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雾凇作文

布鲁克林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布鲁克林”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美丽的雾凇作文(共25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美丽的雾凇作文

毛主席曾说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吉林市的雾凇比起其它地方的雾松,可真是“分外妖娆”它银妆素裹,显得分外高雅、圣洁……

吉林雾凇在中国的地位是“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她能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相互媲美,吉林市因为雾凇也被称为“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吉林雾凇是时间最长的,她能从第一年的11月一直展示到第二年的3月。有人会问:“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当然要感谢我们吉林市的母亲江“松花江”。松花江像宙斯塑造人类一样,与室外气温缔造了雾,而雾附在树枝上,给予了雾凇“生命之源”,而雾凇像一个爱美的姑娘,让雾将她打扮的冰清玉洁,造型奇特。

“夜看雾”。清晨的江城,被雾紧紧锁住,不得动弹,大雾是我仿佛走入了仙境,这时我感觉,这不是“雾锁江城”,而是“雾扮江城”,大雾把江城打扮出了“脱俗”的味道,像一件纱裙穿在江城身上,江城泛起了鱼肚白,弥漫着高楼大厦,这时我想起了苏轼笔下的“琼楼玉宇”又想起了李白笔下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啊,现在的场景怎能不给人一种生活在海市蜃楼的感觉呢?天上的银河伴随着松花江的存在,细看银河好似“九天银河落人间”,我想,牛郎与织女定然隔在那河两岸,慢慢向对方靠近。

“晨看挂”。远看雾凇,整齐地排成一排,恰似十里长堤,形成了一个纯银的世界;又像一名名穿着银盔银甲的士兵,驻守着江城,他们好似在那银瀑布的冲击之下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稍近几步,感觉雾凇像一位“白发三千丈”的耄耋老人;恰似穿着穿着白色纱裙的少女;宛如银色的凤凰展开翅膀直冲苍穹……更近,只见又不同的树所形成的雾凇,造型也各为奇特:松树身上“开”满了怒放的白菊,她赛若凌波仙子,“花粉”格外凝重;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蓬松松、毛茸茸、亮晶晶的小银条,我多想摘下一条,可是刚到手中,就消逝了。

“待到近午赏落花”。到了近午小银条就融化了,变成了白色的落花。宛如流星雨划过夜空;恰似萤火虫翩翩起舞;一条条落花像桂花雨洒落,玉兰花瓣飘过。江泽民爷爷曾对吉林树挂做过一首诗:“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美丽的江城雾凇,你永远萦绕在我的梦里!

篇2:美丽的雾凇作文

我的家乡在北国江城吉林。因为它有一条神奇的,终年不冻的松花江,所以这里有蜚声国际的世界奇观之一---雾凇。

早晨,缓缓流淌的江面上飘动的雾凇,凝结在柳树上。银色的枝条像婀娜多姿的姑娘,穿着银色的婚纱,站在天地之间,好像在为江水跳舞。

不只是一棵树,十里长堤有多少棵树啊!即看不完,也看不厌。因为每一棵都是那么温柔,那么美丽,每一棵都有自己的姿态。

雾凝结在松针上,像白色的菊花一样美丽,像蒲公英一样可爱。如果凝结在枯草上,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变成一串白色的花束,好像散发着迷人的香味。

中午没太阳渐渐的升高。阳光照耀着大地。雾凇一片片的落下来,好像小精灵从树上纷纷的跳下,又像美丽的落花雨,也像飘舞的蝴蝶。有时它会调皮地落在我的脸上没很快的就化成水,凉丝丝的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吉林雾凇举世闻名,吸引着爱它的四海宾朋。在树下,在江边,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篇3:美丽的雾凇美文

美丽的雾凇美文

临近元旦的岁寒时节,因天气寒冷连续三天小区里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美丽雾凇景观。举目四望整个小区上空被淡灰色的天空笼罩着,一些微小的雾凇颗粒在空气中漂浮游荡着,悄无声息地粘在人身上,不一会围巾、帽子、衣领、嘴角、眉毛上均附上了一层稀疏而闪着冰晶光泽的雾凇颗粒。馒头柳树冠上的雾凇看上去像一个个巨大的灰白色降落伞,而垂柳光秃的细长枝条静静地舒展开,有点像巨大的灰白色假发套压树顶上,颇有些苍颜白发中不失昂首矫健身姿之势。

走在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中,不停地向空中呼出白气,严寒的冷空气像一把刺骨冰剑四处袭扰着小区里的一切人事物。冰冷的凉亭檐角周围覆盖的冰雪好似围了一圈白围巾,与红色的廊柱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只可惜在北方鲜有能体验可供踏雪寻梅的雅致之地。小区花池中低矮的塔型松树叶被雾凇包裹的像一个个灰白中略显墨绿底色的长椭圆形小绒球。旁边的刺玫树除了接近根部还能看出是枯黄色外,其他地方已全部被白色的雾凇裹挟地严严实实略显臃肿,这两棵树看上去就像一胖一瘦的患难兄弟倒也相映成趣。时间仿佛也被严寒冻住了前进的脚步,小区四周一片寂静。身临此境人的身体动作逐渐变得有些笨拙迟缓,思维也缓缓进入凝滞、朦胧状态。唯有头顶灰白无边的天空,周围结满雾凇的高低景物,地上漂浮的薄薄一层闪亮的冰晶状覆盖物再加上白气氤氲朦胧一片的视野令人仿佛进入空灵曼妙的冰寒仙境,真正开始体验和感悟冬日的严寒、静谧与素白之美。

