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

一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恋”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共9篇),欢迎阅读!

篇1: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格式

一、高点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12个建制村、9500口人,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12月完成建设。目前已聘请清华同衡设计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等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专项策划,统筹区域发展,科学划分功能区,打造集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产业高地。目前,__镇已经同中国保利资本、东盛集团等实力企业财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了中青旅等知名团队对全镇“五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开展周末游__常态化活动,实现乡村旅游实体化运营管理,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二、精准发力。

项目指挥部全部驻地办公,整合行政片、国土、财政、经管等部门,去年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区3000多亩土地的流转和地面附属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转,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案件,创造的“__速度”被选为全县作风建设年先进典型。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建设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000万株、新栽植亩,种植品种是利用法国和台湾先进技术研究培育、适合__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中国蓝,该品种精油含量高、花期长、易栽植。(同时,新修景区框架道路7.2公里、木栈道铺设1300平方米、自行车护栏900米,打造步云台木栈道景观,完成南大门综合服务区130亩土地平整,实现发展空间、区位交通、种植面积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两个合作社,全村流转土地3000亩,组织输出劳务近4万人次,土崮堆村村民获得附属物清理补偿4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用160多万元,项目建设务工收入近3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跃成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广阔。

下一步,__镇将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整合资源项目集中向特色小镇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镇。____年计划投资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新发展薰衣草种植2000亩,建设透明加工观光区、温泉度假酒店、宋寨传奇及齐长城恢复工程,打造景观水系和芳香植物园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镇综合服务区建设,新增餐饮、零售、住宿等服务业岗位300个;充分结合岱崮地貌峰顶平坦如原、峰巅峭壁如削的景观特色,建设悬崖观光电梯、垂直攀岩等项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画,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游胜地。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种培育和系列产品研发,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薰衣草,年内发动群众自发种植3000亩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镇,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领航乡村振兴。二是以“有机果品”为致富之路立足林果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林果产业发展水平,拉伸产业链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一、培强壮大优势产业。依托__一方净土的生态优势和林果产业优势,继续扩大果品种植规模,发展连片连线现代农业基地,打造林果产业优势的制高点,示范推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镇果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板栗5万亩、苹果3万亩、葡萄1万亩、桃1万亩,是江北的干鲜果生产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总面积3万亩的青杨峪板栗基地20被评为国家有机农业(板栗)示范基地。二、实施品牌农业创建。村村发展有机果品示范园,通过品种改良、过程管控、生产条件配套等措施,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推广种植,打造精品有机果品示范园5个以上,叫响__板栗、苹果、桃、葡萄等有机名优果品品牌。目前,“__苹果”和“__板栗”已经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和__有机食品认证,去年青杨峪板栗还被评为齐鲁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__1号、__2号被__省林业厅会评为林木良种。三、拉伸林果产业链条。继续扩引苹果、板栗优势果品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加工生产线2条,新增就业岗位100个。目前围绕板栗产业,点抓好青杨峪板栗合作社和沂农现代农业公司建设,发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产线2条,板栗仁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深加工板栗10万斤以上。深加工后的板栗价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60元,让农产品在家门口便可实现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栗、大产业”文章。

四、培育地域电商品牌。

依托__电商创业园孵化园,我们积极对接了潍坊新型农民创业团队,积极推动总投资1000万元的纯净蔬菜种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厅、小萌驴养殖等7个电商创业合作项目,成立电商创业园和电商服务公司,启动__电商CEO培养计划,年内培养10名左右本地农村电商人才,不断丰富有机果品、薰衣草特色产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电商产品,提高网上销量,打造农村电商特色镇。目前,马头店子村与舜耕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贝贝小南瓜种植回收项目进展顺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亩种植基地和60亩种植大棚建设,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亩产量3000斤以上,预计每亩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三是以“美丽乡村”为颜值担当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抓点连线向全域覆盖的纵深发展,高标准打造出牛寨、青杨峪、大花龙潭等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参与建设村庄比例达到86%,实现了鲁中山乡的美丽“蝶变”。

