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记叙文及点评

快乐的业务员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快乐的业务员”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路》记叙文及点评(共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路》记叙文及点评

《路》记叙文及点评

仍旧是这条路。每一处转弯,每一处路灯,每一颗铺路的小石子,都是那么亲切,像外祖母一样。

第一次走过它,是外祖母抱住我。这小路对于我就像整个城市一样陌生。只有外祖母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看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又看着路旁班驳的高墙,我问小路:你是不是比外祖命还要年长,因为你这么静,这么长。

我上学了,天天从这路上走过。当太阳泛起桔红色的光,月亮还在慵然贪睡时,这条笼罩着晨雾的小路,带着迷朦迎接着过路人。外祖母牵着我的小手,沿者这古老的小路送我上学。我不时地抬起头望着外祖母。我喜欢她那白色的头发,更喜欢她用皱纹雕塑出来的笑容。雾气沾在白发上,亮晶晶地闪着光。她伫立在路口,向我摆了摆手,然后再转过一个弯,便消失了。

西边天空上火烧云就要燃尽了。我放学走出校门。街市上华灯初放,仍是一片喧闹;而走上我的小路,却如同进入另一个世界。路灯闪看微微的光,把我的身影投在铺路的石子上,忽而短粗,忽而瘦长。啊!我好怕,向路的拐角疾走。忽然前面出现了熟悉的身影,晚风中虽显得单薄,却给了我胆量。我呼喊着外祖母,向她扑过去,她抚着我的'头,牵着我的手,向路的深处走去。

我长大了,上学的路线变了;外祖母也老了,很少出来活动,我们难得在这条路上同行了,我又走在这路上,一切却又是那么不寻常,--外祖母猝然去世。 这消息使我惊呆了。我狂奔着,石子被踩得“哗哗”作响,穿过这条小路--我古老的、幽深的、僻静的小路,外祖母啊!一次次送我上学,一回回在这里期待着我的归来,就像晨雾在白发上结下的水珠,夜风中瘦弱的身影都是那么清晰,一切仿佛都在眼前。路啊!你怎么那么遥远?

全过去了。送葬的人们抬着外祖母,在这条她曾经走过的小路上过去了。路还是那么静,微风吹动花圈发出“沙沙”的声音,同人们一起啜泣着。我在想,想着过去和将来。路啊,你再长些吧,留住人们,也留住我的外祖母!

我要走了,离开外祖母的家,离开这条小巷,离开这座城市。我又漫步在这条小路上,没有了外祖母,小路依然如故。不,也许不会的,朦胧中小路不见了,我依稀看见一条公路,平展展,坦荡荡……

点评:一条小路将我和外祖母连在了一起;一条小路,将我送上了人生之旅;一条小路,将自己的感情,尽情地向读者抛洒:对外祖母的感激、思念与祝福。一条小路又是一条坎坷的人生之路,我要在这条人生路上跋涉,做生活的强者。

篇2:一路成长高中记叙文及点评

一路成长高中记叙文及点评

路上。

晨曦中飞过一群鸟儿,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温暖的阳光淡淡地洒在我的头发和睫毛上,一片的灿烂。

家门口是一条公路,两边长着高大的我说不上名字的树,笔直地长到很高的地方才开始分出枝丫,长出算不上浓密的叶子,干干净净的。公路两旁有着大片的浓浓的茶林和辽阔的田野,一直延伸到远处房屋层层叠叠的村庄。

公路并没有很拥挤的人流和车马,相反的,它常常是安静的略带一点点寂寞地一直延伸下去。

我走在这样的路上,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心里一片一片的欣喜悄然飘过。

多少次,我就站在这条路上,看着稀疏的车辆来来往往,回忆着姐姐曾经在路上留下的身影,肩上是大大的`背包,马尾辫高高地扎起,我记得姐姐说过,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就回来,这么多的年华流淌,一张张全国各地的明信片后,我终于看到了姐姐微笑的脸孔。

太阳落山的时候,暮色四合。风呼呼地吹着茶林,在吹过整齐的树木,翻起一片一片的叶子,哗啦啦,哗啦啦。我跟姐姐就坐在公路边的水泥台子上,两个调皮的孩子,晃着双腿,看车的灯光从坡顶就像是突然划空而来,明晃晃地晃到我们的眼睛里,再徐徐往下走来。我们看见或拥挤或空荡的车厢里漫着昏黄疲倦的光温暖地载着同样疲惫的人回家去。

姐姐说起一件件的事情,我们两个人就在风中笑得天翻地覆,笑声在笔直的公路上像个孩子一般跑得歪歪扭扭。有时什么话也不说,并着肩慢慢走在公路上,看着我们的家,闪烁的灯火,安静的房屋,凝固了时光。

我对姐姐说:“我真想一直这样。”

姐姐嘴角泛起温柔的弧线,说:“但路在脚下,怎么有不走的道理?”

