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姚古镇小学作文

阿比多斯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阿比多斯”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姚古镇小学作文(共1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广西名镇。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县城东北部40公里(直距),北面与钟山同古镇、清塘镇接壤,东面与凤凰乡、贺州市公会镇毗邻,南与樟木林乡、富罗镇交界,西面与走马乡相依。黄姚有着近千年历史,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由于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建筑精美,工艺高超。

目录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下辖村组特色经济地理环境

黄姚古镇政府所在地东距贺州市60公里,西距县城60公里;桂梧高速公路途经境内22.3公里,八步经黄姚至昭平二级公路途经镇内11个行政村(街),方圆3.6平方公里,属喀斯特地貌。镇外奇峰耸立,镇内竹木森森,清溪环绕,其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街道全部用灰黑色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依然完好平整。黄姚镇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至今古镇还完整保存着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景观建筑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

历史文化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桂林的漓江下游,距桂林约100多公里。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明末清初时黄姚已是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商业重镇。古镇内300多间明清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岭南风格极其浓郁。古街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大迷宫,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铺砌而成,象一条起舞的青龙。三条溪河蜿蜒穿行在古镇之中,古民居的静态于流水的动态自然的结合,共同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其独特的景致与江南众多水乡不尽相同,古屋,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著名的美籍华人画家蔡楚夫也忍不住赞叹黄姚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山水桥亭联带匾,体现了黄姚人在营造人居环境方面的杰出造诣,同时也折射了黄姚人世代崇尚诗书礼乐的良好习俗。黄姚的民俗颇多,农历大年初二游鱼龙庆丰年;三月初三抢花炮求好运;七月初七取仙水迎吉祥;七月十四放柚子灯祭河神。 黄姚素有“梦境家园”之称。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祠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镶嵌而成,镇内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式布局。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建筑精美,工艺高超。 抗日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到黄姚,这些文物、故居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如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在黄姚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里那些发黄的照片,无声地证明着这个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中的地位。1986年,这里被广西省人民政府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成为广西又一红色旅游胜地。

下辖村组

黄姚镇政府所在地黄姚街,东距贺州市60公里,西距昭平县城6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辖区总面积244平方公里,辖文洞、界塘、岩头、杨村等19个行政村(街)委会,55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户,总人口61779人,其中街区人口5791人,非农业人口1983人,是全县人口第一大乡镇。 黄姚街村新寨村岩头村文洞村笔头村春甫村阳朔村杨村村凤立村中洞村白山村巩桥村北莱村罗望村古碌村崩江村界塘村皇竹村枧盘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

特色经济

黄姚古镇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将特色农业与古镇旅游业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农家乐旅游、古镇景区(点)、农业观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由特色生态农业经济逐步与观光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促进特色农业经济增效、农民增收。 全镇水田面积30170亩,是昭平县粮食和各类水果主产区,盛产优质的晒烟、烤烟、大米、青梅、杨梅、山楂、月柿、柑橘等。镇政府所在地的巩桥圩历来是昭平县北面乡镇的中心集市,也是全县最大的乡镇农贸集市,辐射周边7个乡镇近15万人口,圩镇总面积30万平方米。 ,全镇种植烤(晒)烟5500多亩,优质水稻2100多亩,香芋1900亩,蔬菜5000多亩,大棚西瓜2500多亩,茶果2300多亩,金银花450多亩。为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通过成立姚江水稻专业合作社、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姚香烟叶合作社等农业专业合作社,并采取“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产业品牌化建设。“姚江水稻”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示范专业合作社”,“姚江大米”品牌还通过了国家商标局注册和国家质检总局QS认证。“姚江大米”、“黄姚豆豉”成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两大主导品牌。实现农业总产值230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83.2元,增长了13.4%;黄姚古镇共接待游客33.6万人次,游客量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1218.25万元,同比增长29.1%。

篇2:黄姚古镇小学作文

黄姚古镇小学作文

这个炎热的暑假,我去游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是一个十分迷人的地方,是最具旅游价值的古城镇。黄姚古镇就像一个迷宫一样,进去了就很难找到出口。因为,整个古镇是按照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个大迷宫,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像一条起舞的青龙。

黄姚古镇的石板街有8条,全部用灰黑色的石板镶砌而成,全长3华里,最早铺砌于清顺治年间。当你在石板街上漫步时,一种坚,古朴,清凉的感觉就会由然而生。难怪著名的美籍华人画家蔡楚夫赞叹黄姚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山和水,水上桥,桥前亭,亭上联,联带匾,这无一不体现了黄姚人在营造人居环境方面的杰出造诣和黄姚人世代崇尚诗书礼乐的良好习俗。

在黄姚古镇内,令我最念念不忘的是那杯解渴的`“话梅汁”。

在黄姚古镇里,有一间专门销售“话梅汁”的小铺。里面被冰冻的话梅汁既可口又解渴,酸中带点甜丝丝的味道,令人一喝不忘……

这就是“黄姚古镇”,一个“人然合一”的古典小镇……

篇3: 黄姚古镇作文

黄姚乃是一个老地方,虽不似京城般繁华,也不似陕西西安秦始皇所创下的鬼斧神工。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去此地,看远方云彩若隐若现。密密麻麻的耸入云端的古树,张开大爪稍稍遮住人们的实现,却也能使人似置于阴凉之地,摇扇欢谈。此树乃黄姚一绝。

树干枯萎,枝干垂下,形似龙爪,倚坐于树下,似被巨龙抓住了咽喉,这里曾有千里拓荒的凄凉,乱世群雄的纷争,这棵芳龄已有850多余的古树,冷眼旁观。

如今,古树的对岸,是一座院亭小阁,一层层的青苔铺于其屋顶或许千年以前曾有一位翩翩佳公子站于亭台中以箫声伴明月,以寄归家情思。岁月静好。数年之后的今天,墙上印上了似黄非黄的斑驳痕迹。以昭其已年老,却依旧笑看隔壁小桥上,几个小儿在屋前打闹玩耍。

不知何时,夕阳的余辉已普照大地,笼罩在了几位匆忙归家的人上,不由想起马致远的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无一两只乌鸦应景,但有一条虽细但清的河流从上至下,由远到近,从古至今,流淌过历史的沧桑印记,流入无数黄姚人的心中,流进这棵已有850高龄的老树,滋润着它的树干,让它持续注视着黄姚古镇。

篇4:黄姚古镇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黄姚古镇参观游览,我是景区讲解员小唐,今天就由我为大家介绍被世人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的黄姚古镇。希望今天大家能在黄姚玩得开心玩得愉快,也希望我的导游讲解能够令您满意。

首先我将为大家简述黄姚的概况,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国名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明清岭南风格,整体建筑风貌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古朴别致的山水园林古镇。镇中的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田园风景。黄姚著名的景点有文明阁、司马第、古戏台、石跳桥、郭家祠、天然亭等。人文景观有韩愈、刘宗标的墨迹。

下面我们开始古镇的游览,大家注意到脚下的石板路了吗?黄姚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

