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报道的“单一信息源”

思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思凡”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论新闻报道的“单一信息源”(共5篇),欢迎参阅。

篇1:论新闻报道的“单一信息源”

・ 陈志伟

新闻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记者把追求具有轰动效应的“独家报道”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多数情况下,记者都是通过自己的“线人”提供的线索挖掘独家的素材。但是如果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信息来源单一,有些所谓的“独家报道”很有可能变成虚假新闻,给媒体的形象及权威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北京“纸馅包子”事件,陕西“周老虎”事件等。而即使是西方的权威媒体亦不能免俗,,美国《新闻周刊》爆出的美军士兵亵渎《古兰经》事件,在伊斯兰世界造成极大的反响;,美国纽约11频道报道的中国餐馆出售“老鼠肉”事件,也引起了华人社会的普遍反感,这些新闻最终都被证明是因为消息来源单一,证据不足,以媒体道歉,相关记者、编辑辞职收场。

我们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记者的工作就是陈述事实,并证明其真实性。但是很多新闻采访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消息来源往往比较单一,政经新闻往往是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社会新闻则表现为“报料人”提供的线索,而后者的真实性尤其值得考量。

1.身份和动机。“报料人”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息的可靠性。很多人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向媒体爆料的,他们往往会夸大事实或有选择地提供事实。比如竞争对手爆料,受害者爆料等等。美国学者梅尔文・门彻评价说:“因为一些人需要保护个人利益,另一些人则是未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在使用人的消息来源时,记者需找到最有资格发言的人―――某个问题的权威、目击者、官员、参与者。”2.取证手法。很多“报料人”并非政府官员或媒体从业者,他们对如何获取并评估信息的有效性上未经专业的训练,可能因为取证不当,或者偏信道听途说,获得的第一手信息本身就存在错误或偏差。比如纽约11频道的“老鼠肉”事件,就仅仅因为观众反映在一家中餐馆提供的外卖“芥兰鸡肉米饭”中发现疑似老鼠肉,就武断地认为餐馆以老鼠肉冒充鸡肉坑害食客,以致出现了耸人听闻的虚假报道。

3.采访误导。如果记者对“报料人”提供的单一信息过于依赖,带着先入为主的想法,没有全面深入的调查采访,也会造成新闻真实性的缺失。

所以为了防范虚假新闻报道,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消息来源在多大程度上值得信赖?

一、评估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些知名的国际权威媒体都要求记者对新闻事实尽可能提供两个以上的信息来源。路透社规定,“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应是例外,并需经主管批准”,这些信息受到特别详细的审查,以保证不被消息来源操纵。以下是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人协会(RTNDA)评估消息来源的几点方法:消息来源是如何获得信息的`?是否能通过政府档案或其他文献证实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是否能通过进一步的报道或别的消息来源来证实这一信息?消息来源过去的可靠性和声誉如何?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是什么?记者同消息来源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使用此消息来源?此消息来源的使用是否过度?记者是否会被此消息来源操纵?还有别的人能帮助记者查证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吗?直接由个人提供的信息,应根据提供者的职业、身份、个人的道德品质以及提供的时间、地点,甚至是说话的语气、表达的清晰度和节奏等方面加以判断。

由组织提供的信息,则要判断该组织对于事件本身是否算得上权威,提供者是否担任比较重要或核心的职务,该组织与事件的相关性等方面判断。

如果引用文字和图像资料,则要追问其出处和提供者,文字最好到原始出处去核对,图像要追问其是否经过任何加工处理。

记者也可以通过自己平时的积累,从逻辑推理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些信息离奇得有悖常识,就要谨慎处理;有的信息有夸大和吹捧嫌疑,要保持清醒冷静;有的信息在情节衔接上有破绽,就要多加质疑。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从常识上判断就颇为离谱,但是记者编辑过于追求轰动效应没有好好把关,导致虚假新闻的出炉。

二、多渠道求证判断核实消息的真实性

核实是新闻采访的核心环节和原则,尤其涉及争议、敏感问题时。尽管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无法从其他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依然可以做很多工作来核实、判断消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迈克尔・伊斯科夫在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上的教训就十分深刻。给伊斯科夫提供此信息的是与伊斯科夫合作已久的可靠的消息来源,这就使伊斯科夫产生麻痹心理,以为消息来源过去可靠,这一次自然不例外,从而产生盲信和依赖,放松了警惕,结果酿成严重后果。

而做好消息来源的核实,首先,记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广泛涉猎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以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力;其次,遵守职业规范,不能道听途说,要亲身深入实地采访,眼见为实;第三,需要拥有一定的人际资源网络,关键时刻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观点的帮助。

大量事例说明,在缺乏多元信息佐证的情况下,对权威消息来源也应持质疑态度,多一些批评的眼光,不可盲信。因为他们也很可能是虚假信息提供者。

中国大学网

篇2:论新闻报道的创新

论新闻报道的创新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以创造为特征的时代.在时代的.创新潮流中,传媒业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引导和推动时代思想文化潮流的媒体,理应率先举起创新的大旗,为之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作 者:刘晓帆  作者单位:铜川日报社 刊 名:新闻知识  PKU英文刊名:JOURNALISM KNOWLEDGE 年,卷(期): “”(10) 分类号:G21 关键词: 

篇3: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单一所得税论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以所得为唯一课税对象,以所得税取代其他一切税收的单一税制思想。16世纪后期法国人波丹,18世纪初的福班等人都主张过单一所得税制。进入18世纪以后,德国税官斯伯利才明确提出单一所得税制,并在19世纪中叶以后盛行于德国。主张单一所得税制者认为,所得税只对富人课征,符合税收公平原则,且采用累进税率,富有弹性,较之单一土地税、单一消费税更为先进。但是,实行单一所得税制,仅对所得课税,对财产继承者等有纳税能力的人不课税,有失税收公平。

篇4: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单一消费税论

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应以消费为唯一课税对象,以消费税取代其他一切税收的单一税制思想。17世纪英国早期的重商主义者霍布斯最早提出了单一消费税观点。他从利益说的思想出发,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消费,对消费品课税,可以使税收负担普及全体公民,限制贵族及其他阶层的负税特权。同时,消费税也可以反映出人民从国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19世纪中叶,德国普费非等人,则从税收的社会原则出发,主张税收应以个人支出为课征标准,认为只有消费税能普及于全体公民,人人消费,则人人纳税,符合税收的普遍原则。同时认为,消费是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体现,消费多者,负税能力强;消费少者,负税能力弱,故 符合税收的平等原则。

篇5:论体育负面新闻报道积极的社会功能-以平面媒体为例

论体育负面新闻报道积极的社会功能-以平面媒体为例

正如有正面新闻报道就有负面新闻报道的观点,同样体育负面新闻报道有消极的社会功能,它必定也有积极的正面功能,我们必需一分为二的`看待它.由此,笔者总结出体育负面新闻报道的积极传播功能包括舆论监督、沟通信息、情感宣泄、审美四个功能.

作 者:许晓宇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212 关键词:体育负面新闻报道   社会功能  

相关专题 信息源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