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作文单项训练法”的诞生一

麻辣烫多放辣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麻辣烫多放辣”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系列作文单项训练法”的诞生一(共12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系列作文单项训练法”的诞生一

“系列作文单项训练法”的诞生(一)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 “系列作文单项训练法”的诞生(一) 作文单项训练是张光英老师告诉我们的。到了我这里,我把教材编排的训练重点和每次作文的重难点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学期学年的单项训练项目序列。其中,三四年级正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认真地看了当时朱作仁的一本书《语文心理学》,将其中谈到的学生观察认识心理发展规律作为序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心理品质为突破口,开始了我的序列化作文教学训练实验。 接班以后,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作文摸底(相当于现在教育科研的“前测”?)。我让学生独立观察叙写了静物――一种花,并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全班42人,相关数据如下: 观察得具体,写出了话的样子:7人, 占16.7%; 观察的一半,大概写出了一些:9人, 占21%; 只写出了花的几个方面:      17人,占40.5%; 观察顺序不妥的:            5人, 占11.9%; 什么也写不出来的:          4人, 占9.5%。 我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作了分析,觉得,这个班的学生,虽然学生升入了四年级,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初步得观察习惯,没形成初步得对静物进行观察的能力。 我结合朱作仁教授的《语文教学心理学》中的理论,理解认识了小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时几个方面的心理弱点: 一、无意性,在观察中,注意力分散,没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甚至达到视而不见; 二、情绪性。儿童的情绪易变形明显,感兴趣的、具有新异性的其它事物,容易转移他们的`观察注意力,而忘记自己的观察任务。 三、轮廓性。学生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往往满足于大致的、笼统的事物轮廓,而不善于观察事物的局部,从而遗漏重要的细节。 四、主观性。观察事物时往往表现为凭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表述自己得观察对象。 五、片面性。不善于将局部与整体、此对象与彼对象联系起来,往往观察的比较片面。 从学生的实际观察作文中,还发现: 六、学生观察生活时,以停留于表面现象,满足于一般的了解,不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一般性。 七、缺乏一定的目的,不能从众多得观察客体中选择与自己观察任务相关的课题――无选择性; 八、许多事情发生在眼前,事物在眼前,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缺乏敏感性; 九、不能主动搜集材料――缺乏主动性; 十、观察事物时,“照相”一般,缺乏想象和联想――没有灵活性。

篇2:“系列作文单项训练法”的诞生一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 “系列作文单项训练法”的诞生(一) 作文单项训练是张光英老师告诉我们的。到了我这里,我把教材编排的训练重点和每次作文的重难点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学期学年的单项训练项目序列。其中,三四年级正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我认真地看了当时朱作仁的一本书《语文心理学》,将其中谈到的学生观察认识心理发展规律作为序列的主要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心理品质为突破口,开始了我的序列化作文教学训练实验。 接班以后,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作文摸底(相当于现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科研的“前测”?)。我让学生独立观察叙写了静物――一种花,并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全班42人,相关数据如下: 观察得具体,写出了话的样子:7人, 占16.7%; 观察的一半,大概写出了一些:9人, 占21%; 只写出了花的`几个方面:      17人,占40.5%; 观察顺序不妥的:            5人, 占11.9%; 什么也写不出来的:          4人, 占9.5%。 我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作了分析,觉得,这个班的学生,虽然学生升入了四年级,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初步得观察习惯,没形成初步得对静物进行观察的能力。 我结合朱作仁教授的《语文教学心理学》中的理论,理解认识了小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时几个方面的心理弱点: 一、无意性,在观察中,注意力分散,没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甚至达到视而不见; 二、情绪性。儿童的情绪易变形明显,感兴趣的、具有新异性的其它事物,容易转移他们的观察注意力,而忘记自己的观察任务。 三、轮廓性。学生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往往满足于大致的、笼统的事物轮廓,而不善于观察事物的局部,从而遗漏重要的细节。 四、主观性。观察事物时往往表现为凭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表述自己得观察对象。 五、片面性。不善于将局部与整体、此对象与彼对象联系起来,往往观察的比较片面。 从学生的实际观察作文中,还发现: 六、学生观察生活时,以停留于表面现象,满足于一般的了解,不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一般性。 七、缺乏一定的目的,不能从众多得观察客体中选择与自己观察任务相关的课题――无选择性; 八、许多事情发生在眼前,事物在眼前,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缺乏敏感性; 九、不能主动搜集材料――缺乏主动性; 十、观察事物时,“照相”一般,缺乏想象和联想――没有灵活性。