古镇的楼阁是教书育人之地,也是人们休闲小憩的场所。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楼宇就是文明阁,文明阁的对联极富哲理。文明阁第一道山门上书写着“文明首第”四格墨然大字,两旁对联为“道德隆千古,文明推首第”。第二道山门外联写着:“春入水愈响,秋高山更清”,横批为“有声门”。此联描写的是天马山、文明阁春秋季节的两幅画卷。春天,春水泛起,昔日蜿蜒轻柔的河水变得欢畅奔腾,波涛阵阵,奏响美妙的万籁之声。秋天,秋高气爽,天蓝地远,更显山的苍翠清晰。(停顿两秒)听了小唐的讲述,不知大家眼前是否浮现出一幅悠远高深的水墨美景呢?“有声门”之后的内联则寓意深刻:“星临平野阔,山似洛阳多。”观读此联,大家是不是心胸豁然开朗感悟良多呢?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房屋名叫“司马第”。大家可能会误认为“司马”是指主人的姓氏,其实这里的“司马”指的是官职,也就是明清时的府州通判。这个宅院是黄姚古镇阶梯式宅院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筑高出地面约一米,阶梯式的步级寓意着步步高升。

这段光亮平整的青石板街道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是繁华的商业大街,大家可以看到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建筑都是明清风格。

眼前这一汪碧绿的湖水中的就是石跳桥,建筑学把这种桥称作锭步桥。黄姚的石跳桥始建于清朝嘉靖年间,距今已200多年。整座桥由31个石墩排列而成,高的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水底起到支撑固定作用。31个石墩间距按人的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通行,又不影响泄洪。现在很多公园里的水景都仿照的锭步桥,在2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黄姚人民就可以造出这么实用又富有美感的桥实属不易。

相信大家都知道黄姚是《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等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茶叶作坊,《茶是故乡浓》的制茶、炒茶就是在此拍摄完成。这是间传统的茶叶作坊,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蒸青制茶工艺,大家现在可以免费品尝按传统手工制作,用古镇仙人古井活泉泡的秋歌三茶。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迎秀街正西直街,正前方的这座门楼叫做太平门,也有人把它叫做升

平门。太平门坐东向西,穿过太平门的就到了天然街。大家可以看到,天然街西端的接龙门外有两座小型别致的天然石拱桥,天然街由此得名。“天然石拱”是黄姚古八景之一,有古诗云:“小涧天成跨玉腰,溶成双巩旁黄姚。江分水面平铺石,墙就崖间暗渡潮。”天然桥之美,美在春花秋实,美在“小桥流水人家”,美在人们的不知不觉和桥的神奇。

眼前的这座建筑是郭家大院。这座大院坐西向东,是古镇颇具特色的典型民宅。郭家大院是有唐宋遗风的明清建筑。院中有太阳门,月亮门两个大型的圆拱门。院内房间单独排列,通风好,光线充足。房间前是小天井,整体建筑讲究对称。大院的防匪工事固若金汤,很有贵族气派。郭家主人曾经是清朝道光年间,在朝廷任职翰林院的编修。

今天的景点讲解到这就告一段落了,我再补充给大家讲讲咱们黄姚的特产吧。到黄姚旅游一定要买点土特产回去馈赠亲友才叫不虚此行,黄姚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和滋补佳品九制黄精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宫廷贡品,黄姚也被称为“豆豉之乡”。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此外,黄姚还盛产月柿、柑橘、板栗等。

各位游客,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里唱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我想,我们之间友情的花朵会常开,黄姚的美景永远常在!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还能聚在一起畅游黄姚!衷心祝愿我们能够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篇5:黄姚古镇美文

黄姚古镇美文

得知有你,是去年在文友的文章里,关于你最初的点滴也是从那里面了解到的。随即迫不及待地从网上搜你,才赧然得知,你居然是中国旅游圈里仅有的五十个必去地之一。于是,我哑然失笑。倏忽间,我恍然明白,走进你确实有些晚了。掐指一算,你的名显也应有十余年了,虽然我们各属不同的省域,你在桂北,我在湘南。可是我生活的地方离你的距离,若按时日算,自驾三个多小时便可抵达;若以路程计,也不过三百里路之遥。终于,我觉出了我的浅陋。

黄姚,真的,我来晚了!可你究竟离我有多远?

我很有个习惯,总想在蒙蒙的烟雨中去感受一份古朴。很巧,与你邂逅的那天,正好是忽雨忽晴的天气。本未打算邀约于你,其实那天我是特意去跟你同属一市,东西相距百多公里的秀水状元村的。在这里,也着实让我惊诧了好一阵子,小小一村,仅宋代就衍生出状元进士近三十名,对此,我不想搬出那个于诸多文字里用腻了的词“人杰地灵”来给它作一番修饰,何况这“人杰”“地灵”内里究竟是何种因果,我并非风水先生,断然参透不了个中玄机,绝然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但仅凭我本应的感官,我觉得,这儿绝对算得上我意中久违的理想之地。所以,我忘乎所以地漫游其间,肆意得近乎攫取式地捕捉渲染在这明清建筑群中幽仄巷子里的古韵清趣。在意念的穿越中,时间的概念似乎只有分秒。待从那湿漉漉的氛围里挣脱出来时,早已是午后光景。

或许是意犹未尽,抑或是受到我的感染,妻悠悠地道“黄姚离这儿有多远?”我狡黠地回应:“百多公里,驾车需两个多小时吧。”于是,心照不宣,草草敷衍一下早已空荡的肠胃,便驾车往你那边赶。尽管一路时雨时停,尽管路途大多坎坷,可近三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总算赶在黄昏前走进了你——我牵肠挂肚的黄姚。

我循着本应的程式,揣着一颗忐忑的心,虔诚地步向你的大门。远远地觑见你门楹正中赫然横书着的两个大字“黄姚”,字体浑厚圆润,墨色虽有些剥蚀,然而,沧桑中却别有一番精神。来不及去细究它的来历,视线却被大门右前侧那座古戏台攫去。

据了解,古戏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论资排辈起来,也算得上黄姚著名的景点之一了。时势变迁,古戏台上不知演绎了多少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又有多少好梦能圆。我想,人啊!生时是天命,活着要担当,与谁论英雄,皆向戏中看。世间万象皆入戏,戏中来戏中去,你方唱罢那方登场,其间的是是非非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呢。我倒是纳闷,为何要把一个戏台建在格局缜密的建筑群落外,这确乎有些非同寻常。后从你总体的`建筑格局上分析,方才了然,你跟其他古城古镇如出一辙,建制之初,首要考虑的便是安全防患。另外,从锲刻在戏台上的那副对联,可见端倪 。“锣鼓喧天管弦悦耳共庆清平乐;霓裳漫舞羽曲高歌齐呼可以兴”分明是在有意无意地向外界彰显物阜民丰、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如若把戏台搭建在封闭,防范严密的建筑群中,谁能明白你的非常之处呢。

还未深入,便深深地感知到你先声夺人的手法,确实有些匪夷所思。然而,我并非来凑热闹,更非猎奇,何况我不是一个特爱找闹子的人,我只是来感受你的旧时清韵的。不然,何须来到你黄姚,在我故乡就够了。记忆中的故乡,亦是一个有着一定规模的明清建筑群落,一样的青砖青瓦,一样的砖木结构,一样的青石板路。只是到如今,大都被历史的风雨冲刷得面目全非了。满目的狼藉,叫人欲哭无泪。不过,儿时所经历的那些热闹情境,至今刻画如新。

我知道,黄姚,你是一个有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一个虽历经千年风雨,仍保持最完整、最原始面貌的古镇,一个外国人眼中最适宜旅居的十大古镇之一。于是,我来了,在这个近乎春天的五月。

两广之地多榕树,虽对榕树了解不多,但我觉得,在这个世上没有几个能做到像榕树那样,屈伸自如、触类旁通。我从“黄姚”大门后那株龙爪榕身上深深地感知到,能500多年风雨精神依旧,那不就是一个生命的誓言。反观我们这群称为人的动物,有好多仅仅是在为命而忙活吗?

