成强烈的矛盾反差,令已经“骄娇”二气十足的孩子很难承受。那从小就逐步定型的物质化、金钱化的亲子关系,又难以使孩子真正理解家人的亲情之爱,这样就极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长辈的尊重与情感。家长越焦虑,孩子越反感,就越容易造成不和谐的家庭关系,致使亲子之间难以沟通,这又反过来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

篇3:家庭教育最忌的三个过度

家庭教育最忌的三个过度

过度关爱

这种关爱主要表现为长辈们对孩子的物质娇宠和情感娇宠。

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长辈们在物质、金钱上就极其地慷慨大方,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最佳的物质条件。孩子稍大一点后,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孩提出要求,就会给予满足。

在情感上,除了从小就过多地亲吻抚抱,过分地亲昵呼唤外,还生怕孩子不高兴,往往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就日渐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和放任性格,学会了以哭闹、不吃饭等非理性方式来要挟父母、祖辈,最终变成了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通情理、缺乏感恩心态的“小公主”、“小皇帝”,从而出现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一个人睡,与宝贝从小就同房、同床睡觉,有的在孩子长到好几岁甚至十多岁乃至更大,还是如此。

此外,他们对孩子的食物、饮料、衣服、玩具、日常用品等都百般挑剔,不但要知名品牌,有的还要求彻底无菌消毒。孩子稍有不适,动辄小病大治,无病猛补,往往造成营养过剩,致使肥胖儿童比例上升。

有的家长甚至把家具的边边角角统统用海绵包起来,以免孩子磕伤碰伤;天气稍冷,便把孩子从头到脚密密实实地包裹起来;孩子大了,还常常搂着、摸着、陪着、跟着、照着、护着,如此等等。总之,就是一百个不放心。

以上这些过度做法,肯定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孩子越不适应,家长越去过度保护,这样长期恶性循环,孩子就会缺乏独立性、坚忍性、耐苦性和艰难意识。等孩子稍大后,毛病比较明显了,做家长的还时不时地指责道:“你看看你,这么大了,还这样娇气,还是不懂事,还要我操心,唉,真把我给急死了!”然后,还要去尽力而为地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期望

千百年的科学文化不但使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弥漫,一心期望后代“光宗耀祖”、“给大人争气”的传统观念亦是普遍存在。因此,芸芸众家长们在对孩子过分溺爱关怀的同时,又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许,一心望其成“龙”成“凤”。

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大资本,在孩子的学习上高标准、严要求。长辈们的这种心态写满脸上,时时明白地表露在语言和行动上,很容易使孩子觉得是在为父母而学,不是为自己学,因而渐渐失去学习的原动力。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父母求胜心理也越来越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你长大了,该懂事了,应该更努力、更自觉地学习了。而且越接近中考、高考,父母心情越急迫,对孩子的.要求越高。这种极高期望的压力与早期过分的关爱保护形成强烈的矛盾反差,令已经“骄娇”二气十足的孩子很难承受。

那从小就逐步定型的物质化、金钱化的亲子关系,又难以使孩子真正理解家人的亲情之爱,这样就极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长辈的尊重与情感。家长越焦虑,孩子越反感,就越容易造成不和谐的家庭关系,致使亲子之间难以沟通,这又反过来对孩子的成长更加不利。

篇4:过度教育谁之过

过度教育谁之过

开学已经有两个月了,丽丽好像还没有进入状态,上课总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听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作业拖拖拉拉;晚上不到10点就打瞌睡,早上7点也叫不起来.

作 者:胡相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苍山县教育局 刊 名: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中外过度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中外过度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从宏观上看,过度教育是指教育供给超过了教育需求;从微观上看,过度教育是指个人拥有的教育存量超过了现有工作岗位的需求.中外学者在不同理论框架下对过度教育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对过度教育的`测度,成因,影响以及危害等都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研究过度教育,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作 者:陈磊 朱庆卉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三亚,57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24) 分类号:G52 关键词:过度教育   研究综述   中外  

篇6:家庭教育 如何教育宝宝讲礼貌

三四岁正是孩子学习礼貌行为的最佳时间,这个学习过程不应该是强迫和命令,而需要爸爸妈妈耐心地引导与鼓励。礼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需要爸爸妈妈不断地提醒,同时耐心地引导。如果你家的孩子到了三四岁的年纪,还是会在吃饭的时候围着餐桌窜来窜去,或者总是忘记说“请”或“谢谢”,甚至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那么,对于礼貌的课程,就要立刻开始了。