我懵懵懂懂,疑惑地看着姐姐。

后来,这真是一个让人感到难过的词。

后来,姐姐还是走了,任我怎么哭喊怎么挽留都没有再回头。我依旧每天在那条路上来回地走,不住地回忆,有哭的冲动却再也没有哭的勇气。

有一天收到姐姐的信和照片。繁华的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霓虹灯闪烁,她穿着一身华装站在其中,格格不入却又如此和谐。信里,姐姐说:“路,永远是为人而铺,我们都无法拒绝沿着路找到自己的彼岸的结果,我亲爱的妹妹,快点长大吧,在自己的路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永恒……”

泪水终于模糊了我的眼。

我开始明白,我们总是要长大,总是要这样沿着人生的公路笔直不断地朝前走,那样子的来来回回,只是因为我们没有长大,不够坚强。

人,在路上,看过的风景,遇见过的花,黄昏里的背影,都会在不断地朝前走中,成长。

点评:

一路风景一路心情,一路成长一路追求。这是一篇美丽的成长图,在小作者的描绘中,天空是那样的美,阳光是那样的淡,树是那样的高,成长的滋味也是那样的苦涩与无奈。文章语言富有特色,尤其是文中大量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主题。此外,长短句相间,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节奏感强。

篇3:记叙文《路》

记叙文《路》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或许我曾经迷茫过。但如今,我不会在一次迷茫了”

——题记

我站在十字路口边,望着十字路口里的车来往,眼里闪过几分忧愁,天空上那几朵白云也飘散开来。

今日,我随着母亲回到了我的老家。有一段时间没来了,门前的那一条小路竟变成一条柏油马路了。刚下完雨,这若在从前,早以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了。孩子们早已在上面打水仗,欢笑,哭泣……但现在,都已作为柏油马路的地基了,唉!

我往马路的尽头走去,来到了十字路口,看着这。又想起前几日发的卷子了。原来的路呢?和我一样么?在毫不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迫建出了新的'十字柏油马路了吧!唉!眺望向远方,看到一条既像路有不像路的地方。童年时的记忆不自觉地涌了上来,哪就是从前的秘密基地吧。心中不自觉的感慨起来,我不也一样么?对呀。我不由地大笑起来,紧接着是哭泣。

一只小鸟飞了过来,落在路沿石上了,环视着四周。我慢慢蹲下,看着它,问道:“你也忘了该向那去了么?”我在心中暗笑起来,人有人语,鸟有鸟语,有何能互听懂呢。姥爷走了过来,我抬起头望着他,问道:“路在何方?”“哪里都是路,只要心中有路,世间万物皆为路。”对,只要心中有路,世间万物皆为路。我站了起来,向那曾经的秘密基地跑去;那鸟,也向着一个地方飞去。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或许我曾经迷茫过,但现在不会了。因为,我找到了我的路。

篇4:经典高考记叙文及点评

必须跨过这道坎

雨,来得突然,来得猛烈,方才还是晴朗的天,霎时暗了下来,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我强撑着伞,在小路上疾走,噼啪的雨声和着我屈辱的泪水。想起学生会主席竞选失利,“淘汰,淘汰”,这两个字像恶魔一样纠缠着我,狞笑,怪舞,“淘汰,淘汰”……雨还在下,哗哗,哗哗,水珠四溅……