篇4:雾凇

雾凇

邵伯中心小学 周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

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

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

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br />

篇5:雾凇

当时间老人的脚步跨进冬天时,遥远的北方便被那纯洁、晶莹的雪覆盖。这时,你可千万别忘了来二浪河看雾凇,它一定会让你惊叹不已,留连忘返。

雾凇又名“树挂”,是二浪河最具特色的景物。它的形成,关键在于这里同时存在严寒的大气和温暖的河水。当雾气和水气遇冷凝结在树上,就形成了雾凇。

去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二浪河观赏雾凇。妈妈告诉我,看雾凇也是有讲究的——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景色非常的壮观美丽。虽然我不知道这里的雾凇和长春的树挂有什么区别,也不明白什么讲究,但我还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期待马上可以见识到这一世界奇景。

晚上,大约在十点左右,我们就出门去看雾。还没到河边,远远的就能够看到二浪河上飘起缕缕雾气了。刹时间,雾气越来越大,还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河面上滚滚而起,不停的向两岸漂流。我惊讶于这神奇的景色,那仿佛是人间仙境,不知里面可有仙子在翩翩起舞呢?我有点恍恍惚惚的感觉了。“怎么样?这就被震住了?快回去睡吧,明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呢!”妈妈笑着拉起我往宾馆走。

第二天一早,我们迫不及待地去看雾凇。只见二浪河两边的树木,一夜之间变得银白一片,树木枝叶上都凝霜挂雪,披银垂玉,难怪古人道“千树万树梨花开”。嘿,快看,那边的多像是一串串的冰糖葫芦啊,我忍不住,走上前去舔了舔,凉冰冰,还甜丝丝的呢,顿时就更精神了。哈哈,趁妈妈看得正入神之际,我悄悄地捏了团雪球打过去,偷袭成功!“哈哈哈哈……”刹时间我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树林。

待到中午,大片大片的雾凇开始脱落,微风一吹,漫天飞舞,晶莹的冰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光彩夺目,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篇6:雾凇

吉林有高耸的北山,有清澈的松花江,还有可爱的人们。而松花江边的雾凇是最美的。

去年冬天,我到吉林的叔叔家过寒假。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第二天早晨,叔叔便开车带我到松花江边。透过车窗,忽然眼前一亮,十里江堤银装素裹,粉妆玉砌,整条松花江变成了冰雪世界,犹如水晶宫一般。往日苍翠的松树已变成一棵棵银光闪闪的玉树,像一个个强壮的白衣战士,保护着松花江。干枯的柳树像被用白玉打扮了一样,垂下来的一根根银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每根柳枝的尖上流下来的水珠形成了冰块,晶莹剔透,美丽极了。

离松花江越来越近,玉树刹那间被拨开,显出万缕银丝。岸边高壮的柳树也被压弯了腰,犹如一位妙龄少女,银发垂地;又似一位百岁先生,长须轻拂。瞧,那棵老向杨,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枝干上雪白雪白的,似绽开了千万朵梨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晶莹耀眼。叶片像点点繁星眨着眼睛,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向我点头微笑。真是一棵玉树啊!

几个孩子在一个大树下,用力地拍打着粗壮的树干,雪簌簌地落了下来,白白的雪姑娘落在他们的帽子上、衣服上,他们也变成了雪孩子。他们高兴地在树下跳啊,笑啊,仿佛是快乐的小鸟。

听到他们的笑声,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景下,一阵微风迎面拂来,吹落了银花朵朵,它们突然变成了柔柔轻雨,在阳光的映照下,飘然洒落,在空中留下了一幕雪的话剧。

风儿吹得雾凇沙沙地响,走在小路上,仿佛听到:欢迎下次再来玩儿。

篇7:优美作文:纯洁美丽的雾凇

早晨,雾盖满了整个城市,每一颗树上都戴上了装饰品。

树上好像戴满了银色的钻石,闪闪发光;电线好像一条银白色的项链。从远处看,东胜就是个雪白的城堡,每棵树都被装饰的非常漂亮,松树变成魔术大师, 把自己变成圣诞树,柳树扎起了一条条白色的小辫,小草像个白色的不倒翁在风中摇摇晃晃,花朵好像穿上了雪白蓬松的羽绒服……有了雾松,所有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雾松像个化妆师,去每一棵树上把它打扮起来,像要开舞会似的,一切东西都变的漂亮而神奇了。

篇8:美丽的吉林雾凇写景作文

美丽的吉林雾凇写景作文

吉林,位于祖国东北部,那里有闻名于世的中国四大奇观之一――吉林雾凇奇观!