分享的快乐

小朋友聚会的时候,3岁的荷荷总是抢别人的玩具,无论看见什么东西都说“我的,我的,我的!”这时,正是该教他学会与人分享了,但是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你可以做的:

告诉孩子:“虽然你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但是如果你们一起玩玩具,你会觉得更好玩,而且下次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然后记得下次聚会之前就给孩子打个预防针,提醒他玩具要一起分享。如果孩子做得好,别忘了夸奖他一下。

当然,除了言语上的提醒,你还可以为他设计一些群体的游戏,比如下棋、角色扮演,让他体会大家一起玩的快乐。这会让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分享是有好处的:互相帮助让他们交朋友、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礼貌用语挂嘴边

菲菲无论收到多少礼物,都不会对别人说声“谢谢”;请求长辈帮忙时不说“请”;“对不起”就更少出现在他字典里了。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时常令爸爸妈妈在亲朋好友面前感到尴尬。

你可以做的:

因此,三四岁的孩子没有及时说“请”或“谢谢”,有可能是因为他不能很好的区分什么时候应该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说“请”“谢谢”“没关系”“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你就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并告诉孩子当他想要什么东西,或者别人做了对他好或着对他有帮助的事情的时候,向别人表示感谢这样的好行为非常重要。如果他忘了使用礼貌用语,你可以用温柔的方式提醒他,而不是机械地命令。比如不要在他收到礼物后,立刻让孩子说“谢谢”,而是引导性地说:“阿姨送了一个这么可爱的玩具给你,你应该跟阿姨说什么呢?”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必须像个机器人一样重复你的话而叛逆,故意表现出不礼貌了。

如果孩子也有自己表达感谢的方式,你应该给予多多的鼓励。比如孩子喜欢在节日的卡片上写些感谢对方的话,你可以陪他一起写。总之,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练习和习惯这些礼貌用语。

大人说话,小孩不吵扰

正和好久不见的朋友通电话,可是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喊:妈妈!妈妈!妈妈!简直是得不到片刻安宁。三四岁的孩子完全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通话的结束。只是,他认为你和别人说话,不注意他,就说明你被夺走了,而他是一定要把你抢回来的。

你可以做的:

虽然常常告诉孩子说,打断大人的讲话要先征得同意,可问题是就算他不厌其烦地、礼貌地打断你,你还是被打扰了呀!更好的办法是,事先告诉他:“一会儿妈妈要打一通电话,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你不能打扰妈妈。”如果孩子非常地听话,不再打扰你,那么你可以在通话的过程中,跟对方说话的间歇表扬他一下。如果孩子不听话,你就可以用手势示意他不要吵。

另外,在谈话过程中,你也可以主动表示一下对他的关心,这样他就不会有太强烈的、被忽视的感觉。

礼貌地打招呼

当乔乔去朋友家玩时,见到长辈总是勉为其难地打个招呼,那声音简直小得像蚊子叫一样,而且说话时眼睛盯着地板,让人觉得十分尴尬。

你可以做的:

告诉孩子和长辈说话时最好看着对方,如果他总是东张西望,你可以稍作引导,比如跟他说“你可以看看叔叔(或者阿姨)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帮孩子逐渐习惯注视别人的眼睛。在离开时,要提醒他说“再见”和“非常感谢”,还可以让孩子学着向亲戚和朋友们挥手告别。

当然,孩子面对陌生人总是会感到不自在,于是更不愿意打招呼,尤其是看起来有点冷漠的人。这时,你也要照顾孩子的情绪,不要强迫她。如果,孩子对于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也常常提不起打招呼的兴趣,这时,你可以换一种方法。比如,当孩子见到幼儿园里小伙伴的妈妈时,你可以让他称呼对方为“玲玲妈妈”,孩子想到自己的小伙伴,心里会有一种亲切感,打起招呼来也就自然多了。