篇3:“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五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五)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四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五) 对景物的观察学写练习 原来的教材,七册第四单元,是写景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抓住特点观察景物。对景物进行抓特点观察的训练,是在全面细致的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观察单个的景物要复杂的多,他需要对相同的和不同的景物进行比较。 训练中,我安排了如下单项练习。 一、对“日出”之景的单项观察叙写练习。 早晨7点,我的学生已经全部到校,我把他们带到操场边,我们在那里观察太阳升起的景色。我们把观察目标定为“日出”,重点让学生细致观察如下内容: 初升的太阳是什么颜色?与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天空中的云朵是什么颜色?随着云动、太阳和云朵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以后,说出了如下内容:东边的天空一片火红。太阳像个大火球,十分耀眼。天空的浮云是单单的红色,边上的韵,有白色的,也有灰色的。运载动,一会儿遮住了太阳,太阳的光线暗了,云被照成了铅红色。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大地一片金光。 这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中午,太阳在头顶的时候,有没有日出时这般景色?学生悟出了:噢,这就是日出时景色的'特点,要把不同时间的同一景物加以比较。而这,正是《海滨小城》一课揭示的观察规律。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了“组和”的景物“早晨的操场”。 地点还是在操场边,内容,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早晨在操场边上看到的景物。学生观察到了如下内容: 太阳升起时天空的景色;远处的树林、房屋;进出的操场上晨练的同学;操场边马路上的情景(那时,我们学校的操场在校外,与校园隔一条马路)。 学生观察后,我让他们写了下来。我对学生写作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写的比较细致。但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是按照自己的感知顺序(时间上,他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这说明,学生观察后,缺乏一种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顺序梳理的能力。(反思:当时,认为学生观察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样一样的看。现在想来,不是的,学生的观察,有时间的问题,更多情况下,是全息的。而顺序,并不主要是观察的问题,而是写前思考的问题,是对记忆表象的重新编码过程,那时的认识,狭隘了,片面了) 2、个别同学观察的虽然细致,但还是不知道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比如,写操场上景物的活动,写进了“篮球架子”――这是一种并不能反映早晨特点的景物,说明,学生观察、分析所看到景物的能力还比较差。 针对存在问题,我进行了讲评,学生做了修改。 这次练习之后,我有安排了学生观察叙写校园的晨。 先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校园的早晨景物,可以观察那些方面?这几个方面,写是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针对学生说出的“花坛、教室内外、操场”,我让学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然后讨论:看到的校园早晨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之后,学生叙写。这次,写的比较成功。 最后,我把教材中安排的“公园一角”改成了安排学生观察叙写《街心公园》 先讨论游览的顺序,在按照顺叙观察,抓住景物的各自特点…… 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大多能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叙写景物,并且也能写出一些特点来了。 这样的单项作文训练,由于我的急切,由于是“实验”,还由于有“为三年级补课”的成分,所以,仅四年级上学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大大小小的练笔达到了78次之多。课外阅读量也达到200余篇(段)。一下子,学生的习作能力大幅度的提高了。

