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作文

我闯祸回来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我闯祸回来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作文(共19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两位数乘两位数作文

明理+强化=准确率

——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还是很到位的,基本上都知道分成三步:(1)用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中各个数位上的数;(2)用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中各个数位上的数;(3)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从计算检查情况来看,除个别学生出错外,准确率基本上比较高。

然而今天一学进位,就又出现了严重的“贫富悬殊现象”。虽然都知道按照上面三步计算,但在处理进位情况时,依然是花样百出,贫富不均。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很容易领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分别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十位满几十就向百位进几;十位上的数分别乘时,十位满几十就向百位进几,百位满几十就向千位进几的道理,并且能很准确地进行计算。处于温饱状态的一部分,基本上能掌握算理,但计算时,要么把进位的数忘掉加,要么把把数位对错,更有甚者在用十位上的数分别乘时,不知道进的位写在那里,只是盲目地进行计算,导致该加的不加,该进的位不进,以至错误率空前高涨。最可怜的是那几名困难户,又要按算理去做,又要进位,又要明白每一步所乘的意义,且乘中有加,加中有乘,一会儿想加,一会儿想乘,简直就像迷宫一样,怎么也弄不清楚,到底该怎样进行了。虽然我及时调整战术,把算理变成了儿歌:

两位数乘两位数,

先用个位数去乘,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

再用十位数去乘,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

百位满十向千位进。

进几加几别忘记,

数位还要来对齐,

两积相加才是最后的积。

但毕竟十个指头不一样齐,落实到自己去做,各困难户依然忘东忘西,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五道题怎么也得错两道,让教者不能不咧嘴叹息——呜呼!何时能让你们走正路?吾添白发心已足。

叹息归叹息,方法还是要想的,不能忘记——困难户也是我的自留地,不能让其随意荒废。看来有关知识的.学习,只给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下一步我要实施的措施是(1)针对题目设计一节专向练习。(2)针对个人继续进行“手拉手,一帮一”,谁最先把“堡垒”克服掉,谁将成为本周的综合明星。(3)利用边角料时间,狠抓错误不放手,每日两道题目的练习不松懈。(4)继续“两定”练习——定时不定题,定题不定时。经过这种狂轰滥炸似的训练,把所有的“碉堡”都炸开,让所有的钉子户都融入到历史的潮流中来。

生易知移,方法亦易。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有的只能是做老师的耐心和恒心。

篇2: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篇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和复习,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会归纳乘法计算方法。

自主预习

1、看看教材第68页“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这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合作

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

(1)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它看作来算,再扩大倍、()倍、()倍……。

(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3、估算乘法怎么算?

(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

(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

4、笔算乘法怎么算?

(1)笔算不进位乘法

32

×13

―――

□□ll32和()的积

□□ll32和()的积

―――

□□□

(2)笔算进位乘法

78

×26

―――

□□□ll()和()的积

□□□ll()和()的积

――――

(3)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

(2)()×()≈()

()×()≈()

()×()≈()

(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

(4)哪一个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艳置

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小组比赛:练习十七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23×4938×6279×6842×51

3、笔算练习

24×3259×2732×2864×7545×6237×28

拓展延伸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4: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30-3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

你到过什么地方游玩?看到了什么?能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吗?

演示情境图――美丽的街灯,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有:

29个广告灯一天租金多少钱?

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线?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提出更多问题,将所有问题板书或装入问题口袋。

二、探究新知

1.板书问题

师:这节课先来解决“29个广告灯一天需多少租金?”好吗?

2.比较异同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交流算法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呢?

对齐数位,从个位乘起,再乘十位,……

师:我们再来练习一道,教师板书:29×32=928

4.总结概括

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最后教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乘乘数的个位,再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注意对位。

5.揭示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自主练习

31页1、2、3题,独立解决。

31页4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想法。

2.补充练习

(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课后反思:(略)

篇5: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平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篇6: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复习1、听算: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7×11    5×60    50×4    22×3     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1) 3个十是(  )?   30是(  )个十?(2) 300是(  )个百? 60是(  )个十?(3) 9个十是(  )?   3个30是(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学例1 1、 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 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 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            60×10(3)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4) 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 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     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     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 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 60×30分别表示什么?(2) 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3)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0。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 第1、2两题(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六、作业:第61页 第5、6题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篇7: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一、总体印象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今后也将在第七册时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可见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是这个单元教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关于《整理与复习》

以前,我们的复习课总是由这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知识点、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等组成的。这样的课堂机械、乏味和单调。现在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多从学生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知识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多发挥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更新、更活!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案例:

一、单元知识的梳理与复习

师:你打算怎么复习?回忆、梳理、练习、释疑、纠错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问题?