篇7: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

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是家长对其子女的责任,也是我们一个公民、国家、社会的责任,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变化的影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祖国独立”。从家庭的角度看,家庭氛围关系到小学生的未来以及整个家庭的幸福。小学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可塑性大,但是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弱,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的状态,当受到家庭氛围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将带给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影响。适时引导调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将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形成与发展,以及他们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今天,听了吉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蔡雅清教授的关于《为孩子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讲座,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父母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专制型。在家中一切都由父母说了算。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不诚实等人格特征。二是放任型,主要特征就是溺爱,在家中孩子往往任性、幼稚、自私、依赖性强、以自我中心、蛮横无理。三是民主型,主要特征是家庭成员是平等的,父母比较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但也会对孩子积极引导。孩子所呈现出来的是活泼、快乐、自立、性格直率,谦虚有礼、比较合群、有合作意识等,而且思想也活跃。这么看来,只有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最有益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调查表明,民主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会更受同伴的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作为教师对班里的父母会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对话,以减少与家长的距离感,使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2.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事或取得的成绩有多不理想,父母也不要责备孩子,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

3.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

篇8: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家庭氛围带来的快乐

所谓氛围,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合群、求知;反之,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这样在总占优势的合作、谅解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2.态度决定高度

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心理素质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有句话“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纸上的颜色是大人的杰作”。所以,在画上这些“颜色”时,家长一定要深思熟虑地计划好,摆正心态,决定好高度才行。

3.良好的沟通是打开孩子心理的一把钥匙

良好的情感是家庭环境中的重要一部分,而不同的沟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

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还得从父母做起。有了父和母才有了一个家,有了孩子才有了真正的家庭。所以,父母这根梁一定要搭好,搭结实了,才能为孩子挡风遮雨。然而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成长发育。

篇9: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观后感

我们的生活跟随社会的发展愈来愈美好,有便利的交通及先进的网络通讯工具迅速发展及广泛利用。比如:电脑就闯入到了千家万户,它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善美,虽然方便,同时它也是1个恶魔。看你怎样对待?

网络的善美非常之多,比如说:上网聊天,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网上购物很方便,上网查阅资料,1点击,就会有许多答案从屏幕上出来,让你查也查不完,看也看不尽,可以看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也能够听听音乐,使我们的心情舒畅,这样可以从网上学到许多东西,而且还可以从网上吸取许多知识,让你的学习不断地进步,让你的成绩不断提升。丰富我们的生活。

网络真是既方便又快捷,同时,也1个恶魔,比如说:“网络有骗子、有辐射、有歹意网站、会影响学习、会影响视力……”

又如有1些同学,上网玩游戏,起先不会玩游戏的,和根本不知道电脑里有游戏的人,都被自己的哥哥姐姐教会了,后来就每天玩电脑,全部人就沉迷在了电脑里,根本不相离开电脑,使同学们堕入“虚拟世界”,还有些人每天玩电脑,本来学习很好的人,都开始玩起游戏来,不听爸爸妈妈的劝告,而且恨爸爸妈妈对他的“刻薄”的爱,半夜3更等爸爸妈妈熟睡了,就悄悄爬起来,又开始玩起电脑来,第2天凌晨起来,由于缺少睡眠,无精打彩,没法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学习。还有些同学玩游戏不过瘾,就去网吧里玩游戏,有的还去看不健康网站,不回家,也不告知爸爸妈妈,后来都把爸爸妈妈给急哭了,不听劝告的同学很多都走上了犯法道路,还多长出1双“眼睛”了。

同学们,网络的世界是5彩缤纷的,我们要善于使用网络,要正确使用网络,学会谢绝网络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我们应做到“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让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我们吧!

护苗行动家庭教育观后感三篇

近几年,网络事件频发,如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不良信息。我们青少年常与网络“打交道”,也会遇到网络问题。教育局特地为我们编制了“护苗网络安全课”。

护苗网络安全课分为五集。

“保护个人隐私”。遇到金钱,利益等陷阱时,要告诉父母老师,警察,不轻易掉入陷阱。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情况等等,防止信息泄露。

“远离不良信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在面对不良信息时,应该擦亮辨别善恶的双眼,不要被不良信息迷惑。在遇到不良信息后,我们应该及时举报,做守法的小公民。

“防范网络诈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能因为眼前的诱惑,而被骗去财物。我们在网络充值或者网购时,要选择官方正确渠道。被骗后也要告诉父母,及时报警。

“拒绝网络欺凌”。网络不良言论危害至极,有可能毁掉一个人。我们应该拒做键盘侠,营造绿色上网环境。如果自己受到网络言语攻击,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抵制盗版出版物”。非法出版物影响青少年的心智,我们应该杜绝。

盗版出版物侵犯了作者的权益,我们应该抵制。做健康网民,从我做起!

相关专题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