冬天,是观赏雾凇的季节,我随爸爸去观赏了雾凇的美丽。爸爸告诉我:雾凇,俗称“树挂”,是由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还说,今年寒假带我去呢。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寒假了。爸爸带我到了吉林。可是,雾凇还没有形成。我想起了语文书上第23课《雾凇》里的介绍:雾凇是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的水排出时,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30℃左右时,非但不结冰――零下30℃?不结冰?哦,我懂了,必须得是零下30℃遇见过于饱和的水汽才可以形成。

我对爸爸说:“爸爸,今天是不会形成雾凇了,我们先回酒店,第二天再来吧!”

第二天,天色亮了,我起床推开窗户一看,忽然一阵寒风吹来,我打了个冷颤――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雾凇形成了!

雾凇刚开始在给松针、柳枝上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随后慢慢的变成了银条,最后,整个十里长堤上都是银松雪柳了。

啊,美丽的千姿百态的雾凇,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篇9:雾凇读后感

四年级《雾凇》一课,整节课就像一首诗,老师也如一首诗,韵味十足,充满魅力;如一杯酒,令人陶醉。

老师整节课很务实。从课文的导入,“雾”与“松”分别各指什么?“雾凇”合起来指什么?让我们清清楚楚明白了“雾凇”指什么。然后教师说:课文是如何来写“雾凇”的,文中“雾凇”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迷;词语训练很扎实,紧抓“摄氏度”、“弥漫”、“涌”、“笼罩”等词语进行训练,让我们在点拨、交流、感悟中夯实了基础,扎扎实实的促进了我们的发展。

立足文本,抓住重点内容,分层学习。老师把第二自然段内容分成三大块来学,让模模糊糊的语文成了清清楚楚的一条线,我们清楚明白了“雾凇”的形成过程,“雾气弥漫松花江”――“气温下降涌两岸”――“银线银条 银松柳”。清楚明了,扎扎实实。

老师整节课的构思很独特巧妙。板书最后成了一首诗:“雾气弥漫松花江,气温下降涌两岸;银线 银条 银松柳,十里长堤赏奇观。”这时,老师适时打出“雾凇”画面,诗与画相印,一气呵成,如诗如画。

老师本人就如一首诗,韵味十足,声音富有磁性;如酒,浓烈清香,令人陶醉。在教学中,老师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对我们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回答都给予评价,语言优美、鲜活、有温度,恰到好处,起到了有效地激励、引导作用。让我们形成了主动学习的角色意识。

篇10:雾凇读后感

《雾凇》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文本中直接描写雾凇景色的句子并不多。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开头直接点明雾凇之美;接着写到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作者对自己所见发出赞叹。从文本的段落构成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寥寥数语感悟到吉林雾凇之美,而难点就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如何将我们带到松花江畔千姿百态的雾凇情境中,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首先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等词语来体会雾凇颜色之美;抓住“千姿百态、琼枝玉树”来体会雾凇姿态之美;抓住“缀满”来体会雾凇之多;抓住“千树万树梨花开”来体会雾凇景观之壮丽。为了缩短与文本的距离,帮助感受雾凇的美丽,在朗读介绍的时候,就应该配合相关的图片,感受雾凇之奇妙。

雾凇的形成是学习的重点,如何体会,()还是应该抓住文字。第二自然段对雾凇形成的原因、过程的描写,层次清楚,条理有序,特别是用词方面,非常值得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这一节围绕“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叙述。饱和什么意思?过于饱和又是什么意思?“饱和”泛指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高限度。“过于饱和”,在这里指水汽已经超过最高限度了。

接着作者用了“弥漫”、“笼罩”、“淹没”三个词,具体说明什么过于饱和的原因。这三个词需要学生在阅读时理解它们的意思,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当时雾气充满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景象。作者在叙述这个过程的时候,运用了一系列表示顺序的词――“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写出了雾气结冰时的缓慢过程。而且作者写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时,完全把它诗化了,使人读了如在眼前。

可惜的是,作者没有写出吉林雾凇有哪些“千姿”?有哪些“百态”?当然我们可以以此为点训练想象和写作。

篇11:雾凇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雾凇"一课,那美丽的雾凇奇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些雾凇形态各异,有的像人的手掌,有的像连绵起伏的小山脉,有的像高低错落的柳枝,还有的像展翅高飞的雄鹰,……真是千姿百态!

它们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那美丽的雾凇美景真令人难忘!

每当人们漫步在十里长堤上时,人们都会被白白的雾凇迷住,情不自禁,令人向往。

我真希望我能尽早亲眼目睹美丽的雾凇!