篇4: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二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二)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一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二) 结合对学生学习实际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我当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上去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相应的提高。于是,我决定:沿着学生观察认识事物心理品质发展的序,从培养学生得观察认识事物的心理品质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目标序列: 一、全面细致观察,克服观察的轮廓性――从具体的静物表面(单个的静物、静物群)观察开始,老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指导,然后是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细节,单个人物活动、多个人物活动的场景);接下来是景物(一种景物、一处景物)、事情(比较复杂、有事情的发展、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活动);每种情况,进行单项和综合的观察认识与写作训练。 二、载指导学生观察人是的过程中,先明确观察目的,使学生带着任务来观察,前当地引导学生保持注意,克服观察的'无意性和情绪性。――给学生制定观察提纲,待学生有了一定的习惯和能力之后,在只布置任务明确目的,由学生自己去观察。――由扶到放,在反复的训练中,克服学生观察事物时的心理弱点。 三、把观察与读书密切结合起来。观察之前,先让学生具备与所观察事物相关的知识、词语、概念,避免观察是的主观性、“想当然”的描述。 这一点,是我当时读了陈昌毅的《创造心理学》后,了解了学生认识、表述于一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词语丰富对学生观察是能够敏锐、细致、客观的表述之间的关系之后,采取的一种措施。 四、配合教材的安排,安排学生有重点地、抓特点观察。 教给学生抓重点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分析比较个部分的特征,再比较重点是什么(主体),依此,克服学生观察的片面性。 五、对较复杂的事物、现象进行观察,训练学生根据自己观察任务进行选择,克服观察的无选择性。观察时,训练学生思考,哪些内容跟我们观察任务有关,那些无关,促使学生在观察是能够用心思考。 六、训练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 为是学生能够在观察是深入思考,,当时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几项措施:1、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体会中心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思考的。2、针对具体的材料进行分析讨论练习。3、结合各学科(重点是语文、品德等)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于假丑恶的能力(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用语) 七,训练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按照陈昌毅《创造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知觉好像一张由已由知识和观点编制的坐标图,图像的大小限定了知觉的范围。在坐标图以外的其余的信息,我们就毫不在意地让它溜掉了。”教学中注意通过读书、观察、积累,丰富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特别注重了读写结合。

篇5: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二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一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二) 结合对学生学习实际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我当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上去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相应的提高。于是,我决定:沿着学生观察认识事物心理品质发展的序,从培养学生得观察认识事物的心理品质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目标序列: 一、全面细致观察,克服观察的轮廓性――从具体的静物表面(单个的静物、静物群)观察开始,老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指导,然后是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细节,单个人物活动、多个人物活动的场景);接下来是景物(一种景物、一处景物)、事情(比较复杂、有事情的发展、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活动);每种情况,进行单项和综合的观察认识与写作训练。 二、载指导学生观察人是的.过程中,先明确观察目的,使学生带着任务来观察,前当地引导学生保持注意,克服观察的无意性和情绪性。――给学生制定观察提纲,待学生有了一定的习惯和能力之后,在只布置任务明确目的,由学生自己去观察。――由扶到放,在反复的训练中,克服学生观察事物时的心理弱点。 三、把观察与读书密切结合起来。观察之前,先让学生具备与所观察事物相关的知识、词语、概念,避免观察是的主观性、“想当然”的描述。 这一点,是我当时读了陈昌毅的《创造心理学》后,了解了学生认识、表述于一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词语丰富对学生观察是能够敏锐、细致、客观的表述之间的关系之后,采取的一种措施。 四、配合教材的安排,安排学生有重点地、抓特点观察。 教给学生抓重点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分析比较个部分的特征,再比较重点是什么(主体),依此,克服学生观察的片面性。 五、对较复杂的事物、现象进行观察,训练学生根据自己观察任务进行选择,克服观察的无选择性。观察时,训练学生思考,哪些内容跟我们观察任务有关,那些无关,促使学生在观察是能够用心思考。 六、训练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 为是学生能够在观察是深入思考,,当时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几项措施:1、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体会中心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思考的。2、针对具体的材料进行分析讨论练习。3、结合各学科(重点是语文、品德等)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于假丑恶的能力(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用语) 七,训练学生观察的敏锐性。 按照陈昌毅《创造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知觉好像一张由已由知识和观点编制的坐标图,图像的大小限定了知觉的范围。在坐标图以外的其余的信息,我们就毫不在意地让它溜掉了。”教学中注意通过读书、观察、积累,丰富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特别注重了读写结合。