穿过龙爪榕的绿荫,脚下便是佐龙桥,桥头有一亭,叫佐龙亭。不几步就是有“黄姚第一关”之称的“亦孔之固”门 。门楼建于清初,光绪年间重修时,由黄姚书法家临贡廷书“亦孔之固”门额和门联“珠水横襟无限碧,武峰隔岸有余青”。门楼坐南朝北,高6米,宽4米。石砌平门顶,门顶以上由砖砌成,门里门外皆为石板街,萦回九曲十八弯,连通各街巷。“亦孔之固”门意即虽一孔之大,但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固若金汤”。门楼上下两重,楼下为通道,有石阶9级通向内街;楼上有瞭望窗和枪眼。其与在龙畔仙山祠下的守望楼同属黄姚防御守关的关键门楼。

九级石阶后,便是一条狭窄曲柺的青石板路。两边砖石砌就的墙坚实宽厚,可见其用心。不一会巷子豁然开朗,即进到主街区。区内无论大小街巷皆青石板铺垫。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游走在青砖青瓦的建筑群中,思绪放纵。

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青石板路,在纵横交错的巷子里静静地游走穿行,有意无意地把天南地北的慕客们心中别样的心思串在一起,默默地迎送着日月东升西落,细数流年过往。

披一袭烟雨,陷落深巷,细细捕捉“久坐不知红日到,闲来偏笑白云忙”的意境。神情恍惚间,突地吟哦起陆游的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样一位大半生都驰骋在疆场的铮铮铁汉,面对幽深的巷子,居然也能生发出如此闲适淡雅的情致,谁能说得清呢?至于其中的无奈勿需多言,因为我在黄姚。可想而知,春雨下的巷子所营造出的氛围,具有何等煽情的效力。而戴望舒呢,径直把对雨巷的美感化作清香幽美的丁香姑娘,不可不谓是一种煞费苦心的艺术创造。可在当下,还有多少人会去在意那些被风雨剥蚀了的砖墙檐瓦,谁会留心被岁月梳洗打磨的曾经过往。除却你追我赶,你狂我躁,还有什么?

黄姚,我不感惭怍地说,我知道你有所谓的几大景点,可我早就表明了心迹,我并非为这而来。真的,黄姚我们到底有多远?如今,你倒是摆出一副明清泱泱帝国大度的姿态,任由四方来客津津乐道。真的,你不能只停留在明清的分上,因为你的出现早在汉武帝时方已纳入地方行政规划。

我也曾去过那么几处众人大加标榜的古城古镇古村,其实大底如此,众口一词皆言明清。为何一谈到古建筑便是明清?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仅是一个明清能概况得了的吗?我有些惊恐。因为,不管我到哪里去,也就只能是看个明清建筑,感受泛滥的明清风情。对厚重的中华文化而言,这未免也太肤浅了。可是,在这里,我又真切感受到了你的与众不同。

虽然你满镇的明清建筑,可不同的是,皆为清一色的寻常旧民居。绝无新旧杂陈的不和谐,即便少许不得不改造修葺的,也不露一丝矫揉造作之痕迹,给人以古朴自然,乡土味浓郁之感。就连抗战时期因避乱而寄居于此的何香凝、高士奇、欧阳予倩、千家驹等文化名人曾经的寓所里,现今住着的仍是寻常人家,并未特意地做个什么重点保护的架势来唬人。而且这里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即使大户人家的庭院或祠堂,譬如郭家大院、司马第,亦显得有些小家子气,没有都市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势。20余座寺观庙祠,像颇有名气的安乐寺,绝非要去弄个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气象不可。

还有那些别样的桥呢,亭呢,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匠心独运。至于或长在水滨或立在桥头或生在院落或扎根石上的古榕树,也都摆出一副恬然自安的姿态。无不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的和谐境界。

所以,才滋养出此地格外纯朴的民风。我去过周庄,到过丽江,见过平遥,显然,那里的商业味已然有些扑鼻。尤其丽江,其浪漫之气,不断升温,渐入境界,大有喧宾夺主的意味。而你,始终是娴静的、从容的。没有喧嚣聒噪,一切都显得那么静宜。任何客人皆可以很随意地进入某一家庭院,无拘无束地跟主人闲扯瞎侃。街道两边的小买小卖,可以随性地讨价还价,绝没有强买强卖。而且没有眼花缭乱、千篇 一律、拉郎配式的所谓的特产。本应有的绝不遮遮掩掩,没有的也不会无中生有,瞎蒙唬弄。我想,这一切应该是得益于你厚道的文化底蕴吧。

你幽居深山,占尽风水,孕育出独特、沛然的岭南文化。这儿,自古以来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遗训。据史料,从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就出了11名举人。整座古镇,就是一部完整的桂东居民文化史。在这里,山水林木齐备,有水必有桥,有桥就有亭,有亭必有联,而有联定有匾,为黄姚构成一道生动、绝美的风景线。据统计,现存历代诗人赞美黄姚的诗篇186首,楹联197副,牌匾50余块。其中有光绪皇帝亲赐的满汉文对照的圣旨牌匾“且坐契茶”名匾,被《中华名匾》一书收藏。古镇上的每一处建筑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幅楹联牌匾都蕴含一套隽永的哲理。内容包罗万象,有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有体现渊源历史的,绝大多数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黄姚,你如同一部千年的诗本,仿佛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任凭谁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皆会为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所征服。

真的,我坚信!

黄姚,我中意你的桥亭屋巷,中意你的砖瓦石木,中意你的朴古厚重。只可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没能来得及去细细地咀嚼你千年的韵味去刻画你沧桑浸渍的容颜,我走了,带着遗憾。不过,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我还会随性而来。

黄姚,我执拗地追问,你到底离我有多远?

篇6:黄姚古镇之旅作文

黄姚古镇之旅作文

华阳六11 陈柏桥

太阳从蓝色的天空上直射下来,我伸了个懒腰,看了看窗外,世界随着太阳的升起,开始苏醒,人们也开始忙碌,就连小花开始伴随着微风去播下希望的种子。

我们坐着飞快的高铁,来到了贺州,经过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了黄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古老的房子,四面环山,特别漂亮。我们一路直入,来到了一个湖旁,湖底十分清澈,清的可以看见湖底的沙石,同时也翠绿的像绿宝石,湖中不时有几条小鱼游过,似乎在嬉戏。湖上,还有一座弯弯的桥,听说,那座桥在几百年前就建了,桥是用一块块砖头搭建而成,桥旁不时还有白色的'烟冒出,独显仙女下凡之美。

过了那座桥,便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大街,人们吃吃喝喝的热闹激起了黄姚人们的热情,热情绝不亚于这个炎热的夏天。越往里走,就来到了“仙人古井”这儿共有四个坑,里面装着干净、清澈的水,而小河去浑浊不堪,我想一定是古人用了泥沙或石头堵住坑与河水的交汇处,而泥沙与石头形成了一个过滤网,自然坑里的水就干净、清澈啦!这四个坑里的水用处可大啦,可以饮用、洗澡、洗菜、甚至可以游泳。这四个坑在黄姚古镇可是令我印象深刻。

第二天,我们又继续踏上了旅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个大树旁,根据介绍,这棵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见证了风雨,雷鸣,因树枝垂落酷似龙爪,所以,被称作龙爪树。这课树许多地方都已太高,所以怕支撑不住,人们用一棵棵假树来支撑住树枝。

不久,我们又要对这说拜拜了,真舍不得!黄姚古镇的美色,令我久久不能难忘!