篇12:雾凇感怀

高一4班  李雨晴

指导教师:马惠玲

吉林雾凇,作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早已让我心驰神往。今年寒假我终于来到雾凇岛,亲眼目睹了这一名扬中外的奇观。

清晨,我来到了雾凇岛。当时浓雾弥漫,江边的建筑物、树木若隐若现,灯光也变得扑朔迷离,整个街路犹如云海仙境一般。我惊喜地凑近一棵小树,哇!它的枝条毛茸茸的,好可爱呀,我迫不及待地把手从手闷子里伸出,轻轻点了一下这新奇的东西。枝条上的霜花在我指尖停留一两秒就化了。被点点冰凉触碰的我连忙将手伸回手闷子里。再定睛一看枝条上的雾凇,原来是一簇簇紧密排列的絮状冰晶。

我漫步在大铁桥上,桥下滚滚的流水升腾起团团热气。爸爸告诉我,雾凇的形成是由于小丰满水电站的水在江面上产生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我凝望着江面,缕缕热气投向树林的怀抱。而树木犹如银盔铁甲的卫士,守护着江堤。继续前行,愈发感到寒冷的侵袭,我缓慢地向前挪着步子,分明感到脚尖冻得生疼。万般无奈之下我打算找妈妈要热帖。当我放眼望去之时,便看见连绵起伏的树木被雾凇覆盖着,树枝被沉重地压着。但每一棵树的造型都优美独特,丝毫不比往常逊色,反而更加精神饱满。这边婀娜多姿的一株,若轻歌曼舞的少女,向游人展示优美的身姿;那里仿佛是一位银发飘飘的老仙翁,手捋胡须向游客频频点头;这株古朴典雅的“文竹花”,仿佛散发着迷人的清香;那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体味着雾凇岛的树木阐释的道理――大凡天然胜景,无不历尽苦寒,几经磨砺而成。我突然来了力量,难耐的寒冷似乎对我的折磨减少了。

我加快了脚步,带着敬意欣赏美景。一路上,我即兴改编了一首诗“白玉妆成一树高,银装素裹尽妖娆。不知魔法谁施出,丰满水库造奇观。”不知不觉中,我的睫毛、帽子、围巾都被悄悄地附上了一层薄薄的霜。我不禁感慨,树木拥有的是怎样一种热情才能吸引如此多的`霜花?它们是否并不排斥寒冷?那寒冷的降临会不会让树木因能尽情展现它们的壮丽并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而如获至宝?看着这平凡中洋溢浓厚热情的生命,我不禁想起了诗句:“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待到近午时,太阳从雾霭中露出,阳光柔和地普照大地。在阵阵微风的吹拂下,雾凇似玉屑般簌簌飘落。明丽的阳光辉映到缓缓下落的雾凇上,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我仰起头,任凭纷飞的霜花滑落到我的脸上,如此凉爽而清新。

逐渐恢复本色的树木好像在愉快地歌唱:“暖暖的阳光洒在我脸上,冬末的绿芽还没长。熬过那一场飘泪的风霜,慢慢回暖,时间替心开了一扇窗。”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细心体会树木托霜花带来的那种古朴的气息,那刚正又有爱的品质。当我握紧双拳的那一刻,我终于感到了生命散发出的厚重,灵动与迷人芬芳。那一刻,感动涌上我心头:在冰封时节的吉林,草木都已凋零,万物也失去了生机,然而雾凇奇观却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地降临在这北国江城。

回眸雾凇岛,你在寒夜里被浓雾笼罩,耐住了艰苦与寒冷;在清晨热情洋溢地挂一树美景,令游人赏心悦目;在阳光和温暖来临之际欣然接受并奋力追求美好的谢幕。

我爱你,吉林雾淞!

篇13:《雾凇》教案

关于《雾凇》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凝结 洁白 晶莹 银光 闪烁

俗称 最初 摄氏度

3、读好句子: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这里应选哪一种?

(映示)观: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名读,齐读。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

千姿百态形容什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看完后说一说。(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奇观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

指名朗读。

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观看录像。

8、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 录像显示画面:雾凇的全景特写。

2、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

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 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凝结

严寒季节 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奇观

篇14:语文课件雾凇

有关语文课件雾凇

29、雾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江泽 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1):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齐读

2、(过渡)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最想看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2):雾凇影片(配以解说)

它,像盎然怒放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

2、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想)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雾凇?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3、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节。

(1)指名读。(2)齐读。

吉林雾凇正是以这独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地说一下吉林雾凇吗?(奇观)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匪夷所思: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多媒体出示(3):思考题[a、雾凇是怎样形成的?b、吉林的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画图演示雾凇的形成)

2、指导朗读。(自由读、齐读)

①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3个词指导朗读;

②抓住最初逐渐最后指导,在脑海中浮现出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画面。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你能读出雾凇的美吗?