忽然,我的脚步慢下来,一组青铜雕像吸引住了我。这是一组雕塑小品:两位下棋老人,四目注视着膝下的棋局。雨线在铜像上迸溅嬉戏,那般顽皮恣肆。我不由停下脚步,细看那两位老人。右边这一位,长袍马褂,一种学究模样,彬彬有礼地徐伸右手,请对方出着;对面那一位,短衣宽裤,劳动者打扮,眉飞目炯,动作张扬,正高举一枚棋子,敲向棋局。整个雕塑,呈现出苍凉的青铜本色,只是膝头臂肘,被人们长期摩挲,变得光亮。雨水是如此放纵,向老人的头顶项背泼洒,形成一股股湍流飞瀑,在棋局上漫流。而这两位老人,仿佛跨越了一个世界,享受着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那份愉悦,任凭风雨喧嚣,毫不在乎。“好一份豁达!”我感慨,油然生出一丝歆羡,从心底涌出深长的喟叹……

路上跑过几个年轻人,有的裹着雨衣有的压低雨伞,东一句西一句地咒骂着天气。两位青铜老人则稳坐棋局,分明超脱了世界的嘈杂,那恣肆的风,那喧嚣的雨,那些零落的残叶和败花,那些仓皇失措的人……一切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享受着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品味着另一种非同寻常的充实,喧闹的风雨和风雨带来的喧闹在他们那里,不复存在!

我怔怔地站在小路上,暴雨如注,小小的雨伞显得孱弱无力。雨水已经打湿衣裤,我爽性把雨伞抛开,痛快淋漓地,任凭豪雨捶击我的身躯,涤洗我的胸怀。

“必须跨过这道坎!”——我咬紧嘴唇,扬起衣袖擦擦眼睛,这一刻,我的脸上只有雨水,没有泪水。

远离家乡,跟随父母,来沪求学,经历了多少风雨,我不是都挺过来了么?眼前这一点失败打不倒我,我突破重围的心此刻分外轻松。不觉间,雨小了,西天层云间,太阳急不可待地露出艳红的脸庞。

雨后空气格外清新,夕阳将金色铺在天地间,棋局中的两位老人也披上了绝美的暖色。在我眼里,在我心中,这夕阳余晖中的一幕定格了,它诠释着跨过坎坷之后那金光熠熠的画面。

名师点评:

本文亮点:真情实感,表达多样。

本文围绕跨越竞选失利的心理阴影这道“坎”展开,写青铜雕像中两位下棋老人跨越坎坷,享受着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那份愉悦给了作者必须跨越“坎”的启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内容厚实,情感真挚,感悟深刻。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叙事之外,还有很多描写、议论。如结尾生动形象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我”必须跨越坎坷的勇气与信念;议论画龙点睛,升华了文章主题。

必须跨过这道坎

浩浩长江从唐古拉山绵延而下,一路上有激流险滩,也有悬崖瀑布,可江水总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誓要与汪洋相汇的决心越过一个个横亘在面前的阻碍,最终与东海相拥。

生活亦是如此。它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沿着既定的轨迹便能到达理想的高地,总有那么一道道坎阻挡着前行的步伐。于是很多人停在了追梦的路上。而只有那些跨过了生命的坎坷的人才最终寻得了梦想,找到了真理,迎来了光明和希望。

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面对怀疑和睥睨的目光,请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只有跨过了才能实现理想和追求。晦暗萧索的街头,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挨家挨户地敲门诉说着自己的理想。伊莎多拉•邓肯,后现代舞的开创者,她知道横在她面前的这道坎是芭蕾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众人怀疑的目光。可是凭着满腔热情与对舞蹈的热爱,弱小的女子从没有放弃,她知道她能够也必须跨过这道坎。于是她成功了,她成了那个“一条腿跨过洛基山脉,双手从大西洋伸向太平洋,额前星光灿烂”的人,而人们早已忘了她连续一周啃西红柿的日子。

带着热情与执著上路,坚定地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那么面对困难和坎坷时,我们便会坚信,跨过了它,理想的高地便在前方。

在探求光明的路途上,面对黑暗和绝望,请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因为只有跨过了方能寻得光明与希望。英吉利海峡的潮水击打着岸堤,水汽氤氲模糊了眼前的景致。戴高乐伫立在岸边眺望,彼岸是他深爱的法兰西。可是横亘在他面前的英吉利海峡以及法西斯的重装铁甲却是难以逾越的坎。然而戴高乐从未放弃,从BBC中掷地有声的宣言到艰难组建起的自由法国,信念和责任告诉戴高乐必须跨过这道坎。于是他成功了,他成了那个带领法国人重回凯旋门的铁血将军,而人们早已忘记了他离开诺曼底时的孤单身影。

