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评课稿

uygiu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uygiu88”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评课稿(共12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评课稿

本节课郝老师先通过章导图《长江三峡》山水画和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句导入本章课题、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运动的例子、例如飞驰的列车、绽放的烟花等、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

而对本节的教学内容郝老师通过四个活动展开、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后知道:要比较一个物体的长短、需要制定一个标准;而要与他人交流测量结果、则需要进一步找到一个公认的标准、即单位。接着引出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活动“观察刻度尺”和“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涉及对长度测量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这是初中物理实验测量的基础。尽管测量物理量时会涉及不同的量和测量工具、但在技能和方法上又狠毒共同之处。活动“学会使用秒表”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对照实物阅读说明书、以获取有用信息、进而探索出机械秒表的读数方法:先读出小表盘指针指示的时间、在读出大表盘指针指示的时间、两者相加的值才是测量出的时间值。除此之外郝老师还安排了两个“生活·物理·社会”、介绍了几个有趣的人体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在时间测量之后、简述了从古代的日晷到现代的原子钟的计时工具演化过程、并提供了通过因特网使自己的.电脑时钟与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同步的途径、体现了物理教学的时代性。

下面将我的听课反思记录如下:

新课引入部分、PPT展示本章导图、配有《早发白帝城》的诗句。并提问:诗中有哪些词词语是描述小船行驶的比较快的?此处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以关注、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问题。而在几个活动中、郝老师的教学方法充分的体现了“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例如“为什么测量要有单位”、“为什么还要统一单位”的问题都具有它的实际生活意义、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单位及其意义打下基础。特别是不同人测量同一本书得到的不同值、更能说明统一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另外、郝老师还穿插着展示几个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图片、如:谬勒—莱耶错觉、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实际比一比、让学生感受到仅自身器官的感觉(如目测)往往是不可靠的、为引入统一单位和测量工具作充分的准备工作。

篇2:五年级科学《用水测量时间》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用水测量时间》评课稿

陈老师的这堂课闪光点较多,我认为较为突出的是以下两点:

一、把握理念,重教材处理。

陈老师的《用水测量时间》一课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处理,由谈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然后展开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经历三次积聚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从三个数据的分析中深刻认识到流水确实具有等时性,感受到用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探究活动二:连续测量积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从而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要准确计时,必须保持水位高低始终一致。最后组织学生欣赏古人设计的水钟,感受古人的智慧的同时,激发学生去思考解决水流速度不恒定的难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钟(课外作业)。整节课的处理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展开——结论的.得出,一气呵成。

二、关注探究,重思维发展。

这节课,陈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整节课以学生亲历的两个探究活动为核心展开,特别是第一个探究活动,老师还让学生连续测量了三次,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为第二个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二个探究活动中,老师问:“测量积聚50、100、15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怎样做?并给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的讨论就蕴涵着一定的思维价值,既可以分步测,也可以一次性测完。然后再让学生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这里的一个讨论,一个预测,起到的作用远不止是过渡和方法的指导,它对学生思维的迁移和深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后在活动结束后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陈老师非常注重结合数据对学生思维深度的挖掘。老师不仅引导学生纵向分析数据,发现了积聚第一个50毫升水花的时间最少,第二个50毫升所花的时间明显增多,第三个50毫升更加的多,得到了水位高低与水流速度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横向分析数据,再次验证了前面的探究结论:水位相同条件下,水流的等时性。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发展学生思维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篇3: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篇4: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

师:这种比较法是不准确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

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

(板书:1.长度的测量:)

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师:我们简单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体的长度。看课本第22页。

原子的半径 人头发的直径 一张纸的厚度 地球的半径

(让学生做几个单位换算练习)

例1.单位换算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例2.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师:某同学多高,干电池长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

师: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板书: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师: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使用前要怎样?使用中要怎样?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过伴你学上的一些错误测量方法来反证正确的测量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刻度尺的图)见新教材全解21页。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师:在本节课本上还介绍了时间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了解一下时间测量的相关知识。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附:

板书设计:

1.长度的测量: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3.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篇5: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篇6: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篇7: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学情分析

测量是物理学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活动,本届苏应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呼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值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测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指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常常需要进行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长度

1.测量的标准问题

讨论: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认为最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刻度尺。

展示没有刻度的直尺,引导学生体会,刻度尺测长度实质上是靠上面

的刻度,也就是说,刻度尺上的刻度就是测量的标准。

2.单位:比较依据的标准量。

3.长度单位

(1)活动:

让学生“以手代尺”,量度讲桌的长度有几“?”。

问题:由于每个人“一?”的长度不同,造成测量结果不一样。

(2)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

东西,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这里的教学最好,这也是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3)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

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 、1cm 、1dm 、1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 、1cm 、1dm在黑板上画一画1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练习单位换算。

3.你会用刻度尺测长度吗?

交流怎样观察刻度尺、判断刻度尺的放置方法、读数、记录测量结果。

(1)观察自己常用的刻度尺。

三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分度值。

一思考:分度值的含义。

(2)练习用刻度尺测长度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规范的测量过程和操作方法。

(放置刻度尺,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练习估读:

采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如1cm和1mm)测量同一物体的长

度,让学生练习估读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

量的结果就越精确。

5.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6.认识直方图(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分析直方图,并相互交流。

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二)测量时间

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

2.时间单位规定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2)单位换算:

换算方法:

通过换算关系,体会微秒、纳秒(谈微秒、纳秒意义)

3、学习秒表的使用及读数规则。

(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板书设计:

1.长度的测量:

①单位: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中:a.放正,紧贴。 b.视线垂直。 c估读。 d.数字和单位。

篇8: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3.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

篇9: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导学目标】

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4、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5、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导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导学重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学法提示】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导学过程】

2课时

一、预习导学 (利用10分钟通读教材填写下列问题 )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二 问题精讲

1、通过你的实际操作,你能归纳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吗?

2、误差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减小误差?误差和错误有何区别?

三 练习反馈

(一) 填空题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测量结果是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2、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

米( )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 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

0.35cm=_______m=_______km 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

1m3=______cm3=_______mm3 0.08cm3=_______m3

6×105 nm= m= cm

4、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__ ,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 ,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___。

5、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 。1h= min= s.

2小时12分= s 6分02秒= s

7、和 之间的差别是误差。 是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联想变通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万,则在地图上长1 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______ km,地图上1 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______ m2

【反思总结】

总结:

(1)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作业超市】

必做题:完成课本后面练习。

选做题:1、高级:搜集人体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关系的相关资料,完成《课程练习》60%以上习题。2、中级:再次研长度的测量,完成《课程练习》40%以上习题。

篇10: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3.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

Tags:1节,长度,间的,测量,开课

篇11: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1、时间的单位

2、长度的估测2、时间的估测

3、长度的测量3、时间的测量

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篇12: 长度时间测量教案

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会进行8以为的看图列式计算。

准备:

1、确定场地,绳子、圈、尺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2、笔、纸人手一份。

3、算式操作单。

过程:

1、目测物体的远近:游戏“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幼儿按教师指定方向走,如走向滑滑梯、跷跷板等,听到停止信号,幼儿立定。

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远近。

3、幼儿在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启发幼儿相互验证远近。

4、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测量同一物体,发现测量工具与测得数据之间的关系。

5、看图列8以内的算式。

(1)看图列加法算式。

(2)看图列减法算式。

(3)教师提供其他操作单,供幼儿练习。

相关专题 测量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