1、多媒体出示(4)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试读,指名。(读出赞叹的语气)

3、讨论:你觉得岑参这句诗形容的恰当吗?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一这独具魅力的风姿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一起享有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美名。

五、作业

1、拓展阅读:背诵楹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15:《雾凇》说课稿

《雾凇》是苏教版第七册的第22课。这是一篇描绘吉林雾凇美景的文章。课文写了雾凇形成具备的两个条件以及雾凇形成的过程,在描绘中展现了雾凇的美丽动人。

我认真钻研教材,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①能有感情地读出雾凇的美。

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重点词语“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进而去体会雾凇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并学会运用词语。

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雾凇的千姿百态。

雾凇这美丽的奇观,对于南方人来说很陌生,所以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而要感受到雾凇的美,就要通过观赏图片与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去体会,因此,我把“边赏边读边感受”作为本节的第二个教学重点;我们学语文,最终的目的不是学而是运用它。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我设定的第三个教学重点。

下面是我设计的三个教学环节:

一、 紧扣心理,吸引学生,调动师生情感。

《雾凇》我分两个课时去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整体感知,学习课文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雾凇的美和多。到第二课时,我复习引入: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美美地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这时学生学了一节课,刚刚观赏到雾凇的奇特和美丽,心里肯定早已迫不急待,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与学生交流:看着这样的雾凇奇观,你不由产生怎样的问题呢?我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师生的感情逐步地拉近,学生很自然地说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吉林为什么能形成这么美的雾凇呢?整节课中我就围绕着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

二、合作探究,品词品句,情感体验,突破重难点。

接着,我就顺着学生意愿: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快速默读第二段,思考:哪句话概括写出了雾凇的形成?导入本节的教学。学生找出写雾凇形成的句子,引导说出雾凇形成必须的两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结。我又趁热打铁:那么吉林的雾凇又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呢?是不是也具备这两个条件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后交流。“从江面上弥漫着雾气”可以看出有饱和的水气。那过于饱和的水气,你又是从哪看出来的呢?我利用视频和朗读让学生理解,夜幕降临时,松花江上的雾气真是又大又浓,确实有过于饱和的水气。然后学生继续交流,“到了晚上只有零下30摄氏度”满足了雾凇形成的又一个条件。

我进一步追问:满足了这两个条件,那在夜晚雾凇又是怎样凝结而成的呢?我又引导学生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以及“最初、逐渐、最后”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雾凇形成的过程缓慢的,也是美丽而奇特的。

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去反复地品读。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词语含义。这样雾凇的形成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中。在处理最后一句的朗读中,我又采用了多元解读的方法,考虑到作者看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了银松雪柳的世界,心情是多样的,是喜悦,是惊喜,是赞美,我就让学生大胆地通过朗读把自己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在这里,我不停留在仅关心教学的结果,更关注教学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更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我又通过板书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先概括再具体的方法来写雾凇的形成的。

三、 情感升华,延伸深化。

学生学到这里,肯定有点感觉“累”了,我又及时调控,再次把他们思想的火花点燃:你们想观赏一下这美丽的雾凇吗?(学生肯定欢呼雀跃)好,我们再次走进吉林,此时此刻,学生静静地享受着:多动听的音乐,多美的景啊!简直令人陶醉。

观赏完后,我又说:“这么多的银松雪柳,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用上几句话美美地在自己的小组里介绍一下吗?”教师适时指导,全班交流,让学生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我的设计再次体现了“循序渐进”“我手写我心”的教学理念。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我点拨: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松花江边的人们又会怎样赞叹呢?这样自然引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总结:

“夜看雾,晨看雾,待到近午赏落花。”吉林雾凇以这一独具魅力的风姿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一起享有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美名,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19xx年总书记观赏了吉林雾凇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齐读):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让我们把对雾凇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融入到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去吧。”让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篇16: 《雾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公开课教案

一、揭示课题

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提出自身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2、交流。

3、自学课文。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缭绕 琼枝玉树

(4)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2) 解释词语。

(3) 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身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4、誊写生字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 投影

第2课时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集中注意激发情感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 (出示第二句话)

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师板书:奇观)

齐说: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配乐感情朗读)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

(符合条件“遇冷”)

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

指名说(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a.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

b.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指导背诵。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四、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

朗读课文,观察插图,说说自身看到的或想到的景象 (指名说)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练习读准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五、指导赏读背诵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

2、自我推荐

六、评“最佳小导游”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七、总结全文,安排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假如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板书设计

22 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由于雾凇离我们南方的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将“读”的联系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和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读的方法:

1、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雾凇美景,边读边感悟。

2、自读质疑,小组交流。

3、品词、品句,配上动作体会朗读。

篇17: 《雾凇》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这晶莹夺目的雾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0年1月9日江爷爷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1):“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1、齐读

2、(过渡)读了江爷爷的诗大家现在最想看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2):雾凇影片(配以解说) 它,像盎然怒放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

2、多美的雾凇啊!大家想不想再看,(想)这次看老师可要有任务了,大家边看边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雾凇?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

3、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一节。 (1)指名读。(2)齐读。 吉林雾凇正是以这独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大家,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地说一下吉林雾凇吗?(奇观)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过渡: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匪夷所思:这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 多媒体出示(3):思考题

1、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画图演示雾凇的形成) 2、指导朗读。(自由读、齐读) ①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3个词指导朗读; ②抓住“最初……逐渐……最后……”指导,在脑海中浮现出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画面。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过渡:你能读出雾凇的美吗?