带着信念和责任上路,坚定地告诉自己必须跨过这道坎,那么面对绝望和黑暗时,我们便会坚信跨过了它,黎明的曙光便在前方。

跨过这道坎,坎是什么?不仅仅是生活中失意,不仅仅是眼前的困难,更是自己的心坎,心中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与前行途中的退缩。

跨过这道坎,如何去跨?不是只凭嘴上说说,不是只用双眼观望,而是用信念去征服,用行动去逾越,凭着执著和坚强去克服生命中的一个个障碍。

必须抱有希望,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跨过这道坎。请坚信,坎坷过后便是平原,理想的高地便在前方。

名师点评:

本文亮点:层层推进,结构谨严。

作者先由长江跨越“一个个横亘在面前的阻碍,最终与东海相拥”这个大自然的现象展开类比联想,“跨过了生命的坎坷的人才最终寻得了梦想,找到了真理,迎来了光明和希望”。接着用伊莎多拉•邓肯与戴高乐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必须跨过怀疑和睥睨的目光、黑暗和绝望这道坎的重要性,分析透彻。最后还分析了如何跨过这道坎的方法,层层推进,结构谨严,给读者以真正的人生启迪。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

名师点评:

从当代中学生与父辈存在代沟这一社会现象切入,写了代沟使“我”缺乏对父爱的准确解读,也表明了事实教育“我”要认识父爱、热爱父亲的主题。文章叙写“我”对父爱的误解,是铺垫,是深化认识的前奏。详写“父亲费力搬桌子”的细节--这是一位走向衰老的男人心中爱子之情的自然流露,作者饱蘸浓情,写得令人感动。在表达上,文章采用内心独白式的方式,显得真实、自然,又强化了感情的宣泄;在选材立意上,直指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篇5:挫折记叙文及点评

挫折记叙文及点评

如果说挫折有颜色,那一定是灰色,一种冷色,灰色的心情是压抑的,让人的心一直吊在半空中,难受之极。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这就是挫折带给我的感受,灰色是可以改变的,灰色的心情也是可以改变的,我曾经改变了挫折的色彩,让我的生活有了新的颜色。

期中考后,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拖着沉重的脚步,脑海里一直回荡着成绩单上哪鲜红的字迹,考得如此之差,那个鲜红的D一直漂浮在我的眼前,不管怎么样驱赶都赶不去。

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我不想回家。我不敢看见母亲哪双对我充满期待的双眼,不敢想象她看到我成绩单,而满怀失望的神情,我只能漫无目的的在路上走着。

天空终于忍不住了,淅淅沥沥的哭起来。雨水砸在我的脸上,手上,打湿了我的衣裤。我就像一个行尸走肉一样往前走,我该怎么办。

我闭上了眼睛,任由冰冷的雨水,打在身上,雨水顺着我的头发,抚摸着我的脸,这样可以使我心情静了下来,我不由想起以前我成绩,被老师表扬时开心的笑容,回到家里母亲哪宽慰的神情,一家人一起庆祝,一家人多么的高兴,可……现在,如果我回到家里,母亲将会……我不敢再想了,我的天空是一片灰色,暗淡无光,这世界只剩下了灰色了。

我木然的走在街上,忽然街上的一首歌飘进了我的耳朵“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嘴里轻声说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是啊!不就是一次考试失败吗?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想到这里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我对自己说,我要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行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仿佛变了个人,课堂上我专心听讲,课余时间里认真作业,学习上我背诵,我请教,经过自己的努力,期末考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力,我又取得的了自己可喜的成绩。

如果说挫折有颜色,那一定是灰色的,但我改变了它的颜色,我觉得挫折也可以是向上的红色,因为正是挫折让我努力,促使我努力,我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理想成绩,我应该感谢挫折,是它让我知道生活要努力,我改变了挫折的色彩,挫折它也可以是红色的,就看你怎么面对它。

点评:记叙文要写好它,文中要有事,事件的过程要具体,要有细节描写,一篇作文的细节描写是最能打动人的,对于和中心有关的内容一定要浓墨重彩的具体表现。另外,作文要点明“改变”,要体现“改变”的过程,要指出“改变”的深刻认识。只有这样作文内容才具体,中心才深刻,作文的整体质量才高。