【范老师点评】黄姚古镇的一树一木,一湖一屋,蓝天白云,都给小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爬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文用真情感动了别人,用优美的语言打动别人,坚持记录,写出越发动人的文章。

篇7:关于广西黄姚古镇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贺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为钱兴烈士塑立的雕像。钱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1922年考入协和乡(今安华乡)凤南初级小学。1926年入怀集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7年考取怀集县初级中学。1931年到广州入知用中学读高中。同年秋,转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就读,参加秘密“读书会”,后参与组织“社会主义思想小组”。

1933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4年参加中山大学地下党领导组织的《时代文化》读者会,后转入广州各大学进步学生组织成立的中国青年同盟,任中山大学“中国青年同盟”的支部书记。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发动中山大学学生响应。1936年7月,加入中国0。后任0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兼中山大学党支部书记。1937年初,调到香港0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工作。同年底,调任0厦门市工委书记,并负责漳州市工委的工作。1938年5月,厦门沦陷后,调到漳州中心县委,先后任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负责云霄、平和、诏安县委的工作。1940年冬,受党组织指派到桂林筹建0广西省工委,后任工委书记。

1942年7月,桂林“七九”事件后,转移到灵川活动。同年10月,到钟山县英家乡白沙井组建省工委临时机关,继续领导广西的地下革命斗争。1944年夏,受0中央南方局指示,在桂东北、桂东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秋,把省工委机关迁到钟山县黄宝村,后搬到昭平县黄姚中学。1946年9月,解放战争爆发后,积极领导组织桂林、柳州、南宁、梧州等城市的爱国-,同时在农村开展反对-征兵、征粮、征税的“三征”斗争。1947年4月,在横县西区六秀村主持召开有广西地下党各地区领导人员参加的“横县会议”,传达0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的指示,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开辟游击区的广西对敌斗争方针。同年7月,在广东省广宁县寮炭岗召开粤桂湘边工委扩大会议,当选为粤桂湘边工委副书记兼粤桂湘边纵队(西江纵队)副政委。同年8月15日晚,在广东省怀集县领导怀南起义,建立怀南游击根据地。

1948年5月,-反动派疯狂“围剿”游击根据地,他负责绥江下游的反“围剿”斗争,率领留守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同年9月,把留守部队整编为一个大队,任大队长。是年11月,在怀集县坳仔仕儒村山头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篇8:关于广西黄姚古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来古镇,我是今天的解说员。西来古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誉为“天然氧吧”、“成都花园”的蒲江县西北部,地跨临溪河、小河子与大小五面山,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49%,距离成都市区84公里。古镇历史悠久,战国的船棺、汉代的冶铁遗址、西魏的临溪古县城、唐宋的茶马古道,至今踪迹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西来古镇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十大古镇”。

西来镇俗称西来场,秦汉时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炼铁中心。三国时期,有临溪古渡,是蒲江与邛崃的必经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设临溪县,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临溪县降为临溪镇,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将临溪镇划给蒲江县。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临溪河暴发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张魁场关帝庙内的关帝神像冲到了临溪场西林寺的产田里,临溪场的人们认为关帝爷从西而来,在这里停下,说明这里是块风水宝地。西林寺的住持静慈和尚捐出庙中产田,在关帝神像搁浅处新修了关帝庙。庙门向西而开,有不忘从西而来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蒲江县县令李绅文,借用佛教教义中的典故,即达摩祖师西来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经从西取来的典故,改名为西来场。

我们前方有一个古香古色的戏台,西来是川剧之乡,著名川剧作家徐文耀就是西来人。以前,西来场有钱、刘两姓大家,分别在关帝庙庙门和场西头两处搭灯杆、建戏台,雇戏班演出,大唱对台戏,热闹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刘家戏台,每周六,戏台上都会演出川西戏曲的经典名段。现在戏台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关帝庙的旧址。

自古以来,西来又被称为草根儒乡。广场南侧的文风塔体现了西来崇教尚文的风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层,外加宝顶,翘角飞檐,非常精巧。文风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翘角檐精巧玲珑,各层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动物、花卉、诗歌提联,内容丰富。

第三层正面檐下有“文风塔”匾额;第二层有“奎星阁”匾额,第一层正面嵌有扇形匾额,上刻有“惜字宫”三字,两边竖刻对联“废墨收经史,遗文贮汉唐”。读书识字是教化的基础,所以乡间特别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纸不能乱扔,废弃也要郑重检点、焚化敬神。

当年修建该塔,选址在顺河而建的古镇东头,更是蕴含着“培地脉”的理念。西来地形有如顺水之船,将“文风塔”修在船头,恰似船上桅杆;有了桅杆,船就稳定,既可平安远航,又可牢固停泊,不仅能保西来一帆风顺、亦可辅佑该镇文风昌盛,文运久远。

西来老街由文风街、簸箕街和龙眼街三条主要街道组成。老街街道宽约七八米,建筑结构、实用功能和民间工艺巧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1200米长街和近700米小巷。在老街上,居住着395户人家,总人口达1288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静谧澹泊的人文环境使西来古镇吸引了很多燕子的到来,老街的屋檐下可以看到很多燕窝,西来古镇也被游客们叫做燕窝古镇。

文风街为古镇正街,西至台子坝,连接起簸箕街和龙眼街。许多历史建筑的遗存都在文风街,像我左手侧的刘紫佶私宅修建于民国年间。整个建筑是木质架构,青砖砌墙,三层楼阁式。私宅内部有两个小天井,格子样式的窗户,过道或墙壁的窗子上方呈尖形或穹隆型,木楼梯的墙壁上有雕刻精美的浅浮雕装饰图案。

而这片建筑是当年禹帝宫的所在地,建于宋咸平年间,是西来最古老的庙宇,西来人俗称王爷庙,庙堂是四合院式的,解放前曾改作学堂,1987年全部拆除建为供销社。现在分散为几间店铺。在中兴街的墙上,还能看到一块刻着“禹帝宫”字样的青砖。

再往前走就是“江西会馆”旧址了,大通檐、小天井,前为吊脚楼,后为二楼一底的砖壁木板房,是西来的最高建筑。会馆中间有两个小天井,天井周围为转角楼,所有楼相通。此馆在“湖广填四川”时,钱氏等家族从江西迁来,于康熙年间所建。解放后曾用作政府机关,后改为邮电所。现在则在保护基础上将之改建为一个精品客栈。