1、多媒体出示(4)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试读,指名。(读出赞叹的语气)

3、讨论:你觉得岑参这句诗形容的恰当吗?

4、小结:吉林雾凇真是一这独具魅力的风姿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一起享有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美名。

五、作业

1、拓展阅读:背诵楹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18: 《雾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

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随老师一起写)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雾凇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夜幕降临 零下 淹没 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篇19: 《雾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部分课文内容。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三、教学难点:体会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领学生念九九歌,三九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期,此时大地是怎样的呢?(多媒体示句: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齐读。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生:好冷啊!全班同学都觉得冷吗?做给老师看看。

(二)新授:

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但是,如果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你们就一定会忘记寒冷了,想不想去啊?(多媒体示录像)

2、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3、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雾凇?

4、课文的第一段用了这(十里长堤缀满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些词语来写雾凇,谁来读听?----她读得真准啊。(多媒体示句)

5、“十里长堤缀满”让你看到了雾凇怎样?(很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让你觉得雾凇怎样?(很美)

6、好,谁能读出雾凇又多又美。

7、一齐来读,老师要竖起耳朵听看谁读出很多很美的雾凇。

8、过渡:啊,好美的雾凇啊,走在这洁白晶莹的世界里,让人忘记了寒冷,还让我们这些从没见过雾凇的游客产生了疑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怎么这么奇特壮观啊?请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待会儿请同学扮演导游向我们游客解释解释。

9、导游你好,请问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啊?

10、哦,我明白了,是要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还要遇冷凝结。(多媒体示图)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称为四大自然奇观,它为什么出名呢?

是因为每到冬季,吉林的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这时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带有丰富的热能,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当江水在空气中遇到寒冷,就会凝结在树木和草丛中,这就形成了奇特的雾凇景观。只有在吉林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寒冷的气候里才会形成,所以非常难得。

11、同学们看,老师杯子中冒出了水汽,一会儿就不见了,而松花江面上的水汽又是怎样的呢?(弥漫着)弥漫在这里是指江面上充满、布满了雾气。(板书:弥漫)

12、在大冷天里,从南方来到这里旅游的你,本来以为到处都应该结冰了,可是却看到松花江面上仍然雾气弥漫,你心里会觉得怎样?(太奇特了)

13、可是,还有让你感到更奇特的情景呢!当夜幕降临,江面上弥漫的雾气,就像魔术师一样在神秘地施展它的法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每当夜幕降临……)这里有四句话,请每个组读一句,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些句子描绘的是什么情景(多媒体示句)?

14、读出来了吗?描绘的是雾凇形成的情景。

15、雾凇这位魔术师是怎么把这些原来是苍绿的松树、光秃秃的柳条变成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样子呢?(多媒体示图)

16、同学们一句一句地看,找出有关的词语:

(1)“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淹没、蒸腾”这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雾凇怎样的美?(形成时的动态美。)(板书:涌向、笼罩、淹没、模糊)

(2)“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几个叠词特别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雾凇是慢慢地,轻轻地形成的,就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在悄悄地变换着法术)读的时候要轻一些,慢一些,读出雾凇的变化。

(3)镀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把它换成贴、加、漆这些词,好吗?(板书:镀上)

(4)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课件示)用最初……逐渐……最后……,写雾

凇形成的过程,很清楚。(板书:最初……逐渐……最后……)

17、这一段文字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把雾凇逐渐形成的全过程写得很清楚,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以及最初……逐渐……最后……让我们知道了雾凇的形成是慢慢的、轻轻的,是很美的。淹没了、模糊了、蒸腾的、像银线、变成银条、全都是银松雪柳这些词语,也很准确、很美,使人读了就仿佛能够看到雾凇逐渐形成时的美丽景象。

18、所以,我们就按照雾气变化的顺序来试着背一背这段文字,看谁记忆力最好。(课件示)

19、经过了寒冷的夜晚,松树、柳树,所有的树木都被雾凇这魔术师变了样,他们已经不是普通的树木了,而被美称为什么呢?请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那个词语。

(1)对,就是琼枝玉树琼。琼是美玉的意思。在雾凇的作用下,树木都好像是用宝玉做成的了,琼枝玉树这个比喻很恰当。

(2)这些琼枝玉树琼都有哪些姿态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发挥你的想象,待会儿填空:有的有的还有的(课件示)

(3)这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姿态,这就是(千姿百态)

(4)置身于这洁白晶莹的仙境般的世界里,欣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这是引用了唐朝诗人岑参的一句诗,这里用梨花来比喻雾凇,写出了雾凇像洁白的梨花一样美丽。(课件示)

(5)情不自禁就是忍不住的意思,人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呢?

(6)这时,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7)让我们带着赞叹地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8)这段话写出了清晨,人们观赏着千姿百态的雾凇美景时的感受。

20、许多人观赏了吉林雾凇,都忍不住作诗来赞美它,老师收集到的诗(课件示):观吉林雾凇作

雾涌寒江晓日曛,

长堤雪柳正迷人。

非真非幻花如海,

留影留连客似云。

地借凇花播名气,

人惊冰魄长。

翻疑天上芳林瘦,

让与人间玉树春。

21、学了《雾凇》这课文,你一定会为作者笔下那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的雾凇所吸引,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吉林去亲眼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得那么迷人呢?