一是延伸内涵美。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美丽庭院创评、农村旱厕改造和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村村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牛寨村高标准实施厕所及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成为潍坊市首个实现污水一体化处理的山区村庄。今年聘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对花龙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线各村水系治理进行整体规划,实施生态厕所、污水一体化处理、节水灌溉等生态工程,着力解决农业农村重点水系治理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全省农村水系治理新样板。

二是悦享生态美。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散乱污治理行动、啄木鸟行动、矿产资源整治行动五大环保行动,巩固环境治理成效,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绿满齐鲁”号召,深入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对镇内交通干道和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提升,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新绿化荒山5000亩。

三是巩固长效美。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镇村治理,加强日常管护;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已建成的美丽乡村日常环卫、设施维护情况检查评比;制定村民“门前三包”制度,构筑镇、村、户三级管理体系;用环境的大改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大提升,巩固建设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风”为乡风内涵深挖__历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五、以“基层党建”为组织保障。

以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和民主评议制度,规范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阳光议事日等党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灯塔在线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精心策划组织党员政治生日、优秀共产党员表彰等“七个一”庆七一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党员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制度落实,进一步理顺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花龙潭、土崮堆、申家庄率先成立乡贤参事会,导在外乡贤为家乡招项目、引产业。积极试点孝德治村,开展《弟子规》亲子课堂,布置亲子作业,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推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实行村干部带头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经营发展路子,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确保消灭村集体经济不足3万元村。马头店子村发展贝贝小南瓜、黑小米等特色产业,流转土地2250亩,合作社对外销产品每斤提取管理费0.3,可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汇报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认真谋划,统筹部署,快速启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对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在春节后,建华书记、伯怡市长等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就乡村振兴多次深入乡镇基地调研,研究部署农业产业发展暨乡村振兴工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篇2: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

一、__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__村概况

__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篇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材料学习心得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在这重要的一年,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阶段。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着力促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巩固脱贫稳势头提后劲、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立足自身抓好农业,依靠自身端牢饭碗,才能更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第一层次是抓好粮食播种面积,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而稳定粮食年度产量;第二层次是下力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第三层次是稳定生猪长效性支持政策,保障“菜篮子”产品价格稳定。这三大层次的落实均离不开压实地方责任,要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是过渡期“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20__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然而,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脱贫产业需要接续培育,脱贫人口需要持续帮扶。今后要在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重点是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脱贫群众从中获得更多收入,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筑牢种子、耕地、农机支撑。种子方面,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耕地方面,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种植结构管控,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农机方面,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同时,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念好特色经,写好融合诀,建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今年还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改进乡村治理,系统谋划农村改革。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善通村组路、农村供水、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乡村治理方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努力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农村改革方面,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唯有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合力,乡村才能聚要素、添人气、增活力,广大农民生活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才能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 篇章。

篇4: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材料学习心得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首次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清晰划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旨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一、振兴乡村战略解读

(一)重申1个工作重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明确1一个新提法:“三农”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要做到8个坚持: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绘制1张时间表: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会议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五)指明1个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会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要干好这10件大事

1、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2、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

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3、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

4、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

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

5、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

6、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

7、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

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8、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9、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打造

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

10、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二、人大如何在振兴乡村战略中发挥监督服务作用

(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使好人大职权。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准人大工作重点和方向,依法行使好人大各项职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县的深入实施。一是行使好决定权。把好财政预算审查关,积极支持政府对接国家政策,破解政府融资瓶颈,确保更多的资金项目投向乡村振兴战略。同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定位,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适时作出决议决定,把县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县人民群众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二是行使好监督权。按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三农”工作新要求,通过听取审议有关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进行工作评议、组织专题询问、督办代表议案建议等多种方式,督促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早日改变我县农业农村落后面貌。三是行使好人事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统一,把好人事任免关,按照习总书记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真正把熟悉农业农村工作,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人员任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岗位上去。把乡村振兴战略纳入被任命人员供职承诺检查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凝聚起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合力。