篇6:“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三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二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三) 按照上面的设计,我开始结合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和教材安排的单元作文,开始了我的“单项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 由于“补课”的缘故,我在四年级开始的作文教学中,先补充了如下类似的训练: 观察叙写简单静物 我先指导学生阅读了短文《米兰》,分析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米兰的;然后,我从院子里摘来一朵火红的鸡冠花,详细指导学生观察着对花的形状、颜色和香味进行观察,大家表述,增加学生的观察经验。 观察完一朵花,我又端来一盆“石榴花”,指导学生对根、茎、叶、花全面观察,并将花朵作为重点进行细致观察。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课上将《石榴花》写下来,这就成了这一单元的'小作文。 课下,我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自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认真观察,然后,写下来(按照一文多改的程序)。 我明显地感到,这样的教学,在“一文多改”中,学生的“重写率”几乎降低为0了――学生有了针对性的观察,内容上,符合题目的要求。同时,有了统一的对固定内容的观察叙写指导的经历,学生鼓励观察叙写时,顺序、全面细致等方面,也有了较快的提高。 接下来是叙写组合的静物“讲桌、作业、讲义夹、教棍、粉笔盒、板擦”(如果是在三年级,正好可以结合《三味书屋》的教学来看展观察练笔活动。我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请每一种用具在讲桌上的位置和样子;第二个练习是观察叙写自己班级的教室,最后一个练习是学生独立观察叙写教室前的花坛。

篇7:“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五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四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五) 对景物的观察学写练习 原来的教材,七册第四单元,是写景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抓住特点观察景物。对景物进行抓特点观察的训练,是在全面细致的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观察单个的景物要复杂的多,他需要对相同的和不同的景物进行比较。 训练中,我安排了如下单项练习。 一、对“日出”之景的单项观察叙写练习。 早晨7点,我的学生已经全部到校,我把他们带到操场边,我们在那里观察太阳升起的景色。我们把观察目标定为“日出”,重点让学生细致观察如下内容: 初升的太阳是什么颜色?与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天空中的云朵是什么颜色?随着云动、太阳和云朵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以后,说出了如下内容:东边的天空一片火红。太阳像个大火球,十分耀眼。天空的浮云是单单的红色,边上的韵,有白色的,也有灰色的。运载动,一会儿遮住了太阳,太阳的光线暗了,云被照成了铅红色。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大地一片金光。 这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中午,太阳在头顶的时候,有没有日出时这般景色?学生悟出了:噢,这就是日出时景色的特点,要把不同时间的同一景物加以比较。而这,正是《海滨小城》一课揭示的观察规律。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了“组和”的景物“早晨的操场”。 地点还是在操场边,内容,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早晨在操场边上看到的`景物。学生观察到了如下内容: 太阳升起时天空的景色;远处的树林、房屋;进出的操场上晨练的同学;操场边马路上的情景(那时,我们学校的操场在校外,与校园隔一条马路)。 学生观察后,我让他们写了下来。我对学生写作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写的比较细致。但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是按照自己的感知顺序(时间上,他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了什么),这说明,学生观察后,缺乏一种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顺序梳理的能力。(反思:当时,认为学生观察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样一样的看。现在想来,不是的,学生的观察,有时间的问题,更多情况下,是全息的。而顺序,并不主要是观察的问题,而是写前思考的问题,是对记忆表象的重新编码过程,那时的认识,狭隘了,片面了) 2、个别同学观察的虽然细致,但还是不知道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比如,写操场上景物的活动,写进了“篮球架子”――这是一种并不能反映早晨特点的景物,说明,学生观察、分析所看到景物的能力还比较差。 针对存在问题,我进行了讲评,学生做了修改。 这次练习之后,我有安排了学生观察叙写校园的晨。 先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校园的早晨景物,可以观察那些方面?这几个方面,写是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针对学生说出的“花坛、教室内外、操场”,我让学生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然后讨论:看到的校园早晨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之后,学生叙写。这次,写的比较成功。 最后,我把教材中安排的“公园一角”改成了安排学生观察叙写《街心公园》 先讨论游览的顺序,在按照顺叙观察,抓住景物的各自特点…… 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大多能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叙写景物,并且也能写出一些特点来了。 这样的单项作文训练,由于我的急切,由于是“实验”,还由于有“为三年级补课”的成分,所以,仅四年级上学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大大小小的练笔达到了78次之多。课外阅读量也达到200余篇(段)。一下子,学生的习作能力大幅度的提高了。