表达方法提示:

动静结合,更显多姿多彩:

课文中描写清晨及阳光下,洁白晶莹、缀满枝头的雾凇奇景,又能领略到夜幕降临时雾凇形成的神奇过程。这就是这课文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多姿多彩的雾凇。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要注意景物的动静变化。这样,文章对景物的描写,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景物多种形态的美,使文章更为生动。

(三)、拓展学习。

1、学习课文的方法一处景物的动静态变化,如天空的变化。

2、做小导游,向身边人介绍吉林雾凇。

篇20: 《雾凇》教案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插图实物投影

2、 投影片

3、 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 指名背诵《九九歌》。

2、 古人从冬至起每九天算做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 九“九”为止。其中最冷的时候正是三“九”,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

3、 揭题。

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景观的投影片。

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大地冰封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零下

淹没 模糊 雾凇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2) 释词。

(3) 指读长句。

(4)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再读质疑

五、指导写字

1、自己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凝、摄、零”三个字。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组词。

堤( ) 俗( ) 模( ) 凝( )

提( ) 浴( ) 摸( ) 疑( )

篇21: 雾凇日记

雾凇日记

1月16日,老师带我们去操场上看“雾凇”。

来到操场上,我们看见树上都白了,好像荷花在树上开放了,美丽极了。我们想在操场上玩一会,老师却不让,直接带我们回教室了。不过,能看到雾凇就很高兴了。

这个大课间过得真高兴。

篇22:吉林雾凇

吉林雾凇_小学作文

东北的冰雪与他们的二人转一样,在大江南北都拥有大批的爱好者和追随者――这个冬天到来之前,让我们先带您进入这样一个冰雪玲珑的童话世界。

置身冰封大地,品味林海雪原、玉树琼枝的惊艳。

冬日的长白山,是北国大地上的水墨画:山峰、池水、森林、草地都覆盖着白雪,清新、素雅;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指人间第一峰”的美誉。雪裹的山色、陡峭的`群峰、热情的温泉、变幻的天气使长白山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旅游者和探险者:

放眼望去,茫茫林海,银装素裹,北风吹来,万树银花,洁白的雪浪此起彼伏。在堆满积雪的树冠下,不时闪出几枝翠绿的松叶,分外生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里是梦寐而求的心灵乐土,无瑕的白雪,洗尽你周遭的疲备,乐而忘返。

踏雪而至长白山天文峰顶,更让人惊叹的便是群峰环拥下洁白的天池,如玉盘翠珠一般。间或,瑞雪点点片片,给人一种“白山少女白衫湿”的素美境界,令人如痴如狂……

吉林雾凇是畅游冬日北国又一个不可或缺的理由,它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晶莹剔透,如玉菊怒放,似雪莲盛开,人在其中,犹入仙境,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拥抱温馨暖阳,难得快意滑雪、浪漫雪趣的放纵。

吉林冰雪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是冬日里的滑雪天堂: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5℃,温度适宜,雪期长、雪质好、雪场多、距中心城市近,增加了滑雪的舒适度,减少了冬季户外活动的时间限制,可谓“只有雪趣而无冰冷之苦”,充分享受雪国的浪漫与憿情!

无论你是男、女、老、幼,均可以在雪场寻觅到属于你的轻松与愉快:赏雾凇、观冰雪、泡温泉滑雪、滑冰、雪橇、打雪圈、雪滑梯、雪地摩托、滑道、冰帆、索道、雪地高尔夫、放河灯、看冬捕……体验冬日旅游的多姿多彩。

篇23:雾凇的作文

天才刚蒙蒙亮,太阳才露出半边脸泛淡着橘光。

雾还没有散去,我们却已踏上了上学的路途。

路上,灰蒙蒙的天没有一只麻雀飞过,各家的公鸡也还未打鸣,街上零零散散的有几个人闲着锻炼,几家商店刚开了门儿,几只狼狗在街上没头没脑的寻找着什么。一切似乎在泛着很浓的睡意……

篇24:南岳雾凇作文

清晨,迷迷糊糊中被妈妈叫起来,我刚要抱怨,她马上道:“快起床,看雾凇去了。”于是,我们摸黑穿好衣服,直接驱车赶往南岳看雾凇。

最初听到“雾凇”这个词时,我还以为是指雾中的松树,可妈妈给我解释后,我才明白,雾凇又称“树挂”,是雾气积聚冻粘在植物体上才出现的自然景观,很难得一见,它一夜之间,飘然而至,太阳升高,又悄然离去。逢时而来,随时而去,变化莫测,颇有神奇色彩。了解之后,我的心中就有了一点对雾凇的盼望。