篇6:记叙文加点评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来,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他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要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他——我的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他答应了。硬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曾经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名师点评】

从写法上看,这是一篇常规的记叙文,结构并不新颖,但因为作者将最朴实的生活融入文中,运用了朴实却最动情的语言来行文,所以文章能在常规中脱颖而出。。

记叙文有别于议论文,它不要求推理十分复杂,也不要求抽象地表现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只要能表现出一个主导性的主题思想就行了。重要的是要看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是否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生活。

这篇记叙性散文对“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作了含蓄而形象的诠释:儿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讨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对笛声的认识就是这样受着感情的支配!笛声原本没有大的变化,“我”的认知发生巨变皆因 “我”受感情(即对父亲本人的感情)的支配!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非常准确、非常形象地论释了“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个话题。

文章中的月、路与笛声既构成了朦胧的意象美,又成了结构全文的线索。特别是笛声,既是父亲情感的宣泄,又是“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刻画“父亲”性格的道具。父亲带“我”放牛时用笛声抒发“美妙”的感情,父亲与“我”有隔膜时用笛声传达“爱子之心”。

作者调动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生活。由于作者十分熟悉农村生活,所以文中描写逼真而感人,如“日暮听笛”、月下路景\"等,其悠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深挚的浓情,无不留给读者美好的回味。

本文语言优美而形象,“路是月的痕”、“月是路的魂”,多么新奇而富有诗意的比喻!还有“用粗糙的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等细节,刻画了“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性格特征,蕴含着浸渍乡村的风味的浓浓亲情,不乏感人的力量。

篇7:记叙文加点评

地点:巴勒斯坦某城市。

她静静地坐在残破的房间里,四周是布满弹孔的墙壁。几天天前,一群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士兵闯入她的家中搜查武装分子,当他们的目光扫过患有腰伤的哥哥身上的绷带时,枪声顿起。血泊里,哥哥扭曲的身躯永远地印入她的脑海,滚滚的泪珠滑过她洁白的纱布。那天,一个十六岁的阿拉伯少女郑重地作出了她的选择:“我再也不要当什么老师、护士了,我要成为一名哈马斯战士,消灭犹太人,为我的国家而战!”

地点:以色列某城市。

他缓缓地走在送葬的队伍中,四周是身着丧服的人群。几天前,一个身绑炸弹的哈马斯极端分子混入狂欢的派对中进行恐饰活动。当极端分子的手猛然拉动引弦,爆炸声穿透屋顶。废墟里,姐姐痛苦的表情永远地刻入了他的记亿,愤怒的心几欲跳出黑色的上衣。那天,一个十六岁的犹太少年郑重地作出了他的选择:“我年龄一满,就去参军,消灭阿拉伯人,为我的国家而战!”

这样的故事,每一年都在中东发生。伯利恒的圣山脚下,巴以边界的隔离墙两边,如花如梦的男孩女孩,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条通向复仇与死亡的道路,令真主和上帝落下悲痛的泪水。或许,我们可以假设:有一天——

地点:巴以边境隔离墙下。

男孩和女孩相遇。她纯白色的纱布下是一排密密的炸弹,他绿色的贝蕾帽下是一双凶狠的眼睛。不知是她先引爆炸弹还是他先射出子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埋葬他们的尸体时,又会有无数十六七岁的孩子作出与他们当年相同的选择。就像一个复仇的轮回,继续下去。

地点:中国上海某高考考场。

一个十六岁的女孩郑重地写下她的选择:当她长大,她要背起行装踏上中东的土地。她要在被推倒的隔离墙的废墟上,建立起一座学校,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孩子在一起学习,让仇恨的目光变成快乐的笑容,让恨的种子成长为爱的大树,让两个民族的未来通向理解与新生的道路,令真主和上帝对视,露出会心的微笑!