(二)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代表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广、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优势,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切实发挥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带头作用,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一要发挥代表的宣传引导作用。组织人大代表特别是领导干部代表深入农村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和要求,以及中央和省、州、县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部署,宣传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二要发挥代表的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部分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的优势,完善代表履职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鼓励引导代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以此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思想素质、个人品质、眼界见识方面的优势,培育引导普通群众在思想观念、社会认知上得到提升,以此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三要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有利条件,扮好群众代言人角色,掌握社情民意,做好解疑释惑,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切实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三)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要不断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切实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一是提升服务能力。把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作为人大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坚持常委会领导带头系统学、深入学,全面学,把握精神要义,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与开展“两学一做”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真学真用、活学活用,切实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开展调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实施路径,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围绕脱贫攻坚、“五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事项深入调研,准确把握“三农”工作实情,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三是服务工作大局。围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乡村振兴目标,坚持服从于全县中心和重点工作,积极主动做好机关“挂包帮转走访”以及常委会领导挂联乡镇及重点项目建设,为马关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人大力量。

篇5: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材料学习心得

学习十九大报告时,其中讲到了七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亿万农民的期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意义非常重大。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曾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一个概括,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形成互相对照,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份满意的“三农”成绩单。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农业改革创新,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初步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强省之路。其主要亮点:一是农业供给能力大幅提高。十八大以来,我省粮食始终保护平稳向好发展的态势,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420亿斤以上,主要经济作物市场供应充足,畜牧、水产提质增效,供港生猪和供港叶类蔬菜全国第二,是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大幅优化。五年来,我们坚持市场导向和区域推进,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不断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菜果茶等主要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突破万亩,其中柑橘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稳居全国第三。农产品加工水平提档升级,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28: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0%,实现销售收入507亿元。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年综合收入达到190余亿元。“赣农宝”电子商务平台全面铺开,汇集千余种“三品一标”农产品,全省涉农电商销售额达323.7亿元,同比增长75.6%左右。三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大幅改善。构建了十大产业技术体系,共引进和培育优新品种500多个,研发新技术新工艺70余项,新产品新装备20余个,帮助解决产业发展和生产实际问题130多个,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农机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农机总动力达到227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152个、面积146.5万亩,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6个。四是农业发展活力大幅增强。五年来,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等农业各项改革,以农经领域新突破,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稳定土地承包权,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现有农业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万个、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6万家,家庭农场3.82万个,初步探索出资产股份型、联合开发型、生产服务型、资源整合型等四种壮大集体经济模式。五是绿色生态优势大幅凸显。五年来,我们坚持防、治并举, 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农产品产地环境进一步优化,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400吨,农药化肥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2%,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超过70%和95%。农业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庐山云雾茶、宁红茶、遂川狗牯脑、泰和乌鸡等10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占总数的1/10,“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日益凸显。六是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性收入不断增长,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比重大幅上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214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增加增幅位居中部首位,连续十三年保持较快增长、连续七年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

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一概述其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不矛盾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从来都是互相促进的,城市和农村从来都是互相联系,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我们的现代化,不能够城乡分离、不能够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的发展。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优先”的地方有三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也就是说,教育、“三农”和就业,都是需要优先发展的事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机制,为今后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政策设计指明了方向,这也意味着国家将一系列振兴乡村的政策出台,我们作为“三农”工作者倍受鼓舞。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我们作为“三农”工作者,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把每一项工作做实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落地、能够生根,能够给农民朋友带来好处、带来利益、带来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农业特别是发展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持续优化农业发展政策环境,积极培育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提振产业发展信心,力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始终把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作为持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凝聚改革合力,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农村稳步发展。要始终把构建农现代农业体系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者的第一要务。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尤其要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载体,加快设施农业建设、作物标准园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生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打造“赣农宝”,联合我省农业种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农业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打造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始终把培养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我们的长远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加快建设“人的新农村”,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三农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增强乡村内生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和保证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每个乡村的特征,凸显村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让村民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来,尤其是青年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弘扬乡贤文化,引导乡贤广泛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明教化等,围绕“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产业特色来吸引社会资本,创新产业链组织形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可持续又有差异化、有辨识度的地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参与乡村建设的各个主体和集体经济在全产业链转型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创业商机。