这儿有一座特别的封火墙,在西来古镇仅此一处,大家请看,墙由青砖砌成,线条流畅,有别于传统川西民居,带着山西建筑风格,这建筑正是清代年间,陕西商人贺家所建,当年“大川号”整个邛崃、蒲江地区鼎鼎大名的商号,主营米、盐、布等。生意火红,大有压倒西来首富本地徐钧太的势头。徐钧太便打通自己的铺面,在大川号正对面修建一条街,以形成街煞,以煞大川号风水。后来徐、贺两家在商场上鹿死谁手不得而知,但徐钧太所修建的过街楼、小姐楼、中兴街却成为了古镇上的一道风景。“过街楼”是徐均太为第四方夫人史氏所修建,连接起后面的小姐楼。小姐楼高出其他房屋一层,为木质结构,雕梁画栋,做工精巧。小姐楼后来被改做私塾,最终因年久失修被拆掉。

这有一个店招——徐待诏,这是个理发店,为什么叫待诏呢?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剃须理发挖耳朵等系列的老手艺就称为“待诏”,“待诏”这个职位连皇帝的脑袋都可以去摸。“待诏”是“随时待命而被召唤的意思”。据考证明末清初的时候,发型统一为剃半头,留辫子。平民百姓不好统一,朝廷就把剃头匠组织起来,手持圣旨,归于待诏,享受俸禄,走街串巷,逮住一个剃一个,为此百姓便不叫他们“待诏”,而叫“逮住”。从此,串乡理发的都称“待诏”。

西来竹编店也是很有特色的,竹编,是西来传统工艺产品之一。西来生产竹子,用竹编手工编织的各种日杂品、工艺品做工精美,品种繁多、结实耐用。

在文风街,各种小吃名目繁多,风味独特,粑食类有铲发粑、粽子、猪儿粑、枕头粑、玉麦粑等;还有各种野生特色蔬菜,诸如摘耳根、刺龙宝、灰灰菜、厥菜、三塔菌等。而最富特色的风味小吃当数蛋醪糟、粉子醪糟、甜水面、凉面等以及临溪河鱼、山珍斗鸡公等地方美食。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品尝品尝。

这有一条挂满红灯笼的深邃小巷,叫烟巷子,为什么叫烟巷子呢?原来是古代卖烟的地方。民国时代,又是烟馆云集的地方,“烟巷子里吞云吐雾,自己家中啥事不做,一天不去心里发慌,一屋家产全部抽光。”是当时烟民的真实写照。

这儿是几条老街交汇的地方,这边原是钱家的势力范围,西来民间有刘半街。钱半场的说法,说的是西来两大家族钱刘两家各占半条街。街中建有高高的灯杆,是挂百颗灯的。百颗灯祈福是西来传统民俗。灯杆高13米,两侧三十六盏顶上一盏底下一盏,象征三十六洞天神仙、玉皇大帝和土地神。灯纸为白红相间,红为太阳,白为太阴。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当地长老诵经点燃,祈万福消百灾。

这边原先有一个戏台,逢年过节,各种游乐活动都在此举行,非常热闹,赶场天生意也非常好,为延伸台子坝的兴旺,往左侧新修了一条街,就是我们今天的龙眼街。

龙眼街是解放前由一个叫王崇古的人实施修建的,王崇古曾在著名川军将领李家钰部队中任职,后教私塾。这“龚尧山木器店”阴刻字就是他亲手写的。因为这条街统一规划设计,所在在西来老街中,这条街建筑及临街的铺面风格样式是最统一、整齐的。这条街刚刚修好后就解放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店面都是由本地原住民开的,有生态水果,老茶铺,老腊肉、竹编,非常的质朴。

老街上有很多老茶铺,茶香四溢,临溪河两岸五面山区,是名著《茶谱》中记述的临溪茶的产地,临溪茶从唐代起就经过茶马古道远销西蕃。蒲江素有“中国第一绿茶之乡”的美誉,蒲江绿茶就是发源于西来。镇里的老人们在老茶铺里喝茶、聊天,打长牌,很是悠闲。好山好水好心态,使得西来成为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多达十余名,90岁以上老人50余名。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对身体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龙眼街尾有一口龙眼井,水质相当好,时至今日,周围几十户人家,仍常到这儿取水。

龙眼井原有两口,相隔一丈左右。相传当时附近住着一户主人名钱万湘的人家,其夫人李氏,在一个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的夏天傍晚,看见天空中有一条金龙狂舞,双眼之光像两支利剑,直射到对面徐姓土地上久久没有消失。第二天早饭后,钱李氏跑去一看,发现那里竟留下了两个相隔一丈左右的斗碗大的洞。钱、李夫妇感到这块地非同一般,必为风水福地,于是便出高价买下。在沿着两个洞口往下掘井之时,掘到约三丈深处,竟发现两口井底都有红鱼一对、大鲢鱼一条,而井中之水清澈透明,甘醇可口。从此钱家用井中之水烤酒、开面房而渐致富裕,所制之酒和挂面均远近闻名。后来其中一口井因后来建造房屋被填,只留现在这口。

呈现在各位尊敬的客人眼前的,是临溪塔,塔高41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负一层和一层是西来文化主题馆西清鉴,馆藏西来三千年历史人文风物。展品有战国出土的陶器、兵器,唐代的摩崖造像,明代大悲寺出土佛像。

西来文化主题馆以禅茶西来为主题,分为净土修禅心,古镇觅遗风,茶乡养灵性,临溪悟菩提四个 篇章,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西来悠久的历史,临溪茶的清香,古镇的文脉,登塔则可俯瞰整个西来古镇,大小五面山,临溪河,老街胜景尽收眼底。

“临溪之渡,四路要津”,这座桥叫来安廊桥,始建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民国33年(公元1944年)毁于洪水,重建此桥。廊桥与临溪秀水为伴,千百年来见证着西来过往,在这里,陆游曾写下了“河边相送驿边迎,水隔山遮似有情。岁晚无聊莫相笑,君方雨立我泥行。”的诗句。魏了翁写下了“西来紫马倦行春”的词句。临西茶,铁器,茶马古道远销各地。

吹拂着清新的河风,现在我们来到了西来的“灵水古榕”文化商业街区, 在近一里路长的河堤上生长着12棵名声远播的千年古榕树,成为西来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边有一棵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特大榕树,荫盖的面积达一亩左右,树干须五六个成年人牵手才可合围。树干与主枝相接部位有数个包块旁逸斜,经细根缠绕,其状颇为观音横立于树干之上,所以人们称此树为“观音树”。

这一颗叫菩提树,形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相传,北宋末,连年战乱,世道艰难,盗贼横行,一位来自峨眉山九老洞的游方和尚,化缘到此,便在莲花树下以参禅之道劝化世人,使得盗贼减少,西来安居祥和,后来老和尚在此树下安然坐化,当地人便把此树取名为“菩提树”。