【名师点评】

场景组合转换镜头 彰显警世恒言

结构精巧。本文构思巧妙,作者善于把有一定关联地几则素材,按照相同的话题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场景组合的好处:①各个片段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一目了然。②选材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很大,能极丰富地充实文章内容。③片断之间无须衔接,省去了过渡语句,因而方便作者不须过多考虑结构安排。片断数量可多可少,因此可灵活控制篇幅。

内容典型且深刻。巴以隔离墙下,巴勒斯坦少女因亲情被杀虏,迸发了仇恨的火焰,以色列青年因亲情被永世阻隔而把仇恨藏在了心间,于是两个同样年轻、美丽的灵魂被亲情、仇恨屠杀了!他们身上洋溢着感人的亲情,却少了执著的理性。这样的心灵是被极端扭曲的心灵。行文至此,镜头转换到中华大地的高考考场,是崇高的心灵让中国少年做出了崇高的选择——让爱化解民族仇恨,这样深刻的内涵使文章升华到一个较高层次。

篇8:高中满分记叙文及点评

“如果说国际路线的英文歌是我的翅膀,可以带我飞得更远;那传统的中文,传统的东方神韵就是我的根,可以带我回家。”这是歌手张靓颖在第三届全球风格论坛的演讲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她的话让我更坚定地认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心的归属都会是最初的起点。

中国,具有她独特的“味道”。正所谓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才能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倾听”不是简单的听,是在开放的心态下去理解,而“不同风格”意味着现代文明有着巨大差异,才需要我们有自己见解地去感受,认知属于中国的味道。

首先,我想先来谈谈“中国味”。上下五千年,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也在不断开放。而所谓的“中国味”,也许是一首《青花瓷》,也许是上海的小弄堂,又或许是一段京口相声,四川的大熊猫。我们谁都不可否认,“中国味”是缤纷多彩,好比说年初的《流浪地球》,中国式的科幻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这意味着“中国味”发展向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既有传统的保留,更有新的发展。

然而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不同风格的地域文化时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要么盲从,要么固守,前者缺乏思考,没有主见,终寻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后者固执己见,一味的坚守终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因此,在我看来,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

认识事物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应当是认识自我,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想要知人,首先要自知。一个人若是连自己都不了解,何谈去认识了解他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水平,进而取别人之所长,避别人之所短,才能更好地调整、提升自己。其次是认识社会,社会,简单来说是人的集合,故认识社会的基础就在于认识自我与他人,社会中需要的是良性竞争,各种观点相互整合,融为一体是在认识社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最后我更想来谈谈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更需要我们突破认知的局限性,因为有地域、文化、种族的差异,准确地认识世界才变得更为艰难,在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下,国与国的交流更加密切,视角从单一变为多方位的,也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但保持不变的应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拿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而言,中国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因为对其他国家、事物的开放与包容,我们才可以接纳并认识一个全面的世界。

开放与包容,我相信是中国走过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强大的原因,也是中国人可以对中国文化引以为豪的自信,即使是在如此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依旧可以坚定地热爱并弘扬中国文化,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绚丽的世界,对于新鲜事物,我们热情地接受并欢迎,可心中那一方净土始终会为“中国味”而保留,因为那恰恰就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心的归属。

点评

1.首段扣题,观点分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引用来亮明观点,并且扣合文题,目的是为后文内容张本。体现了作者整体构思的精巧与独特。2.思维辩证,逻辑缜密。文章的主体部分,紧紧围绕“应该既不迷失自我,又勇于接收他者”这一观点,运用辩证的视角,展开说理,环环相扣,深入浅出,观点鲜明,逻辑性强。3.首尾呼应,语言有力。文章很自然地做到了首尾呼应、文题呼应。同时,借助排比、对偶等修辞格,不仅增添了语言的气势和表现力,也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篇9:高中满分记叙文及点评

夏季绿色浓烈,就像青涩而又热烈的青春,正如《六月夏初》中随处可见的青春的甜蜜和酸涩。今天,我要为赋予青春的色彩,那就是绿色,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绿色。

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的高考让我的过去蒙上了一层阴影,那是灰色。我在彷徨中痛苦地自责着,在大学的门外伤心痛苦。这不是我的结果,这不是我要的结果。今天我坐在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绿色,是希望的颜色。选择再来一年是我的决定,也是父母给我的机会,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青年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我在大家的鼓励下勇敢地由彷徨走向坚定。复读的时光让我从幼稚走向坚强。今天我无畏地面对考试,相信自己,如同夏日的葱茏绿色,满怀希望。