篇8:“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四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十三 “单项作文训练法”的诞生(四) 对人物的观察叙写指导 对静物的观察,可以反复进行,一遍不行再来一遍。但是,对人物的活动观察不行,必须集中注意力,否则,稍一走神,被观察的客体就会消失。于是,叙写是就会犯轮廓性的毛病――由于观察的轮廓性,写作时,空洞无物。因此,教学时,我以练习“素描、速写”入手,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细致捕捉人物的动作变化,使动作表象牢记在脑中。 这个项目的训练中,我先指导学生阅读了七组写肖像的的短文(那时,我的读书笔记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油印蜡纸刻下来,印发给学生)。读后讨论:写人物肖像,可以从那些方面来写,怎么写。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写人物肖像的词语。 然后,用我做模特,让学生给我“画像”。这下可好,什么浓眉大眼、高大健壮(其实,我属于浓眉小眼、瘦小类型)。我自己对自己的肖像做了一下描述,然后让学生对比:谁写得好,为什么?使学生懂得了:写人物要真实客观。 然后,我在课上让学生写同学,学生分别挑自己喜欢观察描写的对象,进行观察、叙写。然后,读给大家听、猜。学生觉得很有意思。统计一下,60%的学生,写出了同学的面貌特征。 最后,让学生独立观察叙写自己的父母。 接下来时观察叙写人物活动。 观察人物的动作变化,是结合打预防针来进行的。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情节――“找粉笔”。上课了,我要写字时,找不到粉笔了,后面一个同学看我转了两圈。马上从后面把粉笔盒送来了“。 这个情节的观察叙写练习,是结合当时的四年级教材习作例文《赶羊》的教学来安排的。 我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情结束后,让学生介绍刚才看到的情景。结果,学生大多就像上面我简单介绍一样,比较空洞地介绍了“事件”,而当时我找粉笔的动作、神态变化都没能观察表述出来。 我给学生讲了一遍刚才我找粉笔式的动作神态的变化,让学生明白了观察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时,大夫到我班来为学生打疫苗。我布置学生注意互相观察打针时的“惨状”。有的人比较沉着,袖子一褪,眉头皱一下,没事情了。有的不行,妈呀妈呀的直叫,个别女同学哭了起来。最好笑的是班长丁立权。我提示学生重点观察了他打针的经过。 指导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的。看他长的什么样子?觉得他打针应该怎样?他听到要轮到他打针时有什么反应(立刻缩城一团,直摆手,然后,连脸和身体一起哆嗦,逗得大家直笑),接下来是褪袖子时的表情、打针时的表情(杀猪一般地叫,眼泪),打针以后的动作表情。 观察结束,大家练习表述。由于情节有趣,学生观察的比较投入、细致,在欢笑声中,学生表述的比较具体细致了。 后面,我又安排了一次《盲人画鼻子》的观察写作活动练习。这次,观察后,学生自己叙写。完成的效果比较好。 (反思:这样的做法,是受到了上海吴立刚教授“素描作文”的启示。现场观察,现场作文,这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篇9:“全程作文指导法”的诞生一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三十六 “全程作文指导法”的诞生(一) 1988年,我送走了进行了三年试验的班级。这个暑假,我对自己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反思,虽然在观察认识、语言表达训练方面,我积累了很宝贵的资料,而且,在作文教学方面,我也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但是,这三年中,我累得身心具疲,学生也开始对作文很感兴趣,后来变得不很感兴趣,个别学生甚至反感作文课。这是为什么呢? 客观地分析原因,我们不能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喜爱”上作文,但是,我的初衷也不是让学生反感呢?这里面,教师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我该做些什么改进? 考试结束了,学生都走了,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静静地反思。 我觉得,我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处在了两个方面:第一,我的要求高,脾气也不好,学生达不到我的要求的时候,我很急躁,甚至发脾气,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一点,由于是实验,可参照的东西很少,训练序列的问题,我设计的项目太多了,再加上我补了一部分三年级作文的内容,方式变化还是比较少的,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以后,没有能够很好地保持。这两点需要我在后面的教学中认真地改进。 开学了,我仍然教六年级毕业班。新分给我的班级我一下子愣了:这是什么样的一个班级呀?他们上午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一次《小学生作文》编辑部举办的小学生作文竞赛,主题是童年趣事。他们的语文老师“挑”了一片写的比较详细的,拿给我看,想让我给修改一下寄出。这下课好,我看完这篇作文以后,差点没气死――写的是童年趣事,结果,学生写了周日老师流的作业特别多,从下午一点多就开始些,一直写到下午六点多了,写得两眼冒金星,胳膊腕子疼,还没写完,整个一个对大作业量的控诉。这样的'作文怎么能参加“童年趣事”作文比赛? 接班以后,我发愁了:班上写的作文最好的还不过那个样子,差的有怎么样呢?我认真地看了学生的假期作业,感慨万端:还不如我刚送走学生四年级的水平呢。这,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我决定,从第一次作文入手,先让学生又一次次观察、写作的成功经历。