这棵就是我们西来盛名“夫妻树”。它枝叶茂密,树干似人。两棵分离的树干在离地约2米处合抱在一起,合抱处长出许多根须,交织缠绕,合抱处下方约10厘米,两棵树干又伸出两只长长的“手”紧紧相握。关于“夫妻树”,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南宋年间,临溪河上游在深夜陡降特大暴雨,房屋坍塌。有一男一女同抱着一根木头,顺流而下,到达临溪古渡时,被艄翁刘德柱救起。经询问得知,男名张德久,女名李翠芝,其家人不知冲向何方,葬身何处。渡口群众深表同情,帮助他们绑起了两间草房。二人后来结成夫妻。 李翠芝有一双巧手,善于编织草鞋。她的草鞋,绳粗草紧、好穿耐久,一传十、十传百,远近闻名。慕名来预购者络绎不绝,生意红火,也有人称她为草鞋西施。张德久种地、李翠芝织鞋,两人生活过得虽然清贫,却很恩爱。随着年事增高,张德久患上了咳嗽病,无法下田劳动,两个人全靠李翠芝卖草鞋为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连续数日下雪,地上的积雪达一尺多厚。等雪化之后,古渡旁的人家几天未看见张李夫妇进出。推开柴门一看,两夫妻紧紧抱在一起,早已气绝身亡,邻里们把他俩的遗体深埋在河边。若干年后,在古渡下边河堤上同时长出两棵榕树,年深日久,紧紧拥抱在一起,成了今天的夫妻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就这样相拥相握历经上千年风雨,喻示着爱情的坚贞与甜蜜。(恋人们到西来,总会来看看夫妻树,许愿祈福,在这里,我祝愿各位游客朋友们爱情甜蜜,与心爱的人白头偕老。)

而旁边的一大一小两棵古榕,则像慈祥的母亲牵着她心爱的孩子,给他温暖。

河对岸是西来古镇二期书院禅村项目,项目依托800年历史沉淀的鹤山书院,打造集书院文化、农耕文化、会议中心、精品酒店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动工,明年年底建成开放。鹤山书院有着800年历史,由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魏了翁(公元1178-1237年)于公元1210(嘉定三年)年兴建。鹤山书院藏书十万册,藏书量居宋代各大书院之首,是宋代得到皇帝赐额的34所书院之一。

这座亭叫澹然亭,了翁先生曾经用“平生处己,澹然无营”这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苏东坡也有“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的诗句。3月31日,棋圣聂卫平在亭上与西来棋院院长董彦对弈,吸引了四川各地围棋好爱者前来观战。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亲爱的朋友们,非常荣幸能与您们共度一段美妙的时光,祝各位在西来玩的愉快,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篇9:精选广西黄姚古镇导游词

黄姚,古时随县居南越地。

汉元鼎六年(前1),汉武帝平定南越,置苍梧郡,辖临贺、猛陵等县,黄姚地属临贺地。

南朝梁“普通”元年(5),梁武帝萧衍析今昭平县地马江以上至平乐县南面置静州,辖梁寿、静慰二郡,并在二郡中设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五县,黄姚地属荡山县辖。

隋炀帝大业三年(6),改州为郡,撤销静州,将安乐、博劳、宁新三县撤并人龙平县,荡山县部分归龙平县,部分归贺川县,黄姚地受龙平县辖。

唐武德四年(6)复置静州,并将临贺、平乐等地设置昭州、贺州,黄姚地受昭州龙平县辖。

五代十国时期,虽经战乱,但州治如唐代制,黄姚地届龙平不变。宋仁宗时期平定依智高之乱后,静、昭、贺三州的社会趋于安定,宣和六年(1124年)将龙平县改名招平县,意谓招抚平定,后将“招”字改为具有光明、明亮之意的“昭”字,定名为昭平县,黄姚地属昭平县辖。

篇10:黄姚古镇酒旗飘香作文

黄姚古镇酒旗飘香作文

据说,黄姚古镇美如画,为此我跑到妈妈那,让妈妈带我去黄姚古镇,妈妈二话不说便答应了。

我们来到黄姚古镇,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绵延不断的.房屋,富有古韵;我们又走到了步行桥,啊,水哥哥在向我们呼唤,风姐姐在向我们招手。名胜之地,黄姚古镇美如画,山山水水甲天下。

啊啊啊,让我们尽情享受黄姚古镇给我吗带来的快乐吧!

篇11:黄姚古镇的作文600字

寒假里,我们一家去广西旅游,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号称“中国评出50个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之一—黄姚古镇。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进入小镇,一个充满着岭南风格的世外桃源印入眼帘,里面不但可以看到菜园,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木式酒楼,真可谓小桥流水连酒家。一溪流水贯穿于小镇,水面上有突凸的石块,形成一座特别的桥梁,便是黄姚独特的“跳桥”。河里的流水浅绿,河边的丛竹翠绿,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小镇的街道建筑古色古香,青灰的石板小路的两旁,立着两堵也是青灰的石块垒起的围墙,巷子里的小路也非常狭窄。

房屋建筑的布局很有意思,是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的,道路并不笔直,房屋会墙壁会突出,街道的墙壁上有民国时期的广告和宣传画。悠悠石板街,浓浓豆豉香,黄姚古镇有一处很大的豆豉晾晒场。旁边还有磨制使用的.石磨,我还上阵去演练了一把,可是我力气太小,怎么推也推不动。我们还到了豆腐坊,里边有很多做豆腐的用具,还品尝了一下刚做好的豆腐花。河边还有妇女们悠然的洗着衣服,洗衣服、洗菜使用专门的水道,另外的水道则是天然的矿泉水,可以直接饮用。这里的榕树非常多,每棵榕树的姿态不一,有的树枝像龙爪,有的树形像睡床,真是千姿百态。枝叶茂盛的榕树竟然六七个人都抱不住。这里的榕树历史悠久,年龄最小的都有三四百年,年龄大的则陪着黄姚古镇度过生死患难!

篇12:黄姚古镇游记作文400字

黄姚古镇游记作文400字

人物:我伯父、我伯母、我堂哥、我

出发时间:7月19日

来到黄姚古镇真是“坐得不耐烦”啊!来要黄姚古镇要开三、四个小时的路呀!~那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样玩吧!

来到了昭平县第一就全速武装,装备好了就进入黄姚古镇勒!

想进黄姚古镇必须过最重要的一关。关于售票区!告诉你们我、我堂哥、我伯父都不用门票,只是我伯母要,所以很便宜。

一进门就看见美丽的景象:清澈的`河流、弯曲的小桥、人山人海的群众,啊!不愧是黄姚古镇呀!