接着在一篇数学日记中复习口算、估算、笔算。

二、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1、一辆校车能乘坐40人,13辆校车一次能乘坐多少人?

2、一本童话故事书要19元,如果老师要给全班34个同学每人都买一本,需要带多少钱?

3、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个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三、延伸提高

下列题目选择一组进行研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12×11=45×11=32×11=

(2)21×31=31×41=81×51=

(3)25×19=38×99=18×49=

四、阶段性评价。

1、自我评价。

2、同桌合作,同伴评价。

3、小组反馈,方案优化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学生学习了一章一节之后,我们不仅仅让学生回忆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根据情境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重点体现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但是不是什么新了就好呢,我觉得也不是的,我们在进行整理复习时,我觉得要把握两点:

1、重视算理和算法,并且要开放。注重纠错。不要过多的追求情境的东西。

2、练习量的保证,但要避免机械训练。

>教学中的几点小温馨提醒:

1、怎么把握口算的要求。

教材中的口算要求只是局限于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类推。像69÷3这样的口算教材都没有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口算能力低下。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们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对学生定期进行口算过关。在平时的课堂中,上课时先利用5分钟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学期结束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口算能力达标测试。但这样下来之后效果也不见得很理想。上学期初,我们在开学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过关考试要求5分钟完成50道。但每个班能顺利过关的人数还不到一半。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事实,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去关注一下。

2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体现。教材中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达到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我们在教学中也注意到这一点,平时在课堂中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如果有你的提醒,那所有的同学都会估算。但如果要他自己自觉估算,那这种能力就会显得欠缺。我们建议:

1、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P69

在教学估算时,我们不会忘记强调估算,在计算时我们也在强调。但教材中还有许多很好的素材我们也不能错过。P69,我们可以不要急着让学生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去算一算再连一连就完事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估一估,它们相乘可能等于几?为什么?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之后,我们也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3×14=9229×28=90227×32=86631×31=931

2、解决好估算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P59

从估算的角度来说第一、二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是不是400、440比350大了就说明能坐得下了呢?显然不能确定。于是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时要把估算与解决问题相联系,而不是只追求一个方法和结果。这一点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也有所忽视。我们让学生做过这样一个题目:小刘开汽车从厦门到福州,两地相距305千米,每千米的耗油量为93毫升,小刘应准备大约多少毫升油。于是很多学生估成了27000毫升。平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的对这方面进行铺垫和引导。

篇8: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体验上要达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的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因此非常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作业也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在编排练习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和“齐步走”。避免差生吃不好,优生吃不饱。努力做到编排练习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使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篇9:《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已经持续有一月时间,为了减轻疫情对学校教学的影响,确保在家学习质量不打折,我们三数组制定了详细的线上教学计划,学生上午观看同桌100视频课,下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录制小视频进行答疑。

根据课程安排,这周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就得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算理是算法的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内容,如果还将算理的呈现停留在实物表征的呈现上,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倒退式引导。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过程。在学习这节课前,我对班里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预测,计算对学生来说不难,难就难在算理的理解上,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抄错数字、横式忘写得数等等。通过学习同桌100视频课及家长的辅导,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但对于为什么这样写,先怎么计算再怎么计算,还比较迷茫。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算理,如何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呢?在下午批改作业反馈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录制小视频重点讲解14乘12的算理,让学生给家长说一说计算过程,并录制了小视频。为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晚饭后又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计算情况,自愿完成6道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

我在批改作业中体会到,对于计算类的教学,千万不能仅看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而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计算算理的理解。

篇10:《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2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在设计和教学本节内容的过程中,我始终是围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一、围绕具体问题的解决开展估算活动。

估算不是抽象的乘法估算,而是在解决问题的生动情境中因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从一开始的创设情境就开始进行着辅垫。课件演示的是会场座位的分配。我引导着:全校有350名学生能坐下吗?这一个引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估算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估算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估算产生一种亲切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例2的教学中,我也是充分利用课本中所提供的问题背景,引导学生围绕“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的这个实际问题进行估算的。使学生体会到“22w18≈”是为了解决我们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把数学与生活更好联系在一起,是我们的新课标的重要思想,也是让更多学生更爱学数学的一种途径。

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互相交流的广阔空间。

对于例2中“22w18≈”的估算,学生中肯定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结果。在教学中,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既能体现自主探索又能体现合作交流的估算活动。

具体操作如下:

①独立估算。在引出算式后,我请每个学生应用已有的估算经验独自估算“22w18≈”,并写出估算的过程。

②小组交流。在独立估算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然后总结出本组认为比较合适的一种或几种估算方法。

③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部分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估算情况。最后组织学生对交流出来的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进行评价,使多数学生形成共识,并找出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结果、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

篇11: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篇12: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课时安排:

9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xx×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

方法二:18≈20xx×20=440

篇1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出示: (一组混乱的计算题)79×52≈ 700×50= 15×20 = 40×60 =

18×26 = 15×21≈ 39×60≈ 16×42=

师:能将上面的计算题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分类吗?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若与教师思路发生冲突可逐步引导)

课件显示:(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出现)

口算 估算 笔算

40×60= 39×60≈ 18×26=

15×20= 15×21≈ 16×42=

700×50= 19×52≈

这也是我们这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如果把这些知识做成知识网你会吗?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首先想一下我们本单元题目是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都学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板书

口算 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先来算一下第一组的题目要用什么方法呢?

1、口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2、(1) 学生独立计算,开火车交流,选二题说说算理。

(2) 师:说说这类题目的特点 生:他们的末位都是零,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师:能说说你算这种题目的思路吗?

生: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

添写0,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

师:什么样的计算题用口算?怎么口算的?

生:比较简单的计算,也即数字是整十整百的计算。

3、估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1) 学生独立计算

(2)反馈 师:你为什么要将39看作是40?21看作20? 生:因为39和21离整40和整20很近?

师:那38和19离39和21也很近啊? 生:它们虽说也很近但数字计算起来不方便。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估算时所看作的数字既要比较接近原数也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最好是看作整十整百的数。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这组题要用估算来计算的? 生:因为它是约等于。

师:(归纳)题目对结果的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我们用估算就可以了,估算应遵循简单好算、离准确值近的原则。

3. 笔算方法的回顾

(1)指名2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展示计算结果,同时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进行肯定和补充,同时强调用竖式计 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

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像这样比较难算得要用笔算

4.解决问题

三(2)班去春游, 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

共收到:

面值 /元 50 20 10 5 2 1

张数/张 2 12 15 24 18 14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口算

70×30= 90×30= 20×60= 80×40= 80×80=

50×70= 15×20= 400×20= 23×20=

2、估算 19×29≈ 12×41≈ 11×89≈ 99×91≈ 39×33≈ 45×29≈

3、笔算:

16× 42= 18× 65= 31× 32= 27× 34=

4、比较大小

12 ×13 ○ 21 ×13

15 ×24 ○ 24 ×15

61 ×35 ○ 35 ×62

54 ×12 ○ 540

21 ×43 ○ 20×43+43

(1)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21 ×43 20×43+43 提示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思考。

5、北小有1200人去春游,现有31辆大客车,每辆大客车可乘坐42人,一次能坐下吗?

师:这题如何思考?

生:先求出31辆大客车能坐多少人?然后与1200比较大小。

师:很好,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31乘42呢?

小组交流。反馈:

生甲:用笔算最好了,只有算出准确值与1200比较大小才能知道是否坐得下。

生乙:不必要那样做,用估算更快。

生丙:估算的不是准确得数怎么能知道是否坐得下呢?

生乙:因为31看作30,42看作40,估算得1200,得出的得数肯定比准确的得数小,看小了之后都有1200,人数也是1200,所以能坐下,用估算也可以。

师小结:说的真好,题目也没有一定要求我们算出准确值,而我们用估算也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当然可以用估算了。

四、拓展练习思考题

三(2)班去春游, 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共收到:

面值 /元 50 20 10 5 2 1

张数/张 2 12 15 24 18 14

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交上来的钱对吗?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并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板书课题),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篇14: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计算24×12,在学生出现口算方法与竖式计算两种方法后,我先让学生交流口算方法与算理,为进一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奠定基础。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在交流竖式计算方法时,我出示了个问题:

①48是怎样算出来的?

②24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不与48的数为对齐?

③这里的24表示多少?

④24既然表示240,为什么个位的0不写?

⑤240个位的0省略不写是时,4的位置能变动吗?为什么?

⑥288又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讨论交流这5个问题,学生真正的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为了加深理解,我又对口算方法与竖式计算进行了沟通,找到他们的联系:方法一样,只是书写形式不同罢了!

在当堂课的测试中,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位问题出现错误。还有大多是学生计算时错误,个别学生乘的顺序不对,需要进一步强化!