篇10:我家的菜园系列(一)作文

四月的枣树

我家的菜园里种了两棵枣树,

我家的菜园系列(一)作文

远远望去,枣树上面绿绿的,下面却是光秃秃的,只有一根又大又粗的主干。

枣树的主干很粗糙,最新长出的树枝绿绿的,滑滑的。枣树的叶子很小,但很多,在

我奶奶时常给它浇水,希望它长得高一些、大一些、结的红枣多一些!

五月的葡萄

我家种了几颗葡萄,站在楼上往下看,枝叶密密层层,把所有的缝隙都挡住了,长长的葡萄藤紧紧地爬在葡萄架上,整个葡萄架都成绿色的啦!

走近葡萄架,你会发现在葡萄架上,有一个个像火柴头大小的绿葡萄,最大也不过筷子头一般大,

小学生作文大全

这些绿绿的小葡萄藏在绿叶中,好惹人喜爱哦!

可爱的小葡萄,我希望你快快长大、成熟!

指导教师:唐北香

篇11: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一(记叙文)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一(记叙文)

训练重点:增强文体意识,学会写规范的记叙文

训练过程: 了解相关原理

近年高考作文的影响下,“话题作文”满天飞,似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于是乎,经众多备考专家的探究和倡导,“大散文”(实际上是“大杂文”)的写作形式成了考场上的流行色,议时政、论文化、侃人生、谈生存等,成了文章内容的“座上宾”,其余的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小人物、小事情、小感受很难表达心中的大道理、深思考;自然,“假”、“大”、“空”作为学生作文的典型现象成了中学作文教学中备受抨击的一大“症结”,相应地,传统的文体写作特别是记叙文的写作也就成了作文教学的“真空”。试问,有多少老师在真诚倡导并实践着“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理念?有多少学生真正关注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点滴?有多少师生真正实践着记叙文的写作?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本网 整理)

其实,无论考试作文怎么变,记叙文写作是关键;合格的表达首先从记叙开始。既然如此,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成功的记叙文又应具有哪些特质?

一要体现“记叙”性质。所谓记叙文,即记人或叙事的文章。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当然,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判断一篇文章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情。例如下文:

长在水底的眷念

那时,她和几个女生坐在草坪上,聊着家乡,眸子里满是眷念的神采。湖区夏日在她的描述下成了最美的风景,几个女生叽叽喳喳地说假期要随她去摘莲藕。就连在不远处看书的同班男生磊,也突然插话说他也想去。而她爽快地统统答应。

麻雀女生的承诺,似是刹那花开的美丽。

假期来临,女生们各自飞散,只有磊背着行囊,在她楼下痴痴地等。她下了楼,他鼓起勇气,迎上去道了声“嗨!”她礼貌地回了一声,却在他面前轻快地跳了起来,挥舞着红色旅游帽,眼神闪亮地冲着他身后大喊:“这边!”

磊转过头,看见了她的爱情。同班男生林在他身后。林比他高,比他帅气。磊看着她小鹿一样从他身边跳过去,眼神一点点黯淡。她和林牵了手回她的家乡,去看荷。

翌年仍是。她与林奔向快乐,而另一个男人陷入黑暗。

转眼又是来年。她在楼下的等待竟成空,去找林,却见林正挽着另一个女孩的手。女孩年轻的身体紧挨着林。她嗫嚅着问林去不去看荷?林却冷冷地低声说,那些残荷他已看厌,然后挽着女孩离去。落下她伤心哭泣,仿佛世界变成无底深渊。

“我可以陪你去看荷吗?”一个男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她擦了擦眼,看见磊期待的眼神,那样熟悉。