复读是需要坚强的心理的。由于我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会以不错的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所以高考的失利给我的打击是沉重的,以至于我脆弱的内心都近乎崩溃。在我心情最低谷时,父母一直陪伴我并鼓励我,给我讲了很多的故事,特别是当年1958年的悲催故事。老师们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给我反复打电话,希望我要牢记五四运动精神,不要因一次的失败而自暴自弃,希望我能复读,用一年的奋斗成就更高的梦想,来一个因祸得福,实现青春的华丽转身。同学们也是适时出现在我的视野之内,陪伴我四处游玩,让我投入绿色的怀抱,舒散心情,给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就这样,我复读了。

复读的生活不同于过去,生活里没有了昔日的疯野,没有了昔日的轻狂,没有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盲目自信。我唯有卧薪尝胆,苦读诗书,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奇迹。我不能再失败,我不允许自己再失败,唯有学习,让我看到了青春的那一抹绿。我深知: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金子,就必须拼搏。我深知只有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那才是青春的本色——绿色,所以我要用一年的酸甜苦辣来换取青春的五光十色。窗外绿树成荫。今天,我再次坐在考场上,希望我能用青春的绿色,绘画出美丽的篇章,为新中国70周年献礼,让我的梦想伴着青春的激情飞向美好的远方。

点评

1、视角新颖,别具一格。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借助一名复习生的视角,从落榜到复习再战,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父母的谆谆诱导,五四精神的洗礼,让我精神振奋,东山再起。2、心理描写,形象生动。作者用特写的笔墨,将复习生的痛苦心理加以反复刻画,从而化痛苦为动力,为祖国高歌,为人生添彩。行文笔力婉转,九曲回肠,令人唏嘘不已。3、首尾呼应,结构圆融。文章在结尾,呼应开头的夏季和青春的色彩,让全文的结构显得紧凑、圆融。同时为祖国诞辰70周年献礼,升华了中心,突出了主旨。

篇10:爱的记叙文及点评

关于爱的记叙文及点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一首经典老歌,唱出对人们对爱的呼唤、渴求、期盼也唱出了人间真情。如果人人都能以爱心待人,就会带给别人丝丝暖意;如果人人都能在困难之时伸出一双友善的手,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星期日的下午,我刚上完培训班课,急着往家赶。可不远处那围观的人群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咦!什么事?这么热闹。我怀着好奇的心挤进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圈,我被眼前的情景吓住了:一名约七十岁左右的老婆婆倒在地上,袋子里的蔬菜散了一地,她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可因身子骨不好使而无能为力,只能向周围的人群求救。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大家都这么冷漠?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扶她起来呢?带着疑问我询问了身旁的一位阿姨,阿姨告诉我现在好多老人都喜欢“碰瓷”,就是一种变象讹诈。当老人摔倒在地时,就会有人扶他起来,然后老人就会说是他撞倒的,并向那人索赔,当这种事件发生次数多时,人人都变得小心警惕,生怕一不小心就引火烧身了。

听完这番话,我有些复杂地看了看地上的老人,此时,老人的每一次呻吟在我耳里变得格外的做作,骗子,用这种方式骗钱,可耻。可是万一不是呢?怎么办?我开始动摇,看到老人那双焦虑与求救的眼眸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就像针扎在我的心上。仿佛在说:何泼,不要总当旁观者,多用眼、用心去判断,你的公德心呢!这么多人在场,有人做证,世上哪有那么多万一呢?

经过内心的挣扎,决心促使我走上前去,我用力扶起了老婆婆坐在路边的台阶上,又去拾一地的蔬菜。这时,四周安静极了,只听见自己“纭奔涌斓男奶声。老婆婆冲我点点头,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小姑娘。”老婆婆接过袋子抓着我的手,一个劲的.又是道谢。我挠挠头,笑了。不知何时,四下里响起了掌声,经久不息。而我的内心也惊醒了,其实人与人之间,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微笑的眼神都会让人觉得温暖。我们应少点怀疑、警惕;多点毫无戒心的交流、善意的举动,就会多了温暖少了冷漠。

爱就像一个火种,只有相互传递,才能点燃激情,感染心灵;点滴的善行,才能传递信任,温暖人生;只有通过延续,才能改善社会的冷漠,唤起更多人向善的力量。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每个人对待陌生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多点关心多点善待,那么明天,我们点燃的必将是一个充满温暖和爱心的世界。

五年级:何泼

点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爱与进行。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美中不足的是:语言比较直白朴实,写作手法比较单一。

作者可以多使用些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增加可读性,继续加油喔~

点评老师:苏璐璐

相关专题 记叙文点评