然后,我们开始了旅程。

在山脚,我们坐着大巴车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周围只能微微见到一些雪色,看着太阳的升起和屋檐上融化的雪水,我的心紧紧的:难道我们就看不见雾凇了吗?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让这雪融得再慢些,再慢些,要不然,这美丽的雾凇,我可能看不到了。我心情有些小小地低落,不过,我又马上想:不,我一定要看雾凇!一定会有雾凇!我盼望着,期待着。

到了半山亭,我们下车,步行登山,顺着山路向上爬,周围的积雪是多了起来,可还是迟迟不见雾凇,我心里急了,终于,在绕了无数次弯后,我们看见了松树上的一点点冰晶,我们兴奋地马上冲了上去,随着海拔的增高,大片大片的雾凇出现了,这时空气清新了许多,那些蒸腾的雾气,慢慢的,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给松针、松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越往上越粗,逐渐变成银条。越向山顶上走去,那雾凇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走着走着,下起了“雨”,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什么雨,而是冰雪融化成的水滴从树上打下来,它们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打在脸上,流入口里,然后就排着队从食道滑了下去,不知怎么的,感觉还有一些甜。用力的深呼吸一次,就感觉我的整个身体都充斥着一股新鲜的空气。然后再往前走,一股雾气就不知不觉的冒了出来,就如袅袅的炊烟,又仿佛是梦中的那一位美丽而又虚无缥缈的仙女,还有那挺拔的松树,他们就像一个个屹立在寒风中的士兵,一动不动的如一座雕像一样站着。

满山遍野都是银松了,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游客们漫步在林海间,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花,心情便可好许多,他们在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同时也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太阳慢慢的升起来了,阳光射在那白雪中,那白雪夹杂着一点淡淡的红,如美丽少女脸上的红晕,多少有点羞答答的感觉,那些松树上挂的雪亮晶晶的,十分惹人喜爱,看到这我们十分高兴,于是,我们更加努力的向山顶进发。

终于,我们站在了山顶上,山顶上的雾凇又更奇特,更美丽了。看,那点雪雾沾在松树上,就如厚厚的岩石。回头往山下一看,那雪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在那一刻,我想安静的领略一下雾凇营造的奇境。

在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原来我们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

篇25:南岳雾凇作文

南岳雾凇作文

清晨,迷迷糊糊中被妈妈叫起来,我刚要抱怨,她马上道:“快起床,看雾凇去了。”于是,我们摸黑穿好衣服,直接驱车赶往南岳看雾凇。

最初听到“雾凇”这个词时,我还以为是指雾中的松树,可妈妈给我解释后,我才明白,雾凇又称“树挂”,是雾气积聚冻粘在植物体上才出现的自然景观,很难得一见,它一夜之间,飘然而至,太阳升高,又悄然离去。逢时而来,随时而去,变化莫测,颇有神奇色彩。了解之后,我的心中就有了一点对雾凇的盼望。

然后,我们开始了旅程。

在山脚,我们坐着大巴车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周围只能微微见到一些雪色,看着太阳的升起和屋檐上融化的雪水,我的心紧紧的:难道我们就看不见雾凇了吗?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让这雪融得再慢些,再慢些,要不然,这美丽的雾凇,我可能看不到了。我心情有些小小地低落,不过,我又马上想:不,我一定要看雾凇!一定会有雾凇!我盼望着,期待着。

到了半山亭,我们下车,步行登山,顺着山路向上爬,周围的积雪是多了起来,可还是迟迟不见雾凇,我心里急了,终于,在绕了无数次弯后,我们看见了松树上的一点点冰晶,我们兴奋地马上冲了上去,随着海拔的增高,大片大片的雾凇出现了,这时空气清新了许多,那些蒸腾的雾气,慢慢的,轻轻地,一层又一层的给松针、松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越往上越粗,逐渐变成银条。越向山顶上走去,那雾凇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走着走着,下起了“雨”,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什么雨,而是冰雪融化成的水滴从树上打下来,它们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打在脸上,流入口里,然后就排着队从食道滑了下去,不知怎么的,感觉还有一些甜。用力的深呼吸一次,就感觉我的整个身体都充斥着一股新鲜的'空气。然后再往前走,一股雾气就不知不觉的冒了出来,就如袅袅的炊烟,又仿佛是梦中的那一位美丽而又虚无缥缈的仙女,还有那挺拔的松树,他们就像一个个屹立在寒风中的士兵,一动不动的如一座雕像一样站着。

满山遍野都是银松了,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游客们漫步在林海间,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花,心情便可好许多,他们在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同时也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太阳慢慢的升起来了,阳光射在那白雪中,那白雪夹杂着一点淡淡的红,如美丽少女脸上的红晕,多少有点羞答答的感觉,那些松树上挂的雪亮晶晶的,十分惹人喜爱,看到这我们十分高兴,于是,我们更加努力的向山顶进发。

终于,我们站在了山顶上,山顶上的雾凇又更奇特,更美丽了。看,那点雪雾沾在松树上,就如厚厚的岩石。回头往山下一看,那雪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在那一刻,我想安静的领略一下雾凇营造的奇境。

在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原来我们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

相关专题 雾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