湖还是万顷清波,荷还是连天如碧,只是已错过素手采红莲的季节。她的假期,其实荷花已谢了,莲蓬也难觅。往年还会有快乐,今朝却唯余凄惨。

磊见她神情凄惨,突然跳到没腰的湖水里。她不明白他要做什么,那片残荷里既无芙蓉一瓣,也无莲蓬一朵。磊潜下水底,不久上岸,手里竟有一支白白、嫩嫩、胖胖的莲藕。

磊说,虽然荷花一年年开了又谢,莲藕却一直悄悄地长着。

那一刻,她灿然地笑了。因为她突然明白:属于她的那一份最美的眷恋,原来一直在水底悄悄地生长,并结成果实。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很美的青春故事,故事情节简单但完整,人物形象叙述简洁但又颇为鲜明,人与事和谐交织,记叙文的特质表现充分。

二要强化“背景”和细节的设置。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直来直去,“一气呵成”,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干瘪,行文缺乏波澜。好的记叙文,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一“背景”就是呈现人物、事件的舞台。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同样,人物活动,情节推进,也离不开细节,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思想,往往就是靠几个细节来完成的。因此,强化典型的细节也非常必要。例如下文:

答  卷

飞飞扬扬的雪飘了一夜,刺骨的寒风丝毫不给人们驻足的机会,折断的枯枝插进雪中咯吱咯吱作响。山沟里的早晨是如此的冷清、静寂。

村头的路口边开始有人影在晃动了——那是二憨在打扫大路的积雪了。这是全村唯一能够通汽车的路。记得十年前,二憨为了给母亲治病,就是偷了停在这条路上的一辆卡车上的铜线,才被送进那一个人住的阴森森的“大房子”里的;三年前,也正是从“大房子”出来,走在这条路上,二憨听到了母亲过世两年的噩耗,那时,光着头的他跪在了这条路上。

现在,二憨在村中无依无靠,只有每天守着路口,打扫打扫清洁,勉强在村中混口饭吃,可村里的人总看他不顺眼,见了他或是指指划划,或是“敬”而远之,尤其是村中一有什么不见了,就特别爱怀疑二憨,这让二憨实在是有口难言。

“唰——啪”,二憨把雪堆到路边,雪堆的样子看上去像是一个可爱的小孩,正在注视着这位手脸已冻得通红的小叔。天儿实在太冷了,路上好不容易过来两个人, 憨慢慢地抬起头,朝那边喊了一声:“喂,村里有人进城吗?”那两人却不理会他,反而转身朝山上的小路径直摸去,隐约间,他仿佛看见两人扛了一件什么东西。二憨甚是惊异,这大冷的天,天又蒙蒙亮,谁会朝那雪岭里去?况且山里的野兽饿了一个冬天,正等着美餐送上口来呢!不行,要去帮帮他们,想到这里,二憨向山上追去。不想那二人见有人追来,竟越走越快,二憨感到事情不妙,加快了步伐……

终于追上了。

“你们干什么,走这么快,把这箱子抬到哪儿去?”

那两人没有说什么,却转过身向他扑了过来。二憨拼命反击。衣服撕裂声在雪中格外地清晰,二憨的鲜血在雪地上格外地殷红,他的呼吸在风中越来越微弱……

当二憨用最后一口气将箱子抱到村委会门口时,他看见眼前红色的人们,却没有谁来搀扶他,当他在雪地上已不能动弹的时候,二憨的一生就像这一片小小的雪花,在村里的天空飞了起来,在山沟里的天空飞了起来,飘落在路口的雪堆上,化成一个句号,圈在这一段路的末尾……

一条山路,演绎了主人公二憨的一生。在这条山路上,十年前的情形、今晨的经历都显得很简单,只需几句话就可叙述清楚;但读后并不觉得文章简单,相反倒是曲折有致,而且韵味十足,这与文中的环境和细节描写分不开。如果把这些背景性和细节性语句删去,结果会如何,读者不妨一试。

三要挖掘典型意义。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从这一角度讲,缺乏典型意义的人与事是没有写作价值的,不宜进入行文中。

阅读下文,体会其典型意义:

妈妈的等待

(曾梦雅)

我回到家,母亲在剥豌豆。“考差了吧!”母亲叫我一起坐。“是啊,又考差了。”“来一起剥豌豆吧,你一碗,我一碗,看谁快!”