就这样就玩过了一天……

到了晚上我就去游泳(因为玩的黄姚古镇的时候我就告诉我伯父晚上要去游泳),去到游泳那就全是漆黑如墨,我到水里游了不够十分钟就上来了,因为水里面太黑了,我怕有东西就上勒岸……

我和伯父他们就这样玩了一天黄姚古镇……

篇13:广西黄姚古镇景点导游词

黄姚古镇位于昭平县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山环水绕,民居散落在山光水色中,石板街静静地徜徉在时光的隧道里,斑驳的古门楼在向世人诉说着遥远的历史,这座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是外国人最值得去的古镇之一。

很早以前,黄姚只有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开宝元年(972年),一位叫杨文广的将军率部到昭平平战乱时路经此地,给取名黄姚,黄姚自此传开。

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横向通道上的一个陆路古镇,从古临贺县、富川县、冯乘县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条北陀古道,黄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清时期,黄姚发展成为了比较繁荣的市镇。

走进黄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奇山秀水般的桂林山水风光画。峻美的姚峰和一座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下,是一片溪流纵横的平地和村庄。小珠江、姚江和兴宁河三条小河流环绕着古镇,古镇里分布着300多座明清时期遗落的古民居,村庄里一株株古榕古树和小河岸边一丛丛翠竹掩映着一座座古民居,还有一尊尊天然奇石很自然地分布其间,给人的印象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天然园林。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宫八卦进行布局设计的,没有人造的围墙,却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围联结的房屋为界,一只只镇门、巷门、宅门守卫着古镇。在黄姚,山与水,桥与亭,民居与街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这样一座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在广西实为少见。

古镇中比较著名的古建筑有黄姚古戏台、宝珠观、兴宁庙、文明阁等 。抗日战争后期,宝珠观是广西省工委和黄姚中学所在地。当时的省工委书记钱兴同志率领一批革命先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怀着“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坚定意志,以教书等工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时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等一大批文化界和民主人士,在黄姚还出版了《广西日报》昭平版。

黄姚的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全为青石板铺垫,安乐街是主商业街,街道上铺的青石板又长又大,两旁的商业铺面是十分典型的岭南风格,至今仍保存完好。其它横街如金德街、亭秀街、天然街规模要小一些,但每一条石板街都幽长而光滑,没有几百年时光岁月的洗磨,就不会有连结着300多栋斑斑驳驳古民居的石板街。

广西黄姚古镇景点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来古镇,我是今天的解说员。西来古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誉为“天然氧吧”、“成都花园”的蒲江县西北部,地跨临溪河、小河子与大小五面山,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49%,距离成都市区84公里。古镇历史悠久,战国的船棺、汉代的冶铁遗址、西魏的临溪古县城、唐宋的茶马古道,至今踪迹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西来古镇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十大古镇”。

西来镇俗称西来场,秦汉时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炼铁中心。三国时期,有临溪古渡,是蒲江与邛崃的必经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设临溪县,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临溪县降为临溪镇,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将临溪镇划给蒲江县。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临溪河暴发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张魁场关帝庙内的关帝神像冲到了临溪场西林寺的产田里,临溪场的人们认为关帝爷从西而来,在这里停下,说明这里是块风水宝地。西林寺的住持静慈和尚捐出庙中产田,在关帝神像搁浅处新修了关帝庙。庙门向西而开,有不忘从西而来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蒲江县县令李绅文,借用佛教教义中的典故,即达摩祖师西来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经从西取来的典故,改名为西来场。

我们前方有一个古香古色的戏台,西来是川剧之乡,著名川剧作家徐文耀就是西来人。以前,西来场有钱、刘两姓大家,分别在关帝庙庙门和场西头两处搭灯杆、建戏台,雇戏班演出,大唱对台戏,热闹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刘家戏台,每周六,戏台上都会演出川西戏曲的经典名段。现在戏台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关帝庙的旧址。

自古以来,西来又被称为草根儒乡。广场南侧的文风塔体现了西来崇教尚文的风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层,外加宝顶,翘角飞檐,非常精巧。文风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翘角檐精巧玲珑,各层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动物、花卉、诗歌提联,内容丰富。

第三层正面檐下有“文风塔”匾额;第二层有“奎星阁”匾额,第一层正面嵌有扇形匾额,上刻有“惜字宫”三字,两边竖刻对联“废墨收经史,遗文贮汉唐”。读书识字是教化的基础,所以乡间特别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纸不能乱扔,废弃也要郑重检点、焚化敬神。

当年修建该塔,选址在顺河而建的古镇东头,更是蕴含着“培地脉”的理念。西来地形有如顺水之船,将“文风塔”修在船头,恰似船上桅杆;有了桅杆,船就稳定,既可平安远航,又可牢固停泊,不仅能保西来一帆风顺、亦可辅佑该镇文风昌盛,文运久远。

篇14: 广西黄姚古镇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贺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境内,地处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许正因为如此,黄姚近千年的原始风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虽历经沧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却显得更为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酸梅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近年来,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姚过去以商业著称,金德街就是一条商业街,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那些店铺而今虽已闲置不用,却仍保留着当时的痕迹,老旧的木头窗户上留着一个圆孔,是晚上关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通道。

还有那一张张明清时期的香烟、药品广告,虽已残破斑驳,却仍然固守在―墙上―昭示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穿过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经过街巷相连处的拱门时,细瞧一下就会发现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连成一排的小洞,据说这是当年安放闸门、防御外敌用的。

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虽没有中原大户人家那种恢弘气魄,却十分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细看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均雕梁画栋,虽有了岁月的痕迹,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还摆放着几只用旧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还带着卧床时的温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饰用具,如今虽已不再需要,却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带着遥远的记忆。老一辈人―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新镇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为这些―怀旧的老人们,古镇才更显得宁静祥和,充满了生活气息。

篇15: 广西黄姚古镇的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被世人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的黄姚古镇。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国名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明清岭南风格,整体建筑风貌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古朴别致的山水园林古镇。镇中的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田园风景。

下面我们开始古镇的游览,大家注意到脚下的石板路了吗?黄姚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房屋名叫“司马第”。大家可能会误认为“司马”是指主人的姓氏,其实这里的“司马”指的是官职,也就是明清时的府州通判。这个宅院是黄姚古镇阶梯式宅院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筑高出地面约一米,阶梯式的步级寓意着步步高升。

眼前这一汪碧绿的湖水中的就是石跳桥,建筑学把这种桥称作锭步桥。黄姚的石跳桥始建于清朝嘉靖年间,距今已200多年。整座桥由31个石墩排列而成,高的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水底起到支撑固定作用。31个石墩间距按人的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通行,又不影响泄洪。现在很多公园里的水景都仿照的锭步桥,

黄姚是《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等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茶叶作坊,《茶是故乡浓》的制茶、炒茶就是在此拍摄完成。这是间传统的茶叶作坊,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蒸青制茶工艺,大家现在可以免费品尝按传统手工制作,用古镇仙人古井活泉泡的秋歌三茶。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迎秀街正西直街,正前方的这座门楼叫做太平门,也有人把它叫做升平门。太平门坐东向西,穿过太平门的就到了天然街。大家可以看到,天然街西端的接龙门外有两座小型别致的天然石拱桥,天然街由此得名。“天然石拱”是黄姚古八景之一。

眼前的这座建筑是郭家大院。这座大院坐西向东,是古镇颇具特色的典型民宅。郭家大院是有唐宋遗风的明清建筑。院中有太阳门,月亮门两个大型的圆拱门。院内房间单独排列,通风好,光线充足。房间前是小天井,整体建筑讲究对称。大院的防匪工事固若金汤,很有贵族气派。郭家主人曾经是清朝道光年间,在朝廷任职翰林院的编修。

我再补充给大家讲讲咱们黄姚的特产吧。到黄姚旅游一定要买点土特产回去馈赠亲友才叫不虚此行,黄姚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调味佳品黄姚豆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宫廷贡品,黄姚也被称为“豆豉之乡”。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还能聚在一起畅游黄姚!衷心祝愿我们能够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篇16: 广西黄姚古镇的导游词

黄姚古镇位于昭平县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古镇山环水绕,民居散落在山光水色中,石板街静静地徜徉在时光的隧道里,斑驳的古门楼在向世人诉说着遥远的历史,这座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是外国人最值得去的古镇之一。