篇6: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材料学习心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环境应先行。十九大报告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这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宜居、人文、生态、营商四个环境,农村环境面貌有明显改善。但是农村环境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村建房零乱无序、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等,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顺应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乡村发展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坚持规、建、管同向发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一、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结合各地村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要求,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林地等生态管控要素。要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传统民居等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将农村传统文化融入乡村规划和建筑风格之中,让乡村“记得住乡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加强基础保障。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目标,推进镇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3 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完善“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落实农村日常保洁制度,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突出环境提升。实施以“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动,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组织发动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抓好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海滨河流沿线、南粤古驿道、旅游景区等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推进农户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保护古树名木,提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水平。

四、完善基层治理。按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现乡村治理单元与人居环境整治单元的有机统一,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

五、注重乡风文明。深入挖掘传统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村规民约相融合的乡风民风,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开展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建设文明幸福乡村。

篇7: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材料学习心得

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创意农业产业发展,各地创意农业成为乡村时尚产业和美学经济代名词。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民收入增速回落,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不容忽视,当前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够:市场机制发挥不畅,农业会展和乡村文创会展品牌投入、办展水平和影响力不够。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业企业不能及时获得启动资金、人才创业资金支持,政策服务缺乏及时性和精准性。

三、农村双创发展不够:当前众创空间大多挤在市区,农村孵化器、农业众创空间偏居一隅。

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如在有的贫困村只有日用品小商店,快递点都没有,谈不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创意农业优美产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世界优美乡村,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是优化涉农工作体系,各地农业部门和涉农部门要以流程再造为中心,构建优质高效精准的政务工作流程体系。二是着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引导高端要素资源投向农业,支持农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三是推进“生态+”战略,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农业品牌运营地和技术孵化地,建设世界优美乡村。

二、加大乡村治理力度保护传承乡村文化。一是以县为单位成立农民学院,培养一支懂农业、善创意、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是推进“文化+”战略,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创新乡贤文化,建设幸福美丽乡村。三是打造具有农村特色、农业形态的城市社区、创意社区和生态优美社区。

三、加大农业农村创客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一是完善扶持政策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二是推进“新经济+”战略,促进农业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发展。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创意农业产业带。四是鼓励农业传统优势企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实现转型,并向创意农业“独角兽”企业演化。

四、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推进创意农业优美产业发展。一是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农业部、住建部、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委,在全国省会城市设立国家级乡村振兴试验区,设立省级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推进“优美+”战略,建立“政府扶持+市场驱动+金融支撑”的创意农业优美产业平台体系。三是建设以创意农业优美产业为核心的世界养心养美旅游目的地,打造“创意农业嘉年华”,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

五、加大“农商互联”支持力度推进电商精准脱贫。一是探索“互联网+脱贫”新模式,加大“农商互联”支持力度,全力推进电商精准脱贫。二是推进“智能+”战略,实施农业智能经济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三是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创意农业优美产业集聚区,让农业呈现创意型、优美型价值,建设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创意生活方式。

六、加大乡村振兴与创意农业科研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意农业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相适应。二是推进“科技+”战略,以县为单位成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加大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三是重点解决创意农业生产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四是加快创意农业“走出去”步伐,推动创汇农业发展。

篇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1000字

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笔者认为,基层党组织要紧绕“五举措”下功夫,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顶层设计”。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键”“主心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明确自身定位,强化组织保障。要持续发力夯实“顶层设计”,压实责任体系和政策制度,谋划实行“领导包保+考核检查”的统一机制,行业部门“长期监管+长效巩固”的保障体系,从源头上保证主体责任、安排部署、行业职责、帮扶监管全部落实到位。