剥豆子是我幼时很爱玩的一个游戏,因为每次剥豆子母亲总是让我赢。“妈,算了吧,又不是六七岁的孩子了。”“怎么能说不是孩子呢?”“好,我知道在你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我玩就是了。”

我不经意地随便剥着,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和我剥豆子的情景。每次我总是用小手努力地剥着,却怎么也追不上母亲,母亲看着我便放慢了速度等我,就像百米赛跑时,母亲总是等候在终点线前等我跑过来然后让我跑过终点线自己再跑过去祝我跑了第一。母亲总是这样,等候着我穿衣,我吃饭,我放学。

而现在,突然发现母亲碗里的豆子还没有我的多。母亲老了,不再拥有令人骄傲的青春,除了这个一直让母亲等候的我,她什么都没剩下。我开始放慢速度,就像母亲等我一样,我决定让母亲赢一次,让母亲接受一次我的等待。

“哈哈!看来你要加油啊!还没有我这个老婆子剥得多。”“好啊,我一定要赶上你!”说这话的同时,我的动作更加迟缓了。可是,母亲也更加慢了,她分明是在刻意地等我!我终于明白,母亲不会赢我的,因为在她的心中,我永远是那个需要她等待去照顾的孩子。

最终,我选择了和母亲同时结束这个游戏。母亲笑了,我也笑了。母亲笑是因为我的胜利,我笑却是因为我完成了今生第一次的我的等候。

今生第一次等候,一定不会是最后一次。于是,在那以后,我总是在出门前等候着母亲与我同行;吃饭时总是等候着母亲就座;等候母亲逛街,扶着母亲搀着母亲。我明白,在我和母亲的人生长跑路上,我永远偿还不完母亲,因为母亲给予我的等候实在太多太多,她用了她的一生来等候着我。

朋友,等候你的母亲吧!她们已没有太多时候让你来等候了。记住,给即将滑落的叶子以承诺和行动,不要让它们苦等了一个漫长的冬季。

很明显,作者借与母亲剥豆子比赛这一事,表达了母爱和回报母爱的主题。所叙之事来源生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文意突出而且典型,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记叙文的写作必须围绕中心叙事,因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全篇的始终。动笔之前,要先确立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组织材料,文章的每一段、每一节都应紧扣中心。

叙事常见的毛病有三种:一是虽有中心,却缺乏具体材料,空话连篇,不能使人感动;二是虽有材料却没有明确的中心,从头到尾一篇流水帐;三是有材料,也确定了中心,却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材料和中心不相适应。

其次,叙事要具体完整,叙述一件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进过和结果,让读者对所叙事件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写复杂的记叙文,要把很多人和事件写好,就得做到线索清楚,并能围绕一条主线把事件发展过程有条不紊地叙述出来。叙事要具体、忌空洞、干巴巴。

以上只是我们写作典范记叙文的一般要点,记叙文的写作其实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这里我们只要求同学们能强化文体意识,学习写作规范的记叙文,希望以上的文字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

真题演练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的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网 整理)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无疑具有举足重的作用。你对家庭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篇12:寒假作文系列一:快乐的一天

寒假作文系列一:快乐的一天

寒假作文系列一:快乐的一天

今天是2010年1月28日,是我最快乐的一天,因为今天舅舅、舅妈带我和弟弟去买衣服去了。

今天早晨9:30分,舅舅开着车和舅妈、弟弟来接我,我们先到了时代商厦,在那里挑来挑去,也没有合适的,后来我们就去了小红帽商店。小红帽商店里人可多了,衣服也是各式各样的,非常好看的。店里还有一大一小两个恐龙模型,大的特别高,头都快“冲破”屋顶了,小的才到大恐龙的膝盖那里,还有一棵高大的假椰子树,树下有用橡胶做的大大的仙人掌球,椰子树下还有一个快餐店,看到吃的,我和弟弟也饿了,舅妈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汉堡和一个热饮,我和弟弟吃的`有滋有味,吃完汉堡,我们就去买衣服了,我买了一个套装上衣,里面是一件可爱的小熊图案的白色毛衣,外面是一件粉红色的棉上衣,是粉色的,可漂亮那。弟弟买了一套蓝色的运动服和一件仿皮上衣,他穿上很精神。中午,我们一起到饭店吃了午饭。下午,我和弟弟以及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了。晚上我还住在了舅舅的家里。

这就是我快乐、开心的一天!

相关专题 单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