篇15: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包括整十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和解决问题等内容。孩子们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是本单元乘法学习的最直接的认知基础。上了整理与复习课,感受挺多的,有得有失,现作以下反思:

一、情景激趣,贯穿课堂

复习课不像新授课那样能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这节计算复习课的教学对象又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如果用纯粹的先理后练的复习方法似乎不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执教老师使用边理边练的复习方法,并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有趣的情境进行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我觉得课堂上也是如此。执教老师在复习课开始之前,就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小火车》中的动画形象小蓝和小绿、小红,并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夺得大汽笛”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整节课的课堂氛围也能很好地被调动。接着我把这教学情境贯穿起来,以“解锁―翻越大山--亮灯”为主线展开分层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个情境的连续性,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更大了,整节课都在愉悦中度过。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就是本节课收到较好效果的关键。

二、及时小结,提高效率

小结也是课堂重要的环节之一。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数学课堂小结是整个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内容起到总结重点、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加深记忆。及时的课堂小结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在本节课中,老师注重让学生小结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在口算练习后,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只有这几个0?两位数乘两位的积是几位数?”这两个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口算的准确性。在练习笔算后,老师又让学生说说在笔算乘法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在笔算中减少了各种错误。在解决问题的练习后,及时小结各种算法各有所长,并没有优劣之分,让学生懂得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就要灵活选择最合适的算法。而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与不足,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指导方法,提高能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复习课上也不例外。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激发学习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独立归纳整理知识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这节课中,执教老师“手把手”地指引学生打开书回顾学习过的知识点,弄清本单元分了几小节,每小节几个例题,在每个例题中学习了什么,一边看书一边填写知识结构图。使本单元知识在学生脑中逐步形成网络。并用直观生动的课件和网络介绍了用大括号表示的知识结构图、树形知识结构图等多种整理知识的方式,学生觉得整理知识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并初步学习了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回顾整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感觉有很多细节处理不到位。例如由于时间的关系,某些题目只能点到为止,如果能深入进去,学生的思维更开拓。又如课堂中未能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展示,还是“话太多”等。我想,数学复习课就像一片需要开垦的地,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复习课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充满活力。

篇16: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第1课时

总课时7

教学

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平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x1345x6715x47)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54x14

616x154

21x5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篇17: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P54信息窗3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对位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这些都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三、学情分析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节课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增大一些。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竖式计算。38x49=

引导学生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计算做好铺垫和准备。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青岛是奥运的伙伴城市,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我们一起去施工现场吧。引出课本信息窗3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借助奥运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当中。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2)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13≈00x15=3000

(3)列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重点说说两位数的十位数去乘三位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理由是什么?

(4)运用估算进行检验。

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怎样,为什么?

归纳总结:估算是近似值,不是精确值;列竖式计算结果精确,可以用精确值。

2、反馈练习

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287x63=206x19=

引导学生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方法,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计算方法。

对照竖式,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边读边填。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起来。

五、应用知识自主练习

1、列竖式计算。185x14=25x302=

2、解决问题

(1)从濮阳到北京的单程车票是每人185元,旅游团一共有48人。这个旅游

团的单程车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2)摩天轮最大载重量是5000千克,三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5千克,三年级104人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大胆的对其他同学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正,对于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过程,教师说得太多,因此没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拓展应用环节,虽然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给学生的展示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有些仓促,没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展示自己。

三、今后改进方面

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篇18: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12lx2=12lx10=216x1=216x40=304x20=304x1=112x30=112x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x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x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x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x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x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224x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x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34x386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x36305x18283x23402x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470x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x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x4和470x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47x4

教师:算一算47x4的结果。

学生算出47x4=188。

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小多少?

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

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

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x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

学生:把47x4的积188扩大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

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x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

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

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

学生:先算23x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

教师:如果算380x87呢?

学生:先算38x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

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

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x40,380x87,63x250。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主要展示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通过学生用原来的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有一步计算是无用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计算方法的需要;再通过对小明竖式的理解过程,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再通过学生的小结归纳,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展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6、7题。

(重庆江津市路平)

篇19:《两位数乘两位数》听课反思

今天,我收看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视频,该老师一开始就出示一些口算练习学生口算,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说12×40的意义,进一步复习乘法的意义,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随后就让学生笔算24×2,78×8, 128×3 ,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进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在实际教学中,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她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23×10=230 23×2=46 230+46=276或23×6=138 138×2=276。她给予了肯定。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她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

我认为本堂课有三个亮点:

一是该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先出示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再根据信息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在引导学生用竖式解决问题时,该老师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计算方法,而是指导学生根据旧知识迁移类推,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当发现学生确实有困难时,再作引导,得出笔算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是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关专题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