加大培育力度,赋能“一线人才”。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基层党组织要加大力度挖掘培育“实用型”乡土人才,建立返乡创业者、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种养大户等人才信息库,对优秀人才进行动态跟踪培养。注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一方面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另一方面为本土劳动力提供再就业机会。积极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作用,依托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等机构,定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赋能“一线人才”,让农民更有奔头、让农业更具活力、让农村更快发展。

扶持特色产业,筑牢“发展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基层党组织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抓好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林果业等传统产业,坚决保证“粮食安全”。要明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加大支持投入力度,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谋划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拉动经济全方位增长,筑牢“发展根基”,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文化建设,激活“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基层党组织要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文明实践基地、建设文化广场等措施,为村民提供“文化熏陶”“陶冶情操”的好去处。要实施移风易俗推广工程,积极举办“文明实践周”等主题活动,通过树立“好人好事”“文明人家”典型、打造微景观、绘制文化墙、下发文明建设倡议书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民摒弃“陋习旧俗”。要抓好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提升,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科普宣传活动、教育咨询活动、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践行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畅通道路、安装路灯、修建桥涵等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要配备专人专管定期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农村“三大堆”,保证乡村垃圾的转运、管理有序顺畅。要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铺设污水排放管道,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合理管控。要加快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真正构建实现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模式,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篇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心得1000字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青年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把广阔无垠的乡村作为散发光热的“大舞台”,也要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为“大课堂”,在奋力拼搏中增强奋斗之志、磨砺能力本领,在新的征程中当好“时代先锋”,在“新赛道”上跑出新风采、开创新业绩,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淬炼成金,以不懈奋斗、开拓进取攀登高峰,用好乡村振兴“三种密码”。

乡村沃土“扎得深”,下好赋能“平日功”。办好农村的事情、提升事业的成效,首要的就是要“深扎根”,“根”扎得够深,精神动力才能更足,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才能更实。青年干部要在平时多练习“基本功”,在思考积累中练好创新功底、在实践锻炼中练好解题功底、在勤学书卷中练好理论功底,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练就扎实的本领和过硬的身手,方能在乡村振兴“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担得起,在事业发展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得出来”,更能够“干得出彩”,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当好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建设者”。青年干部要以高度的干事热情投身乡土,一次次实践是技能的“加油站”,是干事的“训练营”,青年干部要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当好能干事、干成事的能者。

为民实践“融得进”,凝聚闯干“攻坚力”。要想事业旺起来,为群众办成一件件实事、好事,就要融入群众、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在做,群众在看;我们争着做,群众积极做。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青年干部要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困难重重,越是要冲破阻碍、突围困难;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要勇于拼搏、持久攻坚,直至抵达目标。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会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种考验,我们要做“闯将”,打响冲锋的鼓点、打好奋进的鼓声,拿出铁打的意志、坚定必胜的决心,把久久为功的耐力拿出来,跑完一程再跑一程,把勇毅与魄力跑出来,把决心和意志跑出来,带动群众一起“跑”,凝聚干事创业的最强力量。

勇走前列“干得好”,激发赶考“精气神”。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一颗恒心、一股恒劲,在奋斗中砥砺志向、激发豪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紧盯“靶向”,以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激情融入事业,在“淬火熔铸”中锻造力量,在“摸爬滚打”中砥砺斗志,在基层这片大天地尽情发出光热、发挥所长,始终把使命记牢在心,不松劲、不懈怠、不止步,朝着奋斗的目标一往无前、昂扬奋进,把敏捷活跃的思维力、善作善成的行动力用在乡村振兴发展上,积力之所举去奋斗,以走在前列的自觉、以勇立潮头的风范、以使命必达的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事业业绩。

相关专题 学习心得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