很早以前,黄姚只有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开宝元年(972年),一位叫杨文广的将军率部到昭平平战乱时路经此地,给取名黄姚,黄姚自此传开。

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横向通道上的一个陆路古镇,从古临贺县、富川县、冯乘县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条北陀古道,黄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清时期,黄姚发展成为了比较繁荣的市镇。

走进黄姚,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奇山秀水般的桂林山水风光画。峻美的姚峰和一座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下,是一片溪流纵横的平地和村庄。小珠江、姚江和兴宁河三条小河流环绕着古镇,古镇里分布着300多座明清时期遗落的古民居,村庄里一株株古榕古树和小河岸边一丛丛翠竹掩映着一座座古民居,还有一尊尊天然奇石很自然地分布其间,给人的印象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天然园林。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宫八卦进行布局设计的,没有人造的围墙,却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围联结的房屋为界,一只只镇门、巷门、宅门守卫着古镇。在黄姚,山与水,桥与亭,民居与街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这样一座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在广西实为少见。

古镇中比较著名的古建筑有黄姚古戏台、宝珠观、兴宁庙、文明阁等。抗日战争后期,宝珠观是广西省工委和黄姚中学所在地。当时的省工委书记钱兴同志率领一批革命先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怀着“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坚定意志,以教书等工作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同时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等一大批文化界和民主人士,在黄姚还出版了《广西日报》昭平版。

黄姚的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全为青石板铺垫,安乐街是主商业街,街道上铺的青石板又长又大,两旁的商业铺面是十分典型的岭南风格,至今仍保存完好。其它横街如金德街、亭秀街、天然街规模要小一些,但每一条石板街都幽长而光滑,没有几百年时光岁月的洗磨,就不会有连结着300多栋斑斑驳驳古民居的石板街。

古镇的另一个景致是河溪纵横,河溪两岸均用石墩砌筑成河堤,河堤筑有一座座的码头,向着石码头的是一座座恢宏的巷道门楼,透过门楼望去,又是一条条深深的巷道。河溪上建有多座石拱桥,石拱桥将一条条石板街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最美观的是带龙桥和兴宁桥,弯月似的桥拱下,群鸭悠悠,碧水粼粼。

位于古镇东门外姚江边天马山上的文明阁,是一幅很美的图画,自明万历年间以来,历代建有步云亭、文明首弟、土地祠、天然亭、福绿亭、惜字炉、财神殿、大堂正殿、不夏亭、桂花亭、魁星阁等十多座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格调雅致,古色古香。历代文人墨客在文明阁上留有众多摩崖石刻和诗词题字,唐朝韩某人所题的“鸢飞鱼跃”和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刘宗标所题写的“小西湖”,书法苍劲有力,雕刻工艺精湛。

黄姚的中元节舞龙灯,是极少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有两个晚上,全镇人都集中到姚江边上,观看姚江水上舞龙灯。

篇17:广西著名黄姚古镇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被世人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的黄姚古镇。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国名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明清岭南风格,整体建筑风貌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古朴别致的山水园林古镇。镇中的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田园风景。

下面我们开始古镇的游览,大家注意到脚下的石板路了吗?黄姚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房屋名叫“司马第”。大家可能会误认为“司马”是指主人的姓氏,其实这里的“司马”指的是官职,也就是明清时的府州通判。这个宅院是黄姚古镇阶梯式宅院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筑高出地面约一米,阶梯式的步级寓意着步步高升。

眼前这一汪碧绿的湖水中的就是石跳桥,建筑学把这种桥称作锭步桥。黄姚的石跳桥始建于清朝嘉靖年间,距今已200多年。整座桥由31个石墩排列而成,高的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水底起到支撑固定作用。31个石墩间距按人的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通行,又不影响泄洪。现在很多公园里的水景都仿照的锭步桥,

黄姚是《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等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茶叶作坊,《茶是故乡浓》的制茶、炒茶就是在此拍摄完成。这是间传统的茶叶作坊,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蒸青制茶工艺,大家现在可以免费品尝按传统手工制作,用古镇仙人古井活泉泡的秋歌三茶。

我再补充给大家讲讲咱们黄姚的特产吧。到黄姚旅游一定要买点土特产回去馈赠亲友才叫不虚此行,黄姚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调味佳品黄姚豆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宫廷贡品,黄姚也被称为“豆豉之乡”。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还能聚在一起畅游黄姚!衷心祝愿我们能够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篇18:广西著名黄姚古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来古镇,我是今天的解说员。西来古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南部被誉为“天然氧吧”、“成都花园”的蒲江县西北部,地跨临溪河、小河子与大小五面山,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49%,距离成都市区84公里。古镇历史悠久,战国的船棺、汉代的冶铁遗址、西魏的临溪古县城、唐宋的茶马古道,至今踪迹可循。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西来古镇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十大古镇”。

西来镇俗称西来场,秦汉时期曾是西南重要的炼铁中心。三国时期,有临溪古渡,是蒲江与邛崃的必经之地。北朝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设临溪县,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临溪县降为临溪镇,明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政府将临溪镇划给蒲江县。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临溪河暴发百年不遇的洪水,上游张魁场关帝庙内的关帝神像冲到了临溪场西林寺的产田里,临溪场的人们认为关帝爷从西而来,在这里停下,说明这里是块风水宝地。西林寺的住持静慈和尚捐出庙中产田,在关帝神像搁浅处新修了关帝庙。庙门向西而开,有不忘从西而来之意。

康熙34年(公元1696年),蒲江县县令李绅文,借用佛教教义中的典故,即达摩祖师西来意及唐玄奘把大藏三乘经从西取来的典故,改名为西来场。

我们前方有一个古香古色的戏台,西来是川剧之乡,著名川剧作家徐文耀就是西来人。以前,西来场有钱、刘两姓大家,分别在关帝庙庙门和场西头两处搭灯杆、建戏台,雇戏班演出,大唱对台戏,热闹非凡。而今,只保留下了刘家戏台,每周六,戏台上都会演出川西戏曲的经典名段。现在戏台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关帝庙的旧址。

自古以来,西来又被称为草根儒乡。广场南侧的文风塔体现了西来崇教尚文的风俗。塔建于道光一十三年,高13.6米,共三层,外加宝顶,翘角飞檐,非常精巧。文风塔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三年,塔高13.6米。三重翘角檐精巧玲珑,各层塔身上的浮雕人物、动物、花卉、诗歌提联,内容丰富。

第三层正面檐下有“文风塔”匾额;第二层有“奎星阁”匾额,第一层正面嵌有扇形匾额,上刻有“惜字宫”三字,两边竖刻对联“废墨收经史,遗文贮汉唐”。读书识字是教化的基础,所以乡间特别看重文字,有文字的纸不能乱扔,废弃也要郑重检点、焚化敬神。

当年修建该塔,选址在顺河而建的古镇东头,更是蕴含着“培地脉”的理念。西来地形有如顺水之船,将“文风塔”修在船头,恰似船上桅杆;有了桅杆,船就稳定,既可平安远航,又可牢固停泊,不仅能保西来一帆风顺、亦可辅佑该镇文风昌盛,文运久远。

相关专题 古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